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大港四小沈菊华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3、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并从具体描写中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伟大。2、教学方法:五步体验式导学法3、教具媒体: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一)、复习内容导入1、师: 同学们, 轻轻的打开书,快速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师:同学们你们听这位同学在说主要内容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总结的?(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师:叙事性的文章就要抓住这六个要素来说主要内容。师: 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们父子俩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2、师:是啊!他们确实令我们佩服,因为他们冲破了生与死的界限,在震后38个小时之后终于团聚了自我感受(屏幕出示句子)文章中用这句话概述了父子重聚的场面,我们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师质疑:作者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他们了不起在哪呢?在你们感悟文章内容之前老师给你们两条自学提示:(1) 默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表现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句子。利用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之后与伙伴交流。(2)、你是通过作者的哪些表达方法了解到他们了不起的?(学生结合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深入到学习小组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必要时可以给予适当的点拨或提示。)互动交流 【感悟父亲的“了不起”】随着学生感悟的语段进行交流学习,以下是预设学生可能会感悟到的语段。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生读找到的句段并说出体会(2)生:我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上能体会出父亲此时很痛苦、绝望、难过。可是从他的心里上的描写我又体会出他很坚强,因为最后一句写到“他坚定的向废墟走去。”(3)师:是什么让父亲突然之间变得坚定?当他走向废墟时心里会想写什么?师: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悲痛欲绝但又重新挺立的父亲,是哪句话在支撑着父亲,这是他对孩子的一句承诺。板书:坚定信念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生:谈体会。别的孩子的父母的表现与父亲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师:指导写法,引导别的孩子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是当时的情况太惨烈了,希望渺茫。3.预设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生:谈体会,说出表达方法。分角色朗读师:都有谁来劝阻父亲,父亲的回应是什么。(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当时的心情一样吗?你自己读一读,师:训练朗读 师:,三句重复简单的问话,人们都认为父亲失常了,其实父亲只是一门心思的想救儿子,不管危险与否,不管是不是发生大爆炸。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4)指导朗读。还有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生读句子说体会(围绕感悟父亲外貌的描写和时间上的运用好处)感受父亲挖的漫长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2)*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朗读指导:读出时间的漫长,语调轻缓深沉。师:是啊!余震随时可能再次出现,父亲也正面临着危险,在这漫长的36小时里究竟会发生怎样触目惊心的场面?(生发挥想象说)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3)这位父亲此时是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从这些词语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4)出示句子,全班配乐朗读。师总结: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父亲的体力已经支撑到了极限,然而父亲依然不放弃,依然用那血肉模糊的双手挖着钢筋,水泥,瓦砾,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而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这样做?这都源于父亲对孩子说的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一直恪守着这句诺言,(板书:恪守诺言)。所以当他挖到第38小时,在瓦砾堆下面终于传出孩子的声音,是父亲坚定的信念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我们真替这位父亲感到高兴,我们来接读父子俩重见之时的那几句话,共同感受那份幸福以及父亲的那份激动(课件出示,父子重见对话)【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师过渡: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1)生说体会。(2)阿曼达只有七岁,比你们还小,他为什么会那么坚强与勇敢?(他的坚强来自与对父亲的深信不疑,他坚信父亲会信守诺言。)板书:信守诺言(3)压在废墟下面整整38个小时啊!谁都想第一个冲出来,你觉得小阿曼达这一“让”,“让”出了什么?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师:阿曼达如此之举正是他了不起之处,他具有什么精神(板书,舍己为人)反馈提升师过渡: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磨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重温了相聚的幸福。让我们感动的是平实而强有力的一句诺言连接着这两颗心。出示课件“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1、课文几次提到这句话?(三次)2、为什么三次重现这句话? 3、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过渡出示课文插图:当儿子从瓦砾堆里伸出双手,父亲也张开自己的双臂,把儿子从黑暗与死亡的边缘拉了出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实践应用1、总结写作方法:文章中没有一处直接写父爱的伟大,但却让我们体会得很深刻,因为作者紧紧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更加细致的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这正是作者的表达方法。希望在今后的习作中你们也能运用这种方法。2、师小结:同学们,父子的这些行为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如果我们说母爱似海一样深,那么父爱就好似山一样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仔细的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