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_第1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_第2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_第3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_第4页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课件人教版必修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前背诵 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意义 2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功绩 热烈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高一历史备课组2009年10月28日 太平天国运动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1949 1851 1864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1 1919 1949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 兴起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展 胜利 国共合作抗日 1937 1945 人民解放战争 1946 1949 领导革命 开辟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 1927 1937 国民革命 1924 1927 红军长征 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五四运动 开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失败 第一阶段 1919 5 4 6月初 中心在北京 主力是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主要活动是罢课 游行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初开始 中心在上海 主力是工人 形成三罢斗争 各地纷纷响应1 释放被捕学生 2 罢免卖国贼职务 3 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特点 各阶层的作用 青年学生 先锋 工人阶级 主力军 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导火线 运动概况 主要成果 历史意义 讨论 青少年如何发扬 五四 精神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 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发扬民主 崇尚科学 弘扬五四传统 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锐意改革 1999年5月4日 人民日报 社论 在北大10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 巩固练习 1 五四 精神包括 爱国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 民主与科学精神 追求真理 勇于解放的精神a b c d 2 下列事件或现象 典型地体现了 五四精神 主旋律的是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 胶州亡矣 山东亡矣 某店主张贴 本店金钱主义 独自开张 的标语 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 还我青岛 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a b c d c c 既要革命 就要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革命党 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 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一个自己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 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1 毛泽东的这段话 说明了什么 中共诞生 1 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奠定阶级基础 五四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思想基础 外部 视 2 中共 一大 标志中共诞生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意义 3 中共 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 评价 时间 主要内容 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 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2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 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 消灭阶级 3 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没收一切生产资料 引自 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为实现革命目标 必须组成 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 奋斗目标有 1 消除内乱 打倒军阀 建设国内和平 2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3 统一中国 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引自 中共二大宣言 材料一 二中党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指出革命的对象和动力是什么 此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能否根据材料二认为 中共已放弃材料一的主张 说明理由 材料一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高纲领 材料二的目标是 打倒 推翻 统一 最低纲领 材料二中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动力是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革命阶级组成的联合战线 依据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没有放弃 因为材料二中明确说明了是为 的目前利益计 而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国民革命 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1 条件 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孙中山在屡遭失败后 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之伟大 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2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广州 合作基础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致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3 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1 国民革命 二 国民大革命 兴起 高潮 北伐战争 结果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了 1924 1926 1927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北伐战争 为打倒帝国主义 推翻军阀统治 统一中国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1926年7月 出师北伐 连克武昌 九江 南昌 收回汉口 九江英租界 1927年初 直捣南京 上海 歼灭了孙 吴主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目的 对象 过程 结合p56 回答有关北伐战争的问题 成果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一次国共合作 教训 工人阶级应该坚持对于革命 尤其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失败原因 客观 敌人力量强大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国共合作为什么会失败 有何教训 1 孙中山说 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 因此要救活它 就需要新血液 为此 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 以 党内合作 方式与中共合作d 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的军事干部 2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以往的救国主张归大的区别是 a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b 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c 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 提出打倒军阀 巩固练习 c c 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义爆发 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等领导的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的开辟 八七会议 内容 四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的开辟 1 背景 走城市道路的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等 2 实践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 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927 10毛泽东 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夏 2 土地革命 范围 在革命根据地内 内容 作用 3 政权建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931 11 4 军事斗争 反 围剿 打土豪 分田地 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前四次胜利 第五次失败 被迫长征 红军的长征 1934 10 1936 10 1 原因 直接 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 根本 左 倾错误 长征是唯一选择吗 为什么 是 因为王明 左 倾错误的领导 使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 在南方的红军主力难以抵抗强大的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为保存和壮大实力就必须进行长征 2 过程 遵义会议 1935 1 内容 意义 遵义会议 1935 1 内容 1 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 左 倾错误 2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军事上 3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组织上 4 取消博古 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组织上 意义 1 结束了 2 肯定了 事实上确立了 3 是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乌 江 江 长 赤 水 大 渡 河 金 沙 江 西 瑞金 江西 湖南 福建 贵 州 广西 西康 四川 陕 吴起镇 甘 肃 会宁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黄 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 10 遵义 1935 1 红军长征示意图 红一 四方面军会师1935年6月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6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 第五次反 围剿 失利 红军被迫走上长征 这是毛泽东写的反映长征历程的作品 长征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 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 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战天斗地 不怕牺牲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艰苦奋斗 坚韧不拔精神 永恒的长征精神 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夏 1949年4月 1946年夏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 毛泽东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1947 6 三大战役 辽沈 淮海 平津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