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全文,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理清思路,感知全文。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2、讨论法。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2、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陶渊明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二、出示活动任务1、熟读全文,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理清思路,感知全文。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1、作者简介陶渊明:字潜,名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他年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闻,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写出了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其生平大体上可分三个时期:二十九岁以前为居家读书时期;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为时仕时隐时期;四十一岁至六十三岁为归隐时期。2、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嗜sh 辄zh 吝ln 褐h 箪dn 瓢pio 屡l晏yn 黔qin 俦chu 觞shng 赋f 欤y 汲j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请同学们认真倾听课文录音,然后结合注释,参考下面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1、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意在意义的词,不译。2、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详:清楚。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嗜:喜好。或:有时。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希望。曾不吝情去留:从来不会舍不得离开。环堵萧然:屋里空荡荡的。堵:屋墙。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的破洞打着补丁。穿:破洞。结:打结,缝补。箪瓢屡空:食具、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形容缺吃少穿喝。晏如:安然自得的样子。忘怀:不在意,不放在心上。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俦:辈,同类。衔觞:饮酒。3、疏通文意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原文: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活动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第二段: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传主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塑造了五柳先生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课文主要从思想性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状况三个方面塑造了五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依旧“晏如”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3、这篇文章显然是陶渊明的自况,但作者为什么假托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借助假托,把自己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介绍自己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更显示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活动三:积累文言文知识 1、一词多义:以(1)因以为号焉 以:把。以为,以之为。(2)以此自终 以:凭借。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代词,他(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言(1)闲静少言 言:说,说话(动词)(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2、古今异义:(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2)亲旧知其如此古:名词,旧交,旧友 。今:形容词,过去的,过时的。(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4)或置酒而招之古:有时。 今:或者。(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称赞,赞美。(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3、词类活用:(1)亦不详其姓字 详: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2)亲旧知其如此亲旧: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3)以乐其志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4)性嗜酒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4、文言句式省略句:(1)因以为号焉。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2)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先生”。(3)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省略主语“先生”。倒装句:(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活动四:读课文,合作探究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未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2、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应了陶渊明怎样的内心世界?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3、“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4、五柳先生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为成名,更不为求官。这说明他内心的确有“会意”,有话要说,只是不愿对别人说,所以写文章给自己看。他内心痛苦,但能从写文章中得到解脱。5、赞语的含义?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也是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6、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不”字,思考这个字与“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有何关系?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特立独行、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读“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我们看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活动五:读文章,体会文章之美 本文的语言简洁凝练(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活动六:课外积累 陶渊明作品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奇文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