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日期 2005 11 15 作者简介 保罗 克鲁格曼 1953 男 美国纽约人 麻省理 工学院经济系教授 2006年3月 第39卷 第1期 延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Mar 2006 Vol 39 No 1 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 美 保罗 克鲁格曼1 著 吴启霞2 安虎森2 译 1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 2 南开大学 经济研究所 天津300071 摘要 为了实现规模经济和降低交通成本 制造业企业经常选择需求较大的区域作为生产区位 但是需求区位本身又依 赖于制造业的分布 核心 外围 模式的形成取决于运输成本 经济规模和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 通过建立 一个简单的模型 可以揭示一个国家如何内生地分化为工业的 核心 区和农业的 边缘 区的过程 关键词 收益递增 经济地理 区域分异 两区域模型 均衡 中图分类号 F061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3311 2006 0120050208 经济地理 就是指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状 况 在标准的经济学分析中 很少研究经济地理 尤 其是国际贸易理论 它习惯地把国家看作是没有空 间维度的一个点 同时经常假设两国之间没有运输 成本 应该承认 从冯 杜能 1826年 那里继承下 来的模型在城市研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霍特林 型的区位竞争模型使得产业组织研究得到了应有的 重视 但总体上说 经济地理研究在经济理论研究 中最多是一个边缘角色 显然 这种忽视是令人惊讶的 经济地理现象 显然是现实经济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至少外行是 这么考虑的 比如 对总体上人口比较稀少而大部 分土地都很肥沃的美国而言 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 是 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少数几个大都市集聚区 1 4 的居民都集中在没什么特殊吸引力的东海岸地带 人们经常注意到 欧洲的夜间卫星图像并没有显示 出明确的政治边界 但清楚地显示以比利时或其周 围的某一地区为中心的核心 外围模式 一个外行 可能想到 这些现象在建立经济模型时可能起关键 性作用 但经济地理研究在上一代基本上处于休眠 状态了 至少在经济学专业内部是这样的有少数例 外 如Arthur 1989 1990年 和David 出版物 的研 究 本文的目的是要表明 应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 模型和方法可以加强经济地理的研究 同时要强调 现在应该把经济地理领域中的长期的但非正规的传 统观点整合到正规的模型中去 为了做到这一点 本文将建立一个简单且很直观的模型 根据该模 型 我们将讨论区位的一个核心问题 即为何以及何 时制造业集中在少数一些地区 这种制造业的聚集 是否迫使其它地区相对落后 应该看到 根据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之间的相 互作用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非常简单的制造业地理 集中模型 由于类似于我们的模型给出的结论 已 经在最近的文献中出现过 Murphy Shleifer和Vishny 1989a 1989b 的结论与我们的结论是很相近的 因此我们的结论并不会使人感到很惊讶 然而有趣 的是 制造业并非总是集中建设在某一区位 它的建 设常通过一些独特的方式 与一些关键参数的变化 联系在一起 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建立平台并 以非正规的方式讨论聚集问题 第二部分 给出分析 模型 第三部分 分析短期均衡和动态变化 第四部 分 分析聚集现象发生或不发生的条件 1 区域分异的基础 人们已经广泛地 长时间地讨论了导致特定产 业定域化的外部性问题 的确 马歇尔对外部经济 概念的解释是以产业的定域化为例子来说明 在该 研究领域的大部分文献中 都遵从马歇尔的观点 把 产业的定域化归于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 几个厂商 在某一区位的集中 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提供了 劳动力市场 这既降低了失业率 又保证劳动力不至 于短缺 第二 选定某一区位的产业 为非贸易的专 门化的投入品生产提供了条件 第三 信息的溢出 0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使得群聚企业相对于分散企业具有更优的生产函 数 这在胡佛 1948年 解释的聚集经济概念是相当 明确的 有关产业定域化的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是很 正确的 不过在本文 笔者通过不同的方法 将回答 一些与此不同的问题 本文不讨论某一特定产业为 什么在某一特定地区聚集的问题 诸如地毯产业为 什么在佐治亚州的多尔顿集中的问题 而要讨论为 什么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最终都集中在一个或少数几 个地区 而其它地区则扮演为那些 核心 区提供农 产品的 边缘 区角色的问题 这种解释 显然强调 普遍存在的外部经济而不是特定产业的外部经济 笔者还假设 导致中心 外围模式的外部性 是 与需求或者供给相联系的可以以货币度量的外部 性 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外溢问题 在一般竞争均衡 中 这种货币外部性当然没有福利意义 也不会导致 我们将要导出的很有意义的动态过程 在过去的十 多年间 人们已经熟悉那种在存在不完全竞争和收 益递增的情况下货币外部性起重要作用的观点 例 如 如果一个厂商的行为影响另一个厂商对该产品 的需求 而后者的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 那么 这就 如同某一厂商的研发成果外溢到总知识库里一样 是 真正 意义上的外部性 同时 强调货币外部性 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比起那些以不可观测方式表现的 外部性研究更加具体和直观 当讨论 技术外溢的影 响范围多大 等区位问题时更明显 为理解在前面假定的货币外部性的实质 我们 假设一个国家只有两种生产方式 即制造业和农业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规模收益不变和无法流动的土地 资源的密集利用 这种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取决于 适用土地的外生分布 另一方面 制造业的特点是 规模收益递增和土地资源的适度利用 制造业活动会出现在何处 由于规模经济 每 种产品的生产只能出现在有限区位上 在其它条件 相同的情况下 厂商一定会选择那些对该产品的需 求相对较大的区位 因为在接近主要市场的区位进 行生产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其它地区 则从这些中 心区位得到产品供给 那么何处的需求规模较大呢 对制造业产品的 需求 部分来自于农业部门 但如果这是故事的全 部 那么制造业的分布就是由农用土地分布来决定 的点状分布 就像由克里斯泰勒 1933年 和廖什 1940年 所给出的经典图解一样 但这不是故事 的全部 对制造业产品的另一部分需求不是来自于 农业部门 而是来自于制造业部门本身 这样 就有可能形成被缪尔达尔 1957年 称之 为 循环因果 关系的累积过程或阿瑟 1990年 称 之为 正反馈 的累积过程 制造业部门向市场规模 较大的地区集中 该地区的市场规模也随着制造业 的聚集而扩大 赫希曼 1958年 循环模型中的 后向联系 可 能因 前向联系 而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它条件相同 的情况下 人们更愿意在制造业集中的地区居住和 生产 因为该地区所提供的产品更便宜一些 实际上 这并不是一个原创性故事 长期以来 经济地理学家是很熟悉这类描述的 他们曾强调了 这种循环过程在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工业带兴起时 所起的作用 请参见普雷德 1966年 和梅耶 1983 年 的文章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这种故事 可以纳入到一个简单而严谨的模型中去 但是讨论 该模型之前 有必要追问该直观的故事两个更深层 次的问题 地理集中过程会进行到何种程度 在何 处制造业生产将被终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 这种集中过程将取决于 经济中的基本参数 如果制造业只雇佣了少量人口 从而导致少量需求 则诱导制造业聚集的累积循环 效应是很微弱的 如果规模经济程度较低和运输成 本较高 则为农业部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厂商将选 择接近其市场的区位 上述特征 正如19世纪初美 国的情况一样 与铁路出现以前和工业化以前的社 会特征是相吻合的 在这种社会里 大多数人口从 事农业生产 而少量的制造业和商业比起潜在的经 济规模很微不足道 因高昂的运输成本 无法满足农 村生产活动的大量需求 而这些需求只能由为本地 市场服务的小城镇来满足 然而 现在把收入中的大部分都消费在非农产 品和服务上 建立了现代化的工厂制度 出现了大批 量生产方式 实现了大规模生产 运河 铁路和汽车 大幅度地降低了运输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 工业的 分布不再依赖于土地的分布状况 对工业生产而 言 那些拥有较多非农人口的地区将具有更大的吸 引力 因为该地区有很大的区内市场 而且在这些地 区可以有效地组织制造业生产并有效地提供各种服 务 尽管在这种过程中那些初始生产规模较小的地 区会失去人口 但整个地区将吸引更多的人口 而且 这种过程将持续进行直到所有非农人口都集中在少 数几个地区为止 上述这些故事并非全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但它告 1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3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5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65 1994 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入了解和规范这个被忽略的领域的 我希望本文 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复兴 注释 摘自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Vol 99 No 31 选择这个单位是要保证在长期均衡中工人的工资率和 农民的工资率相等 这种假设的原因是农产品的同质性 每个地区只能出 口或进口某种农产品 而不可能同时进口和出口某种农产品 但是如果农产品运费很高 那么两地区拥有相同数量的工人 而都不进口食品时 将出现 不连续 这显然是一个人为假 定的两地区的情形 如果农民均匀地分布在均质的草原上 就 不会有间断点 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则对这种动态过程的描述过于简 单了 首先 它实际上假定是的单调函数 或至少认为它们只 相交一次 但从理论上将 情况并不一定都是这样 可能有几 种稳定的均衡状态 而在这种均衡状态中两个区域的制造业 利润不可能都等于零 尽管对以下的数值范例而言 这些被 证明为是不成立的 但我还没能用解析方法来排除它 在下 一部分的讨论中 我回避了这个问题 第二 一个动态的过程 应该考虑预期问题 有可能工人会迁移到原来工人较少的地 区 因为他们会预期别的工人也会这么做 这种自我实现的 预期只有在调整很快并且贴现率不是很高的时候才有可能出 现 具体分析 请参见格鲁格曼 1991 年 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Arthur W Brian Competing T 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2 turns and Lock in by Historical Events Econ J 99 March 1989 116 31 2 Arthur W Brian Positive Feedbacks in the Economy Sci2 entific American 262 February 1990 92 99 3 Christaller Walter 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 Je2 na Fischer 1933 English translation by Carlisle W Baskin London Prentice Hall 1966 4 David Paul The Marshallian Dynamics of Industrialization Chicago 1850 1890 J Urban Econ in press 5 Dixit Avinash K and Stiglitz Joseph E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 E R 67 June 1977 297 308 6 Hirschman Albert O The Strategy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 Press 1958 7 Hoover Edgar M 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New Y ork McGraw Hill 1948 8 K rugman Paul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 rade A E R 70 December 1980 950 59 9 K rugman Paul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the G ain from T rade J P E 89 Octeber 1981 959 73 10 K rugman Paul History versus Expetations Q J E 106 May 1991 11 Losch August The Economics of Location Jena Fischer 1940 English translation New Haven Conn Y ale Univ Press 1954 12 Murphy K evin M Shleifer Andrei and Vishny Robert W Income Distribution 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 Q J E 104 August 1989 537 64 a 13 Murphy K evin M Shleifer Andrei and Vishny Robert W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Big Push J P E 97 October 1989 1003 26 b 14 Meyer David R Emergence of the American Manufacturing Belt An Interpretation J Hist G eography 9 No 2 1983 145 74 15 Myrdal Gunnar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 developed Re2 gions London Duck worth 1957 16 Pred Allan R The Spatial Dynamics of U S Urban Indus2 trial G rowth 1800 1914 Interpretive and Theoretical Essays Cambridge Mass MittPress 1966 17 Von Thunen Johann Heinrich The Isolated State Hamburg Perthes 1826 English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66 Increasing Return and G eography of Economics Authored by P K rugman1 T ranslated by WU Qi2xi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临床专业综合试题及答案
- 法学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能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语文(含答案)
- 客车专业试题及答案
- 职高护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卷(含答案)
- 绿色校园安全教育内容
- 2025年五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2025至2030药用包装铝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胜利油田安全课件
- 二级豆粕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纸箱厂企业介绍
- 热力管网焊接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4年北京京剧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液压与气动》课件(共十三章)
- 2025年新版病历书写规范与解读
- 2025年山东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综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招投标管理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