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教案标准版.doc_第1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标准版.doc_第2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标准版.doc_第3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标准版.doc_第4页
六年级科学教案标准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第4单元教学内容第 1课 能量家族 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通过实例初步知道能量的含义,能根据已有分类标准判别生活中的不同物品具有哪些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点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学难点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学用具教师准备: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学生准备:橡皮筋。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 学生阅读单元页。2 提问:上面都有哪些景物?根据我们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你能从“能量”的角度想想它们之间有些什么联系?(要求说出推测的理由)。3 阅读画面中的小诗。4 过渡:这一单元让我们学习能量方面的知识。二、活动 “蓄势待发”的能量1、学生看第1张图片。2、提问:从这张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3、学生回答问题,认识到岩石蕴藏着能量。4、教师出示实物(上了发条的小闹钟、压缩了空气的玩具唧筒)并演示。5、过渡:想知道有什么感受吗?让我们动手适一适吧!6、学生动手实验,抓住“蓄势待发”谈体会,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7、小结:举高的石块、收缩的发条、压缩的空气都具有能量。8、学生活动:怎样让气球、皮球、弹簧、一次性注射器、橡皮筋等这些物体储存能量? 要求:小组实验,注意安全。9、教师列举生活中的其他实例,让学生感受能量的存在及储存。三、活动 各种各样的能量1、教师讲述: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第一次介绍“动能”、“热能”、“化学能”;第二次将以前学过的“声、光、电、磁等形式的能”一次性补充、纳入进来。2、在生活中找具有相同形式能量的物品。(1)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具有这种形式的能量?把自己找到的能量填入圆圈内。 (2)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各种不同能量表现形式的物品的资料,对学生活动做出评价。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第 4单元教学内容 能量家族 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判断生活中工作的物体消耗了什么能量、具有了什么能量。2、能交流自己对能量的认识和疑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动中感受能量世界的纷繁复杂,初步体验“能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阅读瓦特改进蒸汽机的科技史后能意识到伟大的科学发现其实就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思考。 教学重点 1、知道任何物体运动或“工作”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以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能量可以储存,。2、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学难点认识能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知道机械能、热能、化学能以及声、光、热、电、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教学用具 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形式的能量?2、过渡:走进厨房,让我们一同去感受能量!二、活动 厨房中的能量1、出示:一幅生活情景图“厨房中的能量”。2、提问:图中哪一些对象在工作?是什么能量使它们工作起来的?3、学生观察,填写好自己的记录表之后进行组内交流。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将结果登记到供全班交流时使用的大记录表上。5、阅读指南车信箱中的资料:介绍瓦特的故事。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样是在生活中,同样也在烧水,为什么瓦特看到水蒸气顶开壶盖就开始了思考,并将思考所得用于了蒸汽机的改进呢?我们在生活中,当你看到一些自己没法解释的现象之后,请保持你的好奇心,坚持探索,说不定,你思考的结果也会像瓦特一样具有重大价值。6、阅读指南车信箱中所附的插图,交流对能量的认识和疑惑,鼓励探究: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吗?你能联想生活中的现象,像瓦特一样提出能量方面的研究问题吗?板书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2 热能变、变、变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从能量的角度重新思考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内容(流动的空气)并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假设性解释。2、能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探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3、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结合科技史资料,能总结出关于能量转化的科学结论。4、能运用探究后的科学结论判断生活中的热能变化情况,并能说出是怎样变化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究热能变化的秘密,感受能量世界的奇妙。2、了解科学家发现热能奥秘的大致历程,知道科学总是在不断被拓展或超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1、知道摩擦可以生热。2、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学难点认识到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学用具教师准备: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一端闭合另一端带有胶塞的钢管、绳子、水等。学生准备:橡皮筋。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提问: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吗?2、演示(燃烧的蜡烛产生的热能使纸风车运动起来),并向学生指出:站在能量的角度,你能从这个变化现象中提出什么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4、过渡:让我们从研究橡皮筋的“热情”开始吧!二、活动 橡皮筋的“热情”1、布置任务:把橡皮筋先碰一下自己的额头,快速来回拉几十次橡皮筋,再将它碰一下自己的额头。描述橡皮筋前后两次碰额头的感觉,说一说橡皮筋的“热情”是从哪里来的? 要求:每个小组分好工,拉动橡皮筋和感受温度变化的不能是同一个人,以防止无关因素的干扰。2、学生实验、汇报交流。3、教师补充一些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实例(如:磨刀时,刀子发热了;冬天为了取暖,可以使劲摩擦两只手;从高处坐滑梯滑下来时,臀部会有灼热感等等。)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能量的转化。三、活动 “冲动”的橡皮塞1、提出问题:热能是否能够转化为机械能?2、作出假设并说出依据。3、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想办法使钢管变热并且让封住钢管口的橡皮塞冲出来。4、实验探究,获取事实,实验情况交流。5、提供科技史资料(书中两个指南车信箱的资料),再次获取事实。4、得出结论: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5、判断应用:说说才第58页的图中哪些地方有热能,它是怎样产生和消耗的?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3电表转呀转 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从文字资料和科学图片中获取电能产生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的相关信息。2、能根据问题制定好家庭用电情况调查计划,会对电能表正确读数,会识别并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3、能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并能够初步提出节能的措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进行科学调查以及提出改进意见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意识到应用能量转化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同时懂得节约用电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2、知道“度”是电的计量单位,它表示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1度电就是1千瓦小时。教学难点 、知道生活所用的电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产生的教学用具1、法拉第发电机模型图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互动:电表转呀转,请问你们家的电表是不是总是转个不停?(不是)如果不是,那它在什么情况下才转?(家里用电了)电,又从哪里来呢?二、活动 家里的电来自哪里1、回忆五年级上册“电池”和“电与我们的生活”两课中的相关内容(“伏打电池”、“手摇发电”、“电从发电厂到我们家”)。2、过渡:我们刚才所复习的这些内容属于“能量转化”的范畴。3、阅读指南车信箱,让学生理清发电机从无到有、从弱(不如伏打电池受欢迎)到强(大规模应用)的发展的简单历程(详情见本课“课程资源”),并且要让学生明确:使发电 机工作的能量,叫“机械能”(前课中已经提到)。4、指导学生观察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全景图: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相关问题作出推想和判断图中的工作对象需要什么能量?输出了什么能量?实现了哪些能量的转化? 三、活动 调查家里的用电情况1、阅读第60页的调查问题表,提出任务:制定一个调查计划,对家里的用电情况展开调查。2、技能指导:电能表的读数方法、计量单位(度、千瓦时)的认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记录表的规范设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等等。3、制定调查计划。4、布置任务:学生按要求坚持做一周的调查,调查完以后,组织全班交流。(交流的时间:和太阳能热水器制作的交流一同进行。)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4 太阳能的利用 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搜集有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实例并能与同学共享。2、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并探究怎样更好地利用太阳能。3、联系太阳能,能从能量转化、储存的视角去解释、描述能量的变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搜集资料和实践探究的乐趣,知道太阳能的利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研究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教学重点 1、知道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以光为主要形式散发的能量。2、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3、知道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事实教学难点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研究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教学用具教师准备:关于介绍太阳能的有意义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学生准备: 搜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最好是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讲述:前面,我们研究了热能、电能等,现在一起来研究太阳能。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说说这些对象和太阳能之间有什么联系。3、学生发表看法。4、过渡:太阳与我们、与万事万物密切相关,让我们来学习太阳能的利用。二、活动 怎样利用太阳能1、提出问题: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太阳能为我们做了什么?2、出示以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进行整理。3、交流讨论。活动规则:每两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个小组先当“考官”,给出地球上的有关物质变化现象(如刮风和下雨、水温上升)之后,另一个小组则按照先说“能量形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风能、水能、热能)再说“怎样利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的顺序进行回答,答完之后再互换位置。 4、教师评价资料搜集情况和小组交流情况。5、补充介绍:目前情况下,人们还不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教材中所示的太阳能汽车,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的。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学生当中有的人家里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教师让他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特点。三、活动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根据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特点提出与太阳能利用有关的问题。2、思考这样设计和制造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假设。3、制定研究计划并准备对比实验的材料。4、制作太阳能热水器。5、按计划实施研究。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调查、制作的研究成果交流会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及节能意识。3、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及节能意识。教学重点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用具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讲述:前面我们完成了“家庭用电情况调查”和“制作并研究太阳能热水器”两项任务,在这两个活动中,能量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这节课让我们进行交流交流。二、交流 家庭用电情况调查1、学生出示“家庭用电情况调查”。2、组内交流各自调查到的情况。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家庭用电的合理性。4、集体商讨: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5、思想教育:节约用电。、三、交流 制作并研究太阳能热水器1、出示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资料。2、评价研究活动开展得好的小组和个人。3、小组汇报:探讨太阳能热水器的科学性有哪些?4、集体商讨:能否提出更新更好的设想?5、根据大家的研究成果,修改各自的制作方案,制作更好的太阳能热水器。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5 打开能源宝库 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根据资料判断自己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能源可否再生并推荐替代能源,能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2、能围绕能源使用的利弊展开辩论,在辩论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简洁、明了地表述,能认真倾听、客观评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辩论中意识到能源开发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2、意识到能源和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懂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知道能源是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每生1张)。学生准备:以组为单位,围绕能源主题既分工又合作进行资料搜集。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提问:能量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你已经知道有哪些能量相互转化的实例?2、学生回顾。3、过渡:“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的能量来自太阳,人类目前主要利用的是储存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的能源。二、阅读 能源1、学生阅读。2、明确: (1)什么叫能源?- 能源是人类能量的物质资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举例) (3)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 (4)当前的能源现状是怎样的?三、活动 使用哪些资源1、出示: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每个学生一张。2、理解表格的填写方法,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填写“日常能源使用调查表”。3、汇报、交流完善表格。4、辩论活动:能源的使用是利多还是弊多?要求:辩论的时候,应当先判断类别后再进行一分为二地评说,同时要注意采用规范的句式进行表达。辩论的时候,要防止出现以提高声调来压服别人而不是以课前搜集的资料(例如三峡工程)作为证据来说服别人的局面。四、活动 节约能源1、提出问题:调查家乡哪些能源浪费较大并制定相应的节能计划。2、先制定“调查家乡能源利用”的计划,再根据计划展开调查。3、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即拟定节能计划。4、及时进行总结和鼓励,寄给相关部门或争取发表。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5 打开能源宝库 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利用新能源并创造性地提出开发新能源的设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辩论中意识到能源开发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2、意识到能源和环境是紧密相关的,懂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知道新能源的开发也是以能量转化为原理的教学难点知道新能源的开发也是以能量转化为原理的教学用具学生准备:准备好制作“不用燃料的小车”的材料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提问: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2、过渡:能源和环境紧密相关,我们要节约能源。二、活动 设计不用燃料的小车1、提出任务:设计不用燃料的小车。2、让学生明确设计主题,弄清楚“不用燃料”的含义。3、分组讨论,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能源,再进行设计。设计以画作的形式呈现。4、制作小车。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5 展示小车,说说选择这种能源的理由。要求:亲身体验清洁能源的用途,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6 评价:从小车的设计合理性、制作的美观性、小组合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三、活动 我的奇思妙想1、阅读指南车信箱:新能源。 了解:生物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知识。2 过渡:假设地球没有了煤、石油、天然气,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3 布置任务:把自己开发新能源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4 阐述自己新能源开发的设想。5 评价:设想的合理性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板书设 计课后反思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第5单元 月球教学内容1探索月球的秘密 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从资料中能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教学用具教师准备:将“嫦蛾奔月”的故事制成课件、有关“阿波罗”登月的图像资料等。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1、播放“嫦蛾奔月”的故事。2、讲述:乐器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它充满探索。3、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里关于伽俐略观察月球的故事。 了解“月海”。二、阅读 “阿波罗”登月记1、出示:月球表面的图片。2、提问:月海会是怎样的景象呢? 3、学生猜想。4、呈现资料,验证猜想。 要求:资料呈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地读图,不仅仅是看,更要想,从图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如: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又如: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5、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提供的资料,完善对月球表面的认识,解答在阅读图片时所产生的问题。明白:宇航员是在月球的白天登上月球的,图片中月面是明亮的,但天空却是漆黑的,这说明月球的环境是怎样的?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能在月面留下特别清晰的足印,说明月面表层的土壤是怎样的?月面上覆盖一层多孔的火山灰性质的土壤。6、通过阅读指南车信箱的资料,思考:让你选择登月地点,你将怎样选择?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1探索月球的秘密 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关于环形山形成的猜想。2、能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推断并自主解决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2、乐于探究月球的秘密,保持与发展想要探究月球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教学难点1、知道人类探索月球秘密的有关历程。2、知道关于月球表面的一些基本常识。教学用具教师准备:大塑料盆、细沙、小石子等。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1、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月球的认识。2、学生回答。3、过渡:继续让我们来探究月球的秘密吧!二 。活动 关于环形山的猜想1、提问:月面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说一说我们的猜想。2、学生说自己的猜想并说出他们猜想的依据。3、模拟实验。(验证月面上的环形山是“小行星的碰撞”形成的的猜想。) (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怎样进行。 (2)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实验。 要求:注意安全,防止溅起的沙粒飞入人的眼睛里。4、汇报实验现象。5、分析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说一说我们的猜想合理吗?6、教师补充说明:教材所示的模拟实验只能说明“小行星碰撞”的猜想可能是正确的,但不能说明环形山就一定是这样形成的,还可能有别的原因。7、鼓励学生设计其他的实验方法,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三、活动 我问你答1、精选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内容并设计问题。2、制作问题卡。3、学生自行商议游戏的形式 。4、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游戏。5、活动后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教学内容2 月有阴晴圆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会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月相的变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1、知道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2、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教学难点知道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形成了月相的变化。教学用具月相变化的图像资料、篮球、明暗球(将1个较大的球一面涂成黑色,一面涂成白色)、粉笔、记录纸、笔等。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1.出示谜面: 圆似白玉盘,弯似银镰刀。 借太阳之光,与星星争辉。2、学生猜测。3、出示几张不同的月相图片。4、提问: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说一说我们的猜测。二、活动 月相变化1、提问:乐器被太阳照亮的面积有变化吗?2、过渡:我们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3、学生明确两点:(1)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之所以是亮的,那是它反射的太阳光。(2)月球是绕着地球公转的。4、阅读教材75页上面的图,明白:手电筒当“太阳”,篮球当“月球”。 5、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只让手电筒发出“太阳”的光(并不需要模拟太阳的公转和自转),篮球也只需要在原地自转即可(暂不模拟月球的公转)。选取大号手电筒并注意调整与篮球的距离6、学生实验,引起疑惑:既然月球总有半个球面是亮的,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月球有时是这样的,多数时候却不是这样的?让我们来做“月相的形成”的游戏吧!7、了解实验的情景(教材第75页下面的图):画在地面上的2个同心圆,内圆代表地球、外圆圈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明暗球代表月球(白色的一面代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黑色的一面代表背着太阳的部分);黑板代表太阳。 实验方法:实验时,让1个学生举着“月球”绕“地球”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持球的学生要注意始终让“月球”的白色部分始终对着“太阳” (可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其余学生站在内圆(“地球”)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月球”上的明亮部分的情况。当“月球”依次通过“公转轨道”上的8个位置(事先标记好)时,让站在“地球”上的同学全力观察球的白色部分(“月相”)并把它及时画下来。8、学生实验:19、组织学生分析、交流各自画下来的“月相变化图”,并与课开始时教师出示的的月相图片进行对照,同时联系自己的平常所见,总结出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10、阅读指南车信箱,了解月球几历法的相关知识。三、拓展活动 观察月相的变化 连续观察并记录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对照游戏记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第6单元 我们怎样做判断教学内容1。我们怎样做判断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能推想出他进行正确判断的理由。2、回顾已经经历的研究活动,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认识事物。3、回顾已经经历的研究活动,能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某些事物。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阅读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后能意识到探险不但需要勇气和毅力,还需要科学的思维方法。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知道合理地归纳和演绎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2、初步认识演绎推理的方法。教学难点1、知道合理地归纳和演绎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2、初步认识演绎推理的方法。教学用具教师准备:1。将单元页上的信息制成课;2、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要求图文并茂、可以做成课件);3、研究昆虫时的过程性资料。 学生准备:整理记录表。教学内容及步骤批注摘要一、教学导入 1、课件出示:单元页上的几个特写画面,再配上富有哲理的小诗。2、过渡:在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我们做出各种判断。二、阅读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1、出示: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资料。2、提问:哥伦布做出了怎样的判断?他是怎样做出这样的判断的?3、学生回答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补充故事中没有交代出来的推理过程,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5、明白“什么是推理和判断”:判断是由概念组成的,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我们怎样做判断,重点应该放在“怎样做”(即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中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过程,也即推理的过程)6、过渡:我们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一些事物做出推想和判断。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做出这些判断的?说一说做出这些判断的思考过程和理由。三、活动 怎样进行推理和判断1、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