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邓稼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忽然奉献精神。2.学习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活动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 阅读分析课文(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5) 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为了对邓稼先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我们再跳读文章,找出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用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些事情表现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家边读边圈出、勾画出重点的词语,并在语句旁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生快速跳读课文,后找三生回答师总结明确: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可信朴实的人格魅力一封短短的信强烈朴实的民族自尊心(为国着想、忠诚于民族、不愿国家蒙受委屈误解)1982年,“我不能走”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责任心强,沉稳果断,认真执着,不怕吃苦总结: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问题探究(穿插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讲)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2.作者为什么说(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2)“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1)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2)“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3.第五部分(“我不能走”)(1)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贡献的精神。一句普通的“我不能走”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让世人震惊,让中国人由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2)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营造了悲凉、悲壮的气氛,突烘托邓稼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小结: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学习第六部分。5.让我们齐读第六部分杨振宁写给邓稼先夫人的书信,进一步加深对邓稼先的认识(大声朗读,从“稼先为人忠诚开始到段末”)(1)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无私贡献精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所以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四、课堂小结 邓稼先带给我们的有思考、有感动。邓稼先做到了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为了灵魂深处的希望,为了不受宰割的中国,邓稼先让生命喷发着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烹饪大厨专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旅游规划与管理实务应用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身教练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安全检测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柜台理财师专业技能水平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机电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登高架设作业安全知识测试及答案
- 教学成长故事课件
- 2025年宠物训练师导盲犬笔试题集
- 从哪里弄的教学课件
- 酒吧承包经营合同(标准版)
- 2025年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跨境监管合作模式-洞察及研究
- GB/T 2423.21-2025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 (2025)工会知识竞赛题库含参考答案
- 军人压力调试课件
- 支气管哮喘临床课件
- 幕墙监测监控措施方案(3篇)
- 七夕餐厅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 急诊课件胸痛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