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戊戌变法 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戊戌变法 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戊戌变法 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戊戌变法 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复习 戊戌变法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 重难 检测 背景 准备 民族危机深 民资初步发 民资初成 新思想 早期维新派 人物 主张突破 维新派 变法 1 办学 万木 时务 2 著书 康考梁议 特点 3 上书 由思潮而政治 舞台标志 4 办报 三大报纸 5 建会 强学 6 论战 内容三 性质 意义大 意义 纲领 98初 退化 组织 98年4月保国会 具备资政党性质 标志 98年6月 内容 评价两方面 失败 主观软弱依封帝 客观顽固猛反扑 根本性质发资改良 首要目标爱国救亡 突出意义思想启蒙 结论 资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 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的异同 3 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戊戌变法中的体现 结论 结构 重难 检测 4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如何理解 2 康有为维新著作的特点 目的 意义 不足 1 洋务派 早期维新派 维新派的异同 异 阶级立场 洋务派是地主阶级 后二者已经是资产阶级 主张 洋务派不主张改变封建制度 只学习西方科技 不学习西方制度 不发展资本主义 后二者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主张改革封建制度为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 学西学什么 是否改封制 同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都不推翻或维护清王朝 返回 2 资产阶级两面性在戊戌变法中的体现 革命性 思想 提出变法理论 和顽固派进行论战 正面和封建思想交锋 组织 建立变法团体 实践 公车上书把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 妥协性 思想不彻 不敢和封建思想决裂 从儒家寻找变法依据 反封不彻 把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 甚至希望袁世凯和帝国主义支持变法 而脱离了广大群众 实践蜕化 在变法活动中其主张不断退化 结论 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返回 返回 戊戌变法在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 承上启下 是继洋务运动后对近代化的继续深入发展阶段 1 启动政治近代化 提出了学习西方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试图对旧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 2 推动经济近代化 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 深入推动思想近代化 介绍和宣传近代思想 批判封建思想 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4 大大推动教育近代化 戊戌变法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近代高等教育开始形成 3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如何理解 1 2006年重庆卷 在近代中国 将 向西方学习 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a 魏源b 张之洞c 王韬d 梁启超2 2006年重庆卷 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a 强学会b 保国会c 共进会d 兴中会3 2006年江苏卷 戊戌变法期间 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 此时 他能够 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a b c d 返回 4 2005全国文综2 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 变法通议 发表在a 时务报 b 中外纪闻 c 国闻报 d 循环日报 5 2005上海 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此国之不昌者也 有之 请从嗣同始 谭嗣司以身殉难前的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 烈士精神b 种族成见c 浪漫性格d 厌世心态6 2005全国文综3 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开办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设立译书局d废除科举考试 返回 7 2006年江苏卷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其原因之一是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 抵制日货 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8 2004年江苏卷 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a提倡 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返回 9 2005辽宁大综合 19世纪60年代以后 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 郑观应 主张进行 商战 发展民族工商业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提倡兴办学校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提出了维新变法的施政纲领a b c d 10 2005广东历史 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基础上撰写了 新学伪经考 和 孔子改制考 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 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 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b 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嬉太后c 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 有力地冲击顽固守旧势力11 2005全国文综3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 其中最主要的是a 民主共和思想b 三权分立学说c 君主立宪思想d 人文主义思想 返回 返回 总结 背景主客观 危机 经济 阶级 思想 思想西儒合 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结合 宣传多途径 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