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doc_第1页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doc_第2页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doc_第3页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doc_第4页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初稿 世界大豆生产布局及其国际贸易分析大豆是重要的农产品,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已经转变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作物。 大豆油是国际上和中国的主要食用油,而豆粕是目前全球植物蛋白最重要的。 作为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豆起源于中国,后传播于全球各地。 历史上,全球最主要大豆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是中国。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大豆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1961-xx期间,大豆在全球分布的国家从48个扩展至83个,分布区域扩大了约7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市场对植物油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影响,世界油籽产量增长迅猛,而大豆作为最重要的油籽作物,产量也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大豆生产的区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现出从北美洲转向南美洲转移的趋势。 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作为世界上大豆的主产国,在大豆的国际供给中占有重要的角色。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己成为国际大宗农产品贸易中最活跃的商品之一。 1世界大豆供给1.1生产总能力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油和植物蛋白,国际大豆的生产和贸易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世界大豆生产的总体格局是: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单产水平趋于平稳、总产量显著提高。 (1)播种面积稳步增加。 由于大豆单产增加非常缓慢,大豆产量的增加有赖于大豆播种面积的不断增加。 从过去的面积变化来看,将近50年来,平均每年大豆面积增加为110万公顷。 1996年以前,大豆面积的增加比较缓慢,自1996年,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开始到xx年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大豆播种面积平均每年增加233万公顷。 在这12年中,只有xx年由于美国大幅扩大玉米种植而导致大豆面积下滑,其余年份大豆播种面积都保持了上涨的势态,其中7个年份上涨水平超过了280万公顷。 目前,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己经达到一亿公顷。 三个主要的生产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播种面积接近为7250万公顷,占世界总播面积的72%。 从面积增加的情况来看,国际市场上大豆的生产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而且也能保证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 (2)单产趋于平稳。 世界大豆平均单产一直呈波浪式发展趋势。 1961年世界大豆平均单产只1128.7公斤/公顷,到xx年增加到2302.9公斤/公顷,达到历Paul W.Gallagher.Soybean productity-Inereasing andQuality-Change Technologyfor theSoybean ComPlex:Market andWelfare EffectsJ.American Journalof AgriculturalEconomics,1998 (1):165-174.张清.中国和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国际贸易依存度比较J.世界农业,xx (12):22-24.史最高纪录,xx年之后有所下降,xx年为2293公斤/公顷。 美国的单产相对较高,预计xx年单产达到了2891公斤/公顷。 大豆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高产育种手段上一直没有突破。 虽然也有杂交种出现,也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但都没有在产量性状上出现突破性的改善。 这就导致了大豆单产只能缓慢提高。 (3)大豆总产量显著提高。 世界大豆总产量水平一直呈上升态势,全世界的大豆产量由1990年的1.08亿吨增加到xx年的2.10亿吨,增长了94.44%。 大豆产量的提高一方面是新技术的使用,其中,转基因大豆的种植不仅减少了田间杂草,使得大豆单产损失得以减少,更重要的是由于除草剂的使用,使得机械化作业更为简便,增加了大豆种植的面积。 1.2区域结构二十世纪的50年代后,北美地区大豆生产首次超过亚洲,并将这一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xx年。 xx年以来,南美地区的大豆总产量超过北美地区。 世界大豆产区集中。 世界大豆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 xx年美国大豆总产量为7286万吨,总产量仍居世界第一。 巴西大豆总产量为5786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且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阿根廷大豆总产量达到4748万吨,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大豆总产量为1380万吨,位居世界第四。 四个主产国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87%。 在四个大豆主产国中,美国的面积和产量可以扩大的空间都受到了限制。 另外在种植面积上,大豆和玉米争地的矛盾已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近两年,当xx年玉米效益好于大豆的时候,大量的土地被用于玉米种植,而xx年大豆效益好的是很,农民又转向大豆种植。 而从长远来看,大豆和玉米在比较效益的作用下,将趋于一个平均利润,因此,大豆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将受制于玉米的比较效益制约。 而美国的后备土地也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美国的大豆单产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没有育种技术的突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 因此,在总产量的增加上,美国的潜力不是很大。 根据巴西植物油协会预测,到2019年,世界大豆生产能力将会提高到30700万吨,而最大的生产国将是巴西。 巴西的总产量将在现在的水平上再增加4300万吨,而其他国家总共只能增加3500万吨。 这主要得益于巴西丰富的土地储备。 中国在四个主产国中播种面积是最没有优势的。 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的播种面积不但没有上升,而却有所下降。 不过,由于中国大豆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新品种推广力度不够,中国的大豆单产处于较低的水平,未来中国的大豆总产量的增加将主要取决于单产的提高。 这也决定了中国未来在大豆生产政策方Food andAgriculture Organization.EAO CountystatEB/0L.面,要注重新品种和其他可以提高单产的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主要生产大国的基本情况2.1美国美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xx年大豆总产量达到创记录的828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39.5%。 在美国,近10年来,玉米的收益好于大豆,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尤其如此。 当玉米由于杂交种的利用产量大幅提高的时候,大豆的产量增加却比较缓慢。 而当美国玉米价格不断上扬时,大豆价格并不能以相同的幅度增长,原因是南美大豆生产不断发展,国际市场大豆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这些因素将导致美国中西部地区大豆面积的下降。 但是,在美国北部平原等以往生产小粒谷物的地区大豆生产却有优势,面积有所扩大。 xx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3100万公顷,为历史最高值,大豆总产量将超过xx年的记录,达到8870万吨。 主要是由于xx-xx年大豆效益好于玉米。 而xx年玉米播种面积只有3209万公顷,远低于xx年3500万公顷的水平。 因此,xx年大豆面积的增长是部分牺牲了玉米(另外还有部分小麦和棉花的面积)的面积。 由于当前大豆比较高的种植利润并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随着xx年美国大豆面积增加和产量的提高,以及xx年南美大豆面积和产量的扩张,大豆价格在xx年将会走低,从而导致大豆种植利润下跌。 所以,在未来10年中,美国大豆产量增长放缓、成本增加将使美国农民扩大收益更好的玉米的种植面积。 美国大豆生产将面临其它作物和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生产者的挑战。 2.2巴西巴西大豆的种植起源于南部的南大河州,之后往北发展到巴拉那州。 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州仍然是巴西主要大豆产区。 但是,这两个州所在的地区人口比较多,一般农场规模比较小,不适合大规模的生产。 另外,该地区地处巴西南部,气温较低,也容易发生干旱天气。 在巴西政府鼓励下,部分南部农民移民到马托格罗索州等未开发地区,开始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仍然存在。 巴西自然资源丰富。 巴西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因为巴西政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开发丰富的石灰石、磷矿石资源,改良稀树草原地区贫瘩、强酸性土壤条件,创造了红壤土地上大豆高产的奇迹;另一方面是品种资源的成功利用提高了大豆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促进了巴西大豆由南部传统地区向北部新区的迅速扩张。 陈智文.美国大豆生产及贸易现状J.世界农业.xx (1):15-17章胜勇,李崇光.中国大豆的比较优势及中美大豆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xx(l):18-26陈亮.巴西大豆产业发展经验J.黑龙江对外经贸,xx (9):56-57现在,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豆主产国和目前最大的出口国,其产量占到世界大豆产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快速增加,1994年种植面积1168万公顷,xx年达到2200万公顷,11年里增加了96%,年均增长6.3%。 尽管由于巴西货币走强,影响巴西农民出口大豆的收入,同时在经济危机中,巴西农民贷款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最近几年巴西大豆的扩张,但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巴西大豆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一年四季可种大豆,目前选择的种植季节正好与美国大豆生产季节错开,市场好、价格高;二是畜牧业发展较快,国内市场增加了对大豆油和大豆粉的需要;三是多年来在世界大豆贸易中巴西大豆贸易额增长显著,价格的驱动,种植大豆利润高;四是巴西大豆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增长,技术推广体系数量增加和信贷政策好,技术更新快,保证了巴西大豆生产的快速增长。 2.3阿根廷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拥有富饶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在畜牧业和农作物生产方面具有巨大的比较优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牲畜和粮食生产大国之一。 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主要集中在约占全国总面积1/3的北部地区,其中包括面积达到5000多万公顷的潘帕斯草原。 由于产量高和国内需求少,阿根廷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小麦、玉米、大豆及其制品出口国之一。 阿根廷是世界上率先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之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仅次于美国,名列世界第二。 xx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1620万公顷,主要种植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分别占全国大豆和玉米种植总面积的近90%和20%。 阿根廷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历史始于加世纪70年代。 90年代中期以来,大豆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590万公顷上升到xx年的1404万公顷,总产量从1170万吨上升到xx年的3830万吨。 阿根廷的优势是大豆产区土地肥沃,距离港口比较近,所以生产成本和内陆运输成本都比较低,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但是,由于阿根廷地处南美洲南部,温度较低,大豆含油率低,品质比巴西和美国都差。 2.4其他国家世界主要大豆生产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等国家。 但近年来,亚沈琼.中国-巴西自贸区建立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影响J.世界农业.xx (2):19-24Jose Andino,Kranti Mulik,Won W.Koo.The Impactof Brazil and Argentinas CurrencyDevaluation onU.S.Soybean TradeRCenter forAgricultural Policyand TradeStudies Department of Agribusinessand Applied Economics NorthDakota StateUniversity Agribusiness&Applied EconomicsReport No.574,xxRandall D.Schnepf,Erik Dohlman,Christine Bolling.Agriculture inBrazil and Argentina:Developments andProspects forMajor FieldCropsRMarket and Trade EconomicsDivisionEconomic ResearchService,U.S.Department ofAgriculture.xxWRS-0l-3.何秀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问题及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xx (2):23-25洲的印度和南美洲的巴拉圭等一些国家的大豆生产也增长较快。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油料主产国,大豆生产在本国油料作物中位居第三,仅次于花生和油菜籽。 大豆是印度的重要食品资源、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 印度大豆生产发展很快,20世纪70年代初印度的大豆面积只有312万公顷,目前已达900万公顷,总产增至1000万吨。 但印度大豆单产水平比较低的,目前平均单产为1.2吨每公顷。 因此,总产的增长主要还是靠面积的扩大而增加。 印度大豆生产区为中部和南部,在东北部山区的轮作制中也越来重要。 由于土壤肥沃和水源丰富的,印度的许多地区都非常适宜种植大豆。 另外,与巴西和阿根廷相同,南美洲国家巴拉圭和乌拉圭都具有良好的天气状况和肥沃的土壤,使得这些国家近几年来的大豆种植面积增长很快,巴拉圭的大豆产量有望从xx年的350万吨提高到xx年的600万吨,同时巴拉圭的大豆出口也可以从xx年的250万吨提高到xx年的380万吨。 较小的产地乌拉圭的大豆产量从20()5年的60万吨增加到xx年的75万吨,而且其大豆产量的90%将被用于出口,这些国家对国际大豆供应起到积极作用。 尽管这些小的生产国目前没有太大的出口潜力,但未来他们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会进一步增加。 3世界大豆贸易格局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由于世界大豆生产集中在少数一些国家,世界大豆贸易较少受到关税和边境措施的限制,大豆是世界市场上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 近年来,大豆全球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xx年,全球大豆进口和出口量分别为6771.3万吨和6847.5万吨,比1990年分别增长了157.17%和164.62%o3.1世界大豆出口格局世界大豆主要出口市场中,美国、巴西、阿根廷是重要出口国,而巴拉圭是次要出口国。 加拿大和印度由于国内的大豆生产、消费增加,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 美国的出口量从1993年的1951.2万吨增加到xx年的2925.7万吨,总量上是增加的;但是从出口相对量上来说,美国从1993年的67.76%降到xx年的42.73%,占世界大豆出口地位是下降的,这主要是由于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份额在不断上升造成的。 巴西的绝对大豆出口量由1993年的418.5万吨增加到xx年的2475.0万吨,几乎增加了6倍,出口相对数量由1993年的14.53%增加到xx年36.14%。 阿根廷的大豆绝对出口量由1993年的295.7万吨增加到xx年的1000万吨,相对量由1993年的10.27%增加到xx年14.60%,增加量是十分惊人的,这与该国的大豆年产量增加和有利的农业政策是分不开的。 巴拉圭xx年的相对产量占世界的2.17%,而且一般是产量的7075%用于出口,该年巴拉圭大豆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为4.38%,且巴拉圭出口占世界比重比较稳定,一直是4%左右,没有大的波动,所以对世界大豆市场的价格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力很有限。 加拿大的大豆产量从1990年的126.2万吨增加到xx年的205万吨,xx年的相对产量占世界的1.13%。 进口量从1990年的15.1万吨到xx年的70万吨,出口从21.3万吨增加到xx年的80万吨。 加拿大xx年的产量为205万吨,xx年的国内总消费量为200万吨,其中压榨消费为155万吨。 表明加拿大大豆主要是国内消费自己生产的大豆,进出口比重很小,对世界大豆价格没有什么影响,并且国内消费主要是压榨消费。 印度的产量从1990年的260.2万吨到xx年的560万吨,其进出口量一直是零,因此对世界大豆价格没有什么影响,它的大豆消费完全是封闭的,只满足自己国内的需求,这个需求主要是压榨需求,它的产量的85%左右都作压榨用途。 但是印度的潜力非常大,因为其单产非常之低,如果他把单产提高到2吨/公顷,那么他就可以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的产量,而且最新的消息是,印度正在批准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销售。 3.2全球大豆进口格局变化与出口相比,全球大豆进口相当分散。 以xx年大豆进口量排名,位于前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荷兰、日本、德国、墨西哥、西班牙、泰国、比利时、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巴西和英国,其大豆进口量之和占全球大豆进口量的比例达到84.1%,在1961-xx年间,上述13国大豆进口量之和占全球进口量的比例平均为71.7%,其中,前6国大豆进口量之和占全球进口量的比例平均为61.2%。 目前,全球大豆进口格局是,中国由过去的大豆净出口国变成了全球大豆最大进口国,荷兰、日本、德国、墨西哥和西班牙居其次,比利时、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巴西和英国进口较少。 将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全球大豆市场进口格局,xx年,中国、欧盟15国、日本、韩国、墨西哥、泰国进口大豆总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80.52%。 1990-xx年,欧盟的大豆进口绝对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进口份额占世界的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己经从1990年的52.17%下降到xx年的23.56%。 与其它主要进口国相比,中国无论是进口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比重都有很大的增长。 xx年,中国大豆进口绝对量为2750.0万吨,相对比重达到40.61%,分别是1990年的13.81倍和5.37倍。 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量比较稳定,基本稳定在500万吨和150万吨以内,但两国进口量占世界的相对比重总体上呈小幅下降,xx年的比重分别为6.65%和1.92%。 墨西哥的大豆进口量总体上是增加的,总体上在450万吨以内,进口占世界市场的比重不大,大致经历了6%到9%再到6%的变化。 1996年之前,泰国的大豆进口量很少,之后有所增加,xx年达到157.5万吨,进口占世界市场的相对比重为2.33%。 3.3世界大豆消费市场格局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畜牧业、榨油业、加工业等发展,近年来大豆的消费需求获得了迅猛的增长,从最近十年的全球大豆消费情况来看,全球消费量年平均呈5%的幅度递增,xx年度,全球大豆的消费总量达到了1.91亿吨。 大豆消费包括饲料消费、种用消费、损耗、加工(压榨)消费、食用消费和其他用途。 从1961年至xx期间全球大豆消费结构及其演化情况。 可以看出,在各种消费中,大豆加工消费份额最高,常年保持在65%-90%之间。 其次是大豆食用消费,其份额约在5%-18%之间。 大豆种用消费列第三,其份额在3%-9%之间。 大豆饲料消费和大豆其它用途消费份额较小,分别在1%-3%和0.0%-0.8%之间。 因此,可以根据各国大豆加工消费和食用消费排名情况,确定全球大豆主要消费国。 美国、中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费国。 以xx年大豆加工消费量占当年全球大豆加工消费量的比例分别是28.4%,17%,15.5%,13.1%。 根据xx年各国大豆食用消费量统计,大豆年食用消费量超过20万吨的国家有8个;超过50万吨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巴西4国。 以xx年大豆食用消费量排名,位于前8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西、韩国、尼日利亚、朝鲜和印度,其大豆食用消费量占当年全球大豆加工消费量的比例分别是42.4%,19.1%,10.5%,5.2%,3.2%,3.1%,2.3%和2.3%。 在xx年,上述8国大豆进口量之和占全球进口量的比例为88.3%。 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巴西4国最重要的大豆食用消费国114小结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世界上主要大豆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大豆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下降,目前中国己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美国较高国内支持价格和巨额出口补贴等大豆保护措施,巴西、阿根廷国内大豆产业政策对国际大豆价格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没有足够财力进行农业保护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降低大豆生产成本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1Paul W.Gallagher.Soybean productity-Inereasing andQuality-Change Technologyfor theSoybean ComPlex:Market andWelfare EffectsJ.American Journalof AgriculturalEconomics,1998 (1):165-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