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海洋概述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情景导入目标定位环球航海的伟大先驱麦哲伦麦哲伦(14801521),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和探险家,1480年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率领船队向西航行,渡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火地岛,历经千辛万苦,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在途经菲律宾群岛时,探险队与岛上的土著人发生冲突,麦哲伦受伤身亡。最后,这支船队只剩下一艘船。这艘船取道南非,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完成了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突出贡献不在于环球航行本身,而在其大胆的信念和对这一事业的出色指挥,以及他顽强拼搏的精神。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伟大功勋。【思考】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有何重大地理意义?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举例说明海洋对人类科学研究的贡献。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以及目前人类对海洋的科学研究。一、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15世纪以前,人类对于海洋与陆地关系的认识占主导地位的是“天圆地方”,认为地的四周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14051433年,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创世界远洋航海之壮举。自15世纪末开始,世界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各大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因海洋阻挡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1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什么地方?提示: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战争时期,海洋成为屯兵、作战的重要场所;战后海洋又成为食品基地、油气开发基地、旅游娱乐基地和仓储等空间利用基地。随着海洋的利用价值越来越大,海洋成为世界列强争夺的重要阵地。人们由此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2人类开发利用了哪些海洋资源?提示: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空间利用(包括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等。 当今社会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谋求的最优先目标。这也促使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二、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海洋探险时代,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仅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气象要素、洋流等方面。3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有何意义?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关于海洋的科学发现对人类认识地球、认识自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 造学说,使人们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海洋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海洋记载着人类的过去,海洋预示着人类的未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关于海洋的科学发现对人类认识地球、认识自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由此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使人们对地球又有了新的认识。(3)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大洋观测计划,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4)进入21世纪,科学界正在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5)目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海洋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海洋记载着人类的过去,预示着人类的未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历程及科学探索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探究下列问题。(1)郑和下西洋时,华侨主要聚居地区在哪里?(2)由图可以看出郑和航海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3)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提示:(1)主要分布在距我国较近的东南亚等地区。(2)郑和的第四至第七次下西洋远航中,最远航行至非洲东海岸。郑和历经艰险,在28年(14051433年)的航海生涯中,到达东南亚、南亚、伊朗、阿拉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共30多个国家和地区。(3)加强了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的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人在造船、航海等方面的高超技术,证明当时中国在世界航海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1人类认识海洋的历程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个时代: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15世纪以前“天圆地方”占主导地位;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创世界远洋航海之壮举15世纪末以来迎来了大航海时代,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当今社会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将来对海洋价值的认识将会继续深化2.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1下列有关人类认识海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对海洋最早的认识是“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b15世纪末开始,迎来了大航海时代,人们逐步形成了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的认识c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d当今社会,海洋已成为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解析:选c。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5世纪以前,人们靠海吃海,就近航海,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观点;第二阶段是15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远洋航海技术与理论逐渐成熟,各大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因海洋阻挡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步打破,人们认识到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第三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深化了对海洋的利用,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当时还没有认识到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第四阶段是当今社会,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认识到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2关于人类对海洋的科学研究,以下几项科研成果和时间对应正确的是()a18721876年,随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人们对海底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b20世纪50年代以来,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界已经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d进入21世纪,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解析:选b。18721876年,人类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深海钻探技术发展与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诞生了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入21世纪,科学界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1以下有关海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b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c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d海洋的价值已被人类充分认识解析:选d。时至今日,海洋的价值仍未被人类充分认识。2关于人类对海洋的科学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哲伦环球航行,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b人类对海底地形全面系统的认识是大洋观测计划实施的结果c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程d海洋是解开地球之谜的“钥匙”解析:选d。此题考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a、b、c选项均涉及人类在海洋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或影响,对应关系要记准记牢。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综合海洋考察,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深海钻探技术的发展和海底钻探计划的实施,使人们对海底地形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34题。遣振(童)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到1504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艘帆船266人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起航,开始了他名垂青史的环球航行。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完成环球航行考察。3在徐福之行时期,人类认为()a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b殖民掠夺开始c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d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4上述四个事件中,被认为“奠定了海洋科学基础”的是()abcd解析:第3题,徐福之行发生在15世纪以前,当时人类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集贝类和捕鱼、海水制盐、沿海航行等;15世纪末,进入大航海时代后,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认识到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是当今社会对海洋的认识。第4题,英国“挑战者”号完成环球航行考察是现代海洋科学研究的真正开始,被认为“奠定了海洋科学的基础”。答案:3.a4.d5读人类认识海洋大事记图,回答问题。(1)按照古希腊人的观点,海洋位于_,其边缘是_。(2)开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是_。(3)14921504年,哥伦布4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标志着_时期的到来。(4)“深海钻探计划”的实施,诞生了_说和_学说。(5)“热带海洋全球大气研究计划”使人类对海洋有了怎样的认识?答案:(1)大陆周围深渊(2)“挑战者”号的环球航行考察(3)大航海(4)海底扩张板块构造(5)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系,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一、选择题经过几个世纪前仆后继地进取、探索,人类对海洋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据此回答13题。人类大航海时代开始于()a15世纪初b15世纪中c15世纪末d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下列地理事件能成为“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进入科学研究时代”的标志的是()a郑和七次下西洋b哥伦布横渡大西洋c人类首次环球航行d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航行考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是()a葡萄牙人麦哲伦b意大利人哥伦布c英国人库克d葡萄牙人达伽马答案:1.c2.d3.a阅读不同时代船舶图,完成47题。4在以为主要航海工具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a地的四周是海洋,海洋的边缘是深渊b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c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d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5人类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利用的是序号_所示类型的船舶()abcd6下列海洋科考活动,主要利用类航海工具的是()a哥伦布横渡大西洋b郑和下西洋c1872年“挑战者”号环球航行d20世纪50年代深海钻探7在人类以序号航海工具为主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的是()a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b诞生了板块构造学说和海底扩张说c揭示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过程d全面研究海洋环境与全球环境变化间的关系解析:该题组以四幅不同时代航海工具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人类探索海洋的历程。四幅图展示的航海工具依次是小渔船、大帆船、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和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科考船。第4题,以为主要航海工具的时代为15世纪前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是“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第5题,人类首次环球航行是15191522年由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的,那时人类航海的动力主要是风力、海流和人力。第6题,内燃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与之对应的海洋探索事件是1872年“挑战者”号环球航行。第7题,在以序号为主要航海工具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局限在气象要素和洋流等方面,通过一系列探险活动,认识了世界海陆分布,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整体面貌。答案:4.b5.b6.c7.a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回答810题。8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9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10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a半年b一年半c二年半d三年半解析:第8题,船队经过的东南亚和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船队去时由东北向西南航行,利用风力应选在冬季。第9题,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从乙到丙逆风航行。而在北半球夏季出发时,乙地盛行东南信风,从乙到丙顺风航行,但到达丙地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应等到下一个风季即东北季风吹起时再从丙地到丁地。第10题,冬季从甲到乙,第二年夏季从乙到丙,等到冬季从丙到丁,一年过去了。从丁返回甲时则是借助西南季风,又一个夏季来临,总共至少需要一年半(冬夏均指北半球)。答案:8.c9.c10.b读图,回答1112题。(双选)一艘远洋货轮5月18日从上海港出发,6月30日到达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口,下列情况可信的是()a在海峡通过时,船只顺流而行b在海峡遇雷阵雨c在海峡遇细雨蒙蒙的天气d在海峡通过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从英国北海油田到上海的35万吨巨型油轮要走的通道有()abcd解析:第11题,图中为直布罗陀海峡,为地中海气候,北半球5月18日6月30日应为夏季,干燥少雨;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所以船只经过海峡应为逆流而行。海峡为马六甲海峡,为热带雨林气候,在5月18日6月30日为多雨季节,多对流雨。为英吉利海峡,所处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为曼德海峡,所处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海水盐度高,船只经过此处,吃水深度变浅。第12题,从英国北海油田到上海首先经过英吉利海峡;油轮重量超过25万吨不能经过苏伊士运河,必须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答案:11.bc12.bc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线)比哥伦布航行大西洋早了近一个世纪。据下图完成1314题。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a第一次航路长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解析:第13题,郑和下西洋应在冬季最合适,此时顺风顺水。第14题,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时利用了洋流,此时路线是顺流而行,因此时间缩短。答案:13.d14.d二、综合题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麦哲伦是于1519年9月20日率一支船队经西班牙国王的批准从塞维利亚城出发向_航行,越过_洋,首先到达巴西海岸,随后在南美洲南端发现了_海峡进入_洋,该船队于1522年9月6日回到出发的国家。(2)在麦哲伦所在的时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局限在与航海探险相关的海面_、_等方面。(3)全面分析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解析:(1)需要联系历史的相关知识来思考,答题时要注意联系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巴西海岸、菲律宾群岛等。(2)当时正处于海洋探险时代,航海的主要动力是风力、海流和人力,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就集中在影响航海的主要因素上。(3)思考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时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答案:(1)西大西麦哲伦太平(2)气象要素洋流(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