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3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4页
现代文复习纲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中考语文复习 主备人:唐莺 组员:季玉红、陈火兵、郑珍贵课内现代文复习资料八年级上一、七律 长征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这首诗是表现红军长征英勇壮举的革命史诗。全诗用56个字,选取了典型的场景和事例,组成一组历史画卷: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体现了对“千山万水”的艺术概括,让后人见证了红军的历史跨越与历史功勋。2、品读赏析:首联是全诗的总纲,既是对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高度概括,也领起以下六句的具体描写。“远征难”写出了长征的行程之远,时间之长,牺牲之大,经历之艰。“万水千山”表明所走过的道路之难。“只等闲”表现出红军战士对艰难困苦的藐视,他们把这一切看得很平常。“不怕”“等闲”既是对红军钢铁意志的充分肯定,也是全诗轻快豪迈、气度超凡的感情基调。颔联与上句“千山”相呼应。“五岭逶迤”连绵不断,“乌蒙磅礴”巍峨高大。“五岭”“乌蒙”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细浪”与“泥丸”,衬托出红军的形象高大,体现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3、“云崖”能否改为“悬崖”?“云崖”一方面表现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另一方面还表现了这些悬崖是高耸入云的,更能表现出红军战士度过金沙江的惊险与神奇,突出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悬崖”只表现它的陡峭,不能表现它的“高耸”。二、长征组歌两首1、四渡赤水出奇兵重点歌颂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军事艺术。运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横断山,路难行”突出红军战士行军的艰难。“战士双脚走天下”表现了红军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敌人丢甲弃烟枪”形象地表现出敌人被打败的狼狈相,用敌人的丑态,反衬出红军的英勇无敌。2、过雪山草地中“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毯泥毡”“风雨侵衣”这些环境描写,一方面渲染 自然环境与生存环境的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红军饥寒交迫,生存危机严重;一方面突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出他们高尚的革命情操。“骨更硬”“志越坚”,再次突出红军“不怕难”的精神,进而突出了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三、老山界1、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作者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红军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翻越老山界的故事。2、文中对夜间宿营山上的天籁之音的描写:先是整体的描写,说是“不可捉摸的”,在运营具体的比喻进行描写。这样写,调动了读者听觉与视觉的感受,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独到的审美价值,也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中的“抢”,是否有损于红军形象?“抢”在这里指的是红军们抢时间,抓紧吃饭,以便继续行军,并不是贬义词。六、枣核1、作者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一枚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之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海外华侨无法割舍的民族情感。2、巧妙独到的构思:一是线索清晰。枣核既是课文的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浓浓乡情、饱含着深沉民族情感的感情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二是巧设悬念。课文一开始便写老朋友索要枣核却不表明用途的谜团,随着这个谜团的逐层揭开,让我们深切地感到老华侨的枣核情结,思乡心切。悬念的设置使文章起伏有致,增强了可读性与感染力。七、最后一课1、作者:都德(18401897年),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文笔简洁生动,题材丰富多彩,构思新颖巧妙,风格素雅清淡。2、小说中的有关描写: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的方法,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将景物描写与直接写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写所见、所闻、所感。“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把人物的心理和行动结合在一起刻画。所有这些,准确把握了小弗郎士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征,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3、重要句子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监狱比喻失去自由,任人宰割,被敌人占领的国土。打开监狱大门,指赶走侵略者,让阳光重新照耀在国土上。祖国的语言是联系人们思想的纽带,共同的语言维系了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激情。所以说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语重心长,含义深刻。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是一个特写镜头。韩麦尔先生激动而又说不出来,内心的情感无法自抑,使出全身的力量与感情,最终熔铸成两个大字。这最后一个动作,使他成为了一名真心的爱国志士。八、始终眷恋着祖国1、课文节选的是继续抢学生无限热爱祖国的部分,文题点明了文章中心。2、课文的结构特点:注意前后照应。开头花许多的笔墨写钱学森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为了和美国海军次长的话照应,而海军次长的话又和美国当局对钱学森回国的阻挠相照应。此外,课文第五节中钱学森对祖国和请人的思念与第十四节在情感上相照应。3、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4、文中直接引用美国海军次长的话,这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过的道路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如果改为客观叙述就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十一、背影1、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其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2、本文以白描的文字,通过续写父亲的背影充分表达了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情感。3、以“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背影”既是全文的写作线索,又是文章题旨得以集中反映的所在。“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一写“背影”,回念旧事,直抒胸臆,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情真意深,笔触主题;三写“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加深印象;四写“背影”,追忆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应。4、文章三次写流泪的作用:第一次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由落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景伤情的悲哀。这次掉泪,引出父亲在文中为数不多的主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第二次是在浦口送别时,作者眼看父亲蹒跚跨国铁道的背影时落泪了。这次掉泪情不自禁,是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这次掉泪,因为是在车站,又是在临别之前,特定的情况决定了作者的举止,“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又是一次复杂的心态显示,怕父亲看见要身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也怕别人看见了不仅让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会给父亲带来难堪。第三次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那些伤感之词时,我再一次含泪了。这一次闪出“泪光”,应是别父两年多的现在,即执笔为文的时候,想象两年多前离别时的情景,不禁黯然长叹。这种在“泪光”中再现的“背影”,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能长久震撼读者的心灵。十二、甜甜的泥土这篇小小说写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安排了一个诗化的结尾。奶糖融化变为甜甜的泥土,奶糖又凝聚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心,老师对学生的爱惜之心,同学们的友爱之心以及好心人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暗示了人类的至爱亲情就犹如大地一般宽广、厚实,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十四、我的母亲课文与背影一样是回忆性叙事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本文则是选取了人物经历中最典型的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第一个是元宵夜母亲背“我”看灯,表现母亲的慈爱;第二个记叙的是母亲给妹仔讲故事时,往往为故事中妇女的遭遇而流泪,表现了母亲的善良;第三个是母亲忍着心痛陪“我”背书,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与期待;第四个写的是母亲在炎热的夏夜为“我”做鞋,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与辛苦。全文感情色彩浓烈而又深沉,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歉疚、回报、痛惜与怀念之情,这种感情贯穿全文,具体可感。十五、父母的心作者:川端康成(18991972年),日本现代文学大师。他因雪国一书“以敏锐的感受及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而获得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散文,其中尤以伊豆的舞女千只鹤睡美人雪国古都等最富盛誉。他的作品在虚幻、哀愁和颓废的基调上,以病态、诗意、孤独、衰老、死亡来反映空虚的心理、细腻的感情和忧郁的生活,追求一种颓废的至美,达到一种空灵虚无的艺术至境。十八、阿里山纪行这是一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法描写了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美如画的特点幽深、宁静、清凉、神奇,体现了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二十一、苏州园林1、作者:叶圣陶(18941988年),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作者在创作短篇小说方面造诣甚深,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等。作者还出版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作品。2、本文是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一篇序言。文章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给人以美的享受。二十二、都市精灵1、“精灵”原指鬼怪,在文中指可爱的动物。以此为题,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2、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有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与如今只有两只老鸹的寂寞惨淡的景象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环境质量。二十三、幽径悲剧1、作者:季羡林(19112009年),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2、“幽径悲剧”的悲剧性具体表现在幽径中一棵古藤萝被“毁于愚氓之手”,这种愚氓灭美的现实,十分发人深省,从中表达出作者的愤怒与谴责。文章通过渲染浓烈的悲剧色彩,引发人们对人性和时代的反思,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3、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幽径之美的用意:为了烘托幽径藤萝之美,以幽径浓烈勃发的生机烘托出幽径藤萝的不平常,为下文揭示藤萝悲剧做铺垫。4、文章结尾的含义:文末,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了“我”为古藤萝伤心的原因。在这里,作者深感社会对于“愚氓”毁灭美丽的现象还没有引起起码的重视,便呼唤社会群体爱美护美意识的提高。“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且将“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表明“我”将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矢志不渝的决心。二十四、明天不封阳台关键句理解:“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这段话揭示了人类目前思想上的困惑:一方面认识到对自然的过度索取,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害;一方面,又享受着物质文明所带来的成果,并且这种享受的欲望日渐膨胀。人类要想摆脱目前的困惑,就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和谐发展之路。八年级下一、海燕1、作者: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小市民等。2、象征手法的运用: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乌云、闪电、狂风象征沙皇的反动势力,大海、波浪象征广大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则象征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暴风雨象征推翻沙皇反动政权的革命风暴浪潮。3、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的作用:用它们的害怕、恐惧与海燕的高傲,欢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反衬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二、白杨礼赞1、作者:茅盾(1896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他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2、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想说,使得全文结构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树象征了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白杨树与根据地抗日军民有这样的内在联系第一,地域相同:白杨树生长于黄土高原,革命圣地延安也位于黄土高原;礼赞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也就是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所有抗日军民。第二,品质相似: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倔强挺立,与当时根据地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三、石榴1、作者:郭沫若(18921978年),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和大量诗文,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学术著作甲申三百年祭等创见颇多,影响很大。建国后发表了蔡文姬等历史剧作,在史学界影响很大。2、石榴的“形”和“神”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课文描绘石榴时,能抓住石榴不同部位的心态色泽,突出它们各自的特征:“枝干”奇崛;“叶片”清新;对“石榴花”写得最具体,形态有单瓣、双瓣之分,形状由“小茄形“而至“花瓶儿”至“安普剌”、金罍、繁复多样;果实则突出颜色及成熟后的情态。在描写外在特点的同时,突出石榴敢于同骄阳抗争的精神。3、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石榴树和石榴花敢于同骄阳抗争,在赤日炎炎,众树伸张伞盖时,以其心态色泽美和精神美独领风骚,成为夏天的中心。作者把它比喻为“夏天的心脏”,并两次提及,借此抒发对石榴的喜爱、赞美之情,同时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气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五、紫藤萝瀑布1、作者:宗璞,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中国著名作家、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2、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由一株紫藤萝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积极的人生哲理。3、课文的线索: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分为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由景到情,再上升为理,给人以美的享受、情的熏陶、理的启迪。4、重要句子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自然万物和人都会遭遇一些灾祸或痛苦的经历,但面对生命长河的流淌,人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而应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乐观的态度将有限的生命汇入到这生生不息的生命的长河中去,共创世间的辉煌。六、纪念白求恩1、本文是毛泽东为悼念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白求恩医生而作的。文章分析了白求恩医生的精神品质,号召全党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2、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为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七、敬业与乐业1、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人称任公,号饮冰子,或署饮冰室主人。早年所作议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2、论证结构:开头提出论题,中间主题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乐业”的重要,末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3、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论述:作者先用一个设问句引出论题,然后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方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有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孟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作者认为“乐业”即指认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分四点来说明:一是身入其中经历其变化、进展状态,最为亲切有味;二是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三是因竞胜而得快感;四是专门做一职业,省却无限闲烦闷。八、多一些宽容文章的思路:文章按“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展开论述,具体论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倡宽容的意义,而是怎样才能做到宽容,三是补充论述宽容是有原则的。九、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论证方法:课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课文选取阿基米德不畏利剑和第欧根尼不畏亚历山大大帝的例子,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这两个例子论证的角度各有侧重,一个是生命将被夺走的时候,一个是面对地位显赫的人物的时候,这样就从不同方面展示贤哲们灵魂的内涵。至于王尔德的例子,作者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来证明贤哲们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更有说服力。十六、孔乙己1、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为新文学运动奠定了基石。还有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2、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类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吞没的读书人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3、孔乙己的生活环境:他生活在一个人性冷酷、人心势利、人心隔膜的封建社会。可以从文章开头对酒店格局的简介中看出来:一是把短衣帮与长衫客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二是从“我”的职务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三是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4、人物形象的刻画:课文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外形的整体描写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如“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如“清白脸色花白胡子”;通过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性格特点,“穿的虽然是长衫没有洗”;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等性格特征,如文中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孔乙己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和善良的心地。5、对比的艺术效果:一、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二、小说通过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描写,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三、小说通过孩子们与大人们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揭示了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而变得冷漠。十七、范进中举1、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到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愤世嫉俗之情,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55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个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全书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儒林外史展现了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3、范进的人物形象:范进一生热衷功名,五十多岁了仍屡试不中,对这次乡试自然不敢奢望,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喜讯一旦来临,反而不敢相信,以至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从中可以看出范进两点突出的性格特征:一是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喜极而疯。二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他的推辞是假心假意。3、对比手法的艺术效果:首先,通过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思想。范进中举前后语言、行动等种种变化,无不因手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可见文章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缔造这种制度的黑暗社会。其次,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通过任务的种种丑态和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二是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形成对比,揭示矛盾,来达到讽刺的目的。三是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十九、变色龙1、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他一生共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作品大多取材于中下等阶层小人物的平凡生活,通过一些平凡事情,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之丑态,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2、奥楚蔑洛夫的变:随着案情的变化,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无耻变色。他的多变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对上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对虾欺凌弱小、专横跋扈),充分暴露了他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作者塑造这一典型,揭露了像他一样的沙皇走狗的丑恶嘴脸和肮脏灵魂,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俄国官僚机构的腐朽、没落,看到了俄国司法制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奥楚蔑洛夫以及和他一样的走狗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此解释了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3、文中的细节描写:一是四次写到军大衣,这是沙皇走狗的特殊标志,也是奥楚蔑洛夫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一脱一穿,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窘态。二是手指头,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手指头一开始是他用来要挟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他冒犯名种狗的罪证。奥楚蔑洛夫对手指头态度的变化,又一次使其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丑态跃然纸上。二十一、错过这是一篇杂文,作者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二十二、散步1、课文第4节景物描写的作用:这节文字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冒泡的冬水,写出了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表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歌颂。2、关键句的理解:(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家人浓浓的亲情。(2)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诗歌中“骄傲”的含义:“骄傲”在这里是褒义词,自豪的意思,它的主要含义是:(1)我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2)我有美的心灵;(3)我愿意为全世界的人民奉献一切。2、对诗歌结尾的理解:为人类奉献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我”的每个细胞,崇高的精神必将化作巨大的能量,为了建设一个幸福美好的新世界,“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即使死了,也要尽快变成煤炭,献给人间光和热。结尾把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歌的内容也达到高潮。二十五、有的人1、对题目“有的人”的理解:诗人借着纪念鲁迅这样一个机会,“用诗作为出口,抒发心中的积愤”(臧克家语)。诗中不仅歌颂了伟大的战士鲁迅,而且热情地赞颂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千千万万向着恶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战士的崇高精神。同时,也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诗中写的两种人,代表了两个阶级,从而深切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恶势力的无比憎恨,对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崇敬和热爱。2、两种人的鲜明对比(1)对人民的态度:“骑”作威作福,欺压人民;“俯”全心全意,服务人民。(2)对名利的态度:“想不朽”为自己想不朽;“作野草”为人民愿献身。(3)对社会的影响:使别人不能活;让别人活得更好。九年级上一、鼎湖山听泉1、课文以游踪为线索,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为序,以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继续了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2、听泉的体验与感悟:作者深深沉醉于泉鸣之中,身心皆融于泉水之中,随泉而流,随泉而唱,不知何者是泉,何者是己,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同时,作者又通过泉鸣感悟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作者把山泉看做鼎湖山的灵魂,是它滋养了一切,构成了“清澈透明的境界”;清幽的环境,因为有了山泉的缘故,不是使人消沉,而是让人们奋起,更加热爱人生。二、林中小溪主题思想: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的主观方式,诉说了小溪流经森林全程每一段中变化着的情态,表现出小溪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透露出作者的生活信念与人生理想人们生命历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斗争,要有自己的终极追求。战斗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五、故乡1、内容概括:以“我”回故乡迁居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当时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2、小说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开篇描写深冬时节故乡的景象荒凉死寂、了无生机,这景象真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之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它的萧索、阴晦给“我”以内心重创,由向往故乡时的温馨到再见故乡时的悲凉,“我”的心一下子跌入失望的谷底。3、闰土和杨二嫂人物形象的变化及其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闰土从肖像、神态和语言方面表现了闰土的变化:少年闰土无忧无虑,活泼多知,朴素热情,中年闰土木纳迟钝,老实自卑,讲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可以看出中年闰土经济上的困苦不堪,反映了他自觉不平却又无力反抗的苦闷心情。杨二嫂主要从外貌、神情、语言等方面表现了她的变化:年轻的杨二嫂老实本分,如今的杨二嫂尖利刻薄,放肆泼辣。从闰土及杨二嫂的变化中,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农村破产、人民生活日益痛苦的现实,看到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思想上的毒害、精神上的束缚,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漠与隔膜。4、重点语句理解“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也变成了路”这段话告诉人们,有没有希望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光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这样的希望是虚无的,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百折不挠地为之奋斗,这样的希望才是真实的,是终究能够实现的。“这正如地上的路也变成了路”这一形象的比喻句中,“走”意为做,实践。“走的人多了”强调建设新生活要靠大家去做,去实践,只有这样,“我”的希望才能变成现实。六、我的叔叔于勒1、作者: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他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包括我的叔叔于勒两个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