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北京佑安医院课件_第1页
登革热北京佑安医院课件_第2页
登革热北京佑安医院课件_第3页
登革热北京佑安医院课件_第4页
登革热北京佑安医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革热 DengueFever 首都医科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教研室梁连春 概述 登革热 DengueFever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突起高热 头痛 肌肉 骨骼疼痛 皮疹 出血和白细胞 血小板减少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登革热 DF 登革出血热 DHF 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DSS 三种临床类型 本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该病分布广 发病人数多 传播迅速 危害较大 是WHO确定的八大重点热带病之一 登革热历史 1779年在印尼和埃及报告了登革热病例 1944年著名病毒学家Sabin成功分离了登革病毒 1955年Sabin研制了鼠脑适应 神经毒力突变的灭活疫苗 并应用于人体 1978年5月本病在广东省佛山市流行 之后十年疫情迅速在广东 海南省蔓延 波及范围也逐步加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本病则主要局限在广东 福建等地 为小规模流行或散发 今年广东暴发流行 截至10月14日零时 报告登革热病例32446例 死亡6例 病原学 登革病毒归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病毒形态 为病毒颗粒为呈哑铃状 棒状或球形 异性抗原 病毒基因 为单股正链RNA 血清学分型 血清学分为4个血清型 型 病原学 理化特性登革病毒对热敏感 但耐受低温 在人血清中保存于 20 克存活5年 70 存活达8年以上 0 05 甲醛液 乙醚 紫外线和脂溶剂等变可使病毒灭活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患者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日传染性最强 流行期间轻型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传播媒介为伊蚊 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是城市型登革热的主要传媒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巩固的免疫力 二次或多次感染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流行地区 东南亚 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 我国主要流行区域是广东和海南 台湾以及广西地区 北纬22 以南地区 流行病学 流行季节从5月份开始出现病例 8 9月为发病高峰 11月后流行停止 8 人群分布 9 2006年全国登革热病例职业分布 2006年全国登革热病例年龄与性别分布 发病机制 登革病毒侵入人体 在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后入血 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病毒再次感染其他单核巨噬细胞 第二次进入血流 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一是认为与病毒的血清型和毒力有关 二是抗体依赖性增强感染作用 感染登革病毒后 产生中和抗体 增强性抗体等 如再次感染另一型病毒 病毒在单核 巨噬细胞中大量复制和毒力增强 并活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作用于单核 巨噬细胞后 释放大量血管通透因子 促凝血因子和蛋白酶 并激活补体 引起各组织器官损伤 从而发生出血 休克和心 脑 肝脏损伤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11 病理解剖 基本病理变化 细胞变性 水肿和出血 登革热肝脏 重症病人有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和淤胆 肾脏 肾小球及肾间质炎症 关节 周围肿胀 关节积液和韧带炎症 脑组织有炎症 水肿 出血和软化灶病变 少数病例中可见淋巴结肿大 脾脏肿大 心肌及随意肌非特异性病变 12 病理解剖 登革出血热病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损害 灶性出血 皮肤多为淤斑状出血 口腔粘膜 眼结膜 鼻粘膜 呼吸道粘膜 心脏 肝脏和牙龈出血 有些死亡病例中还可见到蛛网膜下腔和脑出血 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休克综合征属于有休克的登革出血热 病死率很高 临床表现 潜伏期 5 10天 按 分型标准 将登革热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14 临床表现 潜伏期 5 10天 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 疼痛 出血及胃肠道症状 发热 体温迅速上升 在一天内可达39 40 伴寒战 不规则或双峰热 热程 天 疼痛 严重的头痛 眼眶痛 腰背痛 全身骨骼 关节和肌肉疼痛 又有 碎骨热 之称 出血 大多数病人无出血 或出血程度较轻 四肢及腋部出现瘀点或瘀斑 有些病人鼻出血 牙龈出血 胃肠道出血 血尿和妇女经血量过多 临床表现 皮疹 病后3 5天出疹 呈麻疹样或出血性多见 亦可见猩红热样 荨麻疹样和红斑疹样 先出现在四肢 以后可遍及全身 下肢和背部较多 皮疹持续3 4天后消退 胃肠道症状 多数病人厌食 部分病人有腹痛 恶心 呕吐 腹泻 便秘 呃逆等症状 体征 颜面 颈部及胸部潮红 眼结膜充血 结膜下出血 淋巴结肿大 肝 脾肿大 15 临床表现 16 17 临床表现 登革出血热出血 病程早期即出现束臂试验阳性 在发热的第2 3天皮肤及多个脏器均可出现出血 如皮肤的瘀斑或紫癜 鼻衄 消化道出血 子宫和阴道出血 偶有肠出血和肺 支气管出血 休克 病程4 5天出现 多量出血之后 亦有发生于病情轻微 甚至热度渐趋下降之时 表现为淡漠或烦躁不安 多汗 四肢湿冷 口唇和肢端发绀 皮肤可出现花斑 脉搏速弱 呼吸短促 尿量少 血压下降 脉压缩小 昏迷以及呼吸衰竭等 登革出血热病人可能并发病毒心肌炎 临床表现 19 预后 预后登革热病死率极低 0 01 登革出血热病死率约为5 15 有消化道大出血及严重登革休克综合征者 预后不良 20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象 白细胞可轻度增高 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增高 可出现中毒颗粒 血小板也可减少 生化检查 ALT升高 血清白蛋白降低 血钠降低 血尿素氮升高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纤维蛋白原减少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重症病例的凝血因子 减少 有脑病表现的病人 脑脊液压力可增高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试验登革热病毒IgM IgG 快速诊断 中和试验 特异性高 可以用于分型人在感染早期可出现特异性IgM抗体 4 5天后出现血凝抑制抗体 8 10天后出现中和抗体 2001 2006年广东和福建监测结果 登革热主要由DEN 1型病毒所引起 也存在DEN 2 DEN 3型病毒 23 实验室检查 24 诊断 临床诊断在地方性疫区 流行季节出现发热 骨及关节痛 皮疹 并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应考虑登革热 在未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地区 如当地存在有媒介伊蚊 在夏秋季出现大批儿童或成人的无名热病人 病程在一周内 具有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时 应考虑本病 登革热IgM抗体阳性可辅助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登革出血热如有明显出血倾向 束臂试验阳性 肝肿大 血小板减少则可诊断为登革出血热 登革休克综合征符合上述所有标准 并有低血压或脉压缩小 可诊断登革休克综合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疟疾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出诊性疾病 麻疹 猩红热 斑疹伤寒 败血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7 治疗 无特效治疗一般采取对症与支持疗法卧床休息 止痛 退烧及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高温持续不降时 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烦躁不安的病人 可给予苯巴比妥 安定等药物口服或肌注 也可给水合氯醛灌肠 后者对儿童病例尤为合适 也可配合应用清热 解毒 利尿的中草药治疗 治疗 治疗 登革出血热基本原则同登革热 止血和输血严重脑水肿的病人 应用降颅压药物 登革休克综合征早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