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练习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国民革命解析:“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指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答案:a2.1919年,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c.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中华民国徒有其名d.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9年外交官愤慨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3.“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中国存亡,就此一举了。今与全民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文中空白处应填上()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联合抗日,共赴国难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打倒列强,除军阀解析:从材料呼吁的对象是“全国工商各界”以及要求是“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可以看出属于五四运动时期,故a项正确。答案:a4.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如下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校长:l.h.泰纳(turner)a.经济困难,学业难继b.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劳动力c.八一三事变的影响d.学生参加反帝爱国运动答案:d5.导学号64610057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解析:青岛问题即山东问题,力争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反帝性质,曹汝霖和章宗祥是北洋军阀的代表,反对他们两人体现了反封建。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答案:c6.“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以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c.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d.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解析:从“山东亡,是中国亡矣”,可知背景是反对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反映的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展到上海时形成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全国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答案:c7.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在19131919年的回忆录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指的是()a.追求民主,争取独立b.主张传播民主与科学c.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d.打败日本法西斯侵略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31919年”“上海”“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可判断这场运动是五四运动。“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是对内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对外争取国家主权,故选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中“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c、d两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8.下图为一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中国20世纪早期的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d.五四运动取得完全胜利解析:图片所示的“报纸的一角”报道的是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被免职的消息。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可见,图片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答案:b9.导学号64610058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解析:据材料“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答案:c10.“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分析材料,作者认为五四运动使“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等思想得到了弘扬,故选c项。答案:c11.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解析:由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为国民革命准备了舆论、思想、干部条件,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吴玉章在回忆近代中国某重大事件时说:“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在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下,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吴玉章称其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主要因为这一事件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群众运动的冲击震荡”“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可判断出这一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选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摘编自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1919年)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出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1)材料一中的“近因”和“罢学风潮”各指什么?(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为什么?参考答案:(1)“近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罢学风潮”:五四运动。(2)材料一污蔑学生和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和赞扬学生的爱国行动。(3)不完全正确。原因: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不只依靠青年学生和舆论界的力量,更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学生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捕去学生32人5月7日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捕学生6月3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被捕170余人;4日,又被捕700余人6月4日上海、天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6月10日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3人辞职6月28日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节选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材料二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摘编自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材料三(五四运动)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90年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摘编自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事实,并归纳其性质。(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五四运动?(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