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折线统计图实录沈利杰教学内容:人教版 P1101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培养学生的 动手实践能力。 2、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生:想。师:那么,这节课呢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二、探究新知:师:这里,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这是一个统计()生:表。师:谁能在表里找到陈东3岁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生:93厘米。师:请把话说完整。生:陈东3岁时的身高是93厘米。师:好,请座,再看陈东8岁时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生:陈东8岁时的身高是130厘米。师:好,看样子大家已经看懂这个统计表了,那么我们来根据这个统计表里的内容和数据把它制成折线统计图。那么同学们来看黑板上这个未完成的统计图。首先,同学们来看它的题目,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遍。生:集体读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师:好,眼睛往这看,看这个统计图的横轴,你看到了什么?生1:0-10岁生2:陈东的年龄。师:对,很好,那么在这个横轴上的数据就表示陈东的年龄,“5”表示陈东()生集体:5岁。师:对,5岁时陈东的身高应该在这条线上。同学们再看0-10岁这几个数他们写在什么位置?生1:都在一条线的下面。师:对,0-10这几个数据都在每一条线的正下方,好,请座。横轴大家看懂了,我们再看纵轴表示什么?生集体:表示陈东的身高。师: 很好,请座,再看陈东的身高每一格表示多少厘米?生1:表示10厘米。师:你怎么看出来每一格表示10厘米?生1:50-60相差10厘米。师: 光看这一格不行,你怎么确定每一格都是10厘米?能不能确定每一格都是10厘米。从50厘米往上看,是不是每一格都是10厘米?生:是师: 是!来我们来看看,50-60相差?生集体:10厘米。师: 60-70相差?生集体:10厘米。师: 70-80、80-90生集体:都相差10厘米。师: 哦,每一格都相差10厘米,那么有一格不一样,谁发现了?生1:0-50厘米不一样。师: 你发现什么不一样?生1:直线是蜿蜒的。师: 哦,是曲折的一条线。你知道这表示什么意思吗?大胆的猜测一下,那为什么其它的都是直线,而它是折线呢?生1:其它的省略了。师: “其它”指什么?生1:10、20、30、40。师: 按照上面的是不是10厘米一格,0-10有一格,10-20一格,20-30一格,30-40一格,然后40-50,他说把这些格子省略了,你们同意不同意?生集体:同意。师: 非常棒,非常聪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请座。那么为什么省略呢?有人知道吗?生1:闲太多了。师: 哦,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有没有50厘米以下的数据呢?生:没有。师: 哦,没有50厘米以下的数据,我们把它画出来有些浪费,不起作用,我们就把它压缩了。那纵轴看懂了吗?生集体:看懂了 。师: 横轴表示陈东的?生集体:年龄。师: 纵轴表示陈东的?生集体:身高。师: 每一格表示?生集体:10厘米。师: 好了,我们把这个统计图看懂以后,下来我们要根据这个统计表把它制成折线统计图。看,老师画的这个统计图漂亮吗?生:漂亮。师: 好,一会我就叫同学帮助老师一起把这个统计图制到这上面,把这个统计图制得更漂亮。那么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描点”。板书“描点”。根据表中的数据,首先要找到陈东0岁的身高50厘米应该在这个图上的哪个点?我需要同学来找,谁能找到?生1:(一名学生上黑板描50厘米的点。)师: 哦,在这里,大家同意吗?生集体:同意。师: 那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找到这个点的?生1:先看50厘米在什么地方,然后往右边看。师: 哦,顺着50厘米往右边看一直看到哪一条线呢?告诉大家。生:一直看到陈东0岁的这条线。师: 好,顺着50厘米往右边看,一直看到陈东0岁的这条线,是不是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表示的就是陈东0岁的身高50厘米。这个同学找的非常的好,还有同学愿意来找1岁时陈东74厘米的点吗?生1:(一名学生上黑板描74厘米的点 。)师: 大家注意观察他先看的什么,你刚才是怎么找的?来告诉大家。生:先找70和80之间的74厘米的高度,然后往右看,看到1岁这条线,相交于一点,这就是陈东1岁时身高74厘米的点。师: 大家说他74厘米这个点的位置找的准不准?生集体:准。师:那你说说,你怎么知道这里是74厘米?因为图上没有标71厘米、72厘米生1:因为70和80中间是75厘米,比75厘米低一点点就是74厘米。师:他说的好不好?生集体:好。师:哎呀你太棒了,请座。下课老师给你发一个笑脸。那么,74厘米它一定比70厘米多,比80厘米少,它一定在70厘米和80厘米之间,我们先找到75厘米,75厘米在70厘米和80厘米的中间,再比75厘米低一点就是74厘米 。你们看,他这个点是不是快到75厘米了?生集体:是。师:有没有超过75厘米?生集体:没有。师:所以这个点要是超过75厘米就不够准确了。这个点找得非常的好,接下来我们来找第三个点,谁来找?注意,刚才两个同学是先看身高,再找到对应年龄的那条线,还有没有其他的观察方法?你来。生1:上黑板描第三个点。师:恩,好 ,我看你跟前面同学找的方法不太一样,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找的?生1:先看2岁在哪条线,顺着2岁往上看85厘米。师:哦,顺着2岁往上看,看到80厘米,85厘米应该在80厘米和90厘米的中间。很棒。再叫一位同学来描第4个点。生1:(上黑板描第4个点。101厘米的点。)师:下面的同学注意看,她是怎么找的。她找的准确吗?生集体:准确。师:很好,同学们顺着老师的手看3岁,往上看到100厘米,再看每一格是10厘米,1厘米是10厘米的10份中的一份,当然咱们细细的去分比较耽误时间,用我们的眼睛估计一下看101厘米在什么位置,好了,同学们你们会不会描点了?想不想自己试一下?生集体:想。师:好,同学们完成书上110页例2的描点,有没有人愿意完成黑板上的描点?(一名学生上黑板继续描完剩余的点,其他学生在书上描点,师巡视。描点的时候要细心。)师:大家跟着老师来检查一下每个点描的准不准,0岁50厘米、1岁74厘米3岁93厘米,大家看这个点有点偏低,我们把它稍微改一下。4岁现在这11个点还有问题吗?生集体:没有。师:我们第一步描点已经完成,第二步我们来连线段。(板书:连线段)大家注意看老师,我们在连线段的时候从第一个点开始连,要依次连下去,什么叫依次呢?依次就是按顺序连,0岁的点要和1岁的点连,1岁的点再和2岁的点连能不能0岁的点和2岁的点连?生集体:不能。师:好,我们连接的时候要用什么呢?生集体:尺子。(师演示)师:会连吗。好,请完成你们书上统计图的连线段,黑板上请一位同学来完成,叫一个身高一点的,好,叫一个女同学,来,拿着老师的尺子。 (生连线段,师巡视。) 我发现有的同学连得非常的细心。连完后检查你连得对不对,看看是不是依次连接,检查完,也帮黑板上的同学检查一下。师:那么线段连完后,如果没有这个统计表,你知道图上这个点是多少?生集体:不知道。师:那怎么办?缺什么?我们要做什么?生集体:标数据。师:好,刚才我们完成了第二步“连线段”,现在我们的第三步是“标数据”。(板书:标数据)好,我找两位同学上来合作完成“标数据”。一个同学念数据,一个同学标数据。其他同学完成书上的标数据。 (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我们标数据一定标在这个点的旁边。师:同学们来看看,她俩把数据标完了,标的好不好?生集体:好。师:我们在标数据的时候书写一定要规范。谁愿意把你制的图给大家看一下?这位同学制的图怎么样?生1:很干净。生2:字写的很工整。师:好,我相信大家制的都非常好,老师就不一一 展示了。我们完成了折线统计图的制作,那么通过这个折线统计图能给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问题1:陈东几岁到几岁的时候身高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生1:陈东0岁到1岁长得最快,长24厘米。师:为什么?你怎么看出来陈东0岁到1岁长得最快?生1:50厘米到74厘米长了24厘米,长的最多。生2:50厘米到74厘米这条线段最长。师:答得非常好,问题2:陈东身高115厘米的时候是几岁?生集体:6岁。师:你怎么找到是6岁?生1:先找到115厘米,然后顺着115厘米往右看,一直到折线那相交一个点,从这个点往下看,就看到6岁了。师:好,很好,从同学们回答问题的声音能看出大家都找到了,那我现在问5岁半陈东的身高是多少?图上有没有明显的标出5岁半?生集体:没有。师:谁能想办法找到5岁半的位置?生1:5岁和6岁的中间。师: 5岁和6岁的中间就是5岁半的点,然后怎么办?生1:向上看。师:对,向上看,我们用眼睛一般看得不准,为了准确点,我们借助尺子,顺着5岁半这个点垂直向上看,看到上面和这个折线一个什么?生1:交点。师:这个点就是5岁半陈东的身高,那你估计一下,5岁半陈东的身高?生1:112厘米。师:恩,你猜得很好,那是不是一定是112厘米呢?生2:113厘米。师:对,也有可能是113厘米,那么5岁半身高的这个点在多少和多少之间?生:108厘米和115厘米之间。师:这个点一定要比108厘米怎么样?生1:大。师:比115厘米怎么样?生1:小。师:对,那么根据每个人的生长情况,陈东5岁半的身高估到108厘米和115厘米之间都可以,但估计成112厘米比较准确。那谁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陈东0岁到10岁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师:呀,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生2:陈东6岁时身高比7岁低了多少厘米?师:大家说怎么解决?生:120-1155厘米三、巩固练习:师:好,这个统计图能给我们解决很多很多的问题,那么这个统计图是在老师的示范下完成的, 现在看看你们自己能不能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完成书上111页的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制完后同桌互相看一下)师:同学们制得都很好,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有多少?”生1:47人。师:很好,那李阳所在的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第二名,你知道他在几年级?生集体:五年级。师:你还能提出多么问题啊?生1:1-6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一共有多少?生2:二年级比一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多多少?师:他们问的很好。怎么解决?生1:1-6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相加。生2:二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减一年级的人数。师:好,大家已经会完成制折线统计图,也会解决问题了,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图时先干什么?生集体:描点。师:再干什么?生集体:连线段,标数据。师:而且在描点前一定要看清楚这个图的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那么我们学会了制作折线统计图,你知道他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在哪里吗?生: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变化情况。师:对,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但它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那么我们从陈东0-10岁的身高可以看出他的身高在逐年的增高,试想一下,这样统计下去,后面的折线是什么样子的?生1:到了20岁就不长了。师:哦,对了,到了一定年龄身高就不长了,那这个折线就会是什么样子?生1:平了。师:对了,就趋于平缓了,到了老了呢?生1:有可能下降。四、拓展:师:对,我们要会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预测统计图后面的情况。现在这里有两个统计表根据表里的内容和数据你来选择一下,哪一个制成折线统计图比较好?同桌讨论一下。生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包运输劳务合同范本
- 房产365租房合同范本
- 大件搬运维修合同范本
- 食堂档口合同范本
- 农产品溯源体系在2025年农业产业扶贫中的应用报告
- 图书漂流试题及答案
- 锅炉制造试题及答案
- 写材料短语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初二函数题库及答案
- 光伏组件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
- JJG 539-2016数字指示秤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GB 2558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钾
- 小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案例
- 服装零售业概况
- sg1000系列光伏并网箱式逆变器通信协议
- 专升本03297企业文化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
- 第四讲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障课件
- 重庆大学介绍课件
- 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情况自查表
- 电能表生产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