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组文化建设在双主互助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探析曹宗清 重庆市朝阳中学(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村1号) 400715摘要:双主互助教学是以导学案为教学载体,通过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运用于课内外的教学模式。笔者在践行此教学模式过程中,深感其小组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本文以小组文化建设为切题,结合笔者自我实践,对其显性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化建设进行逐一探析,以供同行探讨交流,以便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管理活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双主互助 小组文化 实践探析1 引言 1. 双主互助教学模式综述 双主,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互助,指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管理,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双主互助教学模式是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以及小组活动等要素制定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并且分配任务,让学生课前独学、互助或组内群学的方式预习,在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呈现,由学生共同评价,教师补充深化点拨,当堂强化课后巩固的一个循环的教学过程。如下图:图表一:学习流程图(Students learning flow chart) 小组合作 学案导学 预习评价强化呈现 小组合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是此教学模式的纽带,它能够让此模式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也能让其漏洞百出,因此,小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小组文化就是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是小组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一种学习氛围,它主要表现为学生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小组文化建设,使小组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两年来,笔者在践行双主互助教学中,也深感起优越性和重要性,本文将对双主互助教学模式中的小组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2.小组文化建设理论背景 小组文化建设需符合或坚持以下基本理念。 2.1 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考夫卡(Kafka,K.)曾经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此学派认为,合作学习的理论核心可以用很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当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愿意做任何促进小组成功的事,因为人都喜欢别人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而合作最能增加组员之间的接触。” 2.2 教学工学理论 教学工学(classroom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理论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气氛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奖励结构(reward structure)和权威结构(authority structure)。具体言之,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全班教学、分组教学或个人自学。在分组教学中,又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之别。合作学习在任务结构方面利用小组合作,异质性小组团体,采用各种不同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进行学习。奖励结构一方面是指运用何种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的结果,它涉及:(1)奖励类型,如分数、表扬或物质性鼓励;(2)奖励频数,如奖励间隔时间的长短、奖励数量的多少等;(3)奖励的可接受性,如直接奖励或间接奖励;(4)奖励的对象,如面向全班、小组或个人。另一方面,奖励结构是指人际间奖励的互赖性。小组学习是合作的奖励结构,因为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可以帮助别人成功,合作学习利用这一正性(positive)的互赖关系来激发和维持学习活动。 2.3 凝聚力理论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习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veness)为媒介的。实质上,学生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因为他们相互关心并希望彼此都获得成功。凝聚力理论家们认为,小组建设、小组评议及任务的专门化,不但可以使小组的成员协调工作,而且还使全班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每个人不管其能力大小,都能给小组任务及全班任务的完成作出独特的贡献。 2.4认知精制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Wittroch,M.C.,1978)。精制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在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被指导者,更有利于指导者。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韦伯(Webb,N.,1985)的研究发现,在合作活动中,受益最大的是那些给他人做详细解释工作的学生。2 小组文化建设的实施小组文化是指小组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小组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也是小组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显性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双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完善。 1.显性文化建设 1.1小组构建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性格、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即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组内异质”是为了让优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组间同质”是为了使小组之间的合理、公平竞争意识形成,又促进组内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以笔者任教班级为例,全班共54人,将其分为6人小组,共9小组,将其大致分为 AABBCC组内分层学习模式,安排在一起,组成六人学习小组,六人分前后两排。 1.2教室布置 教师布置需结合小组文化建设,且助推和体现小组文化建设,使师生都处于小组学习的氛围中。形式上以公告栏,英雄榜,主题栏,承诺墙,座位设置等为主。公告栏张贴“班级小组规章制度”,“班级小组奖惩制度”,“班级小组活动展示”。英雄榜原则上每周一公布,统计各小组上周得分情况和扣分情况,并且排名,使学生形成“与小组共荣辱”的集体精神。主题栏,主要展示每月大主题每周小主题,例如,第1月主题为合作,那么第1周至第4周的小主题分别是 相互鼓励、相互竞争、相互建议、相互进步。承诺墙主要展示各小组每月大目标和每周小目标,在月初由各小组讨论形成小组目标,月底全班检查各小组是否达成目标。座位设置,可以打破传统的方阵式拍座位,按照小组人数的需要形成抱团式排位。 1.3小组标牌 小组标牌,是小组外在形象的直观展示,也是小组文化内涵的客观体现。小组标牌是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设计制作标牌材质,大小,色彩,版面内容等,标牌也是课堂主动展示和表达疑问的工具,相当于传统课堂通过举手的方式获得回答问题权或表达疑问权等。标牌的核心就是版面内容的设计。标牌正面内容主要包括:小组组号,如Group 1;小组名称,如POWER;小组精神,如we come, we fight, we conquer;小组口号,如first,first,we are the best。标牌背面内容主要包括:小组公约,小组目标,小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签名等。 2.建立科学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合作的评价应将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采用评比积分的鼓励机制,通过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导评的方法,强化评价的监督、激励、导向作用。小组评价采用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以笔者的英语教学为例,采用了如下的评价技术综合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 2.1提高分与积点换算小组的提高分,是由组员的提高分累加得到。基础分,是教师预先根据学生在类似在相同评价指标中得到的平均分,然后根据再根据下次同一评价指标中超过基础分的程度确定该生为小组贡献的提高分。基础分,应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改变,否则个人激励效果就很难达到。图表2:提高分与积点的换算(Conversion between ascension score and integral)评估分数-基础分=X映射积点X000X1010X=102010X25评估分数=满分30 2.2组间名次与积点的换算 假设4人一小组,共4个小组。各学习小组成员参与测评得分以及组内名 次如表: 图表3:成绩对比表(Result contrast table)序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测试成绩组内名次测试成绩组内名次测试成绩组内名次测试成绩组内名次1981912863773278396193270437648739419214902634834892 然后将各小组中的第一名分别进行对比,第二名分别对比,直到第四名相应对比,将各小组的第一名,第二名直到第四名横向比较,排出名次,按照对比名次给予各小组对应名次对应的积点,即再次分为了4个不同的分阵,给予第一名分阵中的第一名10个积点,第二名8个积点,直到第三名6个积点;同样,给予第二名分阵中的第一名10个积点,第二名8个积点,一直到第四名分阵。即不同分阵中的同一名次得到相同的积点。由此,上图中呈现的各小组获得的积点如下:图表4:对应分阵积点换算(Conversion between rank and integral)成绩分阵同分阵排名原小组组别原小组序号积点第一名分阵11110222833364434第二名分阵13210221831464444第三名分阵12310231834164124第四名分阵13410212834264244由此,可算出各小组的积点总数,如下图: 图表5:积点统计(integral summary)组别总积点128230324420以上两种或类似于此的过程性评价方式,不仅能够让小组迸发活力,也能够让即使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为小组争取荣誉,实现个人在小组中的价值,达到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结合。 2.3课前评价,课堂评价,课后评价 图表6:课前评价表(Evaluation before class)小组组别完成度准确度完成态度访谈交流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图表7:课堂表现评价表(学生记录)(Classroo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able in class by students)组别成员课堂呈现回答问题提出质疑违纪情况个人贡献分教师评价小组总分第一组高小单廖银银张琪琪李雪仪第二组冯 渝张建军杨 帆张家豪评分要求:1,以“正”字为记录单位,每一画代替5分; 2,红色笔代表加分,黑色代表减分; 3, 回答问题错误加5分,回答正确加10分; 4,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教师或同学可申请加特别分5分。 图表8:课后过程性评价表(教师记录)(Process assessment table after class by the teacher)组别成员家庭作业课后听写自我提高作业英语书写个人贡献分小组总分第一组第二组高小单廖银银张琪琪李雪仪冯 渝张建军杨 帆张家豪评分要求:1,以“正”字为记录单位,每一画代替5分; 2,红色笔代表加分,黑色代表减分; 3,可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参考要素进行更改。图表9:课后背书补听评价表(小组长记录)(Recitation & dictation again after class by next group leader)组别成员背书Text/Time补听Content/Time个人贡献分小组总分第一组第二组高小单廖银银张琪琪李雪仪冯 渝张建军杨 帆张家豪评分要求:1,以“正”为记录单位,背书栏目每一笔代20分,补听第一次全对加5分。3.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主要通过显性文化体现,班级小组运行制度,班级小组奖惩制度,组内规章制度,小组长负责制都是以教师墙或小组标牌等外在形式展现,却是通过全班师生,小组成员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在双主互助教学模式下,笔者与全班同学共同制定了如下“班级小组运行制度”。班级小组运行制度(试行)1. 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2. 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 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4. 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 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5. 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 充自己的想法。6. 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7. 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 共同进步。8. 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9. 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 指挥。10. 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 等不良现象。组内制度,是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依据“班级小组运行制度”为基本前提,根据各小组的具体情况制定的。组内制度能够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当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能够有“章”可依。如下式本班某小组的“组内制度”。第二小组组内制度(试行)1. 按期完成常规作业,每次必须按时上交,互相检查监督。2.上课认真听讲,不无故迟到。 3.服从组长的分配,组员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4.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努力为组争光,做好自己份内的事。 5.相互合作,在合作中增强小组力量;相互竞争,在竞争中相互进步;一致对外,力争第一。 6.及时交流周学习经验,组长检查册子完成情况,作总结。7.小组中任何一人有困难,其他成员应力挺到底。 8.团结一致,不互相拆台。 9.各项目负责人把组员不会的题负责到底。 10.学习上大家互相帮助,不让任何一人掉队。 小组长是小组核心组织人物,因此,对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第三,帮助常务学习小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常务小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第五:名誉组长“终生制”,常务组长“轮流制”。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属于其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如下是本班“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制(试行)1. 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 的学习领袖角色;2.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 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 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 周周清,月月清;4. 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 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5.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 A 、 B 、 C 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6. 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3. 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文化的形成与持久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动态管理一般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第一步,首先开好组长会,通过每周多次的组长会议明确组长的职责。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带头讨论,组织组员参与讨论,监督组员完成预习及各项作业的情况并进行检查与汇报;带头组织好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凝聚小组成员的向心力。 第二,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商讨办法,经验共享。因为组长的性格各异,其管理能力也有强弱,有的办法多,有的办法少,召开交流会可以取长补短,经验共享,特别是他们交流的办法都来自于组长,来自于学生本人,往往更适合于管理学生,比老师支的招还有效果。在组长交流会中我们产生出很多合理化的建议,例如。1.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2.保证讨论过程更有实效性,有足够地讨论时间。3.讨论达到全班互动,打破组界。4.使合作探讨更完善,更换不负责任的小组长。5.让每一个学生自发地主动学习,拥护小组长的领导,给某一些同学自愿选小组长的权力。6.给组长布置家庭作业和批改部分学生家庭作业的权力。7.给组长出题权,组长可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同学讲题。8.举手发言不要浮在表面,要根据学生说理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给予奖励等建议。这些建议拿到班会讨论,经过全班学生表决采纳后大家共同遵守,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始终具有活力。4.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文化文化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如果在上课或参加班级活动时仅仅以对表现好的小组免家庭作业等简单做法来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十一章 资料分析
- 全国一等奖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 公开课课件
- 老年人意外伤害课件
- 老年人急救相关课件
- 老年人床上清洁课件
- 提高粗苯回收率
- CN120204103A 一种护肤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递送系统和应用
- 实数、整式、分式及其运算(7大考点)-2023-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
-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2026年高三数学第一轮总复习
- 噎食急救与应急预案
- 立杆方法分类普通电杆的组立系列课件
- 2024年农艺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校食堂运营管理职责与分工
- 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质量控制制度范本
- 实习生劳务合作合同6篇
- 2025《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库及答案(共4套)
- 环境监测业务流程
- 房屋提前移交免责协议书5篇
- DB36-T 954-2024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 《环境保护法》知识参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