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制医学课件 眼科 视光学_第1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眼科 视光学_第2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眼科 视光学_第3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眼科 视光学_第4页
七年制医学课件 眼科 视光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眼视光学 2 眼的屈光和调节 3 概述一 一般概念眼球光学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4 屈光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 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 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 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表示 屈光力取决于两介质的折射率和界面的曲率半径 屈光度 Diopter D 屈光力的单位 为焦距的倒数 即D 1 f 5 6 F F 7 8 二 眼球主要屈光成分角膜 43D晶体 19D静止 58 64D 调节 70 57D眼轴24mm 9 三 眼镜的镜片球面透镜 凹透镜 凸透镜 园柱透镜镜片的度数 DS DC 1 1 0DS 2 0DCX1800 1 0三棱镜多焦镜片 10 四 调节与集合调节定义 在无任何屈光不正的情况下 平行光线通过眼屈光介质后 聚集成一个焦点并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为了使近距离目标也能聚焦在黄斑中心凹 需增加晶状体的曲率 弯曲度 从而增强眼的屈光力 这种为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机制 当看远目标时 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 睫状肌使晶状体悬韧带的保持一定的张力 晶状体在悬韧带的牵引下 其形状相对扁平 当看近目标时 环形睫状肌收缩 睫状冠所形成的环缩小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由于弹性而变凸 11 集合 两眼注视近物时 不但有调节 同时双眼内直肌收缩 两艰视轴靠近 这种现象为集合 又称辐辏正常人调节与辐辏的比率为1 4 7 即1D的调节引起4 7个三棱镜度的内转 12 13 正视眼及屈光不正一 正视眼定义 当眼调节静止时 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 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14 二 屈光不正 一 近视 myopia 定义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称为近视 15 分类轴性近视屈光性近视调节性近视 假性近视 轻度近视 6 00D 16 病因遗传因素后天外因 17 临床表现1 远视力减退 近视力正常 18 Distanceisblured Clearnearvision 19 2 视力疲劳3 斜视4 眼轴拉长 显得眼球突出5 眼底改变 近视性弧形斑 豹纹状眼底 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病变 后巩膜葡萄肿 20 choroiddegeneration atrophy 21 近视眼的矫正1 凹透镜眼镜矫正原则 是配戴能将视力矫正到1 0的最低度数的凹透镜2 隐形眼镜特别适合单侧高度近视或屈光参差患者 22 23 3 手术矫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adialkeratotomy RK 原理 通过在角膜前表面的中央区以外区域行对称的放射状切开 使角膜中央区变扁平 屈光力减弱 从而矫正近视 24 此手术是矫正低中度近视的方法之一 但远不是理想的屈光手术 在预测性和可矫正度数等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 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影响大 且术后并发症多 25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 photorefractivekeratotomy PRK 原理 氟化氩这种气体激光切削少量角膜浅表组织以改变角膜表面曲率 减弱或增强屈光力 从而矫正近视 远视或散光的方法称为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26 并发症角膜上皮下浅表混浊屈光度数回退和视力减退其它 过矫或欠矫 不规则散光等此手术操作技巧对手术效果影响较小 可以多次手术 但对高度近视预测性差 回退较大 远视治疗的预测性亦较差 27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 原理 应用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中央区基质 相当于去除一个凸镜片 使之变平 屈光力减弱 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也能切削角膜旁基质 相当于去除一个凹镜片 使之变凸 达到矫正远视的目的 28 优点 1角膜上皮下浅表混浊少 因为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和前弹力层 更为符合角膜的生理 2屈光度数回退少3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 缺点 同样有PRK术后的并发症 另有角膜瓣引起的并发症 例 角膜层间上皮植入瓣游离等 另外手术难度较大 屈光矫正范围受角膜中央厚度的限制 29 其它内眼手术 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透明晶体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 30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加强锻炼 注意营养 增强体质提倡优生优育 31 二 远视 hyperopia 定义 当调节放松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称为远视 根据度数可分为轻度远视 6 00D 32 33 临床表现1 视力 可有三种表现 远近视力均正常远视力正常 近视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 34 2 视疲劳3 小孩易诱发内斜视4 远视眼常伴小眼球浅前房 35 远视眼的矫正1 视力正常又无临床症状的轻度远视不必矫正2 视力障碍或因远视引起了内斜需用凸透镜矫正3 必须在睫状肌充分麻痹下验光4 7岁前的远视随年龄增大度数有减低的趋势 应每年验光5 原则 病人感到舒适的最好视力的最高远视度数 36 远视眼的屈光及矫正 37 三 散光 astigmatism 定义 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 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 散光可由角膜和晶体产生 分为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性散光 最大屈光力和最小屈光力主子午线相互垂直为规则性散光 不相互垂直为不规则性散光 38 1 规则性散光的定义规则性散光可分五种 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混合散光 39 40 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矫治 配戴园柱镜矫正视力 41 42 2 不规则散光 由角膜或晶体病变造成矫正 硬性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 43 三 老视定义 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 临床表现1 近视力减退视近困难 远视力正常2 视疲劳3 原有屈光状态将影响老视症状出现的时间 一般在40 45岁开始 44 老视的矫正40 45岁视近时需加 1 00D 以后每增加5岁需增加 0 50D 直到 3 50 4 00D老视与远视的区别老视是调节力减退引起的近视力减退 远视力正常 而远视是屈光不正 在调节不能胜任时远近视力均不正常 45 眼外肌病及弱视 46 掌握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了解眼外肌与斜视的关系了解斜视与弱视的治疗原则 目的要求 47 第一节概述 双眼单视或双眼视觉1 定义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的黄斑区中心凹 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的像 这种功能称为双眼单视 48 立体视觉 人的两眼间距为60 65豪米 两眼看外物的角度稍有不同 以至两眼的视网膜像也稍有差异 经大脑的处理 产生双眼的深径知觉即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能准确地外物定位和在外界环境中的自身定位 49 2 双眼单视是正常视功能的标志 分为三级 笫一级 同时知觉 各眼能同时感知物像 笫二级 融合 两眼物像融合为一 但不具深径觉 笫三级 立体视觉 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觉 50 第二节斜视 定义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 当一眼注视一个目标时 另眼视轴偏斜 分类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二大类其中又分为内斜及外斜 51 共同性斜视 眼位偏斜不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也不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 非共同性斜视 眼位偏斜随注视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也因注视眼的改变而变化 大多非共同性斜视为麻痹性或限制性 52 共同性斜视的病因解剖因素调节与集合运动失调融合机能缺陷或发肓不全各种原因所致的单眼视力障碍 53 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 麻痹性斜视 的区别第一斜角 健眼做注视眼时的斜视角 第二斜角 受累眼做注视眼时的斜视角 54 病因含糊 是属于高级神经中枢的病变 在双眼视觉形成过程中受到知觉的 运动的和中枢性障碍 使两眼视觉反射活动的建立 受到影响而产生的眼位分离状态起病逐渐起病眼球运动正常斜视角第一斜角 第二斜角复视无代偿头位无 病因清楚 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眼外肌本身的发育异常或病变引起骤然发病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笫二斜角 第一斜角有有 共同性斜视 非共同性斜视 55 非共同性斜视 56 共同性斜视 57 斜视的治疗共同性斜视矫正屈光不正手术矫正 早期手术可获得双眼单视 一眼恒定的斜视 要积极治疗弱视 使其变为交替性斜视后再手术 58 非共同性斜视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若病情稳定后仍有斜视 应在稳定后3 6月后再行手术 59 第三节弱视 定义眼球无器质性病变 但矫正视力低于0 8者为弱视根据视力情况可分为轻度弱视视力为0 8 0 6中度弱视视力为0 5 0 2重度弱视视力为 0 1 60 病因及分类斜视性弱视 一眼位偏斜时 斜视眼眼所接受的物像落在黄斑区中心凹外 大脑皮质对此像产生抑制造成视力下降 发生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有屈光参差 正球镜相差大于1 5D 柱镜相差大于1 0D 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弱视 中低度数的近视性屈光参差一般不形成弱视 但差别太大也可形成弱视 一般为单眼 61 屈光不正性弱视 一般为双眼 发生在双眼高度屈光不正 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或高度散光 未及时矫正者 主要由于两眼物象模糊引起形觉剥夺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视觉关键期内由于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