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产生课件.ppt_第1页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产生课件.ppt_第2页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产生课件.ppt_第3页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产生课件.ppt_第4页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学的产生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5年9月28日上午 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2556名儒家思想推崇者冒着绵绵秋雨在全球联合祭孔主会场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万仞宫墙前 隆重举行2005年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揭开了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的序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 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 第2课 第3 4课 整体感知 第1课 百家争鸣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 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 局面的出现二 孔子与早期儒学三 道家 法家和墨家小结 春秋战国时期 众多学者 思想流派 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 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 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相互诘难批驳 彼此吸收融合 诸子百家 一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 1 百家争鸣 的含义 2 百家争鸣 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道 老子 庄子儒 孔子 孟子 荀子墨 墨子法 韩非子 井田制崩溃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分封制 宗法制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侯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都在较量 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 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 纷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 3 百家争鸣 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阶级关系 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 兼并他国 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 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思想文化 从 学在官府 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 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4 百家争鸣 的历史意义 1 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 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 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 影响深远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非标准鲜明 价值导向明确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结合 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时代性 实践性和针对性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 提高文明程度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2006年 月 日电胡锦涛总书记 月 日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 八个为荣 八个为耻 的讲话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八荣 八耻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 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 传十馀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 可谓至圣矣 史记 孔子世家 人而不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 如乐何 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仁者爱人仁者 其言也讱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政治思想有哪些 仁与礼 德治 2 思想核心是什么 仁 3 教育思想有哪些 有教无类 文化下移 私人讲学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 如何看待孔子的 仁 德 和 礼 1 进步性 a 调和社会关系 促进社会稳定b 提高人民地位 促进生产发展2 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 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阅读史料 概括孟子 荀子的思想主张 史料1 有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 人无有不善 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曰 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耨 孟子曰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性善论 仁政 思想民贵君轻 孟子的思想 荀子的思想 性恶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史料2 有关荀子的思想 古圣人以人之性恶 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 明礼义以化之 起法正以治之 重刑罚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 是圣王之治礼义之化也 人无礼不生 事无礼不成 国家无礼不宁 隆礼重法而国有常 荀子曰 行一不义 杀一无罪 而得天下 仁者不为也 君者 舟也 庶人者 水也 水则载舟 水亦覆舟 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孟子 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爱人 以德治民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春秋 战国 战国 同 异 创立儒家学派 体系完整 成为大宗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仁礼 清静无为 法治 兼爱非攻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 你会采用哪家的思想 为什么 感受历史 儒家的形成 背景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 过程 1 孔子创立儒学 思想核心 仁 为政以德 民本 性相近 伦理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2 孟子 荀子总结改造 仁政 民贵君轻 民本 性本善 伦理 仁义 王道 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 民本 性恶论 伦理 主要内容 仁 孟子 荀子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古为今用 儒家的 仁政 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 非攻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全民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习题巩固 1 下列关于 百家争鸣 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一百多个思想流派b 各派为了自己的观点不顾事实竭力诋毁对手c 对后来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d 各学派既互相诘难 批驳 又彼此吸收 融合 2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 秦王朝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 政府最终还是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孟子思想的是a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b 民为贵 君为轻c 制天命而用之d 鄙视富贵利禄 痛恨社会不公 3 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 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所采纳b 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 他的学说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 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 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 4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 体现的是一种 a 忠君思想b 王道思想c 民本思想d 阶级调和思想5 孔子家的马厩失火 孔子退朝回家 问人是否受伤 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a 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b 克己复礼c 仁者爱人d 民贵君轻 2004年4月 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 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见图 事后 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 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 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 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问题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 乙 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儒家文化曾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孔子主张 仁 孟子提出过 民本 但是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 人权 观念有本质区别 阅读下列材料 在孔子已远逝于我们两千余年的今天 孔子热 成了一道鲜明的文化景观 2005年9月28日 即孔子的诞辰日 中国孔子基金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和台湾孔孟学会等单位将联合举行 海峡两岸同祭孔 活动 此前的9月23日 孔子标准像在山东曲阜正式发布 一百多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建 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 人大代表建议将 仁义礼智信 纳入教材 现代课堂开讲四书五经 请完成 1 国学专家呼吁将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 的根据主要是什么 2 对于 孔子热 的兴起 有人认为这代表了中国人向传统文化的回归 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 3 今天 我们纪念孔子 但孔子的思想是否已远离了现代生活 请举例说明 答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他是私学的创办者 私学打破了教育由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 他的 有教无类 的思想 扩大了教育对象 推动文化教育下移 2 此观点片面 孔子热 不是完全向传统文化的回归 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从而为我所用 3 没有 如民本思想 和谐意识 忧患意识 博大的教育思想等具有永恒的价值 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开拓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 还有必要提倡它吗 为什么 1儒家强调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 孝 仁义 诚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