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8三顾茅庐教学设计(附反思)设计说明本课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的内容改编而成的。语言通俗易懂,细节描写是本文的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www. 反复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另外还要通过朗读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2)三国演义导读方案。2学生准备:(1)预习、自学课文。(2)查找资料,了解三国背景、故事梗概及www. 主要人物。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猜人,激趣导入1导言:这节课前我们先来玩个“猜猜他是q z j y 谁”的游戏。老师将出示三国中的人物图片,你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再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师课件出示:刘备、曹操、诸葛亮、张飞、关羽、周瑜等人物的图片。生交流。)2解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板书课题:三顾茅庐。随q z j y 机解题:(1)教学生字“顾”和“茅”的书写。顾:左右结构,第四笔为竖提。茅:上下结构,共8画,最后一笔为撇。学生练写。(2)理解“茅庐”和“顾”的意思。课件出示茅庐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茅庐是什么。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顾”字的正确义项。顾:回头乾洲 教育 在线看拜访照顾(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哪些问题?预设:生1:是谁三顾茅庐?生2:他为什么要三顾茅庐?乾洲 教育 在线生3:他是怎样三顾茅庐的?生4:故事是不是将三次拜访都写得很详细?3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读课文,相信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设计意图:通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引到课堂学习上来。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师:请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可以怎样记住这些生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诸、晌”是翘舌音,“策、尊”是平舌音。“晌”要注意读shn,不能读成xin。“尊、辰”都是前鼻音。“见着”的“着”读zho。“茅塞顿开”的“塞”读s。(2)注意“诸”字要左边写得窄小,右边写成竖长方形;“恭”字下半部分是“心”的变体,最后两笔分别是两个点。3检查自读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人物、事件: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恭恭敬敬三顾茅庐描写环境: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当时的情况:群雄纷争三分天下茅塞顿开拨开云雾(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2)同桌相互检查朗读情况,发现错误及时纠正。(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字词的教学,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扫清障碍,有效丰富学生的积累。本环节安排了学生尝试自读同桌之间互读教师检查读,其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实实在在地去接触课文、朗读课文,并在此过程中自主认读生字,感知字形,使识字有语言环境的依托。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刘备一共几次拜访诸葛亮?课文着重写了他第几次拜访?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这次拜访?独立思考后,指名说,其他同学可补充。2借助词串,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概括,其他同学补充。3刘备先后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他是怎么写的?(前两次一笔带过,详写第三次。)设计意图:用一连串巧妙的发问唤起学生探求的乐趣,促使学生进入所需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并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四、自主思考,合作交流1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1)汇总提出不懂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自问自答。(2)弄懂了、解决了的问题就划去。(3)每组选择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写下来。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讨情况。3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读通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设计意图:“学贵善思,善思则得。”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无形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对下堂课学习的期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脍炙人口的经典历史故事三顾茅庐。(板书:三顾茅庐)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上一节课的学习情况。1听写词语:刘备诸葛亮三顾茅庐诚心诚意恭恭敬敬茅塞顿开2你能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根据回答出示: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刘备三次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板书词语)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前两次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那么刘备是怎么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意图:听写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既是对第一课时所学的复习巩固,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1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的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我们读到刘备的诚心?2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方法:边读边思边画。画出有关刘备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圈出重点字词,读一读,想一想,在旁边简单写写批注。3小组交流,生生对话。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理念。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抓细节、品词句,体会“诚意”1课件出示句子: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引导学生思考:(1)这里的“你”指谁?刘备为什么生气?(2)画出描写张飞态度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说张飞不懂尊重人才?引导学生抓住“嚷”“用麻绳捆来”体会张飞的鲁莽和不懂尊重人才。2师总结提示。(1)绳子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心啊!猛张飞不懂这个道理,可刘备知道。所以他要生气地说(指导学生朗读刘备的话)(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兄弟,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责备张飞,这说明什么?(他的真诚)(3)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从侧面更突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好张飞的“嚷”和刘备的生气。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刘备斥责张飞时的语言来体会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以及对诸葛亮的敬重。还有什么地方也能体会到呢?引导学生展开交流。5课件出示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引导学生交流:(1)抓住“半里多路”“下马步行”想一想为什么刘备这样?(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2)师解释:同学们可能有所不知,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当时的刘备是官员,而诸葛亮不过是一介草民,但刘备却对诸葛亮如此有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意。6课件出示句子: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1)指名表演“恭恭敬敬地站”。透过这个动作,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刘备站了多久呢?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联系前文说说自己的体会。7课件出示句子: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1)师解释:半晌:半天左右。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如果你平时等这么长时间,内心会怎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刘备的诚心。(2)师生合作朗读,感悟刘备的“诚心”。师:半晌过去了,刘备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师:又一个时辰过去了,刘备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师:冬去春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刘备仍然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师:此时张飞早已不耐烦,他甚至叫嚷着要一把火烧了它。刘备仍然生: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8课件出示句子: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1)那么长时间刘备都耐心地等了,为什么这时他要快步走进去?(表达出刘备的迫切以及求贤若渴的心理。)(2)此时诸葛亮内心会怎样想?(3)小结:刘备的一言一行,处处流露出他对诸葛亮的敬重。这部分着重透过人物的行为来反映人物的特点。9师:刘备的诚心诚意终于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刘备高兴不已。你能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吗?理解: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师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茅塞顿开。(1)“顿”在词语中的意思是忽然。词语的意思为:形容忽然理解、领会。(2)自己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书上用怎样的说法表示这种体验?(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理解: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10师:你知道诸葛亮出山后都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吗?概括诸葛亮给自己的印象。(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11小结:刘备用自己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心塌地,竭尽毕生所学辅助刘备。刘备也不断采纳诸葛亮的战略计划,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称帝蜀国。刘备死后,诸葛亮还在他的出师表中谈到刘备三顾茅庐的事情。刘备用自己的尊重换得了诸葛亮的忠心。诸葛亮就用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才华来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设计意图:通过扣重点词、补白想象、表演读、引读等方式,让学生经历读文、品词,再用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读出刘备的诚意。这样,读文为了赏析语言,赏析语言后的读文更进一步领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具匠心。四、品鉴环境,体会作用1过渡:诸葛亮是位旷世奇才,其实文中已经有所铺垫他的居住环境。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诸葛亮居住环境的语句。读一读,思考:一共写到了哪些景物?3根据交流出示: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景色秀丽宜人。4结合对诸葛亮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1)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里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象征诸葛亮等待时机出山。诸葛亮号“卧龙先生”。(2)疏疏朗朗的松林、清澈见底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就像诸葛亮那高贵的品格。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尝试背诵。6小结:这就是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7仿写:模仿这段话的写法,用上“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写学校的小花园。出示填空:来到小花园,只见_。教学楼前面的长廊_,_的紫藤_,_的睡莲_。景色_。设计意图:这段话的出示有这样几方面的作用:(1)品赏优美的语言文字,并进行背诵积累。(2)用“来到,只见”这样的句式进行仿写,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内练笔的机会。(3)学习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不再停留于对内容的感悟,还有对形式的推敲,将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理解巧妙地融为一体。五、课堂总结,迁移阅读同学们,刘备用“诚”唤醒了沉睡着的诸葛亮,用“诚”让诸葛亮拥有了无穷的力量,用“诚”让诸葛亮运筹帷幄,报效国家,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呀!三国演义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们在课余的时候可以走进名著,去认识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让他们走进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著,去享受丰盛的营养大餐,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这样的拓展适人、适时、适文、适量,可以说是很有效的。板书设计乾 洲| 版权 所有教学反思1这节课始终是以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这条主线来进行的,在教学的时候乾 洲| 版权 所有我时时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一个“诚”字。重点处让学生多读、多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