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先生讲述文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可编辑).doc_第1页
徐醒民先生讲述文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可编辑).doc_第2页
徐醒民先生讲述文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可编辑).doc_第3页
徐醒民先生讲述文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可编辑).doc_第4页
徐醒民先生讲述文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可编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醒民先生讲述文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大学大学这一部书原来是在礼记里面的一篇到了宋儒的时候也是朱子他从礼记里面把大学还有中庸提出来再加上论语还有孟子一共合起来叫四部书叫四书我们过去那个时候还没有学校的时候一般读书的人从小开始读书先读了三字经这一类的儿童书籍读了之后就读四书四书先读论语然后接着读大学中庸孟子我们现在开始共同研究大学大学古人在儿童时期开始上小学到了一定的年龄理解的能力比儿童时代要好的时候就开始入大学在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一类的书了大学中庸大学这一部书先我们看看书的名称叫大学根据汉儒郑玄郑玄他的字叫郑康成我们普通讲书的时候要尊重先儒就是不讲他的名就称呼他的字是郑康成他解释大学是什么呢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他说大学这一部书记载的很广博的学问学了这个学问之后可以从事政治到宋朝朱熹就是朱子他解释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他说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之学比如说在位的古时候作天子作国君都要学这部大学除了天子各国的诸侯一般的读书人也要学这个大学这是汉儒跟宋儒两位把大学这个名目解释我们现在研读这个大学特别要注重开头这几句话开头这几句话也可这么说是大学所讲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是个纲领这一部大学这么重要是谁做的呢一般的说是孔夫子的大弟子曾子作的其余的还有一些注解认为经是孔子曾子是把它记载转述而已但是多数的讲这部经就是曾子作的当然曾子作这一部经当然他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而孔圣人自己讲述而不作所谓述而不作就是把古代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学术到孔子的时候把它叙述出来自己没有创作根据这个意思来讲曾子作了大学这个经文的原意当然是从孔夫子那里学来的孔夫子是述而不作这部经所讲这个道理从古代圣王圣人在位的那些古圣先王传下来的这个学问这门学问严格说起来就是一个字就是道字大学之道这个道这个道字可以说把这一部大学用这一个字把它包含起来古代一般读书人进了大学当然要学这一部大学学道凡是求学的人都要学道在今日之下我们现在有学校了学校里当然开设的各种学科但是每一种学问讲到根本的地方那就必需要学道明了这个道的时候对于现在一般在学校里的学生无论是那一级的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研究院懂得这个道的时候对于他所研读的那一门学问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再就一般人来讲或者是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他要研究学问的话也要研究大学之道因为大学之道里面就前面讲这几句话一个是明明德一个是亲民后面有八个条目分开来讲要学的八个条目把这些纲领条目研究之后后面那些经文都是解释的全部的可以说我们研究儒家的学问也就是学道一方面自己学这个道一方面要教化别人再呢就是从事政治从事政治就儒家的学术思想来讲从事政治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道因为我们学道不是凭空坐在家里在家里学必得要办很多事情对天下人都有好处这个对于自己才有了很多功德有了这些功德就是帮助自己修道成就这个道这是在学的时候他所以要从事政治学成功以后成就了圣人了怎么办呢成就圣人并不是说我成就圣人了我就自己安安逸逸在那里享受了不是如此成就圣人之后还要在世间来教化一切天下人这是我们学大学之道首先了解的问题再说学大学之道成就圣人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在过去从唐宋以后唐朝的韩文公就是韩愈宋朝就是程子朱子这些人他们对于佛家的学问不了解佛家也是讲修道修道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教众生了脱生死因为我们任何人在世间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苦脑这种苦脑最严重的就是生死问题这个生死问题不论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政治地位的人或者是贫穷的没有地位的没有钱财的都是一律的对于生死问题不能解决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从唐朝的韩文公到宋朝的这些儒家他们不了解佛法连带的连儒家讲这些生死问题也避讳不讲实际上在论语里面记载孔夫子的弟子像子路就问孔子问孔子怎么样事奉鬼神怎么样这个生死问题季路问孔子问死的问题孔子答复他你要研究死的问题必须要了解生的问题要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状况必须了解人从那里来的人在生前是什么状况这就是跟佛家讲三世因果是同一个意义后来因为唐宋这些儒家他们为了反对佛法连带儒家孔门孔圣人跟他弟子所谈的这个生死问题他们都避讳不讲一直到后来一直到现在凡是研究读朱子的四书集注都不讲这个生死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研究学问研究这个道必得要明了这个问题 所谓大学之道这个道就是要我们研究大学的人必须明了自己有道德有本性这个本性人人都有本来就有本性上没有生死问题所谓生老病死就是不懂道的人自己有这个道有本性可是自己不明了用不出来所以才有生老病死种种的这些痛苦现在学大学之道就是要明了自己有本性本性首先明了然后一步一步的学习知道怎么样的把自己本性用的出来开发出来本性是潜藏在我们心里面我们普通人都是被自己自私自利的以及多生以来的那种不好的习气把我们本有的这个道也就是本性掩盖住了我们用不出来我们学大学之道就是把本有的这个道把过去多生以来多生多世以来这些恶的习气自私自利的心理一步一步的把它破除掉了破除掉之后我们本有的这个性就能完全显现出来本性显现出来就是成就圣人了成就圣人这个生死问题就没有了 这个在我们中国三皇五帝到了夏商周三王时代那些开国的帝王以至于到孔夫子这些圣人他们的生死问题早就解决了尧舜他能够把天下都能让出去凭的什么这就是一丝一毫的自私心没有完全是为天下人孔夫子原来在鲁国做官官位做的很高后来因为感觉这个道行不通了他官也不做了到各国去看看看有没有机会把道行得出去所以孔夫子一生不是为自己纯粹为天下人学道为天下人学道也就是想教化天下人学圣人解决这个生死大苦恼的问题这是我们讲中国文化根本的问题在此现在我们就看大学这个经文了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这几句话讲这部大学的文章也就是经文它的章法经文的祖织这几句话就是全部经里面一个纲领这个纲领在这里看大学之道这一句话是个全部经提出来一句总的包含意思的一句话后面在明明德 在亲民 这两句话两个纲领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是两个纲领的一个结论大学之道 这一句话是开头有开头之后接着两纲两纲学到成就学到最究竟的地方就是止于至善一个结论 在宋儒像朱子他们讲他就列为三纲就是大学之道是总提出来一句话后面 在 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三句作为三纲三个纲领这一种分法在我学人的老师雪庐老人他的看法不能够照宋儒的那种把他分为三纲应该是两纲雪庐老人研究这个经文的主旨确定是两纲是什么呢因为后面有条目条目有八个八个条目正好一纲领四个条目正好是两纲这八个条目就是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这是明明德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这是 亲民 正好两纲八目往下的经文就解释前面这个纲目的因此在这里我学人陪同大家研究确定这经文前面是两纲后面是八目 现在开始讲 大学之道 研究大学大学在古时候进大学求学也好我们现在研究这部经也好都是研究大学或者在今天我们看看在各级学校里面在校的学生们他要研究大学的话都是研究大学这部经它教我们是什么呢最重要就是道字道根据古人注解道如同道路道路我们一个人要从家里到那个地方去要到达那个目的地必然要按照道路来去走不从道路上去走什么时候能够到那个目的地所以这个道就是如同一个道路在这里讲这个道就是指的我们人人本有的一个本性这个本性在中庸里面讲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就是本来天是天然不是学来的是人人自己心中本有的这就是性大学之道 就是教我们开发自己本有的这个性 大学之道 要开发自己本性的话有两个一是 明明德 一是 亲民 明明德 上面这个明字就是发明的意思开发的意思上面这个明字当动辞讲下面明德这个明字指的就是德这个德就是我们本性所起的作用本性它是不动的要起作用的话那就是德这个德起来的时候还没有用出来它起了一个现象这个德虽然跟这个本性是两个名词一个是性一个是德但是这个明德就跟那个性是一体的性是在那里没有动是静态的德在这里是要起来有所动态了动了但是它是明的我们普通人这个德一起来的时候就变成昏了不是明德是昏德这个昏德怎么起来呢就是自己自私心把那个明德那个明把它掩盖起来了所以我们的德不是明德圣人把自己本性完全开发出来以后他这个德就是明德他什么时候作任何事情都是明德在那里起作用所以圣人一丝一毫不为自己他是平等无私的为天下人因此这个明德就是性德本性的德 但是我们一般人都有不好的习气这个习气就是自私心在那造成的应该要明德我们要学道要发明我们自己的本性那就要明明德就要用圣人所教的方法把我们的明德发明出来这是第一纲完全自修的但是我们学道的人怎么样开发自己的本性呢怎么样使自己的明德能够发明出来呢前面讲的我们明明德所以不明了那是因为有自私心在那里作祟现在要明德必须从事利益天下人这个工作来做起这叫亲民亲民就是一方面用大学之道明明德这些道理来劝告天下人一方面在过去就要从事政治因为从事政治借着政治的力量来教化天下人这是非常有效果的 在今日之下我们各行各业所以普通人讲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都可以亲民也就是说你无论从事那个行业以大家的专业把这个圣人之道也就是大学之道这个道理劝告你所接触的人这就是亲民但是现在虽然是各个业都可以亲民但是就政治这一方面来讲以政治这种政权的权力来实行这种教化更有效果现在看起来无论从事那个行业或者是从事政治当然从事政治无论是古时候现代不是说人人都希望从事政治就可以那不一定要看个人的机会有没有这个机会有机会从事政治当然就借着从事政治可以为天下人来谋求福利可以借着政治这种力量来教化天下人 这就自己明明德来讲这就帮助自己明明德就是在事情上面作了很多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这个有利于天下人不是为自己那这就是帮助自己明明德就把自己那一种恶的习气私心借着为天下人服务为天下人谋求福利不为自己这就是成究自己学道的这种事业所以像大学之道一方面自修是明明德教化他人就是亲民这两者缺一不可自己不明明德只是来教化那我们拿什么东西教化人家如果说只求自己明明德而不肯为天下人服务那明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私心去掉把自己一切为自己的那种不好的习气一层一层去掉我们这样不肯为天下人工作的话怎么能够去得掉自己私心呢怎么能够去掉自己那种恶习气呢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学成功了这两者学成功了生死问题就解决了就跟佛家所讲的了生脱死生死了脱了自己了脱生死成就圣人了还是回过头来永久在人世间替天下人教化来服务 我们要问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圣人孔子圣人他们也有死的时候现在也不在世间这个问题他们这些圣人死是怎么死啊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生死问题要一个正确的了解死是我们人的肉体有死亡的时候一般人肉体有死亡但是灵魂没有死这就是没有成圣人的话他灵魂并不是说随着身体身体死了灵魂也就没有了不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一般人肉体死的时候灵魂再转世转世转到那里去啊是不是再转到人间来是不是变成畜生了或者是升到天上去这不一定啊那就要看这个人在世间的时候他作的事情是不是绝对的自私自利啊是不是也作一些善事情作一些善事情那么他可以再到人间来作了更多的善事情可以生到天上去相反的这个脑筋所想的鬼头鬼脑的那就堕落到鬼道里去 贪心太重自己作出的事情只求利益自己不求利益他人大概都是堕落到畜生道里去这在孔夫子作的易经系辞传讲的很清楚孔子在系辞传里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游魂就是人死了以后他的灵魂到处游荡遇到父母之缘的话他就转世投胎了这个人他一生不作好是情他那个灵魂遇不到人的父母遇的话都是遇到畜生道的父母那就危险了这是我们普通人这样的圣人呢他的身体当然也有死的时候圣人身体死的时候他知道身体不要了他再到人世间来他可以知道再到那一家去投胎转世清清楚楚的所以这样看起来圣人啊我们现在不能说孔夫子尧舜禹汤这些圣人啊死了就没有了不是那回事情他们这些圣人随时都可以到人世间来成了圣人的话永久要到世间来教化众生我们了解这个之后就知到我们中国文化讲的儒家学术思想它是纯粹利他从开始学圣人的时候就要抛弃了自我自我就是我们的身体这种有生有死的这个小我到了成就圣人之后还是要亲民永久的在世间亲民这一层我们研究大学的时候在开始必得明了这个道理然后才能够实实在在的来为天下人服务所以在这里讲大学之道一方面在明明德要开发自己的明德再呢在亲民自己明德也教他人来明德就是亲民教他人来明德就是借着我们在世间作各行各业一种功德机会对天下人服务这两者作到最彻底到了最高的境内叫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两者都作到完备最完了到了家了成就圣人了叫止于至善这是一个开头一个总句两纲一结论讲到这里各位儒学朋友我们继续研读大学大学开始两纲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接着下面前面讲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后面接着说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前面讲一方面明明德一方面要亲民两者我们开始学大学之道的时候就要用工夫来学习了用工夫来学习方法呢就是刚才念的这几句知止而后有定知止就是接着在止于至善这个在字重要大学前面两纲一是在明明德在亲民这个在字明明德在那里呢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最后第三句在止于至善知止接着止于至善那一句话那就是说学大学之道就把我们这个心止在哪里呢止在明明德止在亲民 这两网之上面那就是说我们一开始学大学之道的时候我们的心就是一直放在明明德亲民这上面这叫知止知道我们这个心止在这上面止在这个上面有什么好处呢他就能够定能够定得下来要能够定得下来必须知止能够定在止在自己要发明自己明德要作很多有利于人的事情亲民心就定住了那虽然人家说你有一个好发财的机会可以发大财或者人家请你去作大官你的心不为所动人家请你作大就儒家来讲从事政治可以但是你要自己考虑一下是什么人请你作大官他请你作大官他的动机如他为了什么目的来请你去作大官这要考察清楚你要去作官的时候你想能够实行这个大学之道那就可以如果说是请你作大官不能够由你去实行大学之道而是要你配合他为他的自私自利的那种政治那你就不能够去不但不能去心理念头动都不动一下这叫定再说人家邀你去参加他那一分事业可以发大财的那你要衡量衡量发这个财合乎不合乎这个道义不合乎道义再多的钱财你心理也动念都不动念都不动其它事情很多就拿这两桩事情来作个例子有再好的发财的机会有再好的再高的官位你都不动心这叫定 这个定是由于你知道止止在明明德与亲民这两者道业上面这是有了定功了定而后能静定的时候刚才举的例子世间任何名利任何发财的机会任何作官的机会你的心都不会为它动不动心这叫定定为什么要这个定呢你的志立下了立下来志愿这个志你的心就放在这个明明德亲民这一方面这个定之后能够静静是什么呢静是安静心理非常安然能够清净安然清净的这就是心理一点都不浮躁有定而后能够静静而后能安安是什么安是心理一切是心理坦然坦然是心理很平坦的没有得失这些个念头这样的话心理身体都轻松自在这个安叫作轻安不像那些不学道的人在世间忙忙碌碌的无非为的自己的私人的利益来忙忙得身体很疲倦心理也不轻松心理为了那些自私自利的念头把自己压得很沉重所以这一些人身心都很沉重谈不上是轻安这里静而后能安心理平静身心都是轻安自在有了这种轻安再就是安而后能虑虑就是研究就是思虑用心思研究这个大学之道研究大学之道前面讲有两网一是明明德一是亲民明明德就是研究怎么样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思放下去怎么样的在世间办一些完全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这就是虑就是研究能够虑必须前面有安心理轻安他才能够研究思虑研究才有成果不然的话一个人一天到晚为自己升官发财怎么样的创造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就是作学问也希望把这个学问研究好了将来得了学术奖得那个诺贝尔奖这个还是为自己这种虑谈不上是学道都不是有利于人在这里讲安而后能虑心理一片轻安不为自己然后思虑的事情他自然有智慧研究的事情一定有成就所以虑而后能得他就能得得的是什么得的道大学之道得的就是明明德亲民这两者就是大学之道最后虑而后能得就能够得到明德亲民这个大学之道前面讲两纲一结论从那个结论止于至善引出来这个方法从知止 然后有定 有静 安然后得定静安虑得 这就是学道的一个方法的程序后面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这个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个物一个事 我们研究大学之道的话必得把这两个字要辨别楚古人注解把这物与事混为一谈雪庐老人特别在这里告诉我们跟他学的人物不同于事所谓物有本末有本有末事是事情有终有始物有本末一般讲这个物是外面的世间一切这些物品但是雪庐老人在这里找出来了找出这个根据就易经里面所讲这个物是阴阳二气交感的阴阳二气发生交流感应才有这个物再说这个物只是一种记号比如说在左传里面左传里鲁定公十年那里记载记载什么呢他说叔孙氏之甲有物叔孙就是孟孙仲孙 叔孙那个叔孙氏他这个甲甲是戴的盔甲的甲有物物就是物有本末那个物所谓叔孙氏之甲有物那物指的一种记号作一个记号而已因为这样看起来物不是具体的有形状的东西而是一种记号而是一种阴阳二气交感的作用再往里面深入的研究物就是一种动机这是雪庐老人讲的动机就是说我们人的心理这个念头一动这就是物后面这两句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知所先后这就是开下面的文字知所先后这一句话承上接下承着上面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开下面的治天下 治国修身 齐家 后面这经文就是由知所先后来在这里是一个伏笔伏笔就是埋伏的伏后面的经文就是从这里埋伏下来的这个脉络就是从这里开下来开出来则近道矣能够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怎么样的观察自己的念头怎么样的在世间作那些有利于天下人的事业要知道有先有后先作的不能摆在后面后作的不能提前来作这下面就会提到了能够如此则近道矣近道矣近什么道开头那句话重要大学之道与大学之道接近了 下面这个经文古之欲明明德 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上面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一段那一段讲完了以后由知所先后这一句开出下面一段的经文这一段经文一开始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古之这两个字过去雪庐老人就说了这两个字不简单这两个字是下面这一段经文的总枢纽为什么呢古之就是指的大学之道这个大学之道不是曾子来创作的也不是孔夫子创作的在前面一开始我学人就讲了孔子述而不作他是把古圣先王传下来这个道加以叙述叙述 因此在这里我们讲到古之雪庐老人就教我们了解大学之道古时候就有古时候就有我们从历史浅近一点来讲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他是述而不作是叙述尧舜的那个道宪章文武周文王周武王以至于周公这是讲孔夫子的述而不作他的道他有这个根据的根据尧舜这个当中有三王有禹王成汤王到周文王再往上推推到伏羲氏 孔子研究周易作了那个系辞传里面就把伏羲氏那个道讲得非常清楚那个道里面讲性本性孔夫子在系辞传里讲这个性就是太极孔夫子把伏羲氏易经的本体就是性伏羲氏没有把它安上一个名字文王周公虽然是把伏羲氏画的卦用文字说明但是也没有把这个本性定出一个名称来孔子定出一个名称叫作太极太极就是大学里面讲的明德就是中庸里面讲天命之谓性这个性孔夫子替这个太极替这个性解释什么呢寂然不动太极是非常寂寂就是寂寞的寂安安静静的在那寂然不动虽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天下万事万物一有感它就能应天下之故就能有感应了这就是解释太极也就是解释本性所以孔夫子讲这个道源至伏羲氏以至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个道是有来历的所以大学里面讲古之欲明古就是讲从那个时候一直到孔夫子所叙述的这个道到了曾子讲这个大学之道在这是讲古之这两个字现在讲到这里下面经文时间到了下次再继续再研究各位儒学朋友我们现在继续研究大学上一次把大学开头那一段讲到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今天就接着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着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前面把大学之道两个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再加以一个结论在止于至善然后讲学习的这种程序知止而后有定一直到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面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要知道先后这样就能够近乎道了修这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这两方面向这上面去学就接近了现在就是讲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古之是古时候这个意思就是说大学是曾子著作的但是大学讲的道理不是曾子发明的曾子是跟孔子学来的孔子是述而不作大学里面的道理也不是孔子发明孔子是什么呢孔子是祖述尧舜尧舜之道是孔子把他们这个道加以叙述叙述是以这个尧舜之道为来源所以尧舜是古之但是不仅如此尧舜之道从那来的尧舜之道推到还没有文字的时候那就是伏羲氏发明了易经用阴阳两个符号画出卦出来先画八卦然后把八卦重迭起来成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里面含有明明德亲民这个道这就是曾子所讲的大学之道因此在这里讲古之古时候真正说起来是从伏羲氏开始到黄帝轩辕黄帝尧舜三代的夏商周三王到了孔子是述而不作孔子把这个先王之道古时候帝王之道把它祖述起来集为大成就是集大成的一个圣人因此在这里说明明德这就先解释前面两网第一网就是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者加上于天下者前面讲明明德是把自己本有的性德这叫明德要把它发明出来在这里讲自伏羲氏轩辕黄帝唐尧虞舜一直到夏商周三代三王到孔子要想明明德于天下就是教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要教天下人明明德必须先治其国你教天下人明明德先把自己的国家治好了把自己国家行政教育都治得很好一切都上了轨道最重要的在这里就是利用教育教育你这个国家国内的国民都能够知道明明德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你想把自己的国家治得一切都上了轨道了行政教育都治得一切都好这有个先决条件你必得自己在明明德这一方面修持得很好所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治国必须先把自己的家齐家就是把家里治得整整齐齐的怎么个整整齐齐的呢家里的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互相尊敬这就把家里治得一切都有条理条理就是伦理人伦的一切都有理都有条理所以先齐其家要把国家治好先把自己家治得很好治得很整齐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比如说家庭里面就拿家庭最基本的结构来讲就是夫妻夫妻就丈夫这一方面来讲要想把这个家治得好的话自己就作一个示范出来在妻子这一方面要想把家庭治得很好妻子也要作一个示范出来这就是无论是丈夫是妻子都要修其身这修身很重要自己不能够修身比如说丈夫自己不能修身不能作一个示范出来要想妻子尽到妻子的责任这就办不到妻子这一方面也是如此这是两方面都要修身从夫妇各人都讲修身然后推到父子关系父亲要修身儿子要修身兄弟之间的关系为兄为弟都要各人修身这里讲照道理说家庭里每个人都要修身但是古时候家庭有家长家长先自己作一个表率出来你想家里的人在上面你有父母在下面有儿女与自己平等的是妻子你要想全家所有的人都能够各尽其分的话自己你作家长的人先要自己带头来修身自己不能带头修身的话那就没有作家长的一种资格那个家一定乱了所以在这里讲古时候讲作家长的人就要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要把自己身修得好先正其心必须把自己的心能够正正心这个心是指自己的整体整体的这个心理这心要正要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要使这个心能够正的话先要诚意意在这里讲这个心平常是不起作用心要发动起作用的话先有意识出来比如说我们问人家人家的说话表达他的意思就问他什么用意用意就是从他的意思里面可以了解他的心心要动的话先有意识出来你要正其心先要诚其意意必须要这个诚字诚其意这个诚字在这里讲心正与不正先看这个意识诚不诚意识怎么样是诚呢诚这个意思我们从意识到心一直追求到明德明德叫性德本性上就有这个德明德要起来的话就是心要先起来了心起来就是先有意识出现普通人明德起作用就发动这个心识发动这个心一发动心心就不正了心不正的话意识也就不正意识不正的话它就弯弯曲曲的说的话言语跟他的行为不一致说的言语跟他的心也不是一致的这就不诚不诚就是心识不正要想了解心是正的话先要求其这个意识要诚意识怎么诚呢诚这个字中庸里面讲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天之道是本有的它就是直接指的那个明德圣人他这个明德起作用的时候不管是心是意都是光明而没有变成昏暗我们普通人明德虽然是跟圣人的明德是一样的我们都本有的但是起作用的时候心就不正了心为什么不正呢自私心太重了有了自私心心就不正心不正然后意识跟着就不诚这个不诚表示明德就不明不是明德而是昏暗的德昏暗的德就是这个自私心把它障碍起来 所以在这里讲欲正其心我们自修的时候先看这心正不正要想自己心正不正就要看自己的意识意是什么呢就是念头起心动念动的这个念头是不是自私的还是公正的凡是为自己设想为自己利害来想的话这个意识就是自私就是不诚这个意识不诚就证明我们的心不正心不正就知道我们的明德是昏暗的所以欲正其心要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要看自己的念头是为私的呢还是为公的为公的还要问一问为的小的公还是大公小公呢你在家庭里面为你这个一家一家的人这也是公你治国你心思放在一个国为这个全国人来想的话那当然也是公但是这不算是大公大公是什么呢在礼运里面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天下人作为自己所要为他们设想的为他们所有的问题求其解决的这就是大公这个大公怎么样切实的作到呢这个并不是说我们一起念头就是为天下人起了念头从自己的家庭到自己的国家一层一层的由内向外一直推展到天下人与这个相反的就是小公他只为自己这个家庭外面的人这个国家的事情与自己家里的相违背的有冲突的时候他就只管求自己家庭里面的利益而违背国家的利益他就不管了进一步的说作了国君当然要维护自己全国民众的利益如果说遇到国外其它的国家与自己国内的国民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他就只顾维护自己国内的国民而损害国外其它人的利益在所不惜这还算是小公必须怎么呢比如说你是一个国君你作国君的话遇到国外的利害与自己国家的利害有冲突的时候不是教你不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而是教你运用你的智慧把自己的国家与国外的各国天下人的利害能够把它调理成为一致的既不危害自己国内的利益也不危害国外天下人的利益这个要怎么办得到呢大公无私的心才办得到没有大公无私的心遇到这些利害一层一层的把大公变成小公小公变成到自己变个人所以讲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讲这个诚字是要这样的研究因此诚字果然诚了得其诚了这就是说你在家庭里面对待家人在国内你对待全国人进一步你对待天下人果然诚其意的话那就证明你一切的行为无论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你都是根据你的这个明德来办事情根据明德来办事情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讲的你要拿理智出来由理性发出这个智慧要由理性发挥智慧出来那就没有一切利害冲突凡是世间个人与个人国家与国家有这利害冲突的时候都是不能够拿性徳拿从性德里面开发出来智慧没有这个理智才有种种的利害冲突你是治国的人你是齐家的人你自己明德是光明的心也是正的意识也是诚的看见国内国外这些利害有冲突的时候你就有智慧来调和他们让他们也用理智不要起一切情绪用情绪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问题愈闹愈恶化下去必须以自己的理智来教导国人然后才能够教大家都能够不要情绪化都要用自己的理智来解决问题这就好办了就是一定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圣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由这个程序来实行的现在讲的欲诚其意你意识怎么诚呢怎么知道呢先致其知先要致知致知这个就重要了所以说致知在格物格物这个格字汉儒注解当来字讲格是来了物呢汉儒与宋儒的注解不相同汉儒注解也不只一家也有不只一个人注解的宋儒注解也不是一个人注解这里只举出各举一位作代表就以汉儒郑玄郑玄的字叫作郑康成我们为了尊重先儒往往不称呼他的名称呼他的字所以郑康成的注解格当来字讲物就是事情当作事情来了事情来他的事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善事恶事情善的事情来了你知道恶的事情来了也知道这个意思就是说能够辨别善恶格物就是讲物就是指的善事情恶事情来了致知呢你就能够辨别那些是善事那些是恶事然后恶事情不能作的善事情可以作这是郑康成的注解朱子的注解宋儒宋儒的朱子注解他说格至也至也是来的意思就是到了物犹事也他的物也指的是事事物但是他这个事跟郑康成讲的事是两回事情郑康成讲的事是善事恶事是抽象的朱子讲这个事就把它具体化指着有形状的当然事情抽象的事情也包含在内另外有形状的这些物体也包含在内看起来他的事的解释比郑康成解释要广泛但是郑康成解释照那样修那样学习还比较容易朱子就是朱熹他解释这个事物有抽象的有具体的东西学习起来就难办了他有解释他说天下的事物都有它的道理他有一句话重要即物穷理即就是当就字讲就这个物体来研究研究到最后了解它的道理叫即物穷理这个即物穷理到后来研究大学的人以及研究中国学术思想的人就拿朱子即物穷理这一句话举这一句话来说这就是后来科学的先驱先驱就是它是最早的启发科学思想的一个人一个学说所以到后来有一些人就拿朱子这个即物穷理这句话认为朱子这个学说是开发了后来科学家的思想有这种看法这当然是推崇朱子的学说但是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它有一定的方法你研究物理学也好研究化学也好都要用研究这门学问的它的方法它要有它的工具比如说到现在研究天文学的话他还要用探测天空的那种仪器这才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在朱子那个时候他只是讲即物穷理大家如果照他这样来研究的话从那里开始研究就因为这个问题明朝的王阳明他开始的时候也学朱子即物穷理他教他的门人就是敎他的学生教他格物教他格物啊他门人不知道怎么格法子王阳明就说格物这个物你随便找一个物就好了比如说前面屋子外面那个庭院里面有竹子你去格那个竹子吧他那个门人格了好久也格不出一个所以然来王阳明一看好你格不出来我来格吧他自己来格可是格了之后自己格到后来没有格成反而格成病出来这就是因为只是讲即物穷理拿一个竹子来格你用什么方法来格你研究这个竹子从这一棵竹子研究它这个事物最后的道理你开始怎么研究法子没有啊科学它一定有计划有先后步骤来的还要有一种研究的工具所以那个时候王阳明没有这些步骤没有这些工具所以自己格成病出来这样王阳明是不错的还算是很聪明的人他看这个不是办法这个不能学他就改了格物是什么呢革除心中这个物欲物是指人心之中对于一切物质的欲望所以它是革除物欲的后来他从这个研究物质结果一回过头来研究自己的心理这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把汉儒宋儒的格物致知都介绍出来的时候我们再看过去我学人的老师雪庐老人讲这一句跟汉儒跟宋儒讲的都不同的他讲什么呢致知格物物是自己的念头物念头出现的时候你马上要知道致知是觉悟你能够任何一个念头来你自己要觉悟 各位儒学朋友我们继续研读大学在前面讲到了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汉儒有汉儒的注解宋儒有宋儒的注解注解的不只一家前面我只举出来两位作代表一位是郑康成一位是朱子这个讲法他们各有各的意义所以到后来明朝王阳明先生照朱子那种讲法研究没办法来格物后来他回过头来格物是革除心中心里面的物欲这是以前的各家的注解雪庐老人在讲这一句话的时候也是把过去这些注解都介绍完了以后他老人家认为格物这个物不是指具体的那些物比如像草木石头我们家里一切的这些东西不是指这些东西甚至于大地上这个万物不是指这个他这个物是这是一个念头心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完全是抽象的这个抽象的念头跟郑康成讲的那个事也须要有所辨别郑康成解释那个事是已经有这个念头形成了一桩事情形成一桩事情这个事情虽然也是抽象的但是既然称为是善的事情是恶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也成为具体的一个很鲜明的这个事情也有象了这个象是什么叫作意象由意识构成的那种象雪庐老人讲的这个物比这个意象还要微细在前面讲到物有本末的那个物的时候我学人曾经举出雪庐老人拿左传里面来作印证左传里面讲这个物只是一种记号没有形状的只是一个标记而已就证明这个物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非常抽象的一个念头因此在这里讲格物这个物既是一个还没有形成一个意象的时候它这一个非常微细的一个念头只是一个动机而已雪庐老人再举出这个物这是一个动机机是什么呢孔子在易经的系辞传里面讲几者动之微所谓这个几几我们现在认识这个几字就是机关机器那个机字但是讲动机的时候不要木字边左边不要木字去了一个木字边右边那个我们一般念的叫几字几个人几桩事情的几字但是在经典里面讲它读平声读几这个几在心理的人的心理要起的念头这个几也就是动之微动念就叫动机动念为什么动机呢微微的在那里一动本来我们的心在那里没有动心要起作用的话先动念头念头在开始的时候要动开始动的时候微微的在那里一动几者动之微这是孔夫子在易经系辞传里所解释的孔子又说知几其神乎知道这个动机那是一个神这个神不是讲外面那个神明这个神是什么呢阴阳不测之谓神我们形容人家写文章不知从那来的灵感写了最好的那个句子这叫作神来之笔这个神来之笔这个神还是从自己的心理出来自己连自己也不知道孔夫子解释这个神是什么阴阳不测拿这个阴阳阴阳什么呢阴阳就是周易里面讲从太极太极是心的本体从心的本体起作用的话要先起一个阴阳两仪阴阳两仪就是起两个非常抽象的一个气体气象这个神是阴阳都不测因此格物的物这是念头还没有形成一个意象的时候只是那个动机微微一动的那种几这个几是阴阳都不测都不能够测知的都不了解的可见得这个物这个念头微细到什么程度了这样讲法格物就是动机格就是在动物就是那个几那个几就是非常微细的一个念头就是动那个很微细的念头这个微细的念头一动致知致知致是什么呢这个念头本来是阴阳不测的这是神自己的神自己神来的话自己也不知道普通人你教他自己那个微细的念头他也不知道必须学大学的人学大学用工夫的时候从欲明明德于天下先治其国然后一步一步的治国要先齐家齐家要先修身修身要正心正心要诚意诚意怎么诚法要致知致知就是说那种微细的念头一动马上就知道这叫致知本来不知道不知道你学大学要学着明明德那就必须要格物格物你就要知道自己动的这个念头这个动几别人不知道那只有圣人知道圣人知道别人的动机别人的念头一动圣人马上知道我们普通人怎么知道普通人别说不懂别人的动几就是自己的动几也不知道所以在这里讲致知叫知至知至就是要学习的意思就是要研究的意思要研究自己的知知的什么呢知就是知自己的动机要学习怎么样知道自己的动机必须要知道自己的动机了然后才能知道别人的动机这要讲究心理学的话这是最高级的心理学必须有自知之明才能明了他人的心理所以致知在格物 所以雪庐老人在解释完了之后他用佛家这两句话来讲佛家研究佛法的人就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起来我们任何人不起念头办不到谁不起念头念头起来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起了念头你自己就能觉就能觉悟觉悟这个念头是什么念头在讲究佛经的时候这个念头禅宗禅宗不先研究教理它就教人家观心最早的禅宗教人家参禅那不是参禅那叫观心观自己的心观什么心就是观自己的动机就是致知致知就是要观察自己的格物禅宗观自己的动机就是观自己的我们凡夫众生动机就是虚妄的禅宗把这动机在那里观这个念头从那里起来然后又灭在那里起在那里又落在那里这叫作妄念虚妄的念头就讲这个大学好懂的话变换一个名词就是私心自私心我们普通人不研究大学不学学圣人的这个道我们的念头起来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心这个自私自利的心自己也不知道还把这个自私自利的心认为是一个天经地义的是个好的一个心这个他自己都不知道 佛家禅宗它观心就是观这个妄念也就是大学里面讲观这个格物就是动机这是佛家的禅宗观心佛家研究教理的人他就从释迦牟尼佛讲的各种法门一层一层的分析后来马鸣菩萨根据佛家这些大乘的教理他写了一部书叫作大乘起信论大乘起信论里面有分析我们人人本有的真如真如就是真如本性我们人人都有的本性在大学之道讲的明德就是指的我们明德中庸所讲的天命之谓性就是指的那个性真如本性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解释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分开来讲分真如门生灭门生灭门里面就是讲我们普通人起这个念头自己不觉悟一念不觉就起了无明无明一起就是微微的一动一动就出了业相那个业相然后再进一再动的话那就是能见相境界相在起信论里面讲三种细相业转现转就是能够见的一个相现就是现出来境界了在这个转现这两者之前是个业相业相在这里讲就是格物业相既是由一念不觉才有才动动才是成为业相因此在佛家研究教理的从教理方面来讲三细相的业相就是这里的格物这样分析起来雪庐老人分析完了以后所以他老人家拿佛家的两句讲不怕念起就怕觉迟禅宗观心佛家研究教理的从教理方面来讲能够知道这个业相这个都是叫作格物叫作致知念头任何人都在动不能不动动的时候要点就在致知致知就是这个知就是觉就是觉悟我们学大学就致知在格物这一句话上面这是自己要明明德的一个一下手用功的时候就在这一句话上面所以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我们拿佛家宗门教下宗是禅宗教下是研究一些教理的两者都包含在这一句话里面可见得我们中国的学术境界到什么程度这个格物致知曾子写出来的曾子是跟孔夫子学的孔夫子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再往上推推到伏羲氏那个时候不但伏羲氏佛家的佛法没有来就在文王周公这个时候佛法也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佛法正式传来还是在东汉的时候汉明帝那个时候在佛法没有传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的古圣先王到孔夫子发明的传授的这个思想可以把佛家的宗门教下都包含在内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学术思想是这样的一种高明我们身为中国人身为中国的一个读书人我们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文化何况我们要学在这个世间要学作人之道目标要安住学成圣人那我们就要好好的根据这一句话我们学在明明德自己要学好有了工夫了然后才能够教化别人你自己拿这个来修身自己修身可以齐家齐家然后可以治国治国好了你不必像现代人我要把别的国家征服了不必只要把自己国家治得非常好国泰民安天下其它的所有国家都来向你学天下人都是归心于你那你就是平天下了在今日之下你只要把自己的国家治好天下各国都来向你学习那你就是平天下那就是使得天下真正的得到世界和平 不以这一个作基础还是各人讲自私自利讲公丢不掉一个自私心的话就是为这一家也好为这一国也好还是不够那你智慧没有开必得是从家庭到国家以天下人来作一个整体的来看待把天下人都放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希望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都能够学为圣人这个才能正心诚意正心诚意就在这个致知在格物我们怎么个运用法子呢平常起任何念头先要看看是不是为了自己是不是仅仅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庭是不是仅为我们自己的国家只是到了自己国家为止那还不算那个致知在格物还是没有学好必得一层一层的推遇到我们自己国家跟世界其它国家把它画成两个团体这个两个团体有利害冲突的时候我们就想办法能够把它求其一致的大家都有利益拿现代人好讲的话都要双赢不要两败俱伤要求双赢的话那就是要在致知格物的时候把这个私心彻底的把它破除掉这就诚意了诚意就正心然后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最有效果的一个学术思想照这个修法我们在世间处理一切事情都处理得非常圆满自己再学习圣人的话一定能够学得成功 下面把它再从格物来开始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这是一大段完了前面要想明明德于天下要想教天下人都明德的话先从天下从外往内一层一层的推推到最后致知在格物现在从内往外真正的物格而后知至那个念头一动前面讲格物格物是动了念头动机现在物格物是机格是动机要一动而后知至然后就觉机一动然后就觉悟知啊知是觉悟知是马上就觉念头一起立刻就觉悟格物致知反过来讲物格而后立刻就觉悟知至你能够觉悟自己的动念也就是觉悟自己的动机而后意诚意识自然就诚了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家一治自己国家治得国泰民安民安是什么呢要想民安就要拿大学之道教化人都要明明德明明德一般人当然不知道什么叫作明明德这要看治国的人用种种的方法来教化一般人教化一般人就是先教一般人都能够学着能够作从这里开始比如说讲这个五伦五伦讲父慈子孝就从这上面开始讲教大家学习从家庭里面父慈子孝到外面尊敬长辈跟朋友相处讲究信用这些都要去自私心如果自私心不去的话父慈子孝也谈不上父慈子孝讲到最高的境界都是忘了自我比如说常常看到那些天灾的时候火灾水灾儿子掉到水里面去了那个母亲不管自己会不会游泳奋不顾身的她就跑到水里救她儿子发生火灾了或者是父亲他跑到火场里面要把自己儿女救出来救不出来了连自己烧死在里面烧死在里面父母还把自己儿女紧抱在怀里面这就是忘我的境界儿女呢孝顺的儿女对待父母也是如此要教人家国君要教一般国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讲这个道理一般国民那里懂你国君或者帮助国君办教育的人用这些方法来教他教国民国民都会学而且父慈子孝都是天性天性就是本性里面都有这种道德你用教育启发父母儿女的这个天性你这个教育就是启发教育就是根本教育这个启发教育人人都会学人人都会学得好所以在这里把国民都教了教得大家都知道在这里讲物格而后知至用这个五伦的教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外面君臣朋友讲这个道义就是从那里开始学就是学致知在格物到了那个境界就是一切到了忘我的境界了忘我的境界就是无私无我而为他人这就是能够致知格物私心妄念开始的时候妄念一来就知道到最后就把它去掉成功了这样的话意也诚了心也正了拿这一个诚意正心来修身身也修好了修身然后齐家家也齐了然后国也治了那么天下自然就平天下太平 前面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物有本末是讲动机动机就跟马鸣菩萨起信论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有三细六麤无明业相业相是开始一动那就是本后来就是末了物有本末是指那个只有一个本其余就是末第二句事有终始事有终始就是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事有终始这一段讲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到此就是事有终始讲完了讲终始啊终了之后再开始事情办不完的这是讲事情齐家也好治国也好治理天下这些事情循环不断在那不断的作有终有始终了之后再开始这一大段讲到这里下面就讲你这个齐家治国要修身谁来作呢人人都要学今天时间到了留到下一回再继续讲各位儒学朋友我们现在继续研读大学大学的经文上两次讲到了物格而后知至到了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到这里为止今天我们从这里开始就是接着上面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一部大学开始就讲这个两个网领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明明德是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亲民这一网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前面有两段经文都讲过去了讲过去这个一个是明明德一个是亲民这是大学之道这个大学之道谁来学呢我们今天就是接着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天子天子以下还有朝廷里面那些大臣各国的诸侯以至于庶人就是普通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庶人人人都要学大学之道学大学之道这里壹是壹是就是很专心的来学专心的来学从天子到庶人怎么学呢皆以修身为本既然前面有两纲这里怎么讲修身开始呢因为前面讲格物这个非常深奥不是一般人开始就从这里能够学所以这里就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为本这个本跟前面讲物有本末这个本在这里可以分成两种一个就是前面讲物有本末那个本那是完全讲内在的这个根本在这里讲这个本外在的内在在心里面的是讲本体外在这个本是讲作用它是作用的根本所以前面物有本末那个本就是指的格物这里本这里讲根本就前面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层一层的有本有末来研究修身为本齐家为末再往下说齐家是本治国就是末再往下面说治国是本平天下是末在这里本末讲比如说要平天下你要想平天下我们就拿现在这个世界时事来说要想全世界都能太平要讲世界和平要讲世界和平不是用武力征服各国而是用这个古时候讲王道现在就是用好懂的话就是用这个文化这个文化首先要在自己的国家自己国家这个文化把自己国家治得一切都上了轨道了把自己的国家用文化作根本治得国泰民安你这样的话世界其它的各国都来向你请教都来向你学习你就算是以你这个国用根本的治国治得很好你就能够使得世界和平这样说起来平天下是由于你治国而来的你治国把自己的国家治得国泰民安这是根本然后才能够帮助世界其它各国都来向你这个国家来学习来观摩这个两者比较起你先由自己国家治得好这是作根本拿这个来平天下是末再说你要把自己的国家治得一切都好必须先齐家这个齐家在古时候卿大夫算是家我们现代讲就是把自己的家能够治得好为什么呢比如说你是个国君你要把自己的国家治得好首先要看你能不能够把自己的家庭能够治得好把家治得好就是齐家这个齐字就是人伦的伦字一切都有秩序家里一切都有秩序的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再呢家里要办的事情都是有条理的不乱从家里的事情到家里的成员每个人各有各人应尽的义务应尽的本分这样的话就能齐家了齐家之后去治国才能治得好如果说一个国君他自己家庭里面都是乱七八槽他要想治国可以断然的说他治不好连个家都治不好国怎么治得好呢治家跟治国是一个道理治家须要用礼礼是互相尊敬对方互相忍让对方这家庭里面任何问题都没有的如果以这样尊敬一切人礼让一切人拿这个礼来治理国家一定能治得好治国先以家为本家治好了有了根本了才能治国这样比较起来齐家是本治国是末再讲这个齐家修身为本你要拿这个礼来治家来齐家礼在形式上讲各有各的礼的形式家庭里面的人在形式上这个在礼上面都有很清楚的规定在礼的本质上面就是这个恭敬礼让恭敬礼让你是个一家之主一家之主你要家里的所有人都要恭敬礼让先从自己作起自己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能够退让自己与家里的人有什么利益冲突的时候自己退让自己的意见跟家里的意见有冲突的时候那么自己要好好反省自己不对对方意见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