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 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 了解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了解对改革的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 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 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高考第二轮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学法指导 注意抓点 线 面 抓住重要制度这个 点 以 点 连 线 即各类改革的发展变化 拓展知识 点 和知识 线 从而形成知识 面 要分析理解这些改革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影响 将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改革制度进行归纳 比较 串联 对一些较特殊的政治改革要理解其概念的内涵 要对不同的改革和及其权限进行归纳交接 要与当今的一些社会热点联系思考 拓展思维 高考预测 1 从政治文明的角度 考查一些重要改革利弊得失的概括和总结 2 重视对古代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考查 从中总结出制度更新的特点和规律 以借鉴对当今机构改革必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 注意适当扩大视野 与近代现代改革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考查全局性的政治制度变迁观 要求关注时政热点 从文科综合的角度认识相关历史问题 1 梭伦改革 2 商鞅变法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王安石变法 5 欧洲的宗教改革 6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7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8 明治维新 9 戊戌变法 课标考纲考点 一 中国古代封建化的改革 专题知识梳理 二 西方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和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 三 东西方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 四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对比表 五 19世纪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封建的生产方式出现 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逐渐建立了封建制度 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的 相地而衰征 和鲁国的 初税亩 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要求建立地主阶级政权 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 重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经过改革变法 各国封建制度陆续建立 其中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专题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二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较 1 相同点 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变法者的个人命运相似 商鞅被杀 王安石被革职 后又被迫辞职 2 不同点 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不同 商鞅变法成功 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3 认识 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 不可能一帆风顺 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 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 行之有效 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三 关于近代以来的资本主义的改革 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 从经济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近代科学技术的革命 使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比封建制度强大得多的技术力量 17世纪以来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使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创造了一系列民主的统治形式和政治制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发展 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 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1832年 英国政府进行了第一次议会 选举制度 改革 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的地位 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迫于资本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全方位的压力和示范作用的冲击 欧洲的俄国和亚洲的日本先后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并缓慢地走上了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之路 19世纪中后期 在民族危机的冲击下 中国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 也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 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有利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和阶级矛盾的缓和 使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 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 1 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 1 洋务运动 2 戊戌变法 2 中国现代的改革 1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原因 核心内容 后果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 原因 核心 结果 建国初到1956年 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存的经济 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总结 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有制结结构 单一的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分配体制 平均主义 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 兼顾公平主要方法 农村城市 改变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改变计划管理体制 二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 1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德意志 意大利的统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美国 德国 日本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 3 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改革或调整 东亚 东南亚 新加坡 韩国 泰国与马来西亚 印度 西亚 一 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改革类型概述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 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 富国强兵的改革 如 王安石变法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等 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 如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等等 释难知识解析 改革的形式多种多样 从改革的程度看 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局部的调整 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 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 有奴隶制度的改革 封建主义的改革 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 有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在中国 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类型主要有二种 一是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 二是封建统治政策的调整 如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 都是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运动 对于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 虽发生在不同国度 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的社会背景 性质各异 结果千差万别 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 对社会改革应持的正确看法与评价 1 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 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 历史要求 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 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据此 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 2 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 一要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看改革是否被中断 即看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 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 3 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 改革过程中 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 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 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 才能完成改革 改革也具有多样性 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 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 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 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 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 一 向西方学习的中国洋务运动与日本维新变法比较 相同点 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都是以清政府为主体而进行的重大政策调整 都涉及军事 经济 文化方面的改革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都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都失败了 但对历史发展的进程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知识拓展综合 不同点 国际环境不同 前者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后者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阶级属性不同 前者代表地主阶级 后者代表资产阶级 目的不同 前者是要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后者是要挽救民族危亡 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不同 前者是地主阶级改革 后者是资产阶级改革 内容不尽相同 前者只主张学习西方科技 后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发展资本主义 实行君主立宪 影响不同 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影响大 二 中国洋务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比较 相同点 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都是封建国家面临统治危机 走向近代化的改革 目的相同 都是要摆脱危机 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相同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内容部分相同 学习西欧先进的生产技术 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的不可阻挡性 不同点 性质上 中国是地主阶级改革 日本和俄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内容上 中国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变动 仅仅单纯地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 日本和俄国改造封建制度 发展了资本主义 方式上 中国洋务派进行的与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 经济 文教等活动 日本是在经过武装倒幕 肃清封建幕府势力的基础上实行的比较全面 广泛地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改革 俄国是握有实权的沙皇代表贵族地主推行的改革 结果上 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 没有走上富强之路 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近代亚洲惟一强国 俄国虽然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但改革很不彻底 三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对美国 俄国 中国三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及认识 1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 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但到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 建立起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932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 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 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摆脱了经济危机 并促进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解放生产力 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2 认识 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其改革充分表明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 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08广东 6 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 自戊戌以来 旧则攻吾太新 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严复d 胡适 解析 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 从 旧则攻吾太新 新则攻吾太旧 分析 说明其在戊戌变法前后思想发生变化 却又不能做到 与时俱进 康有为 1858 1927 前期主张维新变法 在封建顽固派眼中是 太新 后期成为保皇党的代表 主张君主立宪 反对革命 主张保留君主 在革命派眼中是 太旧 不合时宜 故选a符合题意 答案 a 高考实战训练 08广东 16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 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b 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 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 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 解析 可从雅典的地理环境思考 小国寡民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故选a符合题意 答案 a 08广东 31 9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 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永兴五年 413 徒二万余家于大宁 计口授田 据 魏书 卷三和唐长孺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 485 下诏均给天下田 诸男夫十五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魏书 卷一百一十 问题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分 2 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 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 除此之外 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 3分 3 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 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4分 解析 1 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 计口授田 和 诸男夫十五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 妇人二十亩 看相同之处是按人口分配土地 2 可依据所学知识 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涉及服饰 姓氏 语言 婚姻 制度 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3 溯源可从汉族文化的先进性与鲜卑族传统 对后世的影响可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迁 加速民族融合方面思考 答案 1 按人口分配土地 2 易汉服 改汉姓 说汉话 与汉人通婚 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迁都洛阳 3 汉族先进文化 鲜卑民族传统 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 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 促进了民族融合 08海南 16 光绪二十四年 1898 五月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 中体西用 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 认同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思想c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 所说的 体 和 用 与洋务派不同 解析 解题关键是注意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他们宣扬的思想应是为资本主义服务 因此他要求的科举制度改革 建立新式学校 主要是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服务 因此他所说的 中体西用 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 中体西用 本质是不同的 所以选d 答案 d 08江苏 24 选做题 本题有a b c d四题 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两题 多答无效 请在答题卡上规定答题区域中将选做题目对应字母后面的方框涂满 涂黑 请勿漏涂 多涂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 睿 原姓步六孤 始十余岁 袭爵抚军大将军 平原王 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 鉴谓所亲云 平原王才度不恶 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 时高祖 即孝文帝 未改其姓 魏书 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 高祖曰 今恂 即太子 欲违父背尊 跨据恒朔 今山西大同 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 乃是国家之大祸 乃废为庶人 魏书 卷二十二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 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 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 旧染既除 新机重启 扩大恢张 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 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为此 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6分 2 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2分 3 依据材料三 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4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 第 1 问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 第二问考了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第 2 3 问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 分析和概括 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改革起到的效果 答案 1 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推行了改汉姓 改语言 改服饰 通婚姻 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 改革面临着阻力 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3 促进了民族融合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 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 奠定了基础 2008上海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 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西周 北魏 唐朝 明朝a b c d 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创立均田制 隋唐时沿用 后被租调制逐渐取代 所以选b项 答案 b 25 2008上海 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 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a 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b 刚准备抵制西方文化c 才决定学习儒家经典d 已成为世界重要强国 解析 b项日本明治维新时 实行的是 文明开化 政策 学习西方文化 c项早在唐朝时日本就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就涉及到儒家经典 d项不符合史实 因为日本刚刚摆脱民族危机 算不上世界重要强国 答案选a项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 走上近代化道路 答案 a 34 2008上海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7分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买卖人口 把人当牲畜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我们穷人的头上 挥舞着鞭子 1 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制度 l分 2 作者对这种制度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2分 3 诗中所说的 人民 的地位后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 解析 考查了农奴制及俄国1861年改革相关史实 第一问从材料 俄罗斯 以及诗中人民的地位可以看出是落后的农奴制度 第二问作者的态度通过诗中作者的感情色彩可以看出作者持批判反对态度 第二小问答出农奴制的落后 第三问主要联系后来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 农奴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获得种种权利 答案 34 1 农奴制 2 批判的 农奴制是极其落后 残酷的制度 3 1861年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 农奴的人身得到解放 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人 或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有拥有财产 改变职业 参加选举的权利 或享有财产 职业和选举等公民权利 地主不能把他们当作私有财产买卖 赠送和典押 不得干涉他们的生活 08上海文综 9 宗教改革前 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 教皇是太阳 皇帝是月亮 宗教改革后 人们换了一种说法 上帝的归上帝 恺撤 泛指皇帝 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 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 教皇的权力在上升 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 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 皇帝的权力在上升 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解析 联系中世纪欧洲的状况 我们可以知道 宗教改革前 教权大于皇权 甚至皇帝的权力需要经过教皇的认可才具有合法性 材料中也可以看出 宗教改革前 教皇是太阳 皇帝是月亮 而我们知道月亮的光辉胜不过太阳 而且依附与太阳 改革时 可以看出教权和皇权相对独立了 皇权在一定程度上不再依附于教权 综合这些可以看出皇权上升 教权下降 所以选d 答案 选d 08宁夏文综 28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 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 全体奴隶主b 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c 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d 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雅典公民的含义 从雅典内部来看 雅典的大多数居民 包括妇女 奴隶和外邦人 都不是雅典公民 因此他们不能参与雅典民主政治 也就很容易看出答案是c 答案 c 08宁夏文综 41 15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昔彼得为欧洲所摈 易装游法 变真而遂霸大地 日本为俄美所迫 步武泰西 改弦而雄视东方 此二国者 其始遭削弱与我同 其次后底盛强与我异 闻日本地势近我 政俗同我 成效最速 条理尤详 取而用之 尤易措手 汤志鈞编 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1682 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 采纳西欧模式 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 1697 1698年 他率团往德 荷 英考察 学习其政府管理模式和军事技术 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 对军事 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其中 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 在当时的俄国 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 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 留着被视为 上帝赐予的装饰品 的大胡须 无所事事 彼得下令 除神职人员外 一律禁止留须 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 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 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 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历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 几经犹豫后 彼得将儿子处死 在整个历史上 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个人影响 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种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 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性质 由于他的努力 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 此后 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 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 美 帕尔默等 近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6分 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 9分 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第一问康有为的主要观点 要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 稍加概括就可 第二问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 在改革这一方面的比较 无外乎背景 目的 性质 方式 内容 结果 影响 评价等 只要找到这些比较项 就能顺利作答 参考答案 1 俄 日改革 由弱变强 中国应仿效日本 更易见效 2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向西方学习 涉及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 改革成效显著 国力增强 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 08广东文基 22 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 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 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 该文告的发布时间最可能是在 a 戊戌变法时期b 辛亥革命时期c 民国初年d 新中国建立初期 解析 民国建立 民族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地位提高 政府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中华民国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答案 c 08广东文基 29 在伯利克里时期 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公民大会b 陪审法庭c 500人会议d 十将军委员会 解析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 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答案 a 08广东文基 30 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 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解析 马丁 路德的 因信称义 和加尔文的 先定论 都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答案 d 08山东文综 33 10分 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 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新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 家庭贫困 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 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 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 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 跻身于第三等级 1 按梭伦立法 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2分 如果生活在秦国 依据商鞅之法 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4分 2 梭论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 两者有何不同 4分 解析 本题是对梭伦变法和商鞅变法内容的考查 考生如对这两部分改革的背景 内容掌握不好的话 得高分不易 第1小问要注意梭伦变法中关于公民享有权利和参与政治管理的资格由财产决定 而不是取决于出身的规定 回答秦国商鞅变法中提高政治地位的内容时 应结合秦国的时代背景和变法的具体内容回答 参考答案 1 担任低级官职 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 努力耕织 2 梭伦 崇尚中庸 调和 手段温和 商鞅 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07宁夏文综 25 亚里士多德在 雅典政制 中说 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 每 地区 部落出50人 而在以前 每 血缘 部落则出100人 上述变化发生于 a 梭伦改革前b 梭伦改革时期c 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 伯利克里任首席将军期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题干材料中的叙述正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的主要内容 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 并在此基础上设立500人会议 在铲除氏族贵族势力的同时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 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最后完成 答案 c 07海南 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8分 材料战国中叶 楚国 大臣太重 封君大众 他们 上逼主 下虐民 以致 贫国弱兵 在内外交团的情况下 公元前383年 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 变法的要点是 限制旧贵族 改变世袭的分封制 度公族疏远者 主张对封君的子孙 三世而收爵禄 减削官吏的禄序 精减裁汰 无能 无用 和 不急之官 下令 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 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死 旧贵族杀害吴起 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 摘编自 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 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 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4分 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4分 解析 不同之处 可从时代背景 具体内容 影响进行比较 可从人物性格 阶级立场 采取的方式或手段 所受阻力 民众的支持等方面思考 答案 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 以政治改革为主 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 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分 商鞅变法历时19年 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 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 2分 吴起变法抑制贵族 打击对象明确 但使自己孤立 变法急于求成 时间短暂 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2分 2 2007上海历史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 惨遭杀害 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 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 重农抑商b 统一度量衡c 迁都咸阳d 按军功授爵 解析 该题命题意图在于考查考生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实质的理解 商鞅变法过程中推行按军功授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