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doc_第1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doc_第2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doc_第3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doc_第4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 琥珀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湖泊的形成过程。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这样想象的依据。 2、感受课文细腻传神的语言、大胆合理的想象和逼真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条理清楚地介绍琥珀的样子及形成过程的依据,激发 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在五年级时学习过一篇课文黄河象,在北京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两具大象的骨架,那就是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块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珍稀化石琥珀(板书课题)看,这就是神奇美丽的琥珀化石。(课件展示) 2、师:看到这些美丽的琥珀,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3、生提问题。 4、生汇报资料。 5、师:琥珀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也就是说明文,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44页,随着作者的推测,走进这块琥珀形成的传奇故事吧! 二、回顾初读,交流收获。 1、检查字词掌握。 2、指名读课文,其他生边听边吧读书收获做批注。 3、生汇报读书收获。 三、品读语言,感受推测。 1、师: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 生:*的第213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2、师:作者由这块罕见的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过程,作者又是怎样推测与想象的?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3、师: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被同时包在里面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找出相关语句。 4、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呢?说说你的体会。 生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师课件出示描写生活中的苍蝇,生读一读,和课文里的小苍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5、师: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生动,那作者是否也是这样写蜘蛛的呢? 生汇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蜘蛛的动作和心理描写。 6、师:此时,“螳螂意欲捕蝉”可结果怎样呢? 生齐读911自然段。 师:找出这几个自然段中写苍蝇、蜘蛛行为结果的关键词。读出蜘蛛、苍蝇的不幸。 7、(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师:泪珠指什么?天气炎热,太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树林(课件出示)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汗珠里。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生结合课文谈体会。 8、师:这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悲剧,课文这么写,正体现了它生动的文学色彩。现在的这个松脂球就是琥珀,对吗?想象它一直挂在这棵老松树上,挂下去,会不会变成琥珀?(不会)所以,科学家又推测了下面的变化。 生齐读12、13自然段。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松脂球是怎样形成化石的?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9、师: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师: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你知道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生汇报后课件出示。 10、师:科学家的推测非常合理,不仅体现在琥珀形成的过程上,还体现在琥珀发现的过程上。 指名读发现琥珀的段落。 师:作者不是任意安排了两个人,而是安排了父子俩,你认为这样安排合理吗?现在就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次欣赏这块珍贵的琥珀吧!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1、(课件出示:我们可以圆环)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请在*前一部分中找一找与之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从那块苍蝇和蜘蛛了) 大声齐读,谈谈体会 四、拓展延伸,质疑升华。 1、师:有人认为小苍蝇和小蜘蛛被松脂淹没而惋惜,有人却说“它们被封在琥珀里,生命获得了永恒。”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交流。 2、师:学习了琥珀一文后,你还有哪些有关琥珀的问题想要问?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自然、爱科学的孩子。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看想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200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看想发现 (骨架)(来历)(化石) 琥珀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200万年前炎夏河边喝水陷入河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想发现推理 (形成)(化石)(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夏天树林松脂裹小虫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小学六年级语文琥珀教学设计范本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 2.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5.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1.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学生自学生字。 (2)汇报自学情况。 你可以介绍自己记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学们注意某个生字的读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 (4)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 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听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块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琥珀,同学们提的问题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出示) 二、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 (二)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 1.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 2.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3.学生汇报、交流。 (1)夏天,阳光强烈。 (2)老松树 (3)苍蝇、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继续滴下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5.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三)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讲得真好。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条件。 1.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黄河象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3.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四)课件展示琥珀形成的过程。 三、了解想象的依据。 1.引导学生阅读13-18自然段,讨论想象的依据。 师小结。 四、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