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 词 曲 五 首 第三课时 水调歌头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诵读诗歌。2、理解诗意,把握情感。3、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二、预习检测 作者 宋词 写作背景1、作者介绍:苏轼,字( ),号( ),( )(朝代) 著名文学家,( )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宋词简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代表词人如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等。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每一段又可以称为“片”或“阙”。 词有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3、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序言中,“丙辰中秋”、“兼怀子由”,交代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熙宁二年,苏轼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不被容于朝廷,自求外放,辗转各地为官。熙宁九年,苏轼到密州为官,此时已与其弟苏辙不相见七年有余,此年中秋,苏轼面对圆月,感慨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自学指导一、朗读诗歌 感受诗意 结合课本进行朗读自学指导二、积累词汇 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疏通文意、识记 2、及时检测自学指导三、整体感知 体会情感 1、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怎样联系起来的如何理解? 2、在词中,上天为什么说是“归去”?词中那两句是作者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3、作者的情绪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连接中考: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比如: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的发展变革,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我们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象?三、课堂小结上阙问天:写景想象。写望月有所企盼又万分无奈,而欲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内心矛盾。下阙问月:睹月思人。抒写对弟弟苏辙的深切怀念。诗人的情感由上片的抑郁忧伤,转而下片的超然豁达、积极乐观。从中悟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的哲理,进而对天下所有离散之人致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祝福!4、 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1、独立完成。2、 字迹工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