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禹锡陋室铭教学设计 周宁县第二中学 连翠林 一、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中的其中一篇,文章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物”后的“志”。2、 学生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文言的知识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文言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2、能力目标:解读文本,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2.解读文本,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五、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六、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引导法七、课时安排:3课时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之美。(1) 幻灯片展示考试铭引入新课。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2) 展示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 2、解读文本,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3) 朗读课文,走近陋室1、 学生朗读课文,力求读得字正腔圆。2、 个别学生朗读(2-3名),指出不足。3、教师指导朗读:字音、韵脚、停顿,语速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 馨in, 青ing,丁ing,经ing, 形ing,亭ing4、 听视频范读,大体把握情感。5、 学生自由读。6、 个别学生反馈朗读。7、 全班齐读。(四)疏通文意,走进陋室1、 疏通文意:检查学生课前书面翻译情况,选择一学生的译文,全班投影展示。2、 学生质疑投影译文中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3、 展示重点字词。名: 灵: 惟: 馨: 鸿儒:白丁: 素琴: 劳: 形: 案牍:4、 自由高声朗读。(五)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思考作者想借文章表达什么情感。2、 掌握本课的文言知识:字义及翻译。 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铭”的特点。解读文本,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2、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一)多遍诵读,感受陋室1、导语:(齐读全文)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引用孔子的一句话:何陋之有?意思是(学生回答)有什么简陋的呢?为何题目是“陋室铭”这里却说不简陋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2、出示任务:陋室陋室,为何不陋? 故事引导分析(写作背景): 首先,我们经常讲“知人论世”,要想清楚透彻地理解文本,我们必须先了解作者写作此文时的背景。 (屏幕显示写作背景,教师边分析边引导学生注意刘禹锡被贬后的心态。) 刘禹锡因热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权贵,被贬到和州当通判。 和州的知县看到刘禹锡得罪权臣,不得势,就有意给他小鞋穿。按照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室三厅的房子,可知县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这三间小屋面临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刘禹锡不怒反喜,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门上题写:“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举动气坏了知县,又将刘禹锡的房子由三间减小到一间半。小屋位于德胜河边上,附近是一排排杨柳。刘禹锡看到这些景色,欣然提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依旧在小屋里读他的诗,写他的文。知县见刘禹锡仍不买他的账,就让刘禹锡搬到一间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光,搬家三次。面对这位势利的知县,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导语:刘禹锡还专门请人将陋室铭刻于石头之上,并立在了自己家的门口。同学们,你们想一想,这时候县令又来了,他又会如何刁难刘禹锡呢?出示任务: 当一回刘禹锡(结合课文,小组讨论、补充内容,可先展示知县一进门后可能问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完整的对话。讨论后请两个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两个代表对话。)反馈指导对话预设如下: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我: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我:来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都是有功名的人,这是多么高兴的事,怎么能说我没有朋友呢?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我:丝竹会扰乱心境,公文劳神伤身,我这里可以弹弹素琴、读读佛经,好比南阳诸葛草庐、西蜀子云亭,乐趣无穷啊!教师小结: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刘禹锡面对知县的步步刁难,并没有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始终保持着君子的风度,看来,面对贬谪,刘禹锡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下面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刘禹锡从哪几个方面来反驳这位知县小人的。3、 反馈指导:故事中归纳总结“陋室不陋”的原因。 (屏幕显示要点,师生共同归纳,学生大声朗读主旨句与暗示句。)居室环境高雅人物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暗示句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室外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的清幽宁静;再写室中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客人衬托主人的不凡;最后借室内事(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虽身居陋室却情趣高雅,极力渲染陋室主人的品德美好。品德高尚美好的主人居住在这陋室,陋室也因此变得不简陋,用原文的话来说就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时的陋室就成了“芝兰之室”。古人常用“芝兰之室”来比喻贤士的居所,文中提到的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都称得上“芝兰之室”。这也表明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最后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即本文开头所说的“惟吾德馨”。(再次播放课文视频朗读,感受刘禹锡的情怀)4、 学生表演:刘禹锡愤写陋室铭 导语:同学们,到这里刘禹锡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相信有些同学已经蠢蠢欲动,想亲自到陋室一游,衙门已建,陋室已备,谁来将历史场景还原,有请班级第一剧组。课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可先准备好一些简单道具。教师在适当的场景可播放一些应景的背景音乐等。 结语:看来同学们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了,刘禹锡不仅将陋室铭刻在了石头上,更刻在了你们心上。5、展示任务(1)刘禹锡通过陋室想要表达什么呢?(2)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反馈指导:(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齐读)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 (2)托物言志(2) 学生研讨,装扮陋室 幻灯片展示一些简单的物件,供学生们选择,看看哪些适合摆在刘禹锡的陋室之中?选择之后,请说出你的理由。(四人一组讨论后自由发言)1文房四宝 2沙发 3官府的公文 4围棋 5古筝 6华丽的西服 7书画 8御赐金匾(3) 学生背诵,铭记陋室 可让学生当堂成诵,并请2-3个学生背诵。(四)课堂小结,明确陋室文章通过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阐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以及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五)布置作业,把握手法尝试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一篇100-150字的小短文。(6) 板书设计陋室铭 刘禹锡 居室环境高雅 惟吾德馨 人物交往高雅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主旨句) 生活情趣高雅 (暗示句) 第3课时课时目标: 1、通过课堂辩论等形式,深入理解刘禹锡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进行课堂诊断,巩固学习成果。(一)深入认识刘禹锡 引入刘禹锡其他诗歌,为学生建构一个比较完整的刘禹锡人生态度观。(学生展示后教师引导总结) 刘禹锡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境遇,但依然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豁达和高洁傲岸;依然有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铮铮傲骨和满腹豪情;依然有着“暂凭杯酒长精神”的安贫乐道和坚守理想;他自喻仙龙,自比诸葛子云,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文学上(2) 课堂辩论 要求学生课外先搜集刘禹锡相关材料,写出自己的看法。 导语:面对淤泥,陶渊明的选择是远离,他到红尘边上去寻找一片净土。而周敦颐的选择是生长,哪怕是淤泥之中,依旧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 辩题:你认为刘禹锡的人生选择是陶渊明式的呢,还是周敦颐式的?(注意不要空谈,紧扣铭文的关键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当堂诊学1、作者是怎样引出中心句的?这种艺术手法叫什么手法? 预设:“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陋室”;“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自己德馨。用了起兴和类比的手法。2.作者既写陋室为何又写诸葛庐和子云亭?预设:以“庐、亭”类比“陋室”,以“诸葛、子云”类比自己。 意在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3.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预设: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四)课堂升华:展示学生铭、学生齐读。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我辛勤。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而不为?”(5) 布置作业1、 背诵全文,预习爱莲说。 2、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请你学习一下诗豪刘禹锡,为你的家也描上一笔,用来表达一下居住在家中的感受呢?(仿写文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尽量都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设计了导入考试铭与课堂小结学生铭遥相呼应,一“得过且过”一“奋发向上”,形成鲜明对比,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