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课件.ppt_第1页
高三历史“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课件.ppt_第2页
高三历史“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课件.ppt_第3页
高三历史“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课件.ppt_第4页
高三历史“三农”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热点提示 知识整合 知识要点 目录 重点探究 技能提升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中国古代的 三农 问题 历代的重农措施 农业发展的表现 土地和赋税制度 2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三农 问题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重在土地政策 农业发展的状况 对目前 三农 问题的认识 3 世界史上的 三农 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中土地问题的解决及评价 苏联 俄 的农业政策及影响 知识要点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本专题与 三农 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紧密联系 也是高考一直考查的重点 2007年上海 天津 重庆等地试题考查了赋税和土地制度 全国卷与江苏卷考查了农业发展的表现 广东卷考查了中俄的农业政策 2 本专题除了要理清农业发展的政策及表现外 更要比较不同的赋税制度 土地制度 了解它们的利弊 还要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观点去理解各项农业政策 并从古今中外发展农业的政策中去寻找历史借鉴 热点提示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中国古代的 三农 问题1 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2 重农措施3 土地制度二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三农 问题1 土地制度和政策2 农业发展状况三 世界史上的 三农 问题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2 苏俄 联 的农业政策 知识整合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一我国古代主要的赋税制度 演变规律及反映的问题1 主要赋税制度 初税亩 春秋后期从鲁国开始实行 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 编户齐民 两汉推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 被编平民称为 编户齐民 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 国家依据资产多少和人口征收赋税 征发徭役和兵役 租庸调制 以均田制为前提条件 隋朝和唐初实行 租是田租 调是人头税 庸是指纳绢 或布 代役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两税法 唐朝于780年开始实行 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北宋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实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田纳税 一条鞭法 1581年 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 把田税 丁税和杂税合一 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 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地丁银 雍正帝推行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 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它的实行 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2 演变规律 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田亩为主 征税方式由征收实物到征收货币 税种由复杂多样到简化单一等 3 反映问题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商品经济的发展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二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唐代以前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并不明显 唐朝中期 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这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典型 明清时期 棉花 蚕桑 茶叶 烟草 花卉 油料 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 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农业商品化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 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逐渐增长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 自秦汉至明清 耕地面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明清时 连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沙洼地也被利用起来 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 使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前期发展 后期停滞 从秦汉到隋唐 农业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不断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在宋代以后无大改进 加之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不断加强 这预示着封建生产关系已经走到尽头 商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出现 4 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 农本 和 以农立国 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清朝统治者 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农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自然经济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产物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三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1 第一次 1950年的土地改革 1 原因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 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 结果 解放了生产力 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 第二次 1953 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 原因 建国初期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 核心内容 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并实行集体经营 3 结果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 第三次 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原因 党的主要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 公有化程度越高 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2 核心内容 提高公有化程度 扩大公有化规模 3 结果 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破坏 4 第四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原因 党中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 正确分析了我国的国情 2 核心内容 坚持土地公有制 改革经营管理方式 实行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3 结果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探究四苏俄 联 农业政策的调整 评价及启示1 十月革命胜利 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没收地主 皇室和寺院的土地 分配给农民耕种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面临内忧外患 实行余粮收集制 保障了军事胜利 但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 1921年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 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 4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实施农业集体化方针 一定程度上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造成了农业的长期落后 5 启示 农业政策的制定 必须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重点探究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例1 2007 全国 图6反映的是1956 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技能提升 返回目录 图6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d 石油生产的基本状况 点拨 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 依据图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 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 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由于 左 倾错误的泛滥 工 农业比例失调加剧 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答案 b 提升 粮食安全问题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高考关注的重点 考查时一般运用曲线图 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会读曲线图的技巧 二是要把不同时期粮食发展状况与当时的农业政策相联系 技能提升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例2 2007 天津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 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 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 同情农民疾苦b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 抑制贫富不均d 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土地制度能否行得通主要取决于土地制度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 即是否行之有效 孙中山的土地政策虽然包含有a b c三项 但由于自身的缺陷无法实施 提升 土地制度一向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对土地制度的理解要重点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所有制去认识其本质 二是从内容和时代背景去分析不同的效果和影响 技能提升 返回目录 d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例3 2007 广东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 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工业化 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 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 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 机器 拖拉机等 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 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 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 美 帕尔默 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 1 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原因是什么 2 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 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技能提升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材料二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 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 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 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 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3 新中国 一五 和 二五 计划期间 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 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点拨 农业政策的变化只要简单列举农业政策即可 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由于限定了角度 因此要紧扣题意去作答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也是如此 技能提升 返回目录 专题三 三农 问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答案 1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化的需要 2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 成为欧洲第一 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 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 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