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doc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doc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doc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木兰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木 兰 诗初中学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能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能够完整复述木兰从军的故事情节,并初步感知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二、教学重点1、通过有节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三、教学难点1、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过程中,使用了修辞类的内容的梳通。四、课前准备反复朗读。生字新词注音释义,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收集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方法1: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电影花木兰片尾曲片段三四分钟)。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导入方法2: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资料,谈一下对木兰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第一遍,教师范读,或用课件音频范读;第二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完之后纠正字音,读准节奏。(投影显示易读错字,见幻灯25)接着,让学生齐读诗歌。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诗歌节奏明快的语言特点,并初步感悟花木兰的英雄气概。第三遍根据课件体会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见附录材料)(三)扫清文字障碍,理解诗意学生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教师带领学生掌握几个重点词的解释,培养学生自学简易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句子(关注互文、比喻的使用给理解带来的难度):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翻译:到东面的集市买好战马,到西边的集市买好马鞍,到南面的集市买来辔头,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翻译:不怕万里征程的遥远,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翻译:(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边的阁楼门,坐坐西边内房的坐榻。(四)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图片见幻灯419)这首诗情节具有传奇性,用“讲故事”的方式再现,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先小组内讲讲,让学生有点准备时间,再小组推荐选同学根据课件来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或补充或评点。这个过程的最低要求是流畅、完整;我们期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放飞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基本情节:停机叹息,代父从军 准备出征,奔赴战场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建功受封,还朝辞官解甲还乡,亲人团聚 双兔难辩,隐喻作结(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六)教学反思这首诗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千百年来,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抓住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情味的特点,朗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不是那么的枯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梳通文章,学生参与感强。图画形式的内容再现,能帮助学生对诗歌的想象和理解。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尽可能当堂背诵,并注意理解性背诵和默写。2.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3理解诗歌详略安排的特点。二、教学重点通过各种角度来赏析木兰的形象。三、教学难点详略安排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课前准备1、背诵诗歌2、从木兰身上,你看到了谁的影子?五、教学过程(一)测(见幻灯21)1.诵读全诗,回忆内容,抽查部分同学背诵。2.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的解释。(二)评(见幻灯22)导入:都说木兰是个伟大的英雄,可是我觉得木兰却很平凡。大家同意吗?1.木兰 “叹息”不伟大第一段中“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句,小女子不好好干活,唉声叹气地想心事,简直就欠打,一点也不伟大。2.木兰“想家”不伟大文章两次提到“不闻爷娘唤女声”,木兰一路都在思念家乡,不想战场,她不伟大!(三)写(见幻灯23)经过同学们的帮助,我真切感受到了木兰的伟大和她的女儿情怀。可是我觉得这诗写得不太好,有许多地方还欠推敲,我想把它改得更好!1.师改第三段,变“详”为“略” 师:我总是觉得第三段太罗嗦了!现在我把它改成“东西南北市,骏马长鞭买”。2生改第四段,变“略”为“详”师: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喜欢“详”的。可是,“沙场征战”一段,对于木兰如何英勇善战、机智超群,却只字未提。请你结合本诗的语言,试描写一二句。如:刀出胡马惊,箭去敌人倒。东城斩敌首,西城夺敌马。南城缴敌械,北城烧敌粮。(1)改的诗虽然不错,但有些诗不合原诗的意境和气势,衔接不太好。(2)原诗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3)作者不愿触及战争的残酷,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师:是啊,“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战争是残酷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实是本诗的主旨之一。同学们能自己发现,真是很了不起。(四)想:(见幻灯24)“木兰,在你身上,我看到了 的影子,你让我懂得了 。”可以想起了武则天,有的想起了蔡文姬,有的想起了李清照,有的想起了林黛玉,也可想起了一心为民的任长霞,想起了所向无敌的女排,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们有下面的共同点:1、木兰既有男子的阳刚之气,又有女子的阴柔之美。2、女人一样能建功立业,谁说女子不如儿男。3、现在中国的女性更伟大,许多人虽然默默无闻,但也同样了不起。(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2、假如你是木兰十年征战时的战友,请写出你眼里的和你心里的木兰的形象。六、教学反思好奇心是一棵生命力极强的草,无论环境怎样恶劣,它都会生根发芽。兴趣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钥匙,是燃起自信的火把。“木兰不伟大”、“木兰诗写得不好”这些一反常态的观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始燃烧。正是在质疑中,学生进一步推敲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创造了语言。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