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1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3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4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文言文阅读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8题;共136分)1.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 , 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 , 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宜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 , 与武决去。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注释】亡:通“无”,没有。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显现。春秋:年纪。夷灭:被杀。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亲近:皇帝的侍从。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衿:衣襟。决:通“诀”。【背景资料】本文段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1)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陵见其至诚A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B .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C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D . 其真无马邪(马说)(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3)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迷在藩之功,捆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注】司空:古官职名。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擢:提拔。戒勖:劝诫勉励。愆过:罪过;过失。(1)解释下列划线词。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_皆反,其故何也_(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 . 足肤皲裂而不知C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 3. (17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魯君。齐人攻魯,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后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去鲁而事魏。魏文候以为将。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嬴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锺,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候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候既卒,起事北子武候。武候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 , 禹灭之。夏桀之居。右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休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注释】疽(j):毒疮(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鲁卒以为将 故余虽愚,卒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B . 与士卒劳苦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两章)C . 吴起于是欲就名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D . 德义不修 , 禹灭之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2)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其父战不能旋踵,遂死于敌A .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B . 贤于才人远矣(伤仲永)C .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D .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4)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里,虽是在论述作战的道理,其实也是在论述治国的道理。结合两文具体内容,说说吴起和孟子在治国固国之道上的共同观点。 4.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景清借书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 , 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 , 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 , 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注释】领乡荐: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游国学:到京城国子监从师求学。国学:即国子监,封建时代最高学府。秘书:少见的珍贵书。讼:诉讼,这里是反映情况,争论是非的意思;祭酒:国子监的官员。即诵辄卷:立即朗诵全书。辄通“彻”。(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同舍生有秘书B . 景清倜傥尚大节C . 祭酒叱生退D . 生旦往索(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与_ 忿_ 叱_(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4)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何说“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5. (19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言志颜渊、季路侍。子日:“盍各言尔志?子路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日:“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日:“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注】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起。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盍:何不。裘:轻暖的皮袄。憾:懊恼。伐:夸耀。施:表白。(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 . 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 . 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 . 无施劳(功劳)(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 . 愿闻子之志C . 择其善者而从之D . 曲肱而枕之(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6. (22分)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1)解释下列画线字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以咨诹善道( ) 欲信大义于天下( ) 遂用猖蹶( )(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3)标示出下列的语句停顿住处。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甲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甲文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_ _ 7. (12分)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写出文中划线字的拼音。说( ) 省(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思而不学则殆(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句话。传不习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本文中很多话都成了名言警句。如果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做成书签,你会选择哪句?请说说你的理由。8. (17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1)请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尝趋百里外 趋:_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材:_(2)翻译下列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吾资之昏不逮人也。(3)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4)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