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展示设计教学.doc_第1页
浅谈展示设计教学.doc_第2页
浅谈展示设计教学.doc_第3页
浅谈展示设计教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展示设计教学 2007年01月24日 10时14分Tom 专稿 刘光建 关键字:设计 美术教育 评论 当前,中国会展业已进入高速的发展期。据新华网在最近的报道,近年来,我国的展览业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03年中国展览业产值上升到80亿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2001年翻了近一番。截至2005年,中国国内展览项目数为3800个,出国展览项目数为950个,全国展览收入总额达到127亿元人民币。2006年中国会展数量和规模迅速不断扩大,目前已有4900家专业展览公司。由此可见,展览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和朝阳产业,它对拉动和优化一个城市的产业,如旅游、文化、建筑、装潢、广告、住宿、餐饮、物流、商业销售等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这也就是许多城市大力发展展览业的原因之一。面对这一大好的形势,我们的展示设计专业教学就更应十分清晰的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和需应对的挑战!否则,将造成专业学术方向的偏移,从而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社会对教育的成本。从唯物主义世界观来看,事物总是运动发展的,专业学科也不是孤立静止的。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人文地理等多方面发展的驱动和制约。因此,要做好工作,我们就应首先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代特征,从而明确专业学科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范畴,进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来指引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展示设计的历史及现状其实,展示设计并不是什么新兴的东西。现代的展示设计从1851年英国的万国博览会的水晶宫开始,从古老的货品集市模式到今天的大众资讯传播模式,历经了150余年的发展历程。展示设计从诞生开始,就不断地吸纳新的传播和表现手段以充实其内涵。展示设计以其资讯传播的直接性和对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导致展示设计和展览活动成为各种先锋思潮的试验场。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探索的动力,如俄国的构成主义,德国的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设计运动对展示设计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则把这些影响变成可能。现代设计的鼻祖包豪斯的设计者对推动展示设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包豪斯的成员赫伯特拜耶在展示创作的实践中确立了一个展示的原则:“展示的作品不是挂在展墙上的平面,展览的整体应该通过设计创造成为一种动态的展示的体验,即展览的视觉传达方式不是点状的、片段的,而是线性的,连续运动的。”通过先驱们的各方面探索努力,展示设计在上世纪50年代末已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学科。“展览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作为大众传播与集体努力和影响的力量与多种媒体的顶点。视觉(形象)传播的整合方式组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复杂体;语言作为形象的印刷(载体),图片、绘画、照片、雕塑物、材料和外表、色彩、光线、运动、影片,图表等等都是作为符号象征,所有有形的与心理的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展览设计的强化核心的设计语汇。”(赫伯特拜耶语)。显而易见,这些探索的结果对今天的展示设计的发展仍起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展示设计不仅仅作为一种设计的形式,更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及城市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日显其重要性。展会给人们提供了信息交换、商品购销、情感交流、文化娱乐等方式的一个重要平台。多年来,笔者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中国内地的主要会展城市和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展览设计市场的调查实践及研究,发现中国内地展览设计市场大多欠缺发达国家和地区展览业的资讯传播、统筹和规划、合理分工、创新和环保的理念,很多设计作品处于设计抄袭、张冠李戴的状态,展示设计师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层次偏低。整体的设计水平仍处于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的要求和质量适应不了国家展览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成都,笔者曾听到一个当地有名的展览公司负责人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展览不需要设计的,只需要到国外较好的展会转一圈,拍点好的资料回来,就够你在中国市场用好几年的了,高等院校的学生只需要培养他们熟练画图的能力就差不多了,再怎么学也很难达到国外的层次!”呜呼!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诚然,处在中国目前这种低端的设计供需关系,此做法对降低商业的运作成本还是市场的。但它对提高国民的创新设计能力是毫无益处的。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发展,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客户的要求提高,国外优秀设计企业的进入等因素的出现,设计游戏规则的进一步提高,持这种认识的设计公司必然会被淘汰出高端、中端、甚至是低端设计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调查了解这些情况和现状,为展示专业学科的建设提供可研究的命题范畴,有助于展示专业学科的建设既可以紧贴市场,有可耕之田,又能站到高处看清局面。既看到树木,又看到森林。二、目前展示设计的时代特征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种文化的碰撞,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社会新陈代谢更迭的推动力之一的现代设计,其使命就应反映时代特征和变化,并且推波助澜。设计之于今天,已进入了成熟的发展时期,从设计观念到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深化裂变,并向纵深发展。很多设计领域出现了多学科多专业横向整合的趋向。设计的潮流呈现了多元整合的特征。展示设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力而生动地表述了这一特征。资迅社会的今天,过量的信息已经麻木了人们神经。我们都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一个比较清闲和人员相对固定的单位办公室里,如果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职员们都会津津乐道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在一个繁忙的商业广场,哪怕发生了一个很大的盗窃案子,人们很快就忽略了它的发生。这就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当在相对封闭的,信息量少的环境里,相应的信息就容易与人们发生互动和关联;当在一个相对开放,信息量庞大的场所里,人们普遍只关心与自己利益密切的信息。同样地,我们的展示场所普遍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那我们培养的设计师应怎样使目标受众接受展示的信息,并与之发生联系。这需要我们在展示专业教学应关注的诉求。因此,这就要求当前的展示设计教学不能仅是教授展台的搭建和产品的陈列设计这种简单的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清晰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涉及的范畴。三、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涉及的范畴展示设计是基于对资讯收集、策划,传播与接受反馈的设计活动。它不仅要求展示设计的作品要具有功能和精神的内涵,还应具备传播与接受的双向互动性,并且符合经济活动的规律。现代人在展示活动中寻求的是交流、对话和劝服,而不是训诫和灌输。因此,展示设计需要用策划设计、空间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表现手段和方法来达到展示的目的。今天的展示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条多元整合的设计链索,涵盖了众多的设计门类及形式:建筑结构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等,成为使用多种形式综合表现的,与市场关系日益紧密设计形式。换句话说,今天的展示设计可以理解为以空间作为资讯传播载体,整合多种设计元素,进行信息高效传递和接受的一种媒介。展示设计以其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魅力,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一种时空平台。展示设计是科技与时代的结合点,体现了时代的脉络和特征,精神和文化的观念。展示设计被人们誉为“文化科技的结晶、历史的影子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清晰展示学科的概念以及涉及的范畴,为我们建立科学有效的展示专业教学体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四、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代特征,清晰展示专业学科的概念以及所涉及的范畴,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展示专业教学体系。我们从很多国家的兴衰就可以看到社会体系的重要性。教学体系设计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科能否健康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它协调各种教学关系,指引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展示专业教学体系应涉及以下内容:1.目标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层次低的熟练技术工人,还是层次高点的设计专用人才。目标的定位不一样,那么课程设计的深浅复杂差别很大。层次高的专业设计应强调设计方法论、设计的系统、设计的策划、设计的管理和社会的实践;层次低的就应简浅些,强调技术应用的技能。2.课程的设置。它应包含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光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策划设计、空间设计、结构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专项设计、系统设计等。其中可以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同而相应增减和不同着重点。3.教学研讨和教学评估方法。这里涉及制定一个标准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例如:是培养12个顶尖的设计人才,其余90%都低级人才的教学模式,还是培养橄榄形结构的人才教学模式。这两种评估标准那个好呢?教学研讨是应统一思想,还是允许相对范围的学术观点不同呢? 等等。4.教学的大纲和教学计划。这个问题,也需要研究解决。是修订指明方向性的教学的大纲,还是操作手册型的呢?教学计划如何符合和反馈教学大纲呢?5.师资队伍的搭配和建设。这里涉及年龄、职称、学术、学历、能力等,应在充分尊重国情、校情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搭配合理的互补型团体队伍。6.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方法。展示设计是与市场非常密切的形式。在象牙塔闭门造车实行不通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丰富阅历的作家是写不出诺贝尔奖作品的,没有社会实践的设计师是成不了优秀设计师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情、校情开拓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方法,让社会实践检验我们的教与学。但我们必须注意协调好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展示设计是一种多元整合的信息传播媒介,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设计形式,因此在教学上需要了解展示设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时代要求,明确专业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