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川十六中“说测导练四步法”教学模式教案课题: 相见欢 主备人: 雍会珍 课时: 组长审核: 教学目标1、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作写愁情的绝妙之处,积累写愁词句。2学会品析鉴赏诗词。能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学重点1、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气来反复诵读,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2知人论诗,知世论诗,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教学难点3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教 学 设 计设计意图修改与补充1、 说(3分钟):有感情地朗诵你喜欢的一首词,说说为什么喜欢?(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2、 测(7分钟):1、词的常识: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2、请列举你知道的词牌。沁园春、清平乐、渔家傲、满江红、西江月、如梦令等3、意象和意境: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所谓借物抒情。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4、词的分类:按风格分婉约派和豪放派。按各词调的字数分别称之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三、导(20分钟):(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公元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疏的秋叶,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只听他吟诵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二)【作家作品】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字重光,初史从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擅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清丽。后期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机见欢是他降宋后囚居汴京时所作。【写作背景】亡国前安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金陵城陷,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从此,他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过着旦夕以泪洗面的凄凉寂寞的日子。这首相见欢就是写这种幽囚生活的愁苦滋味。(三)、理解诗意1、参考注释,说出诗的大意。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正是新月如钩的时候。载着梧桐的深院笼罩在秋天的肃杀气氛之中,更显得孤寂冷漠。剪也剪不断,越理越凌乱,那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真是)一种痛苦的滋味萦绕在心头。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意象(景物)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明确:意象: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联在一起?第一句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第二句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第三句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停送别)明确: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那是一座空荡荡的楼,孤独冷清的楼他为什么要上“西楼”?(“遥望故国的伤心地”)。师补充:以上诗句均含有“西楼”,它已是古人登高抒发悲怀的“楼”,一处伤心地,一处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就像我们在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 白蘋洲专指情人离别之地。西楼又会使人联想到飒飒西风、夕阳西下,这些景象都是人产生悲情愁绪。如果你是李煜,你会怎样独上西楼?请用对称的句式,续写两句。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词人愁绪满怀,踽踽独行,。示例一:步履是那样的滞缓,神情是那样的委顿。示例二:步履是机械呆板,神情是那样黯然神伤。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生分说,点到即可)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明确: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家,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那月亮,一个人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而满月是代表团圆的,不符合这里的意境。明月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请用排比句写出。示例:新月如钩,勾起了词人多少遐想?多少回忆?多少新愁旧恨?3梧桐隐含家国之悲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齐读(幻示例句)。第一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第二句“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第三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第四句“高楼目尽欲黄昏, 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这些诗句表现的都是愁闷的境界;秋天又是个萧条悲凉的季节,秋景所引起的是一种凄切、悲伤的情绪。处在这样秋色深锁的梧桐深院中,一般人也都会产生凄寒孤寂之感,何况李后主已由君主沦为囚徒,昔日为君主之时,所居之地可用“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形容;而现在所居之地却是“寂寞梧桐深院”,陪伴他的也只有“月如钩”,其内心的愁恨该是多么深长呀!换成“杨柳”,怎么样?(伤春悲秋,杨柳常与春天有关,有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在此处,显然与诗境不吻合。梧桐与悲秋常连在一起,一叶知秋。)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楼,见到的梧桐树该是什么模样?(指生描述)4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意境,爱画画的可以简笔勾勒。在纸上写(限字50-100字)画面描述法生:深秋的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后院的小楼上,天空中那钩残月冷冷地散着清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院中梧桐的叶子早就掉尽了,和我一样被锁在这小楼深院里。我想说说话,没有人,想回到从前,又不可能。苦啊-)评析:你的描述再现了诗中情景,表达了层层推进的愁苦。漂亮!是呀,远山似黛,残月如钩,秋虫呢喃。深深庭院里,落叶满地,高大的梧桐树上,摇曳着最后一片颤栗的黄叶,西楼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国君王步履蹒跚,神情凝重,东望故园,心中充满着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二)用比较赏读法来进入词人的心境比较赏读法1齐读下片,比较与上片写愁的最大不同?明确: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2比较下片直接写愁有两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更好?并说出理由。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明确: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较与李煜写愁的异和同。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愁多而可视。(幻示)他们的愁是个人壮志难酬之愁,是感叹身世悲凉的哀愁,也有思念丈夫的春愁,或是薄如轻烟,绵绵不绝的闲愁。比起他们来,李煜的愁要浓得多,深得多,重得多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歌燕舞的追忆;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幻示齐读)4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明确: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明确: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师: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无怪乎明代人沈际飞说道:“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句妙绝。”(幻示)5、拓展阅读李煜无法说,语言太苍白了,李煜无法说,说了会惹祸上身。这留白艺术的处理非常到位。引导我们去思索那36个字背后所隐藏着无限的悲怆。可后来,他还是忍不住说了,说在词作虞美人中。(幻示诗虞美人和赐死资料)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哪一句?划线处。),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时年42岁。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三、欣赏歌曲相见欢诗歌,诗歌,是诗就可以歌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现代歌手演绎的一曲相见欢,再次感受后主那份浓重的离愁。李煜其人可以说是个失败的政治家,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词这片天地中挥洒他的才情、绽放他的光芒。也许正因为他政治上的无能,令他沦陷囹圄,从而激发他深藏的呐喊与情感;也许后主词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也未预料到的。在他的后半生,词可能只是他排遣寂寞、悲苦的唯一手段,而就他这不经意间,让他得以在漫长历史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王国维语),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他的忧,他的伤,他的恨与无奈,仍历久弥新,依旧是那么清晰,而且,这些饱含他血泪的忧,伤,恨与无奈将会到达更为遥远的前方!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答: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痛苦的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的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内心的寂寞、痛苦。2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答:运用比喻。“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3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蔽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幽禁的作者的浓重愁情。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烘托渲染,使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赏析“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锁”字面上写的是清秋,其实被锁者,并非只是“清秋”也是人,被锁在深院中的人,悲愁无尽,只有清愁相对,怎不感到寂寞。写出了眼前冷落凄清的色彩。这两句描景,写后主所处的凄凉环境。他登上西楼,举头见新月如钩,钩起一串旧恨新仇;低头看桐荫深锁,锁住了满院清秋。凄凉的景物中,蕴含着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2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离愁”是抽象的感情,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下阙抒情,他的离愁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别是”,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两句以丝喻思,写出了这份愁思的沉痛悲伤,难以挣脱;也写出了帝王江山毁于一旦后,身为亡国的阶下囚诸般愁苦堆积心头的复杂滋味。2010年湖南省衡阳市(二)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答:11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3分)答:(二)10(2分)表现了词人寂寞忧伤的亡国之痛。11(3分)用比喻的修辞,用乱麻喻离愁,形象可感,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2011年四川省南充市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1分)答:(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7、诗词鉴赏(3分)(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1分)(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2分)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问:为什么会“无言”?你会在什么时候 “无言”? 苏轼有“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的伤感,柳永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恨,而李煜呢?更与何人说?要说什么?(先不要交代词的背景,以免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问:一个“独”字除了写出了孤独之外,还让你产生怎样的联系?(神情,步履等) 问:古人有登高的习惯,尤其在忧愁、相思、无奈等情形下。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白居易的“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那么作者是因什么而登高呢?想家了?失恋了?还是(依然不交代背景,引导继续分析)第二句:月如钩。 问: 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那么明月到底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 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问:“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意象,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此多的愁绪,到底是什么呢?(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问:“寂寞梧桐”怎样理解?“清秋”是怎样的一个季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下。(可联系杜甫的春望里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此句问:“锁”字是什么意思?(笼罩)什么不用“笼”?有何不同? 小结: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李煜的愁绪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还有什么?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林木种苗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堤灌维护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离婚协议的性质法律问题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汽车驾驶与维修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房管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电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城管监察员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苏-江苏管工(技师/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保安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工程专项考核管理办法
- 电缆测试技术课件
- 政协大走访活动方案
- 个人养老金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氧化钪行业需求状况及未来趋势前景研判报告
- udi追溯管理制度
- 新能源产业园区厂房物业管理及绿色能源应用合同
- 读书分享《教师的语言力》
- 2025年5月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医院医患沟通谈话记录范本
- 资金往来清账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