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文官俑 北魏时期人民的服饰 北魏都城洛阳平面图 北魏龙门石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 认识改革措施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问题讨论与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 重点 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 难点 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 一 卓有成效的新制二 巧设计迁都洛阳三 雷厉风行 移风易俗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 特点 2 措施 1 俸禄制2 均田制3 三长制4 租调制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 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一 卓有成效的新制 俸禄制 为澄清吏治 巩固统治 吏治得到改善 农民安心从事生产 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由国家征收统一的租调 筹集禄银 按级别高低发放 不许官吏自筹 原因 目的 内容 影响 吏治混乱 贪污严重 影响财政收入 加深矛盾 均田制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 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前提 内容 影响 北魏政权怎么知道多少农民分到了土地 又怎么向他们征税 征发徭役兵役呢 三长制 思考 三长制实行之前的地方统治机构叫什么 有何弊端 设邻 里 党三长 直属州郡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推行均田制 内容 影响 三长制 租调制 发展生产 缓和矛盾 巩固新生政权 内容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粟二石 帛或布一匹 作用 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 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纷纷转向政府 成为国家的编户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发展了生产 缓和了矛盾 形成了以均田制为中心的一套政治经济制度 巩固了北魏的政权 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目的 3 意义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权的巩固 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二 巧设计迁都洛阳 1 原因 2 过程 3 影响 1 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教养之下 深受汉族文化影响 认为鲜卑族必须学习汉族文化才能巩固政权 统一南北 2 平城不宜为都 3 洛阳的优势 1 位置偏北 不能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 不利于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2 周围多为游牧区 耕地少 粮食产量有限 3 长期为北魏都城 保守势力大 不利改革 4 北方出现强大少数民族柔然族 威胁其安全 1 曾是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的都城 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 2 周围地区农业发达 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 各抒己见 1 原因 1 政治 旧都保守势力强大 阻挠改革 2 经济 旧都经济落后 粮食供应困难 3 军事 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 4 地理 旧都偏居塞上 经略中原困难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历史再现 1 平城草木丰盛 牛羊成群 气候不冷不热 而洛阳夏季酷热难耐 为什么要迁到洛阳去呢 2 我是个大奴隶主 在平城有豪华的宅院 大量的地产 还有众多的奴隶 生活的很好 不能迁都 3 我们平城周围多数是鲜卑人 而洛阳周围多数是汉人 语言不统一 多别扭 4 平城是祖宗定下来的都城 已近百年了 我们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 不能迁 5 洛阳是汉人居住区 如果把都城迁到那里 会威胁我们的统治 出谋划策 面对众多的守旧反迁都势力 请你设计一下孝文帝会用什么更高明的手段达到其迁都的目的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 请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那里都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穿越时空 探究学习 史学新观点 摆脱母权阴影说 孝文帝的父亲献文帝14岁继位 冯太后临朝称制 孝文帝自幼由冯太后抚养 继位时仅5岁 冯太后再次执掌朝政 冯太后聪明贤达 富有才干 孝文帝对其非常尊敬崇拜 在冯太后死后 孝文帝在平城为其营造了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墓 并在太后陵东侧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相对小的陵墓 表示要永远高山仰止般的陪伴太后 忠于太后 他真的愿意葬入陪陵吗 真的愿意不论是生前 还是死后都要笼罩在母权的阴影中吗 特别是平城是鲜卑贵族的老窝 长期以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母权政治势力 这对孝文帝掌握权力构成极大威胁 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 还有第三代皇帝拓跋焘都是在这种内乱中被杀的 孝文帝为摆脱母权的阴影 把皇权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它选择了 走为上 于是便有了太和十八年的迁都 三 移风易俗 1 特点 孝文帝亲自主持 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为目的 2 内容 易胡服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3 意义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巩固练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少数民族改革的成功典范 请回答1 2题 1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 b c d 2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改革措施行之有效b 掌握最高权力c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d 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 请回答3 5题 3 导致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 汉族地主的建议b 南北对峙的形势c 民族矛盾的激化d 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的吸引 4 一位史学家说 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路田 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 这主要是因为 a 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b 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c 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 授田的实质是加强农民开荒纳税 5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a 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b 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c 鲜卑贵族d 汉族地主阶级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一样 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请回答6 8题 6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是 a 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 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8 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和条件的是 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a b c d 9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以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 均田制b 三长制c 宗主督护制d 整顿吏治10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 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b 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 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 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11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正确的是 a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b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c 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具有开创性的一项是 a 整顿吏治b 实行府兵制c 汉化政策d 颁布均田令13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因素是a 都加速了封建化进程b 都直接或间接的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 都顺应了历时发展的潮流d 都同守旧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4 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 民族融合的趋势b 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 南北对峙的局势d 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5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 内迁的过程b 汉化过程c 农业化过程d 封建化过程 16 阅读下列材料 在长期的征服中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 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 经济情况 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 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请回答 1 与恩格斯的语言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什么改革运动 改革的前期和后期有何不同 2 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 a 北方民族融合b 北方的分裂与统一c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d 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 3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 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 推行均田制b 与汉族通婚c 迁都洛阳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4 促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反映出 a 鲜汉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b 鲜汉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 鲜汉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 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5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c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同一 三长制 内容 设邻 里 党三长 直属州郡 影响 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农民 宗主 北魏政权 农民 北魏政权 改革前 改革后 二 内容 前期 1 特点 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 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 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思考 均田制是不是分配重新平均土地 有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豪强地主有没有受损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 男子十五岁以上 受露田四十亩 桑田二十亩 妇人受露田二十亩 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 以备休耕 身死或年满七十岁 须还露田于官 桑田则为世业田 不须还官 按照规定 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 榆 枣树等 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 则改受麻田 当中男子十亩 妇人五亩 二 露田 桑田均不得买卖 但 盈者得卖其盈 不足者得买所不足 三 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 他们可得壮牛一头 田三十亩 但不再给桑田 四 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 刺史十五顷 太守十顷 治中 别驾各八顷 县令 郡丞六顷 新旧任相交接 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 公田 为 职分田 或 职公田 1 特点 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2 措施 制定官吏俸禄制 整顿吏治 推行均田制 前提 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基本内容 按一定的标准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不得买卖 性质 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 内容 前期 设立三长制 目的 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内容 邻长 里长 党长 职能 基层行政组织 职责是检查户口 征收赋税 征发徭役兵役 推行均田制 影响 健全了基层政权 完善了行政体制 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户制 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2 措施 二 内容 前期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 曹丕 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 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 其主要内容为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 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 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 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 称为 访问 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 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 其标准有三 家世 道德 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 才德的评论 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 称为 品 品共分为九等 即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但类别却只有二 即上品和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 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 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 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 道德 才能三者并重 但在中正品第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春季养生义诊活动方案策划
- 格瓦斯整合营销方案
- 小型房地产企业管理制度
- 儿童秋衣秋裤活动方案策划
- 十月营销推广方案模板
- 铃木摩托车营销方案模板
- 人造草坪组织施工方案
- 天津趣味跑活动策划方案
- 成华区商业咨询方案公示
- 2025年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会计科目真题再现试卷及解析
- 养老机构行政值班查房记录表格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练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 华为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考察报告(全)
- 冶金工业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共82页).ppt
- 清洁生产实施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 光刻工艺光刻对准
- 热力公司热计量远程抄表系统技术规范(2012.11.2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