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川南地理教研会.ppt_第1页
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川南地理教研会.ppt_第2页
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川南地理教研会.ppt_第3页
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川南地理教研会.ppt_第4页
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川南地理教研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县一中朱心华 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及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及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一 回顾2006 2008年地理统计图表在高考试题的呈现情况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三 高考地理统计图表的复习策略 四 分析06 08年四川省的高考地理试题及预测09年的高考命题均势 一 回顾2006 2008年地理统计图表在高考试题的呈现情况 1 统计分析2006 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地理高考试题 统计图表在试题中所占比重 统计分析2006 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地理高考试题 统计图表在试题中所占比重 1 综观历年全国高考以及各省市的地理高考试题 统计图表是每年必定会涉及到的考点 在统计图表的试题中 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 自然地理里的大气污染 大气环境保护 气候 包括热量 光照 降水 气温 自然灾害 水文 土壤等 人文地理里的农业 工业 城市 人口 交通 商业 旅游 文化 能源等 甚至在区域地理的考查中也会涉及到统计图表 2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 统计图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以条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等为主要呈现方式 3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 以统计图表设计的试题难度一般不大 以中等难度 简单题偏多 4 在地理高考试题中 地理统计图表呈现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 分值一般较大 普遍占试卷总分值的20 30 左右 2 对地理高考试题中统计图表的研究 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 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 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 全面 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 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 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 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 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 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 基本的地理观测 地理实验等 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二 高中地理教学中对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三 高考复习地理统计图表的策略 学生对学科知识地掌握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地理统计图表的教学也不例处 我们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地理统计图表的教学融入到平时教学当中 要引导学会各类地理统计图表地分析 特别是在地理教材中的图表 我们在新课讲授和复习中都是作为重点分析的内容 在人教版 地理 必修上 的最后技能篇里也专门对 地理数据的表示和运用 作了讲解 这是很好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老师加以补充 将功夫花在平时的教学当中 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功在平时 夯实基础 2 归类复习 形成专题 进入高三的复习以后 我们学校是采用 三轮 复习法 第一轮地复习是回归教材的复习 要求学生熟知教材内容 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轮地复习是专题复习 要求老师整合教材内容 形成专题板块 每个老师承担一个专题 包括对专题知识的整理 课件的寻找和制作 专题习题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 但是相对来说 我们对每一大的专题又分为了很多个小的专题 以减小工作量 增强针对性 例如 我们将地理图表专题的内容分为了很多个小的专题 第三轮地复习是综合练习 查漏补缺 通过讲练结合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补充讲解相关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地理图表 等值线图 示意图 景观图 统计图表 区域图 其它图表 进入高三复习设计的专题 地理统计图表 表格 结构图 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 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图 折线图 曲线图 柱状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系图雷达图 玫瑰图 地理统计图表的分类 3 分析引导 触类旁通 在进行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 我们引导学生分析图表 触类旁通 下面以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为例来作说明 我们是如何进行图表的归类复习 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根据表中数据设计一幅关于1978年 2005年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的统计图 从业人员比重 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柱状图 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扇形图 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折线图 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雷达图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20 我国从业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 4 讲练结合 注重实效 在专题复习中 我们特别注重讲练结合的方式 即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例如 我们在课件中设置了大量的练习题 也要在课后进行布置相应的练习题 而且在各类考试中 也专门设计相应的有关地理统计图表的练习题 通过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且进行讲评的方法和反复针对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但我在复习中尽量做到少讲多练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方法 一看 二读 三析 四用 题干和图名 坐标和图例 数值及特征 原理来解题 图中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浓雾出现的情况 a b 如何阅读该曲线图 做题 此地浓雾主要出现在季节 春 秋 冬 活学活用 例1某产业建厂的几个预选地点与成本分析表 据表回答问题 1 从经济效益考虑 该厂最好建在 2 如果该公司吸引了外商投资 在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服装公司软件开发公司有色金属冶炼厂移动通信器材厂普通制鞋厂 乙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0 20 40 60 80 100 0 20 40 60 80 100 100 20 0 40 60 80 1937 1960 1980 1999 例2读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变化图 说明泰国1937 l999年第一产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 例3我国东南丘陵地貌类型结构图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1 该地平原面积小 但耕地比重高的原因是 开垦历史悠久 地形平坦 便于开垦 人多地少 过度开垦 土壤肥沃 便于农耕 2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多种经营 活学活用 例4 下图是1978 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双 a 1978 2004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一直呈下降趋势b 1978 2004年我国年底总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c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高峰d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 bd 先一一对应再相互叠加 例题资料1 见图18 20 实战演习 表4 2000 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 资料2 见表4和图21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 越容易区分 图5反映了甲 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 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 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a 第30天b 第75天c 第100天d 第130天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 户 数占电视观众总人 户 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 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ca b c d 地理统计图表 表格 坐标图 结构图 阅读方法 一看题干和图名 二读坐标和图例 三析数值及特征 四用原理来解题 总结 2006 2008年四川地理高考试题统计 统计图表在试题中所占比重 四 分析四川省06 08年高考地理试题及预测09年的高考命题趋势 1 分析0 08年四川高考试题中地理统计图表的呈现情况及变化趋势 2006年高考题 2007年高考题 2008年高考题 四川高考题 统计图表部分 2006高考 读表1 据此回答1 3题 表1我国北纬35 40 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b 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c 海拔高度d 洋流性质2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c a 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 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 两地位于季风区d 两地位于半干旱区3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a 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 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 以水田农业为主d 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2006高考 2006高考 图1为甲 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 据此回答4 6题 4 目前与甲国1890 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d a 韩国b 古巴c 新西兰d 埃及5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c a 自然灾害频繁 饥荒严重b 政局动荡 长期战乱c 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 夫妇不愿多生孩子6 由图1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 a 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 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 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 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 返回 2006高考 2007高考 图2是世界各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关系图 回答3 4题 3 由图2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d a 中国城市化进程可以用曲线mn段表示b a线表示发达国家目前的城市化平均水平c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 通常城市化速度也快d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国家 一般城市化水平也高4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c a 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b 东 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c 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d 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2007高考 2007高考 根据表1资料 回答5 7题表197w附近某山东坡平均年均温 自然带垂直分布 5 下列选项中 数码代号 自然带 农作物的正确组合是 a a 亚热带和温带阔叶林带 水稻b 高山针叶林带 玉米c 高山针阔混交林带 花生d 高山草地带 小麦6 该山地最适宜人类聚居的地带是 a a b c d 7 对该山所在地的叙述 正确的是 b a 终年受赤道暖流影响b 东北信风对自然带基带的形成有影响c 位于板块生长边界d 河流源远流长 返回 2007高考 图 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 读图 回答 题 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均为 b 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d 60年代初期 70年代初期 80年代初期 90年代初期7 1961 2007年 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c a 乡村人口持续增加b 城镇人口缓慢减少c 进入加速发展阶段d 进入郊区化阶段 2008年非延考区 图4各线示意不同纬度 地的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4 回答8 9题 8 若图中 地位于北半球 则a点时刻应为 a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9 图4五地中 c a 地纬度高于 地纬度b 地位于赤道附近c 地 地白昼变幅最大d 地位于极圈之内 2008年非延考区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 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02制造02 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02 自此导致静风林区c02浓度的日变化 图2示意60on 80oe附近某静风林区c02浓度的日变化 完成3 5题 3 日出时 co2浓度变化趋势为 b a 继续上升b 开始下降c 继续下降d 开始上升4 若图中数据采集于秋季 则图中m n两点的时间可能是 b a 0时 6时b 6时 12时c 12时 18时d 18时 24时5 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d a 北美 常绿阔叶林b 朝鲜半岛 落叶阔叶林c 东欧 针阔叶混交林d 西伯利亚 针叶林 2008年延考区 36 36分 阅读资料和图5 图6 完成下列要求 自1971年9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彩电起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中国彩电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消费类电子工业中较为悠久的传统产业 1988年全国有120家彩电生产企业 产量约为1037万台 1996年有90家彩电生产企业 产量约为2711万台 2004年彩电生产企业减少到40余家 2005年彩电产量约为8283万台 2008年延考区 1 简要说明1988 1996年 1997 2005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的发展与空间变化 20分 1988 1996年彩电产量大幅度增长 由1988年的1037万台增加到1996年的2711万台 生产企业减少 六省区 集中度提高 由1988年的50 提高到1996年的80 广东 四川 江苏增势明显 1997 2005年彩电产量进一步大幅度增长 2005年达8283万台 省区集中度变动不大 省区间转移明显 广东高速集聚 山东 辽宁不断增加 四川下降幅度较大 2 指出我国彩电制造业集聚产生的效益 10分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3 推测未来10年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 6分 未来我国彩电制造业空间布局将更加集聚于沿海地区 珠三角 长三角 山东半岛以及辽宁等 2008年延考区 1 从2006年四川自主命题以来 关于统计图表的题分值比较平稳但有上升趋势 2006年6个选择题24分 2007年5个选择题20分 2008年非延考区5个选择题20分 但延考区分值较大 6个选择题24分加综合题36题36分共60分 2 从题型变化上有从选择题向综合题变化的趋势 3 从图表呈现形式看 总体上没大的变化 但出现了以统计图表的形式考查地球部分内容 如 2008年非延考区选择题8题和9题 这也可以说是对统计图表考查一个较新颖的考法 也是对试题难度的一个调剂 四川高考试题中地理统计图表的呈现情况及变化趋势 2 09年四川高考试题呈现趋势预测 分析近年高考试题不难看出 统计图表定会出现在09年的各省市高考试题中 并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