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炼铁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编号:LG/lt18-2009 发放编号:受控状态:2009年6月15日发布 2009年6月16日实施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部分 1#-8#高炉技术操作规程一、高炉值班工长操作规程.11、高炉值班工长职责.12、原料与燃料.13、高炉基本操作制度.64、高炉行程的失常和处理.235、炉体维护制度.386、高炉休风与送风.417、出铁、出渣及炉前事故的预防和处理.468、工业电视系统操作与维护规程.47二、炉前工技术操作规程.491、岗位职责.492、技术操作规程.503、设备维护.59三、看水工操作规程.641、岗位职责.642、操作规程.64四、布袋除尘工技术操作规程.681、岗位职责.682、操作规程.68五、热风炉岗位技术操作规程.711、岗位职责.712、技术操作.71六、卷扬工技术操作规程.791、岗位职责.792、操作规程.793、设备参数.80七、电子称工技术操作规程.811、岗位职责.812、操作规程.813、设备参数.82八、煤气分析(取样)工技术操作规程.831、岗位职责.832、取样操作基本要求.833、炉喉取气操作程序.844、炉喉煤气CO2分析技术操作.845、混合煤气技术操作规程.856、煤气测尘操作规程.867、药品配制.868、注意事项.879、主要设备.87第二部分 1280m3高炉技术操作规程一、 高炉工长技术操作规程.881、高炉值班室岗位职责.882、高炉冶炼技术操作规程.893、高炉基本操作制度.964、炉况判断与调剂.1085、事故预防与处理.1216、开炉、停炉、封炉.126二、炉前工技术操作规程.1341、工艺流程.1342、设备参数.1343、岗位职责.1344、岗位技术操作规程.1375、事故的预兆和处理.1466、高炉出铁事故原因及处理措施.1487、撇渣器事故原因及处理措施.149三、上料技术操作规程.1511、岗位职责.1512、技术操作规程.1523、技术标准.1544、操作方式.1565、炉顶系统操作.1566、槽下系统技术操作.1577、主控工操作要求.1598、使用桥车、电葫芦操作规程.160四、煤气技术操作规程.1611、岗位职责.1612、工艺流程.1613、技术标准及工艺参数.1634、热风炉技术操作规程.1645、布袋除尘工技术操作规程.170五、看水技术操作规程.1731、岗位职责.1732、技术操作规程.1733、技术操作要求.179第三部分 运行作业技术操作规程一、1#-8#高炉风机技术操作规程.1851、岗位职责.1852、信息程序(通用).1853、轴流风机操作规程.1874、离心风机(D1000、D1050、D1250)操作规程.1895、离心风机(D600、D850、D900风机)操作规程.1926、特殊操作(通用) .1957、倒换风机操作(通用).1958、风机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检查(通用).1969、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车进行处理(通用).19610、防喘振阀操作(通用).19711、设备参数及运行控制定值.197二、1#-8#高炉循环水泵技术操作规程.1991、岗位职责.1992、供水工艺要求:.1993、水泵(低压电机)技术操作.1994、水泵(高压电机)技术操作.2015、管道加压泵的技术操作.2026、水泵正常运行操作(通用) .2037、水泵倒泵操作(通用).2038、特殊操作(通用).2049、柴油机水泵操作规程.20510、设备参数.206三、1#-8#高炉渣泵技术操作规程.2081、渣泵工岗位职责.2082、渣泵技术操作.2083、设备参数.209四、抓渣行车操作规程.2101、岗位职责. .2102、行车技术操作. .2103、设备技术参数.211五、1#-8#高炉环保除尘操作规程.2131、岗位职责.2132、信息程序(通用).2133、离线清灰脉冲除尘系统操作规程.2154、ZC-456反吹布袋除尘系统操作规程.218六、1#-8#高炉水质分析处理操作规程.2241、岗位职责.2242、操作规程.224七、汽轮风机技术操作规程.2251、岗位职责.2252、风机信息传递程序.2253、设备性能参数.2274、试验操作.2295、 汽轮风机的启动.2326、 汽轮风机的停机.2357、倒换风机操作.2358、 辅助设备启停操作.2369、运行和维护.24010、正常运行指标.24111、汽拖风机报警值.24212、事故应急预案.243八、1280m3高炉除尘技术操作规程.2501、岗位职责.2502、除尘信息传递程序.2503、离线清灰除尘系统操作规程.2524、在线清灰除尘系统操作规程.2585、环保除尘应急预案.263第四部分 原料岗位技术操作规程1、岗位职责.2662、技术操作规程.267第五部分 铸运技术操作规程一、铸铁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691、岗位职责.2692、技术操作规程.2693、设备性能.271二、铁运行车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731、岗位职责.2732、技术操作规程.2733、安全十不准.2764、设备参数.276三、铁水罐修补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771、岗位职责.2772、技术操作规程.2773、设备主要性能.279四、天车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801、岗位职责.2802、技术操作规程.2803、设备技术性能.281第六部分 喷煤技术操作规程一、 制粉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841、制粉工岗位职责.2842、制粉工技术操作规程.2843、中速磨检查、保养及故障处理.2884、加热炉技术操作规程.288二、喷吹工技术操作规程.2911、向高炉喷吹煤粉的条件.2912、向高炉喷吹煤粉操作.2913、操作方式.2924、倒罐操作.2925、停喷煤操作.2926、喷吹操作要求.2937、喷吹事故及故障处理.294三、行车工技术操作规程.2951、行车工岗位职责.2952、行车工技术操作规程.295四、料管工技术操作规程.2961、料管工岗位职责.2962、料管工技术操作规程.296五、空压机技术操作规程.2971、空压机工岗位职责.2972、压缩机技术操作规程.2973、冷干机技术操作规程.298六、皮带工技术操作规程.2991、皮带工岗位职责.2992、皮带工技术操作规程.299第七部分 电仪技术操作规程一、 维修电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3001、岗位职责.3002、技术操作规程.300二、 配电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3021、岗位职责.3022、技术操作规程.302三、热工仪表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3041、岗位职责.3042、技术操作规程.304附表一:炼铁厂风机主要参数表.305附表二:环保除尘风机及主要设备参数表.306附表三:炼铁厂水泵供水主要参数表(高炉循环水泵).307第八部分 单列技术操作规程.308一、 1280m3高炉渣处理技术操作规程.308二、 新区喷煤空压工工艺技术操作规程.313三、 1280m3高炉综合泵站工艺技术操作规程.315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四、 TRT工艺技术操作规程.324第一部分 1#-8#高炉技术操作规程一、高炉值班工长操作规程1、高炉值班工长职责1.1 值班工长在炉长领导下,负责本班的全面工作,指挥本班全体员工,紧张而有序地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1.2 抓好本班人员的安全工作,组织本班人员开会、学习,布置日常工作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有权制止一切违章作业,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因素,确保高炉生产的正常进行。1.3 严格执行高炉冶炼技术操作规程,完成值班室的一切技术操作,并负责生产上的对外联系工作。1.4对本班各岗位的工作和技术操作有指挥权。1.5 有出铁、出渣指挥权,特殊情况需要临时改变出铁次数和时间时,应及时请示炉长。操作上如有重大变动和事故,除采取紧急措施外,应及时向炉长及上级有关领导请示、汇报。1.6值班工长负责当班全面工作和炉内冶炼技术操作,副工长协助工长搞好炉内操作并负责出铁、出渣和一般事务性工作,正副工长要紧密配合,工长不在时副工长代替工长工作。1.7认真填写值班室的所有原始记录。2、原料与燃料原、燃料是高炉生产的物质基础,必须狠抓精料,做好原燃料管理工作,准确称量和均衡供料工作以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的需要,高炉操作人员必须重视原料条件变化对高炉生产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高炉冶炼获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2.1原、燃料质量管理2.1.1高炉所用原燃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公司标准汇编的技术标准。2.1.2原燃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要求稳定。高炉冶炼要求及允许波动范围规定如下:1)烧结矿化学成份:项目类别化学成分 %转鼓指数%75TFeCaO/SiO2FeOS入炉5mm粉末1.00.1513.00.053.0%2)国内部分:类别矿点化学成分%TFeSiO2AL2O3SP球团矿碱性(外)820mm的80%,含粉率(-6.3mm)10%抗压强度1500N/个球59920.080.05酸性(外)601020.080.05外委(本厂)58122.50.080.053)进口部分:类别化学成分%TFeSiO2AL2O3SP进口球团矿64.004.001.500.030.04进口块矿65.004.002.000.050.05球团矿含粉率小于5mm少于5%,粒度6-25mm占90%。4)高镁灰石:CaO+MgO%MgO%SiO2%粒度52.020.03.010-40mm80%5)污泥球:TFeSiO2粒度抗压强度45%10%20 mm不超过5%1000N/个球6)焦炭:成分灰分%M25M10硫分%挥发份%水分%本厂12.01-13.588.008.500.801.9010.00外购12.01-13.590.008.000.701.9010.007)萤石:CaF2SiO2粒度85%8%10-100 mm的大于5%8)喷吹用煤粉:项目灰分%挥发份%硫分%固定碳%水分%胶质层最大厚度mm哈氏可磨指数无烟煤109.00.3580.08HGI60烟煤11180.670.01010HGI80注:1、无烟煤粒度要求:0-25mm的大于90%;2、烟煤粒度要求:0-305mm的大于90%;3、不得将类别不同的混煤及已经氧化变质的煤采购进厂;4、煤中不应含有铁质、木质和矸石等杂物。2.2高炉原、燃料的贮存及使用要求2.2.1各高炉所用各种原、燃料,必须按品种分别卸入规定的料仓,严禁混仓和混料。料仓的分配由各高炉提出,安排原料作业区组织上料。2.2.2高炉料仓应作为补充混匀和进一步改善入炉条件的手段,要求同一种原料应均衡的卸入所占用的几个料仓。高炉上料时应采取循环取料,以减少化学成份波动、计量误差和缩短烧结矿仓存时间。2.2.3原料作业区应根据高炉配料比组织好原、燃料的上仓工作,并保证必要的仓存量,一般情况下应保证每个仓的存料均在2/3容积以上。2.2.4为保证高炉配料比相对稳定,防止大变料,要注意做好控制炉料配比、均衡供料工作。原料供应紧张时,各种原料的仓存料不应少于该原料在一个班的消耗量,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减少该种原料的配比。2.2.5料仓积料、结料的清理工作由原料作业区负责,高炉配合。2.2.6原料机运系统清扫的粉末严禁卸入正常使用的料仓。2.3高炉装料基本要求2.3.1入炉前原燃料的筛分工作1)矿、焦称量前必须进行筛分,以保证入炉原料净化,改善炉料透气性。2)过筛给料速度必须与筛子工作能力相适应,以保证将粉末基本筛除干净。3)应及时组织好返粉拉运,严禁合格品混入返粉。4)如筛子出现故障,上料工必须立即报告工长,并采取相应措施。2.3.2仓下称量必须准确1)焦炭称量误差:50Kg/批2)矿石称量误差:50Kg/批2.3.3上料工每班必须检查仓下配料秤二次,要密切注意微机控制计量自动补偿情况及焦炭计量是否带水分,每班至少两次记录。核对微机数据库中各种料的累计用量,并向当班工长汇报。2.3.4高炉值班工长每班应检查仓下电子称工作情况12次,并注意观察称量斗及料车内原、燃料体积的变化情况。2.3.5料车运载重量不准超过卷扬机规定的载重能力,每批料总容积和高炉大钟上存料的总容积均不得大于大钟料斗的有效容积。2.3.6值班工长应经常注意炉顶料车倾翻角度、大小钟行程和布料器工作情况。料车倾翻角度每星期由卷扬技师或卷扬班长检查两次,并作好记录。高炉双料车上料的两料车在炉顶的倾角要相同。大小钟关闭只应一响,由高炉卷扬工每天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4503高炉:大钟行程:600mm 小钟行程:650mm1503高炉:大钟行程:500mm 小钟行程:500mm2053高炉:大钟行程:600mm 小钟行程:600mm如高炉采用布料器布料,布料器的工作制度由生产副厂长决定,布料器工作的准确性由专业人员(卷扬班长)每星期检查一次,并作好记录。(允许误差3度)2.3.7探尺工作注意以下几点:1)料线以大钟全开的下沿为零点, 2)正常情况下必须双探尺同时工作。3)探尺指示必须准确无误,两探尺指示误差不准大于300mm,高炉卷扬工每天检查一次探尺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4)如发现偏料,应按最后到达指定料线的探尺上料。5)如需在未到达指定料线提早开大钟或使用双装时,值班工长必须认真考虑料面以上容积,以避免装料过满强制开启大钟损坏设备。6)如发生设备故障,高炉单尺工作时,应临时适当降低料线操作。2.4高炉配料和炉料校正2.4.1开、停炉、封炉及降料线休风的配料由工艺技术科提出方案,经生产副厂长批准后执行。2.4.2休风料和洗炉料由高炉提出方案,生产副厂长批准后执行,并报工艺技术科备案。2.4.3改变铁种配料由炉长拟订方案,并组织各工长讨论确定后执行。1)由铸造铁变炼钢铁,负荷要分段调整,相应调整炉渣碱度。2)由炼钢铁变铸造铁,要在减负荷前2-3小时降低渣碱度,炉温可一次性过渡。2.4.4日常配料校正由值班工长进行,值班工长应根据炉况变化趋势及炉料化验成分及时进行变配料调剂,除正常变配料外,每班核料不得少于2次(接班30分钟内一次,班中再进行一次),核料内容包括仓下计量实际数据与值班室报表的复核、炉渣碱度、批出铁量、焦比等,核料记录保留24小时以上,以便于核查。2.4.5高炉变料由值班工长电话通知电子称量工,电子称量工要严格按要求调整电子称,并做好记录。值班工长应在变料1小时内检查确认变料执行情况。2.4.6下列因素变动时,应考虑调整焦炭负荷:1)焦炭灰份、硫份及物理性能明显变化时;2)原料中的铁、氧化亚铁、硫有较大变化时;3)烧结矿的强度、含粉率、粒度组成及还原性等理化指标有较大变化时;4)高炉配料比变化时;5)高炉喷吹量发生变化时;6)需要变动熔剂用量或金属附加物的用量和品种时;7)炉温超过或低于规定且其它调剂手段已到极限或无法全部平衡其热量时;8)需要变动风温时;9)根据炉况需要,长期采取发展边缘的装料制度时;10)冶炼强度有较大变动时;11)炉尘量有剧烈波动时。12)上料或炉顶布料设备故障影响到炉料在炉内的分布时。2.4.7下列因素变动时,应考虑校正炉渣碱度。1)焦炭灰份有显著变动时;煤粉灰份有显著变动时;2)原料或熔剂中SiO2、CaO、MgO含量变化较大时;3)炉料硫负荷变化较大时;4)炉温正常而生铁含硫超出规定以及炉渣碱度低于规定时;5)生铁含硫低、炉渣碱度偏高时;6)需要改变铁种或因其它原因需要调整造渣制度时;2.4.8以下情况可临时加空焦处理:1)低料线时间过长时;2)炉凉、发生连续崩料或坐料时;3)炉凉剧烈,其它措施不能迅速挽回正常炉温时;4)炉况失常、连续坐料次数过多、料柱透气性严重恶化时;5)长期休风前后;6)冷却器向炉内漏水时;7)加萤石洗炉时。发生以上情况,班加焦超过5批时,需经炉长批准,班加空焦量超过8批时,需报请生产副厂长批准。2.4.9焦炭水份小于5%按5%计算,大于5%按实际含水份计算 湿焦重量= 2.4.10变料计算1)石灰石配用量计算:石灰石用量= 2)石灰石调整量计算:调整渣碱度时 石灰石调整量= e为理论出铁量 R 为炉渣碱度的变化量 SiO2 为原燃料中的SiO2的总含量。3、高炉基本操作制度高炉基本操作制度包含:送风制度、装料制度、造渣制度和热制度。结合高炉的生产条件,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和调剂参数,确保高炉稳定顺行,是实现好的冶炼指标的先决条件。选择合理操作制度的依据是:生产任务的要求冶炼生铁品种的要求原燃料的质量高炉炉型、炉役及设备状况3.1送风制度送风制度是指在一定冶炼条件下,选择适宜的鼓风参数(如风量、风压、压差、风温、湿度、风口形式和直径),保持适宜的风口进风状态,以确保初始煤气流合理分布,使炉缸工作均匀活跃,促进炉况稳定顺行。3.1.1高炉使用风量的大小,取决于设备状况、料柱透气性、风口的截面积、炉缸工作状态,并与其它操作制度相适应。3.1.2在条件相适应的情况下,高炉应尽可能使用全风量或全风压,并保持经常稳定,从而保证煤气体积的稳定和下料批数的均匀。3.1.3高炉冶炼进程有下列情况时允许加风:高炉未达到规定的风量(参考料速、炉温)而行程允许加风;短期排风、休风、复风后应尽快加风至原水平,长期休风、复风后允许短时间维持正常风量的60%-90%;有进一步提高冶炼强度的需要及可能时;行程向热而炉况尚顺时。加风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风压稳定,下料顺畅均匀,炉缸工作状态良好,渣铁热量充沛。按风压操作时,当风压在全风的90%以下时,每次风压增加量可适当大些(5-10KPa),当风压恢复至全风的90%时,每次动作量要小,一般3-5KPa。3.1.4高炉冶炼进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该减风: 料速过快且连续两小时显著超过规定时; 低料线超过30分钟以上时;炉子偏凉而风温、减湿、喷煤手段已用尽时;炉况失常(管道行程、偏料行程、崩料频繁、或有悬料趋势)时;风压超出正常水平时;渣铁出不净,炉缸内积存渣铁过多或有其它不安全因素时;冷却水压低于规定值时;由于原燃料质量明显变差或供料不正常。需要减风时。要特别注意,一旦有被迫减风的必要时,要迅速减风,一次减到所需水平。在减风因素消除后,应根据炉况反映逐步把风恢复起来,长期慢风操作往往造成中心煤气流发展不足,炉缸热量不充沛,不利于脱硫。慢风还会引起冶炼强度降低,因而引起生铁产量的降低。慢风也容易导致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炉墙粘结物下落而影响风口工作,并增加炉缸负担。3.1.5风温的使用鼓风带入的热量约占炉内全部热收入的20%,并能全部利用,调节风温可以直接影响带入炉缸的热量。因此,它对调节炉缸温度改善生铁质量有很大的作用。风温的改变,将使鼓风动能和理论燃烧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炉缸初始煤气流分布的变化。在高炉能够接受且设备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稳定高风温。变动风温的原则是:降风温幅度可以大些,提风温幅度要小些。高炉行程需要减风温时,可一次减到需要的程度,提风温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每次提20-30,间隔时间20-30分钟。3.1.6风速与鼓风动能调剂风速,可以改变炉缸工作状态。风速除与风量、风压、风温有关外,改变风口直径也是一个有效手段。冶炼强度低时,相应使用小风口,冶炼强度高时,相应使用大风口。处理特殊炉况时,可临时用耐火泥堵塞一部分风口,但要注意,严禁长时间堵风口和频繁开、堵风口作业。如需长时期堵一部分风口时,须经生产副厂长批准后方可执行。高炉使用斜风口有利于消除炉缸堆积和改善炉缸工作状态,但也会改变风口前回旋区的形状和煤气流初始分布,使用时应注意。高炉应根据生产计划及其特点,确定其合适的冶炼强度,并利用调剂风口大小和长短来维持适宜的鼓风动能,从而确定合理的送风制度。风口直径、长度及形式的改变必须由生产副厂长决定。风速与风口直径的关系是: V=Q/S.nV-风速 标m/s Q-风量 标m3/sS-风口截面积 m2 n-风口数目 个鼓风动能决定风口前燃烧区的深度,从而决定煤气流的初始分布及炉缸工作状态,因此各高炉应根据自身结构、原料条件及冶炼制度选择合适的鼓风动能。选择鼓风动能应考虑的因素:冶炼强度越低要求鼓风动能越高;炉子容积及炉缸直径越大要求鼓风动能越大;风口数目越多、间距越小,允许鼓风动能越大;炉子侵蚀程度越大所需鼓风动能越大;短风口较长风口需要的鼓风动能大;边缘行程应维持较高的鼓风动能;随综合冶炼强度的提高,鼓风动能降低;使用自然矿的高炉及使用粉矿多、粒度小的高炉一般维持的鼓风动能较低。而入炉品位越高所需要的鼓风动能应越大。冶炼铸造铁时,鼓风动能较冶炼炼钢铁时低;高压较常压时需要较高鼓风动能。鼓风动能的计算方法 E=4.20110-14式中:E-鼓风动能Kg.m/s Q-风量 m3/min T-热风温度+273 n-风口数目 F-风口总截面积m2 P-鼓风的绝对压力 Kg/cm23.1.7在综合鼓风时,高炉下部调剂的顺序是:喷煤量、风温、富氧量和鼓风量。3.1.8在下列情况下,可利用排风阀放风:出铁、出渣失常时(跑大流或堵不住铁口);高炉悬料进行坐料时;偏料、管道而炉缸有足够的热量,渣子流动性好,为改变煤气分布时;发生直接影响生产的设备事故和动力事故时;休风操作时。放风时要注意防止风口灌渣,应根据炉子情况,一次将风降到允许的水平。3.2装料制度装料制度是对炉料装入炉内方式的有关规定,包括料线高低、批重大小、装入次序等因素。合理的装料制度应能兼顾炉况顺行和煤气能的充分利用,选择和确定各因素时要与送风制度、高炉炉型及装料设备的特点相结合来考虑。3.2.1正常矿批入炉次序(指大钟下降)是:洗炉料(萤石)、铁矿石、熔剂、碎铁,要注意防止灰石落在炉子边缘。3.2.2装料制度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规律如下:1)矿批小矿批加重边缘,大矿批加重中心。如矿批过大,不仅加重中心,也有加重边缘的趋势。原、燃料质量改善、冶炼强度较高、中心气流发展时,可适当扩大矿批;当炉况不顺或低冶强操作时应适当缩小矿批。矿批大小根据高炉操作实践而定,矿石批重一般为高炉有效容积(米3)的20-30倍(公斤)。2)料线正常的料线应高于炉料与炉墙的碰撞点。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料线发展边缘,降低料线则加重边缘。高炉正常料线范围一般为800-1400mm。3)装料顺序以p代表矿批,以k代表焦批,先矿后焦为正装,先焦后矿为倒装。在矿批和料线不变条件下,由加重边缘走向加重中心的料序排列如下: pk p k k p kp4)生矿石一般容易加重边缘,烧结矿一般容易发展边缘。3.2.3一般情况下,高炉的装料次序采取正、倒装按一定比例综合编组,即: mpk +nkp 3.2.4高炉正常的装料制度,由值班工长集体讨论,炉长最后决定。3.2.5根据炉况需要,工长可临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医监管培训课件
- 面试实战技巧精 编:行业热点与面试题库
- 法律行业面试题库精 编:徐州律协面试题库全解析
- 列车长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女儿升学宴家长简短致辞
- 小儿荨麻疹护理课件
- 大学老师评价学生的评语
- 大学生空白表格求职简历模板下载
- 大学生摄像实习报告
- 大学物理实验思想总结
- 提升医院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的标准化培训
- 2025年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期货公司仓库管理制度
- 安宁水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餐饮业简易劳动合同范本下载
- HSK三级水平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一级建造师《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强化模拟练习题库500题(含答案)
- 酒店装修工期管理措施
- 高效能电机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海南编制考试试题及答案
- 汽车与交通设备行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发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