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可编辑).doc_第1页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可编辑).doc_第2页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可编辑).doc_第3页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可编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1虽然早在中世纪哲学中就有对意向 intentio 问题的最初讨论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就把用它来定义有意图的精神行为但真正将它作为哲学术语加以运用的首先是深喑中世纪哲学的弗兰茨布伦塔诺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赋予它以一种特殊的哲学或心理学蕴涵意向的一词在他那里并从他开始而代表着心理现象的一个基本特征所有心理现象都在自身中意向地含有一个对象他认为可以通过对意向性或意向内存在 Inexistenz 的指明来区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后他的学生埃德蒙德胡塞尔曾对此评价说在描述心理学的类别划分中没有什么比布伦塔诺在心理现象的标题下所做的并且被他用来进行著名的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之划分的分类更为奇特并且在哲学上更有意义的分类了 这里准备讨论的意向性首先应当是作为哲学问题的意向性当意向性作为哲学问题被提出来时它的日常含义在哲学讨论中就退回到背景里意向此时不再是指意图或倾向意义上的意向而是指意识构造或指向对象的活动或能力 2意向性对胡塞尔之所以具有哲学意义乃是因为他在其中看到了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契机此后无论是在他1907年完成的超越论转向之前还是之后意向性都构成胡塞尔意识分析的核心课题法国哲学家保罗利科曾对此精辟地概括说意向性可以在现象学还原之前和之后被描述在还原之前时它是一种交遇在还原之后时它是一种构成它始终是前现象学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的共同主题就交遇而言意向性所体现的自然观点中的心物二元的原则是自我与他人内心与外界主体与客体心理与物理的关系问题就构成而言意向性所体现的是哲学观点中的或超越论的主体性原则是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显现活动与显现者构造与被构造的关系 在此双重方向上的意向性问题通过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开意向性成为现象学的不可或缺的起点概念和基本概念因此胡塞尔的整个哲学工作即对意识体验的分析工作都可以合理地但不尽全面地被称作意向分析 无论如何意向性分析的工作主要是从胡塞尔的现象学研究开始的具体地说胡塞尔在布伦塔诺对心理现象三分表象判断和情感活动的基础上用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的两分来开始自己的意识体验分析这样布伦塔诺的心理现象或者本身是表象或者以表象为基础的命题就被胡塞尔改造为任何一个意向体验或者是一个客体化行为或者以这样一个行为为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胡塞尔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意识总是关于某物的意识这也意味着意识就是意向体验意向性标志着所有意识的本己特性 但若仔细分析起来每个意识都是意向的这个说法有两重涵义一个涵义在于意识构造对象另一个涵义是意识指向对象意向性既意味着意识构造客体的能力也意味着意识指向客体的能力前者专指客体化的意识行为后者可以指所有的意识行为即是说非客体化的行为虽然不构造对象但也指向对象例如爱是一个非客体化的行为但它仍然有自己的对象被爱者作为对象首先是通过表象的客体化行为被构造出来而后才有可能被爱即成为爱的行为的所指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胡塞尔为什么要说任何一个意向体验或者是一个客体化行为或者 以这样一个行为为基础非客体化行为如爱快乐悲哀等等自己不具有构造对象的能力因此必须倚赖于客体化行为感知想象符号行为等等更确切地说倚赖客体化行为构造的对象即便是像无名的悲哀末名的喜悦这样一些现象在胡塞尔看来也有其确定的对象 据此客体化行为是奠基性的非客体化行为必须建立在客体化行为的基础上这样一种对客体化行为和非客体化行为的区分与定性事实上为自古代哲学以来就有的并在近代哲学中得到极度弘扬的一个基本取向提供了依据将哲学首先视为理论哲学视为知识论而情感活动意愿活动作为非客体化行为只有在表象和判断等知识行为得到分析和探讨之后才有可能获得解释和澄清这个将理论哲学定位为第一哲学将实践哲学定位为第二哲学的意图与笛卡尔康德布伦塔诺等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它通过胡塞尔的细致扎实的意向分析而获得了更为严格缜密的依据和更为令人信服的实施 因而马丁海德格尔在为胡塞尔内意识时间现象学讲座所写的编者引言中有理由说通过胡塞尔的分析意向性获得了一种原则性的揭示但是海德格尔同时挑明意向性这个表达即便在胡塞尔之后也仍然不是一个口令而是一个中心问题的称号这几乎是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立场进行颠覆的一个暗示性预告 3正因为胡塞尔的工作为理论哲学的第一性地位奠定了一个意识哲学的基础因此要想对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顺序做革命性的变革也就需要对这个奠基做出实质性的解构这个解构首先是在现象学内部进行的主要是通过马克斯舍勒和海德格尔的同样冠名为现象学的分析工作 由于舍勒在其哲学思考之初便把精神不是胡塞尔的意识视为一种存在形式一种内在于行为之中的对某物的指向关系活动因此当他在布伦塔诺和胡塞尔那里发现意向性学说时他立即予以积极的评价与附和以后的研究者也用精神的意向性来标示舍勒所发现的精神的结构 尽管舍勒不会否认意向性分析是现象学哲学的主要工作并且自己也以现象学的方式进行了大量的意向分析但这些分析并不像胡塞尔那样被用来给理论哲学的第一性地位做论证恰恰相反他用这些分析来论证的是他的价值哲学 与胡塞尔的结论不同在舍勒的意向分析中感受行为不等于非客体化行为因为它有自己构造出来的对象这个对象不是借助于客体化的直观行为而被构造出来的各种实在对象和概念对象而是通过感受行为构造出来的各种不同价值 因此在舍勒看来感受活动所依据的并不是由表象活动提供的对象而是它本身所特有的对象或者说是由它自己原初地构造出来的价值对象也就是说感受有其自己的对象表象也有其自己的对象他写道我们把这个对价值的接受的感受称作意向感受功能的类别这样我们就全然不能说这种功能乃是通过所谓表象判断等等客体化行为的中介才与对象领域发生联结的这样的中介惟有状态的感受活动才需要而意向感受活动却不需要在意向感受活动的进程中毋宁说对象本身的世界向我们开启自身只是恰恰从它的价值方面向我们开启在意向感受活动中常常缺少形象客体这正表明这种感受活动自身原本就是一个客体化的行为它不需要以任何表象为中介 由此可见舍勒意义上的感受具有比胡塞尔的感受概念宽泛得多的外延它甚至把表象和判断的活动即舍勒所说的认知的功能也是胡塞尔所说的客体化行为也包含在自身之中例如对真假的判别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感受行为的对象或意向相关项所决定的 如果在舍勒这里也谈论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问题那么这就首先要取决于被感受到的价值的等级秩序感受价值的意向行为是不感受价值的非意向行为的基础感受较高价值的意向行为是感受较低价值的意向行为的基础由于最高的价值是神圣的价值因而对这个价值的极乐感受便构成所有其他价值感受如包括对纯粹真理认知价值的精神感受的基础将这个分析结论推演下去就必然会引出取消理论哲学第一地位的结论 概而言之由于胡塞尔和舍勒赋予意向感受和一般感受行为的奠基意义的不同它在整个现象学意向性分析中也就占有了根本不同的位置感受行为的位置变更进一步导致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在胡塞尔和舍勒现象学体系中的位置变更 4海德格尔对此问题的思考努力属于另一个方向他在意向性问题上是否受舍勒的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舍勒的影响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海德格尔可以被纳入到主张实践哲学是第一哲学的现代哲学家行列中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他当然也有超出这种理论实践二分的意图但从总体上看这个意图还没有如此被实施以至于我们可以将他看作是凌驾于理论哲学家和实践哲学家之上的另类思想家 与舍勒相似海德格尔也是从一开始就看到了意向性的意义与问题虽然在1925年的时间概念历史导引的讲座中他已经把意向性看作是现象学的三个决定性发现之一和之首意向性范畴直观和先天的原初意义但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询问它们在本质上是何以可能的因此在其随后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中他已经将意向性问题置而不论而是用作为此在结构的烦 Sorge 或超越 Transzendenz 来取代之这种取代并不意味着用自己的此在结构分析来排斥胡塞尔的意识结构分析意向分析而更多是把前者看作是后者的基础在公开发表的文字中他刻意地避免对相关问题做明确的表态但在私下的讨论中他对自己的立场表露再清楚不过了从其根本上透彻地思考意向性这就意味着将意向性建立在此在的超越性基础之上意向性建立在超越性的基础上并且只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成为可能人们不能相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