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doc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doc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doc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湖南省涟源市芙蓉中学 蒋发强在人教2012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六单元,教材第111页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验。由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已经删除,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已经不安排实验,因此这一实验如果不能成功完成的话,那么,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更多机会获得“还原反应”的感性认识了。因此,我对这一实验进行了长期关注与研究,并借鉴许多专家、同行的成果,进行了必要的改进,现在,这一实验已经有成熟的做法。一、实验原型实验6-2中,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据我了解,过去一些教师也曾经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但是往往失败。显然,教材的这个实验,编者也进行了多次修改。但是,横式加热这一点从来未变。只是加热的方法进行过多次修改,曾经使用酒精喷灯,后来又改为酒精灯,但是加了网罩。显示出编者对重点的提示,就是要重视加热的质量。但是,许多教师可以没有对这一点给予充分的重视,加之忽视其他实验细节,所以实验仍然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许多老师后来改用了竖式加热的方法,成功率确实很高,我也在一段时间里采用这种加热方法,成功率为100%。但是,这一加热方法与课本的描述不符,确实,加热固体的时候,试管口应当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给实验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后果。既然竖式加热可以改善试管受热的情况,那么,我觉得我们也应当可以通过必要的改进,找到试管横放时保证加热效果的方法,从而使实验成功完成。通过几十次的实验摸索,我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二、实验的改进 根据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采取的措施如下:反应物:氧化铜,木炭。混和比例:大约10:1处理方法:按比例称取上述物质,放在研钵里仔细地,充分地研磨,力度要大一点,时间长一点。要有冲击的力度。为了加大研磨力度,可以为通常使用的研钵的杵加装一个比较长的较粗的把。把木炭和氧化铜按照上述比例放在烧杯等等容器里快速振荡,使其充分混和均匀。实验方法: 1.关于反应容器的选择及药品装填。把上述反应混和物装入试管里,试管的规格以小一点的比较好,但是要注意与橡皮塞的匹配。例如18X180,药品使用量可以在5克左右,用玻璃棒压紧。以期确保反应快速,持续进行。2.关于加热的措施。采用横式加热,并采用双头酒精灯加热,火焰周围加网罩。为了给反应混和物集中加热,保温,使反应迅速地以较大规模启动,并快速蔓延,最终完成,可以采用双头酒精灯加热。据实验,反应一般在加热到2分钟的时候开始迅速启动,并在几秒钟内完成。这时,反应混和物发出明亮的红光,并逐步蔓延扩散至全部反应物,伴随大量气体冒出,几秒钟后逐渐变暗,气体不再冒出。如果反应不能迅速启动,那么其中容易反应的部分可能会进行分散的,烈度较低的反应,生成物将会妨碍反应的继续进行。导致实验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据实验,如果反应不能在3分钟内完成,那么,即使加热的时间再长,例如加热5分钟,也不能重新启动大规模的反应。采用自制的双头酒精灯,两个头的距离比较近,约23厘米,使用时,火焰的高度明显比普通的酒精灯高。而且酒精灯应加网罩(用不锈钢网制作),一般认为会使火焰比较稳定,并稍提高火焰的温度,提高加热的效率。3.关于防止粉末冲出等的措施。用一支小试管,规格12X80,压住反应混和物,同时保留气体通道。然后小试管的后面是不锈钢网,试管口附近放有棉花。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由于反应十分激烈,会有大量粉末飞出,棉花可以阻止反应混和物粉末冲入石灰水中,干扰二氧化碳的检出。棉花的前方放置一团不锈钢丝网的作用是:可以阻挡大部分反应混和物冲出,并防止整块炽热的反应混和物被气流冲起后可能与棉花接触引发燃烧与爆炸的危险。上述措施,有利于反应迅速,连续地进行,并保证二氧化碳的检验免受干扰。据实测,反应一般在加热后12分钟内启动,并在几秒钟内迅速蔓延完成。4.关于防止倒流的措施。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液体倒吸,先撤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但问题是,在撤出导气管的同时,外界空气就会逆流回到灼热的试管内,可能会使试管内刚生成的红色铜在高温下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黑色的氧化铜,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借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利用止水夹来控制倒吸现象的实例。我认为,在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也可以利用止水夹对导气管进行封闭。三、实验改进后的优点1改进后的实验,加热设计较科学、严谨,措施针对性强,反应顺利进行;2根据实验需要,采取多重防护措施,有效地防止了反应混和物粉末冲出、可能导致棉花燃烧、以及气体管道堵塞,黑色粉末进入石灰水,干扰二氧化碳的检出的现象等等故障的发生。3利用止水夹及时封闭气体管道,既能阻断液体倒吸,又能防止产物中的铜再被氧化,实验设计更严谨。4用锥形瓶盛装澄清石灰水验证反应的发生,不用夹持或固定,重心低,不会因导管较长而使容器翻倒。四、实验创新是操作的科学性和现象的艺术性的统一2.反应物要精选合格的药品,木炭要充分研磨,并与氧化铜充分混和均匀,压紧,只有这样,反应才能在细微的层次展开,2.保证加热的质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当试管横向放置后,尤其如此。为此,采用双头酒精灯加热,扩大加热的范围和强度,保证反应混和物迅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温度,并保持比较稳定的高温状态,促使反应物迅速突破活化能的壁垒,反应在几秒钟内完成。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加热的温度不够,实验可能会失败。3.只有经过实际操作的人,才会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细节还有很多。比如,由于反应很剧烈,伴随气体的产生,反应混和物会被冲出,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范,而不是简单地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因为,棉花可能被灼热的反应混和物所点燃,并可能发生爆炸,不仅会带来危险,而且会干扰二氧化碳的检出。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我在这里,采取的就是小试管,不锈钢网,棉花三层防护,效果很好。4.反应现象的艺术性体现反应物是黑色,而生成的物质是光亮的红色,澄清石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