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心理暗示.doc_第1页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心理暗示.doc_第2页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心理暗示.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两位妈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当看到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不小心都摔倒了。一位妈妈赶紧跑过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说:“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淡淡地说:“没关系,自己爬起来。”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同样是摔跤,为什么有的孩子显得脆弱娇气,而有的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这跟两位妈妈不同的表现有关。前一位妈妈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使孩子变得娇嫩,这是消极的暗示。而另一位妈妈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摔跤没什么大不了,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这是积极的暗示。心理学家说,暗示是指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绪、兴趣、意志方面发生变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暗”,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无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据调查,有接近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家长的积极暗示。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点,可塑性很强,所以,家长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家长从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语言暗示1、设喻法教育孩子时,晓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说出来,有时通过设喻、讲故事、做游戏、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让其从中懂得道理,能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2、对比法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采用对比的方式,给孩子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使其不断进步,注意恰当运用暗示性对比,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3、激将法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生活中家长不妨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他很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要求。非语言暗示1、神态表情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家长可借助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给孩子赞赏、肯定的眼神,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孩子遇到挫折时,给孩子鼓励、安慰、爱抚的目光,让孩子感受到勇气和力量。这些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2、行为举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为孩子所效仿。家长自觉排队,用行为暗示孩子,插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在公共场所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也会让孩子学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家长良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暗示用得好,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