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ppt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ppt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ppt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ppt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 考考你 有关黄河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一 导入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 世界第五长河 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被誉为中国的 母亲河 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 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 几 字 上 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 中 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 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贯穿九个省 自治区 分别为 青海 四川 甘肃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注入渤海 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 平均径流深度79米 黄河的基本走向 注 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黄河源头景观 欣赏黄河 黄河上游景观 黄河中游景观 黄河入海口 落日芦花 黄水黄土奇观 壶口瀑布 作者简介 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 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背景介绍 1938年 抗战正在激烈进行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 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 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 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 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 黄河颂 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 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 连续写作六天 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 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 澎湃 气魄 高山之巅 狂澜 哺育 浊流 屏障 l n p ng p i p di n b zhu zh ng 二 检查预习 深情地读 一 读出节奏与重音 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 有感情的朗诵 读出气势 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三 反复朗读 感知课文1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 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思考 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生答 对黄河 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通过你对诗的理解 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3 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四 朗读交流1 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 相互做出评价 2 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 更能读出感情 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 全班齐读诗歌 教师时时提醒学生 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 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 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 3 在 颂 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 最后一段就是尾声 主要写了什么 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5 结合时代背景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 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保卫黄河 保卫中国 五 布置作业 阅读 黄河大合唱 第三部分 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二课时一 检查内容研讨结果 进行内容赏析 一 序曲师问 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 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 在第一段中 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师问 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二 主体 望黄河师自问答 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 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 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 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 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 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 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 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三 主体 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 颂黄河气壮山河 思考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四 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 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 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 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二 问题研究 理解主题1 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 他借歌颂黄河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 在我们心中 祖国 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 她意味着大地 江河 民族等等 爱祖国 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请再次感受课文 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 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三 总结课文 强化主题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 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 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