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doc_第1页
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doc_第2页
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doc_第3页
第3课中国古代商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纲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 主备人:陆春辉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发展状况原因商朝兴起职业商人出现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秦汉艰难发展利: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弊:重农抑商隋唐发展利: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大运河的开通;3、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4、柜坊和飞钱的问世。弊: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两宋繁荣1、两宋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2、商品种类迅速增加,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元朝繁荣交通发达明清城镇商业繁荣1、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3、商帮的出现探究一:结合课文古代商业发展的线索概括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策:政府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变迁宋朝以前宋朝时空间 以上城市设市,坊、市严格 坊市界限 ,城郊和乡村草市更 ,出现四大 名镇时间严格按 开市、闭市,只有日市时间限制 : 市、 市昼夜相连管理官府设 或 严格管理市场不再受 直接监管2、城市的发展(1)古代大城市的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 中心、 重镇,也是著名的 中心。(2)一批批城市兴起和繁荣原因: 的开通, 的开凿, 的南移表现:出现“ ”的说法探究二: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材料五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梁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禁止沿街开设店铺,有专门的交易场所市;有专门的政府官员进行管理;市的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1分)(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2分)城市中划有专门的市;市中有官员进行管理(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4分)打破时间的限制出现夜市;打破商业活动的地区限制可以沿街开设店铺。三、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起源:商业起源很早( 商周时期 ),并且在不断地发展。2.地位:商业发展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且受到政府的限制( 重农抑商 ),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但总趋势是逐步放松。3.趋势:商业活动逐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即 “市”与“坊” 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并一改 日中为市 的限制。4.形式: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并逐步渗透到农村( 草市 ),此外还有夜市和晓市等。5.成就:对外交流频繁,成就突出,主要商品为丝绸、陶瓷、药材、纸张等。6.货币:货币使用趋向形式统一,便于携带。【当堂训练】1.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分。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其中“草市”是指 ( B ).唐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宋代的农村集市 .唐代的农村集市 .汉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2.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这说明 ( C )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 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侵街”现象在城市发展中大量存在 A. B. C. D.3.丝织重镇盛浙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nin,载)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C )A.盛浙镇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C.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发展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4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B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是C勤俭致富 乐善好施 注重诚信 守法经营A B C D6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B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7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D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8(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D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3、阅读以下材料:图4 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图3 清明上河图(局部)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高中历史教材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请回答: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长安、唐朝;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形成街市;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