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1.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是非氧化还原反应b. 钢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c. 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后用酸除去d. 燃料电池的燃料都在负极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a、泡沫灭火器是利用双水解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说法正确;b、钢铁析氢腐蚀的速率在一定酸性下,快于吸氧腐蚀,故说法错误;c、caso4是微溶于水的物质,caco3是难溶于水,反应向着更难溶的方向进行,转成碳酸钙沉淀,然后用酸除去,故说法正确;d、原电池中负极上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因此燃料电池中通燃料的一极为负极,故说法正确。2.500 ml 1 mol/l的稀hcl与锌粒反应,下列措施不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升高温度b. 加入少量的铜粉c. 将500 ml 1 mol/l的hcl改为1000 ml 1 mol/l的hcld. 用锌粉代替锌粒【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外因有:温度,浓度,催化剂,接触面积等。【详解】a.升温反应速率加快,a不选;b.加入铜粉构成铜锌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不选;c. 将500 ml 1 mol/l的改为1000 ml 1 mol/l的,氢离子浓度不变, 反应速率不变,c选;d. 用锌粉代替锌粒,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d不选;答案选c。3.在下列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常温下水电离的c(h+)为110-12mol/l的溶液中:fe2+、na+、so42-、no3-b. 滴加石蕊后呈蓝色的溶液中:k+、alo2-、cl-、hco3-c. 使石蕊呈红色的溶液:nh4+、no3、alo2、id. 常温下 =1014的溶液中:k+、ba2+、cl-、br-【答案】d【解析】【详解】a. 常温下水电离的为11012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b. 滴加石蕊后呈蓝色的溶液,显碱性,不能大量存在,且与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co32-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c. 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和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d. 常温下 =1014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点睛】所谓离子共存,实质上就是判断离子间是否发生反应的问题。若在溶液中能够发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判断能否发生反应,不仅是有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的物质产生,还涉及到溶液酸碱性、有色、无色,能否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等。4.关于恒容密闭容器进行的反应c(s)+ co2(g) 2co(g)h 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s0b. 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c. 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达到平衡状态时,升高温度, co2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均增大【答案】b【解析】恒容密闭容器进行的反应c(s)+ co2(g) 2co(g)h 0,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其s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综合判剧,只有在高温下才能保证hts0,所以该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低温下不能;随着正反应的发生,混合气体的密度逐渐增大,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2转化率和反应速率均增大。综上所述,b不正确,本题选b。点睛: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 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时达平衡。5.常温下,下列事实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的是a. 0.01mol/l的hclo溶液ph2b. naclo、hclo都易溶于水c. hclo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d. 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可以得到na2so4【答案】a【解析】【详解】a、如果hclo属于强酸,ph=2,但ph2,说明hclo属于弱酸,故a正确;b、溶解度与是否是强弱电解质无关,故b错误;c、强弱电解质与稳定性无关,故c错误;d、此反应体现了hclo的强氧化性,不能说明hclo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选a。6.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答案】c【解析】【详解】a、甲是原电池,正极铜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2h+2eh2,铜片上有气体产生,乙装置中在锌片上发生反应 zn+2h+=zn2+h2,铜片上无气体产生,故a错误;b、甲装置原电池,铜片做正极,乙不是原电池,故b错误;c、两烧杯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浓度减少,溶液ph增大,故c正确;d、原电池反应加快反应速率,故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原电池的组成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装置甲是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气体在铜片上产生。原电池由于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加快了反应速率。乙不是原电池,乙装置是锌与稀硫酸直接接触的反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气体在锌片上产生。甲和乙相比,相同点: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相同,都消耗h+,反应后溶液ph都增大;不同点:一、气体产生的位置不同,二、反应速率不同,三、能量转化不同。7.下列操作会使h2o的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a. 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b. 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c. 加热水至100 ,ph6d. 向水中加少量的明矾【答案】d【解析】【详解】a选项,向水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醋酸根结合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平衡正向移动,促进水的电离,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选项,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hso4,相当于加了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抑制水的电离,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c选项,加热水至100 ,平衡正向移动,促进水的电离,但是氢离子浓度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溶液依然是呈中性,ph6,故c错误;d选项,向水中加少量的明矾,铝离子水解,铝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促进水的电离,溶液显酸性,故d正确;故答案为d。8.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2c(g)hc(nh4+)c(h)c(oh)b. 浓度为0.1moll1的碳酸钠溶液:c(na)c(co32)c(hco3)c(h2co3)c. 0.1moll1的nahs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c(oh)=c(h+)c(s2)+c(h2s)d. 醋酸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呈中性:c(na)c(ch3coo)【答案】c【解析】【分析】a. 盐酸全部电离,ph=2时,则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co32)c(hco3)c(h2co3);c.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 c(oh)+c(hs)+2c(s2),物料守恒c(na)= c(h2s)+c(hs)+c(s2),求解可得c(oh)=c(h+)c(s2)+c(h2s);d.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c(ch3coo) -c(oh),溶液呈中性,则c(oh)=c(h+),解得c(na) =c(ch3coo);【详解】a. 盐酸全部电离,ph=2时,则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为0.01mol/l,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c(oh-)大于c(h+),a错误;b.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co32)c(hco3)c(h2co3),b错误;c.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 c(oh)+c(hs)+2c(s2),物料守恒c(na)= c(h2s)+c(hs)+c(s2),求解可得c(oh)=c(h+)c(s2)+c(h2s),c正确;d. 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 +c(h+)=c(ch3coo) -c(oh),溶液呈中性,则c(oh)=c(h+),解得c(na) =c(ch3coo),d错误;答案为c。15.根据键能数据估算ch4(g)+4f2(g)cf4(g)+4hf(g)的反应热h为化学键chcfhfff键能/(kjmol-1)414489565155a. -485 kjmol-1b. +485 kjmol-1c. +1940 kjmol-1d. -1940 kjmol-1【答案】d【解析】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结合图表中键能数据和反应中化学键的判断进行计算,h=414kj/mol4+155kj4-(489 kj/mol4+565 kj/mol4)=-1940 kj/mol,故答案选d。16.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10mol co和一定量的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 cos(g)+h2(g) k1,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o、h2s的转化率之比为11b. 达平衡后h2s的体积分数为4%c. 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 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mol,平衡不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a. 利用三段法计算起始时h2s的物质的量,进一步计算转化率; b. 根据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c. 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平衡逆向进行;d. 根据qc与k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详解】a. 设起始时h2s的物质的量为x mol,co(g) + h2s(g) cos(g) + h2(g); 始(mol) 10 x 0 0转(mol) 2 2 2 2平(mol) 8 x-2 2 2平衡常数k=1,解得x=2.5mol,co的转化率=100%=20%,h2s的转化率=100%=80%,转化率不相等,a项错误;b. 达平衡后h2s的体积分数=100%=4%,b项正确;c.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升高温度,cos浓度减小,平衡逆向进行,说明正向为放热反应,c项错误;d. 恒温下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co、h2s、cos、h2各1mol,qc=0.67”、“”或“=”)。(2)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ahcoona bnacn cna2co3,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编号)。(3)室温下,定浓度的hcoona溶液ph =9,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 室温下,用0.100 mol/l盐酸溶液滴定20.00ml0.l00mol/l 的某氨水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4)d点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_。(5)b点所示的溶液中c(nh3h2o) c(nh4+)=_(用溶液中的其它离子浓度表示)。. 已知ksp(baco3) =2.6l0-9,ksp( baso4)=1.110-10.(6)向含有baso4固体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当有baco3沉淀生成时,溶液中=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c(nh4+)c(h+)c(oh-) (5). )2 c(h+)-2c(oh-) (6). 23.6【解析】【分析】(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2)常温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 (3)室温下,一定浓度的溶液ph=9,甲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4)d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水解导致溶液呈酸性,结合电荷守恒得,水解程度较小;(5)b点溶液为含等物质的量的氯化铵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得质子守恒;(6)根据=计算。【详解】(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小,根据表中数据知,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则水解程度:,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水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越小,所以存在;故答案为:”或“”)。在t1温度下,0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n2)=_。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则co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 (2)直接排放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煤燃烧产生的烟气含氮的氧化物,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ch4(g)+2no2(g)n2(g)+co2(g)+2h2o(g)h=-867.0 kj/mol2no2(g)n2o4(g)h=-56.9 kj/mol写出ch4催化还原n2o4(g)生成n2、co2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3)工业上用co2和h2反应合成二甲醚:2co2(g)+6h2(g) ch3och3(g)+3h2o(g) h3 = -130.8 kj/mol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若改变反应的某一个条件,下列变化能说明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 (填代号)。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 h2的转化率增大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d.容器中 值变小在某压强下,合成二甲醚的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ka、kb、kc三者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 上述合成二甲醚的过程中提高co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回答2点)。【答案】 (1). t2,温度越高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2)= ,根据反应中的系数比得(n2);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当变量不再变化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根据盖斯定律,用-即可得到目标方程式;(3)a.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b.的转化率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c.反应物的体积百分含量减小,可能是增大生成物浓度;d.容器中的变小,可能是减小二氧化碳物质的量;a与c的温度相同, t1温度下,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高,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降低,故温度t1t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k值减小。想要提高的转化率,要求反应正向移动;从图像可知投料比越大,的转化率也越大。【详解】(1)由图像可知,温度t1先达到平衡,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在t1温度下,02 s内(co2)=0.1mol/(ls) ,根据反应中的系数比,(n2)=0.05mol/(ls);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对平衡无影响,故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转化率不变;a.t1时,正反应速率还在变化,故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反应为绝热容器,t1时平衡常数不变,说明温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 t1时,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虽然相等,但是还在变化,故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d. t1时一氧化氮的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故答案为:kb;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减小,想要提高的转化率,要求反应正向移动,方法有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等,从图像可知投料比越大,的转化率也越大;故答案:b ;ka=kckb;增大投料比;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等。【点睛】平衡图像题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20.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xh2o)是一种光敏材料,在110可完全失去结晶水。为测定该晶体中铁的含量,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铁含量的测定步骤一:称量5.00 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 ml溶液。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步骤三:用0.010 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 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 mol/l kmno4溶液分别为19.98 ml和20.00 ml。请回答下列问题:(1)滴定过程中,高锰酸钾溶液应盛装在_滴定管中(填“酸式”或“碱式”)。(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步骤二中涉及到的相关化学反应:_; zn + 2fe3+ = 2fe2+ + zn2+。(3)步骤三中滴定终点的判定:_。(4)在步骤二中,若加入的kmno4溶液的量不够,则测得的铁含量_。在步骤三中,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铁含量_。(选填“偏低”、“偏高”、“不变”)(5)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答案】 (1). 酸式 (2). 2mno4- + 5c2o42- + 16 h+ 2mn2+ + 10 co2+ 8h2o (3). 当最后一滴高锰酸钾加入后,溶液变为紫红(浅红色)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4). 偏高 (5). 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