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旧人教高一下册.ppt_第1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旧人教高一下册.ppt_第2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旧人教高一下册.ppt_第3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旧人教高一下册.ppt_第4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旧人教高一下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另起炉灶 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 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确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建国初的外交 与苏联的建交 新中国外交的第一步 斯大林 毛泽东 周恩来在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字仪式上 与朝鲜建交 过程 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 与印度 缅甸等国家共同倡导的 首先是和印度的谈判中提出的 1953年 然后在中印和中缅联合声明中确立 195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上的成熟 1953年12月 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双方同意 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 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宋庆龄 董必武等中国领导人出席签字仪式 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 同印 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 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 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 50多年来 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半个世纪以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阅读下列材料 思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响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在国际会议上发挥积极作用 日内瓦会议 1954年 万隆会议 1955年 亚非会议 1954年4月至7月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这是新中国首次作为五大国之一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 1954年和1961年两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驻地花山别墅 现被修缮一新并立有纪念铜牌 在万隆会议期间 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 还以超乎常人的经历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 有人曾经计算过 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小时中 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 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 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 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 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 会议期间 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 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 在会后的短短数年里 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 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讲话 万隆会议 方针 求同存异 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而提出的 通过了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并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作用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