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复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 商鞅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等 2 能够结合内容分析上述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特点 能够科学地评价历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全面地正确地评价重要的历史改革人物 3 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改革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伴 积极地支持改革 投身到改革中去 认识到改革具有多样性 复杂性和曲折性 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 列表比较中 日两国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专题复习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复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 商鞅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等 2 能够结合内容分析上述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特点 能够科学地评价历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全面地正确地评价重要的历史改革人物 3 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改革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伴 积极地支持改革 投身到改革中去 认识到改革具有多样性 复杂性和曲折性 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 列表比较中 日两国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专题复习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专题复习目标 1 了解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基本史实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 商鞅变法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苏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等 2 能够结合内容分析上述改革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特点 能够科学地评价历次改革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全面地正确地评价重要的历史改革人物 3 认识到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 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改革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伴 积极地支持改革 投身到改革中去 认识到改革具有多样性 复杂性和曲折性 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 列表比较中 日两国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改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本质上讲 改革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 其背景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相适应 从适应程度来看 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整体适应 局部不适应的改革 这种改革是不触动根本制度前提下对具体制度或政策的局部调整 是改良性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洋务运动 二是整体不适应 必须从根本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使之与生产力 经济基础相适应 这种改革是革命性的改革 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商鞅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从社会性质来看 封建主义的改革 资本主义的改革 社会主义的改革 一 封建主义的改革 1 主要代表 商鞅变法 背景 指导思想 措施 影响 王安石变法 背景 措施 影响 洋务运动 历史条件 过程 失败原因 评价 2 几点认识 1 性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地主阶级所进行促使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一场改革运动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为挽救统治危机 封建统治阶级对其内部政策的调整 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实行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和生产技术的一场运动 就整体而言 是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而在内政外交方针所作出的调整 2 目的 建立或巩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 3 影响 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一场改革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安石变法不久被废除 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 但它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 资本主义的改革 1 主要代表 1861年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措施 成功原因 影响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 特点 影响 戊戌变法 背景 内容 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 创新设计 p265 2 几点认识 俄日改革使两国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戊戌变法没有成功 依然处在封建统治下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几次重要调整 总体上使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起到积极作用 二战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新模式显现一定成效 三 社会主义的改革 1 主要代表 苏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赫鲁晓夫 勃涅日列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 照搬苏联模式 波兰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改革 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革 2 几点认识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并为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所效仿 1956年以后东欧和中国的改革主要内容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利用市场积极作用发展经济等 但未能摆脱苏联模式 成效有限 20世纪中期开始的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没有能够成功 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的成败表明 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 能否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专题考点扫描 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改革等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在高考复习中 要注意有关苏联 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误的教训的内容 也要重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特别是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试题训练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运动 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1 战国时期 推动各国国君进行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 壮大新兴地主力量b 称雄天下的欲望c 缓和阶级矛盾d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a 废井田 开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b 抑商末 奖励耕织c 废除奴隶主特权 奖励军功d 废除分封制 建立县制3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 内容相同 性质相反b 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 都壮大了本国进争霸斗争的实力d 结果都废除发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4 商君死 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a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c 变法顺应了从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 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北宋中期出现了一系列统治危机 王安石变法试图解决这此危机 5 王安石进行变法的主要原因是 1 北宋统治的黑暗腐朽 2 财政危机的困扰 3 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 4 阶级矛盾的突出a 1 2 3 4 b 1 2 c 3 4 d 2 4 6 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 以限制官僚地主特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为目的是a 保甲法b 方田均税法c 青苗法d 募役法7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 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b 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c 引种占城稻以增加粮食产量d 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 19世纪60年代 洋务派出现 洋务运动兴起 中国近代化起步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内部分为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1 阶级属性 2 对农民阶级的态度 3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4 对外来事物的态度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9 慈禧太后采取暂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主要是因为a 洋务派支持慈禧太后执政b 洋务派在中央势力强大c 洋务派得到了外国列强的支持和赏识 并在地方上有较强的实力d 顽固派对慈禧太后的不信任10 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中央政府支持不力b 外国列强技术封锁和竞争c 洋务派中缺乏经营人才d 没有与政治变革相结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是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c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 19世纪末的门户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a 开放的领域不同b 开放的对象不同c 开放的方式方法不同d 开放的前提不同13 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 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c 农村牧副渔业全面发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世纪中晚期 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结果却不同 14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 导致这一差异的众多原因中 客观条件的最大不同是a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于中国b 日本资产阶级力量强于中国c 前者发生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后者发生于帝国主义阶段d 明治天皇励精图治 而光绪皇帝却懦弱昏庸15 两国改革最根本的相同原因是a 民族危机严重b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 资产阶级软弱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6 与中国相比日本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是a 天皇有实权b 资本主义发展充分c 武装倒幕成功d 民族危机没有中国严重 为巩固苏维埃政权 发展经济 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不断调整其政策 17 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 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 是苏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 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 是苏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18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1 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 2 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3 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 4 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a 1 2 b 1 3 c 2 3 d 2 4 19 苏维埃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 措施中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废除配给制 实行自由贸易c 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d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 20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波兰哥穆尔经济改革的相同点是a 废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