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 程 名 称: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课 程 代 码: 8503891 题 目: 丘陵区三级公路勘测设计 学院(直属系) :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班: 2009级交通土建2班 学 生 姓 名: 段浩 学 号: 312009080703512 指 导 教 师: 黄敬林 开 题 时 间: 2009 年 5 月 18 日完 成 时 间: 2009 年 6 月 5 日 目 录 概述 (2)1 绪论 (5)1.1 公路发展概况 (5)2 平面设计(8) 2.1 设计行车速度的确定 (8) 2.2 选线设计 (8) 2.3 平面线形设计(9)3 纵断面设计(18) 3.1 纵断面设计原则(18)3.2 纵坡设计的要求(18)3.3竖曲线设计 (18)4 横断面设计 (21)4.1横断面设计原则 (21)4.2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 (22)4.3横断面的绘制 (24)结论 (25)总结与体会 (26)谢辞(27)参考文献 (28)1 概 述1.1任务依据根据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土建方向道路勘测设计任务书。1.2 设计标准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丘陵区 三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30千米/小时,路基双幅两车道,宽7.50米。1.3 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002-87道路工程术语标准GBJ124-88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道路勘测设计 张金水、张廷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道路工程分册 徐家钰、郭忠印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1.4 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0000 所给地形图坐标(917983.000,415254.000),终点B:K1118.495 所给地形图坐标(918954.000,415003.000),全长1118.495米.1.5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崎岖,地形起伏较大,最高海拔高为880.00米,河谷海拔高为808.00米,总体高差在72.00米左右。1.6 沿线筑路材料等建设条件沿线地方材料有:碎石、砾石、砂、石灰、粉煤灰等。其他材料如沥青、水泥、矿粉需到外地采购。1.7 路 线本路段按丘陵区三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3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路线测设里程全长1118.495米,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3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 52平曲线占路线长(%) 47.675直线最大长(米) 279.745变坡点个数(个) 3最大纵坡(%) 3.00最短坡长(米) 210.00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6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30001.8 横断面设计1.8.1路基横断面布置: 0.50+3.25+3.25+0.50=7.5米 式中数字自左至右分别为:左路肩、行车道、行车道、右路肩。路面横坡设置(不含超高路段):路肩为3%,行车道为2%。1.8.2 加宽、超高方式全线加宽采用比例过度,超高方式为绕内边线旋转。路基土石方计算控制标高为土基标高,不含路面厚度。1.9 路基施工注意事项:路基施工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对能作为填方用土的挖方应尽量移挖作填,尽量减少取、弃土场地。取、弃土场地应选择荒山、山地处,不得随意乱弃,堵塞河道,且要做好防护,绿化工作,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土基填筑前应进行清表、清淤,耕地填前夯实工作,做好填前排水。1.10 排水排水:挖方路段路面雨水通过路肩进入边沟,填方路段路面雨水经坡面散排至排水沟。1.11 本次设计项目(1)确定道路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2)纸上定线(3)平面定线设计(4)路线纵断面设计(5)路线横断面设计。 2 平面设计道路为带状构造物,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而道路的空间位置成为路线。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路线要改变方向和发生转折。2.1 设计行车速度的确定“设计车速”是在气候正常,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一般驾驶员能保持安全而舒服地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依据标准从工程难易程度,工程量大小及技术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各级公路的设计车速按地形分为两类,本设计的设计车速为30km/h。2.2 选线设计2.2.1选线的基本原则:(1)路线的走向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2)在对多方案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4)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6)选线应综合考虑路与桥的关系,应该充分考虑跨桥的位置。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选线工作必须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具体,按照测设程序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 全面布局这是在路线总方向确定后,书上312页。b 逐段安排c 具体定线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2.2.3方案比选: 本设计有很多路线可以选择,根据已确定的路线的大概走向,综合考虑地形状况后选了两套方案。方案1:采用过沿河不远的等高线处平缓地向上爬坡,在途中有两条小河需要修桥跨过,平面曲线转点可控制在3个左右,路线总长为1118.495米。 方案2:路线采用一直向上爬坡的形式向上爬到一定高度,在途中两个沟谷处修桥跨过大河,平面曲线转点需要5个左右,路线总长为1128.000米。分别对这两种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研究,得出各个方案的主要技经济指标,如路各路线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 指标单位方案1方案2路线总长m1118.4951128.000通过村庄个00过桥跨度小大线形好中土石方量中较多挡土墙中中总造价较低高比较结果推荐两条线都要修两座桥跨河,但方案一跨河的距离要明显短,比较经济。从地形图可知在坐标为(918600.000,415000.000)周围,等高线很集中,而且地势起伏较大。但方案1可以沿等高线走而方案2不行,从填挖方和工程量来说方案1更加经济,所以方案2不理想。 综合比较后最后选用方案1。2.3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3.1平面设计原则:(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 除满足汽车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使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4) 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这种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设计时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长的直线或缓和曲线。(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2.3.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2.3.1 确定交点坐标和交点转角 根据地形图上所定出的路线位置, 量出交点的到坐标横(纵)轴的距离,再量取坐标格的垂直(水平)长度。推算出各交点的坐标和交点转角值,得出以下表格: 交点坐标及转角表 交点X(N)Y(E)交点转角起点917983.000415254.000JD1918165.000415310.000右转441629JD2918434.000415173.000右转152234JD3918724.000414902.000左转664337终点918954.00000415003.0002.3.2拟定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规定如表:公路等级三级地形山岭重丘区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65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30平曲线最小长度 (m)5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30因此拟定交点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如下表: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交点半径(m)缓和曲线长(m)JD1270100JD25000JD352302.3.3曲线要素的计算缓和曲线的计算:( 缓和曲线长度 Ls,圆曲线半径 R,转角a ) 1)圆曲线的内移值 R = Ls2/24R (m)2)总切线长 先求 q=Ls/2Ls3/240R2 (m) Th= q+(R+R)tan(a/2) (m)3)平曲线总长度 先求 =(Ls/2R) Lh=2Ls +R(a-2)/180 (m)4)外距 Eh=(R+R)sec(a/2)R (m)5)校正值 D=2ThLh (m)圆曲线的计算(圆曲线半径为R,转角a) 1)圆曲线长2)圆曲线切线长 2.3.4各交点几何元素的计算桩号JD1 : (1) 平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右偏512532 R=100(m) Ls=50(m)缓和曲线切线增值q= Ls/2 =50 /2 =25 (m)(这个我自己写哈)圆曲线的内移值 R= Ls2/24R = 502/24150 =0.694(m)切线长 Th=q+(R+R)tan(a/2) = (100+0.694) tan(512532/2)+25 = 73.655(m)平曲线长度 Lh=2Ls+R(a-2)/180 = 139.755(m)外距 Eh= (RR)sec(a/2)R = (100+0.694) sec(434040/2)-50= 12.147(m)校正值 D=2ThLh = 273.655-139.755= 7.555(m)(2)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及校正:JD1:K0+188.538ZH = JD1Th = (K0+189.444)-73.655= K0+115.789HY = ZHLs = (K0+115.789)+50= K0+165.789HZ= HY(Lh-Ls)=(K0+165.789)+(139.755-50)= K0+255.544YH=HZ-Ls = (K0+255.544)-50= K0+205.544QZ = YH(Lh-2Ls)/2 = (K0+20.5544)-(139.755-250)/2= K0+185.667JD1 = QZD/2 = (K0+185.667)+7.555/2= K0+189.44桩号JD2 : (1) 平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右偏145617 R=400(m)圆曲线切线长 Th= (R+R)tan(a/2) = 400 tan(145617/2)= 52.441(m)平曲线长度 Lh=Ra/180 = 104.287(m)外距 Eh= Rsec(a/2)R = 400sec(145617/2)400 =0.595(m)校正值 D=2ThLh = 252.441104.287= 0.595(m)(2)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及校正:JD2:K0+481.054ZY = JD2Th = (K0+481.054)52.441= K0+428.613YZ = ZYLh = (K0+428.613)104.287= K0+532.900 QZ = (ZY+YZ)/2= (K0+428.613K0+523.900)/2 = K0+480.757JD2= QZD/2 = (K0+480.757)0.595/2 = K0+481.054桩号JD3: (1) 平曲线几何元素计算: 左偏 77241 R=80(m) Ls=40(m)缓和曲线切线增值q= Ls/2 =40/2 =20(m)圆曲线的内移值 R= Ls2/24R = 202/2480=0.208(m)切线长 Th=q+(R+R)tan(a/2) = (80 + 0.208) tan(77241/2)+20=84.349(m)平曲线长度 Lh=2Ls+R(a-2)/180 = 147.575(m)外距 Eh= (RR)sec(a/2)R = (80 + 0.208)sec(77241/2)80=23.319(m)校正值 D=2ThLh = 284.349147.575=23.319(m)(2)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及校正:JD3:K0+890.466ZH = JD3Th = (K0+890.466)84.349= K0+806.117HY = ZHLs = (K0+806.117)40= K0+846.117HZ= HY(Lh-Ls)=(K0+846.117)(147.575-40) = K0+953.692YH=HZ-Ls = (K0+953.692)-40 = K0+913.692QZ = YH(Lh-2Ls)/2 = (K0+913.692)(147.575-240)/2 = K0+879.905JD3 = QZD/2 = (K0+879.905)23.319/2 = K0+890.4662.3.5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坐标为,则: 2.3.6 各点桩号的确定1)用比例尺从JD1处沿导线向回量T或Th,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起点位置;沿路线前进方向向前量L/2或Ls,得圆曲线中点位置或第一缓和曲线终点;然后对于圆曲线再向前量得圆曲线终点,对缓和曲线向前量L得第二缓和曲线起点,继续向前量得第二缓和曲线终点。2)按基本桩号计算格式计算ZH、HY、QZ、YH和HZ桩号(ZY、QZ、YZ),然后将基本桩号用铅笔垂直中线标在曲线外侧,再以HY或HZ为准,同样的方法在曲线上20米、直线上50米一个桩号确定桩号2.3.7逐桩坐标计算3 纵断面设计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起伏空间线的大小和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3.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1) 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2) 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以及填挖平衡。(3) 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满足:(4) 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5)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6) 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7) 合成坡度组合要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8)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3.2纵坡设计的要求(1) 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范(2) 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短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反复设置反坡段。(3) 应尽量做到添挖平衡,使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以减少借方和废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4) 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5) 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接线等,纵坡应和缓、避免产生突变。3.3地面线及拉坡 3.3.1在线路平面图上依次截取各中桩桩号点,并推算对应的地面标高。然后在图上按横向1:2000,纵向1:200的比例尺绘制地面线,再按相应比例及里程画出平曲线示意图.3.3.2拉坡(1)标注控制点:确定路线起、终点以及本段路所设桥和涵洞以及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等线路必须经过的标高控制点。(2)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纵断面图上,根据各技术指标和选线意图,结合地面线的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在其间穿插取值,同时综合考虑纵断面设计中的平纵组合问题,即当竖曲线和平曲线重合时,应设法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其中任一点都不要放在缓和曲线以外的直线上,也不要放在圆弧段之内。由此试定出若干坡线。(3)调整并核对:对试坡时所定出的各种坡线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工程技术标准的坡线,在剩下的坡线中选取填挖方量最小又比较平衡的坡线。(4)定坡:经上述方法调整无误后,直接在图上把各段直线坡的坡度值、坡长、变坡点的桩号、标高确定下来。3.4 竖曲线设计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而设置的一段缓和曲线。设计时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并依据规范的规定合理的选择了半径。标准规定: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停车视距ST(m)缓和冲击Lmin=V2w/3.6视距要求Lmin=S2Tw/4采用值Lmin标准规定值极限最小半径Rmin一般最小半径竖曲线最小长度3040250m230m250m250m400m25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停车视距ST(m)缓和冲击Lmin=V2w/3.6夜间行车照明桥下视距采用值Lmin标准规定值极限最小半径Rmin一般最小半径3040250m350m33m250m250m400m因为各变坡点的坡差较小,且为满足线型更好及满足“平包竖”,因此拟定各边坡点数据如下表:变坡点数据表 变坡点竖曲线半径(m)坡度(%)桩号坡长(m)起点K0+000.000变坡点1凸90001.800K0+210.000210变坡点2凹30000.800K0+510.000300变坡点3凸60003.000K0+864.000354终点1.910K1+118.495254.495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要素设计公式为:坡差 根据前面确定的竖曲线半径及坡度值,计算各变坡点处的竖曲线要素如下:变坡点1:里程桩号K0+330.000 (1) 竖曲线要素计算:I1=+2% i2= +2.9% 取半径R=5000m= i2i1=+2.9%-2%=0.9% (凹形)曲线长L=R|=5000|0.9%| =45m切线长T=L/2=45/2=22.5m外距E=T2/2R=22.52/(25000)=0.05m(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 K0+422.5.00)-22.5=K0+377.500竖曲线起点高程=826.3-22.52%=825.850m竖曲线终点桩号=( K0+400.000) + 22.5= K0+422.500竖曲线终点高程=826.3+22.50.9%=826.503m 变坡点2: 里程和桩号K0+680.000(1) 竖曲线要素计算: I2=+2.9% i3=0.6% 取半径R=5000m= i3-i2=0.6%-2.9%=-2.3% (凸形)曲线长L=R|=5000|-2.3%|=115m切线长T=L/2=115/2=57.5m外距E=T2/2R=57.52/25000=0.33m(2) 设计高程计算:竖曲线起点桩号=(K0+680.000)-57.5=K0+622.5.000竖曲线起点高程=(K0+832.8.000)-57.52.9%=831.133m竖曲线终点桩号=(K0+680.000)+57.5=K0+737.500竖曲线终点高程=832.8+57.50.6%=833.145m4 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的。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等设施构成的。4.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4.2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根据第二章确定下此公路的等级是三级,则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004规定,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路面宽6.5m,路基宽7.5m,其中包括行车道宽为3.25m, 行车道外侧设置宽度为0.50m的土路肩。4.3横断面设计计算4.3.1 平曲线加宽及其过渡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由于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轮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1)平曲线加宽值的确定: 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公路平曲线加宽加宽类型平曲线 半径(m)汽车轴距前悬(m)250200200150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5150.400.600.81.01.21.41.82.22.5(2)缓和曲线加宽:采用比例过渡,则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Bx=LxB/LL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m)L加宽缓和段长(m)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m)对于JD1和JD2的半径分别为270、500,大于250m,由于加宽值很小,可以不加宽. (3)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对于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本次设计中,交点3的平曲线设有缓和曲线,所以加宽缓和段与缓和曲线同长,即L=Ls。(4)、平曲线内各桩号加宽计算:因本设计中直线上不加宽以及JD1和JD2的曲线处均满足半径大于250m的不加宽条件,所以只有JD3加宽,且交点3: 所得结果如下:交点3加宽计算表 交点桩号加宽值交点桩号加宽值JD3K0+826.4240.000 JD3K0+886.9681.200K0+840.0000.540 K0+900.0000.680K0+856.4241.200 K0+916.9680.000K0+871.6961.200 4.3.2 路拱的确定路拱是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横坡度1-2% 。因此本设计取用2%的横坡度,土路肩的排水性和路面不相同,其横坡度一般大于路面1%,本设计取用3%。4.3.3 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4.3.1 超高的确定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则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因此,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超高值的计算公式:ih + u = V2/127R i 超高横坡度 u 横向力系数 V 行车速度 (km/h) R 圆曲线半径 (m)根据规范规定,二级公路一般地区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不大于8%。且考虑到超高横坡度与路线纵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即合成坡度,规范规定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大允许合成坡度不的大于10%。所以由上式可以算出各点超高值: 圆曲线半径与超高 交点圆曲线半径(m)超高值i(%)JD12703JD25000JD35284.3.2超高的过渡 此设计公路是无中间分隔带的,在直线路段的横断面均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先将外侧车道绕中线旋转,当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值为止。 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超高位置计算公式备注右转弯左转弯ix iGixiGix iGixiG超高缓和段右路肩边缘bJ iJ -(bJ b)iJbJ iJ -(bJ - b)iJbJiJ+BiG/2+ BiX/2-bJiJbJiJ+BiX -bJiJ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Lx= iG Lc/ ih3距缓和曲线起点Lx距离处的加宽值:bx=bLx/ Ls加宽点bJ iJ biJbJ iJ biJbJiJ+BiG/2+ BiX/2bJ iJ BiX 右行车道边缘bJ iJbJ iJbJiJ+BiG/2+BiX/2bJ iJ BiX中线bJ bJiJ +BiG/2 bJ iJ BiX/2 bJiJ +BiG/2bJ iJ BiX/2左行车道边缘bJiJ+BiG/2+BiX/2bJ iJ BiXbJ iJbJ iJ加宽点bJiJ+BiG/2+ BiX/2bJ iJ BiX bJ iJ biJbJ iJ biJ左路肩bJiJ+BiG/2+BiX/2 -bJiJbJiJ+BiX -bJiJbJ iJ -(bJ b)iJbJ iJ -(bJ - b)iJ圆曲线右路肩边缘bJ iJ -(bJ b)iJbJiJ +Bih- bJ iJ 加宽点bJ iJ biJ bJiJ +Bih 右行车道边缘bJ iJbJiJ +Bih中线bJiJ +Bih/2bJiJ +Bih/2左行车道边缘bJiJ +Bih bJ iJ 加宽点bJiJ +BihbJ iJ biJ左路肩边缘bJiJ +Bih- bJ iJ bJ iJ -(bJ b)iJ bJ路肩宽度 iG路拱坡度 iJ路肩坡度 ih超高横坡度 ix超高缓和短上某处的超高横坡度 Ls缓和曲线段长度 Lc超高缓和曲线段长度 b路基加宽值4.3 横断面的绘制4.3.1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等要求,并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性.此段路的路基土石方数量见附表三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路基设计的主要计算值见附表-路基设计表结论此三级公路设计过程,是这学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运用的过程,通过这次设计,对行业规范的了解有初步的加深,对设计的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的掌握。设计分两个阶段进行,其中初步设计包括初步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方案的比选;其次做路线的详细设计,包括详细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国道316线南平下岚超限运输检测站招聘交通执法辅助人员模拟试卷有答案详解
- 2025年四川天府银行社会招聘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贵州省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社会招聘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公开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贵州黔南州瓮安县“雁归兴瓮”人才引进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韶关市新丰县国有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招聘有关事项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福建省梧凤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名工作人员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雍福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批招聘5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广发银行成都分行社会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政治理论时政热点知识试题库附完整答案
- 民间借贷抗诉申请书
- 消毒灭菌教学课件
- 2025年考研护理综合全程真题及答案
- 工会安全监督培训课件
- 学堂在线 知识产权法 章节测试答案
-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烟酒有危害》教学课件
- 减脂课件教学课件
- 2025 SMETA员工公平职业发展管理程序-SEDEX验厂专用文件(可编辑)
- 卫生法律法规试题题库(附答案)
- 水浒传鲁智深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