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鉴赏技法(云南周老师).ppt_第1页
古诗词(曲)鉴赏技法(云南周老师).ppt_第2页
古诗词(曲)鉴赏技法(云南周老师).ppt_第3页
古诗词(曲)鉴赏技法(云南周老师).ppt_第4页
古诗词(曲)鉴赏技法(云南周老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 周老师 古诗词 曲 鉴赏技法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2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高考要求 高考题型 1 填空题 a 文学常识填空b 理解性填空 2 简答题 简析题 3 比较鉴赏题4 评价分析前人的诗论 高考题型 1 填空题 a 文学常识填空b 理解性填空 例1 2001年上海春招 阅读下边这诗 完成 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戌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重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1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他被后人奉为 这首诗的体裁是 诗 答案 1 诗圣 五言律诗 高考题型 2 诗中 和 等句子 可以看出本诗写安史之乱时期 答案 戍鼓断人行 有重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3 作者为什么要说 月是故乡明 答案 思念故乡 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 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高考题型 例2 2002年上海试题虞美人 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歌楼听雨 客舟听雨 僧庐听雨 欢娱 失意 无奈 2 简答题 简析题 例 2007广东 阅读下面的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徐思 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 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1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 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2 请结合全诗 评析第三联中 穿 数 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 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 月上高树 酒已半醒 周围一片冷清幽寂 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 穿 字形象地传达出出诗人孤独 徘徊的情绪 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 数 起了流萤 数 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8一9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 爱棋因局 方 未用较得失 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 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 不系有兴亡 注 刘一止 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 进士 曾任监察御使等职 有记载说他曾因 许秦桧 而被罢官 局 指棋盘 1 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 未用 句是承 爱棋 句而说 爱棋 是爱棋盘的地方 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 那能 句是承 怜琴 句而说 怜琴 是爱琴弦的直 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徽羽五音呢 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 为弦直 因局方 的句意 5分 2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6分 答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 品 来写自己的 志 直 正直 方 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 结果到头来 世愈疏 万事妨 只落得小斋独处 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概 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3 比较鉴赏题1 2003年北京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下列题目 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问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 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 答 体裁 两首都是七言绝句 内容 1 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人的思念 2 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 1 都是在第三 四句点明题旨 深化诗境 2 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例2 辽宁2007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 节选 唐 王维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雾 半峰残月一溪冰 l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 又有所不同 请具体说明 答 王诗写的是 秋夜 写了山中果落 灯前虫鸣的景象 1分 周诗写的是 春夜 写了春雪初停 残月挂山 溪水成冰的景象 i分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 1分 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1分 2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分 一 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 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 更添悲哀 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1分 一 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 不觉夜深 三 四句用 不知 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人和专注 1分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2 两诗中均有 独坐 而作者心境不同 试简要分析 答 王诗 周诗从视觉 听觉的感受 从室内 室外的不同侧面 来表现秋夜独坐时的空寂心情 但一写秋夜 一写春夜 一写上半夜 一写下半夜 一写坐禅 一写读书 二者具体内容和意境都不同 王维欣赏的是一种虚空感 静心默坐 听凭时光在自然界的变化中悄悄流逝 作者看到自己两鬓花白 人一天天老了 于是陷人人生的悲哀 周弼自得是一种充实感 灯下夜读 不负时光暗转 尽管周弼描绘的重点也在于室内氛围和室外夜景 但诗所烘托的是一个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形象 高考题型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完成试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杨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 两首诗都是唐朝著名的诗篇 从内容看 都是写 从抒情手法看 李的诗用的是 王诗用的是 答案 送别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2 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李白诗豁达乐观 王维诗离愁中带着洒脱 高考题型 4 评价分析前人的诗论 例1 2002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折柳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 折柳 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 关键 之说 为什么 答案 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 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 而这种思乡之情 是从听到 折柳 曲的笛子引起的 可见 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2005年 山东 16题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 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 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 戴复古 字式之 号石屏 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 最苦无山遮望眼 在本诗中最具有表现力 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 因国土沦陷而产生忧愁和痛苦 最苦无山遮望眼 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 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 在写法上别出心裁 由 愁 生 苦 由 苦 产生故土难收的悲愤之情 诗人通过望之不忍 不望不能的矛盾心理 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 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高考题型 古典诗歌鉴赏评析的原则与要求 1 原则 无需引经据典 也不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 只需要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评价 张伟明 2 要求 填空题知识准确 简答题语言精炼切题 简析题要观点鲜明正确 分析论述要入情入理 切合实际 比较题要抓住作品异同 找准要害 评论前人的诗论要确定可否 再阐述理由 方法技巧 1 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及风格特点 例如 陶渊明 朴素自然 杜甫 沉郁顿挫 李白 豪迈飘逸 白居易 通俗易懂 杜牧 清健俊爽 王维 诗画一体 王昌龄 雄健高昂 高迈的悲壮苍凉 李商隐 朦胧隐晦 温庭筠 绮丽香艳 李清照 缠绵悱恻 苏轼 豪放洒脱 郊寒岛瘦 韩孟诗派 的奇崛险怪 陆游 悲壮 爱国等 此外词还有婉约 豪放之分 曲有通俗 幽默之别 总的来说 诗词曲的特征是 诗庄 词媚 曲俗 2 重视诗作后面的注释和设题说明 例1 2007福建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 谢枋得 十年 无梦得还家 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谢枋得 宋末信州 今属江西 人 曾力抗元军 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 十年 宋德枯元年 1275年 诗人抗元失败 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 家破人亡 至作诗时将近十年 1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答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 并借梅花的意象 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 坚贞自勉的情怀 2 天地寂寥山雨歇 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答 这句诗借景抒情 通过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 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 2 重视诗作后面的注释和设题说明 例2 2004年湖南省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根据提示 赏析第四句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 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 疑有碧桃干树花 注 这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听笙诗 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 其形参差如凤翼 其声清亮如凤鸣 故有 凤吹 之称 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 此诗有此相喻的意思 设题 第一句 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 极言其超凡绝俗 隔彩霞 三字 不直接描摹笙声 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 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 烘托出笙乐的明丽徇烂 第二句 紧承上句 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揣问 笙声奇妙 引得诗人寻声暗问 这一句不仅点题 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 承第二句而来 但诗情产生了跌宕 一墙之隔 竟无法逾越 咫尺天涯 顿生 天上人间 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 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 与首句呼应 仍然从奏乐环境着手 通过花的繁盛烂漫 写出乐声的明丽 热烈 欢乐 一个 疑 字 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 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 通感 别具一格 3 了解诗作中历史典故的含义和作用例1 望夫山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 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 只似当时初望时 这首诗借咏望夫石寄托思念京国的情怀 同期诗作有 历阳书事七十韵 其中 望夫人化石 梦帝日环营 两句 就是此诗最好的注脚 此诗用意显深 语言却朴质无华 形象地再现了作者思归之情 含蓄地表达了他坚贞不渝的志行 柳宗元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京故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作峰头望故乡 与此诗有相思的寄意 方法技巧 3 了解诗作中历史典故的含义和作用例2 曙光抒怀 七律 周洲永昌仙囿涌春潮 贤士云集古刹骄 斩棘披荆折桂曲 卧薪尝胆屠龙谣 龙门跃鲤渡千障 学院披霞耀九宵 再展雄风酬壮志 同心筑就进京桥 方法技巧 4 抓住诗眼或警策句例1 前出塞九首 其六 杜甫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诗眼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警策句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题旨 拥强兵而反默武 或 以战去战 以强兵制止侵略 说明 从艺术构思说 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四句以通俗而富有哲理的谣谚体开势 讲如何练兵用武 怎样克敌制胜 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 力避杀伐 逼出 止戈为武 的本旨 先行辅笔 后行主笔 看似逆转 实为顺接 看似矛盾 实为辨证 方法技巧 4 抓住诗眼或警策句 例2 2003年全国高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 注 注 安禅 佛家语 指闭目静坐 不生杂念 毒龙 指世俗欲念 问 古人评诗时常用 诗眼 的说法 所谓 诗眼 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彩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 诗眼 分别是那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是 咽 和 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 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幽暗 似乎显得阴冷 咽 冷 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方法技巧 5 积累知识 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 1 语言风格 2 思想内容 3 表达技巧 4 个人风格 方法技巧 5 积累知识 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 1 语言风格 平淡 清新 绚丽 明快 含蓄 简洁 豪放 婉约 2 思想内容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边塞征战 即事感怀 咏古讽今 羁旅思乡 惜时伤春 闺怨诗 爱国忠君 爱情家庭思想感情有迷恋 忧愁 惆怅 寂寞 伤感 孤独 烦闷 恬美 闲适 欢乐 仰慕 激愤 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等 5 积累知识 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 3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有叙述 议论 抒情 描写 考查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景传情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明暗相衬 粗笔句勒和工笔细描 表现方法有渲染 烘托 映衬 反衬 化用 虚实相生 情理融合 欲抑先扬 铺排含蓄 幽默 象征 联想 想象 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 5 积累知识 掌握相关的名词术语 4 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 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例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李白的豪放飘逸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牧的清健俊爽 王维的诗画一体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郊寒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