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ppt课件_第1页
乳腺癌ppt课件_第2页
乳腺癌ppt课件_第3页
乳腺癌ppt课件_第4页
乳腺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乳腺癌 breastcancer Part1概述 summary Part2治疗 treatment Part3护理 nursing 概述 summary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 10 已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受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流行病学 乳腺癌多发女性 男性只占1 中日韩等亚洲国家明显低于欧洲和北美西方占女性第一位 我国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近年逐渐成为第一位 发病率约26 10万 以年3 4 速度递增20岁以前少见 35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多发45 50岁 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状况 五个最 发病率增长最快 每年以3 4 的速度增长 死亡率增长速度最快 已占妇女癌症死亡第一位 治疗水平最低 I期乳腺癌不超过20 美国达80 对普查的认识最差 大部分为有症状后才去医院求治 医药费用占比例最高 微小乳腺癌平均2万元 人 中晚期乳腺癌平均20万元 人 粉红丝带运动 全球红十字会已将每年十月定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 每年10月18日为防乳癌宣传日 发病的高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直系亲属乳腺癌史激素因素 月经情况 初潮年龄55岁 初次足月生产年龄 35岁 哺乳少于3个月 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等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 肥胖 酗酒 长期高热量饮食 作息时间无规律 防治乳腺癌的关键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乳房的解剖结构 病理 目前多采用的病理分型1 非浸润性癌也叫原位癌 导管内癌 小叶原位癌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指癌细胞局限在基底膜以上 转移很少 预后很好 2 早期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 早期浸润性原位癌 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 仍是早期 3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样癌 髓样癌 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小管癌 腺样囊性癌 粘液腺癌 大汗腺样癌 鳞状细胞癌 乳头湿疹样癌 分化高 预后较好4 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硬癌 单纯癌 髓样癌 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腺癌 此性分化低 预后差 其中硬癌最多见 占60 5 特殊类型炎性乳房癌和乳头湿疹样乳房癌 转移途径 1 直接浸润 可浸润皮肤 胸大肌 胸筋膜等组织2 淋巴转移途径 乳头 乳晕 乳房外侧约60 70 向同侧腋窝转移 乳腺内侧病灶约有30 左右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 3 血运途径转移 可经淋巴途径进入血液循环 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肺 骨 肝 临床表现 1 肿块80 首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常位于外上象限 其次在乳头 乳晕和内上象限 多单发 质硬 表面不平 活动欠佳 分界不清 2 乳房外型改变 酒窝征 肿瘤侵及Cooper韧带 乳腺悬韧带 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 牵拉皮肤所致 乳头偏移或回缩 肿瘤侵及入乳管收缩所致 桔皮症 肿瘤细胞堵塞皮肤和皮下淋巴管致使皮肤水肿 毛囊处出现点状凹陷 形似桔皮样 乳腺外形的改变1 2 3晚期局部表现 肿块固定形成所谓 铠甲胸 卫星结节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 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 皮肤破溃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 形成坏死溃疡 呈菜花样 易出血感染 有恶臭 4转移淋巴转移多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 少有对转移侧 早期淋巴结先是散在 活动好 以后数目增多 融合 甚至可和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联 晚期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远处常见肺 骨 肝转移 诊断 1 根据临床体检 无痛性孤立的肿块 硬 不光滑 边界不清 有的伴有 橘皮征 酒窝征 晚期可有破溃 卫星结节 2 乳腺CT 钼靶拍片 B超 核磁共振等有利于诊断 3 细针抽吸细胞检查 病理学证实 空芯针活检 乳房肿块切除活检 可作为乳腺癌的普查方法 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最有效方法可检测到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物 乳腺腺癌B超示 乳腺内巨大低回声团块 呈分叶状 边界欠清晰 后方回声衰减 能显示直径0 5cm以上的乳房肿块 能清晰显示乳房各次软组织结构及肿块的形态和质地 MRI对诊断乳腺的敏感性最好 对软组织分辨力高 在术前病灶大小评价上 相较于B超和钼靶有明显优势 可以更加精确完善术前肿瘤分期 常用的分期 TNM分期 T指原发灶T0原发癌未触及Tis原位癌T1肿瘤最大径 2cmT2肿瘤最大径 2cm 但 5cmT3肿瘤最大径 5cmT4肿瘤直接侵犯胸壁 T4a 皮肤 T4b 同时侵犯胸壁和皮肤 T4c 或炎性乳腺癌 T4d TNM分期 N区域淋巴结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但活动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互相融合 或与其它组织粘连N3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M远处转移M0未发现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 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0期TisN0M0I期T1N0M0 a期T0N1M0 T1N1M0 T2N0M0 b期T2N1M0 T3N0M0 a期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 2M0 b期T4 任何N M0 任何T N3M0 期任何T 任何N M1 N区域淋巴结N0 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N1 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 但可推动N2 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 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 有同侧锁骨下淋巴结和或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 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分期0期 TisN0M0 期 T1N0MO 期 T0 1N1M0 T2N0 1MO T3N0M0 期 T0 2N2MO T3N1 2MOT4任何NM0 任何TN3MO 期 包括M1下的任何TN 治疗 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 首选 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等 治疗 当前国际上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提倡根据不同病例的个体化治疗 年龄 病理类型 受体情况 1 早期乳腺癌 肿瘤切除 前哨淋巴结活检或腋窝淋巴结清扫 辅助放化疗 内分泌治疗2 局部中晚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辅助放化疗 内分泌治疗 治疗 3 局部中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改良根治术4 炎性肿瘤 化疗 改良根治术 术后辅助放化疗 内分泌治疗5 转移性乳腺癌 晚期 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为主 选择合适手术 手术治疗 原则 原位癌 局部切除 保乳手术 或乳房单纯切除 前哨淋巴结活检早期 保乳手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进展期 改良根治术或新辅助化疗肿瘤明显缩小后保乳 前哨淋巴结活检晚期 保守性治疗 放 化 内分泌治疗后姑息手术 手术治疗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 乳腺癌根治术 Halsted 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 Margottini 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术 Fisher 全乳房切除术保乳手术 手术治疗 乳腺癌根治术 1882年Halsted首次完成 他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学研究认为乳腺癌是一种局部疾病 若能将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 就可能治愈 即整块切除肿瘤在内的全部乳腺 以及胸大肌 胸小肌和腋窝淋巴结 手术治疗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至20世纪40年代 根治术合并切除锁骨上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 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相比 术后并发症多 治疗效果差 很快放弃使用 手术治疗 改良根治术 19世纪70年代成为欧洲和美洲的主流手术方式 缩小手术范围 但并未降低治疗效果术式包括 式 Auchincloss法 保留胸大肌 胸小肌 适用于大多数 期乳癌 式 Patey法 仅保留胸大肌 切除胸小肌 适用于需要廓清胸大小肌间淋巴结 Rotter淋巴结 的病例 乳腺癌改良根治切口的选择 目前多采用Stewart横切口 较少采用纵切口 全乳腺切除术 totalmastectomy 仅作全乳切除 适用于极早期乳腺癌 原位癌 尚未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高龄 姑息性治疗的病人 后者容易复发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保乳手术 20世纪80年代Fisher首先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区域淋巴结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 但不是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 血流扩散更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理论基础上开展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简称保乳手术 主要针对I II期乳腺癌 手术包括肿瘤局部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 远期效果与根治术无差异 保乳手术 保乳手术病人选择 1 肿瘤单发2 T 4cm3 距离乳晕 2cm4 乳房大小合适5 年龄 60岁6 自愿保留乳房7 具备相应技术条件 放疗 快速切片 保乳手术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绝对禁忌征1 两个或以上原发肿瘤分布于不同象限 或广泛的恶性显微钙化2 既往乳腺区域放疗史 再次放疗引起乳腺受量过高3 妊娠患者 但如有可能 可于妊娠6月后可先行保乳手术 生产后再行放疗 护理诊断 自我形象紊乱与术后身体外观改变 化疗后脱发等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与手术后疼痛 胸肌缺损及瘢痕牵拉有关 潜在并发症皮瓣坏死 患侧上肢肿胀 感染等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知识 护理目标 病人情绪稳定 能配合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的副反应能得到及时预防与护理 病人能复述患肢功能锻炼的知识且能正确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 手术前护理心理护理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 介绍乳房癌治疗成功的典型病例 说明乳房缺陷可戴成型胸罩弥补 头发脱落在停止化疗后可重新长出或戴假发套等 帮助病人正视疾病 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取得其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对已婚病人 应同时对其丈夫进行心理辅导 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 取得丈夫的理解 关心和支持 呼吸道准备 训练病人腹式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排痰 皮肤准备 按手术的范围准备皮肤 尤应注意腋窝部位皮肤准备 对切除范围大 考虑植皮的病人 需做好供皮区皮肤准备 乳房皮肤有溃疡者 术前每天换药 乳头凹陷者应清洁局部 特殊准备 对于妊娠或哺乳期的病人 要及时终止妊娠或立即断乳 以抑制乳房癌发展 手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体位 术后麻醉清醒 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饮食 术后6小时 无恶心呕吐 即可进流质饮食 逐渐进普食 三高饮食 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敷料渗血 渗液情况 对扩大根治术后病人注意有无胸闷 呼吸困难 观察手术侧上肢皮肤颜色和温度 感觉 运动 有无肿胀等 若皮肤发绀 肢端肿胀 皮温降低 脉搏不清或肢端麻木 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观察并记录皮瓣的颜色 有无皮下积液 防止皮瓣滑动 加压包扎 注意松紧适度 能维持正常血运 不影响呼吸 绷带加压包扎一般维持7 10日 包扎期间告知病人不能自行松解绷带 瘙痒时不能将手指伸入敷料下抓骚 术后3日内患肩制动 维持有效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 量 性质 有无活动性出血 负压瓶维持负压状态拔管时机 皮下无积液 皮瓣与胸壁紧贴时 治疗配合 预防患侧上肢肿胀 抬高患侧上肢10 15 轻度屈肘 半卧位或下床时屈肘90 置于胸前 按摩患侧上肢或适当运动 促进淋巴回流 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 抽血 做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肢体肿胀严重者 可带弹力袖促进淋巴回流 局部感染者 及时应用抗菌药治疗 功能锻炼 手术后24小时内 活动手指及腕部 可作伸指 握拳 屈腕等锻炼 术后1 3日 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 伸臂等锻炼 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 后伸运动 前屈小于30 后伸小于15 术后4 7日 病人可坐起 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 刷牙 进食等 并作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 注意避免上臂外展 术后1 2周 术后1周皮瓣基本愈合后 开始作肩关节活动 以肩部为中心 前后摆臂 术后10日左右皮瓣与胸壁粘附已较牢固 循序渐进的作 抬高患侧上肢 手指爬墙 梳头等的锻炼 指导病人作患肢功能锻炼时 应注意锻炼的内容和活动量 一般以每日3 4次 每次20 30分钟为宜 循序渐进 术后7 10日内不外展肩关节 不要以患侧肢体支撑身体 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