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出师表 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师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教学重难点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教学方法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媒体:PPT演示文稿第一课时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师揭示课题,生板书课题、解题、简说诸葛亮。活动二:听读1听读2正音崩殂(c)陟(zh)罚臧否(zngp)以遗(wi)陛下 裨(b)补阙(qu)漏行(hng)阵和睦倾颓(qngtu)猥(wi)自庶竭驽钝(shjindn)夙(s)夜忧叹 以彰其咎(ji) 咨诹(zu)善道3断句(处理文后第一题,见P202页)活动三:自读1生自由朗读课文。任务: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注意几个古今异义词。2学习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3生谈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师点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活动四:范读1师范背,生听读。任务:勾画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体味作者感情。2挑读并译、评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活动五:理读设问导入本版块活动:为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一)理读6-7段1生齐读6-7两段2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3参照阅读。(1)生读讲P193页隆中对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2)白帝托孤相关内容。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3)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4读析表现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句子。(二)理读8-9段1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2问:第一个句号能否改为分号?以此引导学生译读文句3理解文意。活动六 结课1试背读6-9段2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给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推荐了哪些文臣武将,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活动设计活动一:导入学生介绍本班情况,讨论班级发展的一些重要因素。明确:集思广益、严格纪律、任用能人等。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推荐了哪些文臣武将?在课文哪些段?(第3-4段)活动二:理读1读第3-4段2诸葛亮向后主推荐了哪些人?他们有何特点?3对比阅读。两段最后一句在内容和表述上有什么异同?活动三:研读1全班分为三组,分组学习1、2、5段。任务:(1)读一读。每人读一遍文段。(2)问一问。每人就本段提出一个问题。(3)译一译。合作翻译本段。(4)说一说。归纳文段内容。2全班交流,师点拨指导。3明确诸葛亮给后提出了哪些建议?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完成文后第二题)活动四:品读1挑读文句段落,从内容、情感、写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2为电视剧三国演义设计有关出师表这部分内容的镜头。3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进行写话并交流。(完成文后第三题)以陆游书愤引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活动五:拓展1选读注释。2选背课文。3练习反馈。学生完成2008年泸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评讲。出师表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王君出师表是一篇著名的文言课内自读课文,部分文字比较生僻,但文章辞情恳切,感人肺腑。从教材背后的习题揣摩编者用意后,我决定“淡化”字词处理,重背诵,重“入情”感悟。由此我确定了“以背促读”法,以“背诵”切入,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入情景突破难点。下边是背诵之后的课堂讨论部分实录:师:同学们把这样长这样难的一篇出师表都基本背诵下来了,真是很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阅读的感受,探究一下为什么历代英雄志士都如此推崇这篇文章。我们采用进入角色情景讨论的方式,分别站在第三者,诸葛亮、刘禅的立场上来谈感想。你们觉得先站在哪个人的立场上谈呢?生:第三者吧,我们真实的身份就是第三者。师:好的,读了这篇表,感觉如何。生:我感觉诸葛亮变化很大,隆中对时他雄才大略自信潇洒,出师表里却沧桑多了!师:知道和上一篇文章进行对比,很欣赏这种读书方法。生:我读了心头很沉重,感觉诸葛亮怎么像我的妈妈一样,罗嗦得很,对刘禅太唠叨了。(众笑)师:你用了“罗嗦”这个词语,怎么讲啊?生:你看嘛,法律应该如何实施,文臣要用什么人,武将要用什么人,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些话还反复地叮嘱,真是比我妈妈还唠叨呢!师:有意思。诸葛亮其实唠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你们看出来了吗?生:我知道,第一个是要开张圣听,第二个是内外不能异法,第三个是要亲贤臣远小人。师:很好,但你也有点儿罗嗦(众笑),能用成语或者短语来概括吗?生:广开言路。生:严明赏罚。师:亲贤臣远小人叫做“亲贤”生:远(抓耳搔腮)师:不知道了,“远佞”(师板书)。这样请一个同学把这三个词语写在黑板上,给“佞”字注上音。(生上黑板板书,要求学生做旁批)师:继续说。生:我还感觉到了诸葛亮的心急如焚。像这样一些句子,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宜妄自菲薄”、“愿陛下亲之信之”、“夙夜忧叹”、“以治臣之罪”、“临表涕临”等句子中,我都感受到了诸葛亮的坐卧不安。总之,这篇表的情感底色是灰色的。师:用色彩表达情感,好。生:我体会得最多的就是诸葛亮的忠心了,特别是第六自然段,“苟全”、“卑鄙”、“感激”这些词语读了让人揪心。生:我就好像看到一位穷途末路的老年人在交待后事一样。师:好的文字总能激起我们的共鸣。那我们现在变化一下角度,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替他想一想,他写这篇表有多难。咱们先说说哪些因素决定了这篇文章很难写。生:当时蜀国在西南,实力其实不能和魏国吴国比。诸葛亮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并不是夸大。生:那为什么后文又说“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呢?生:可能是相比较而言实力稍稍增强一些了吧,其实和魏吴比较起来还是不强的。师:问得不错。注意讨论不要偏题了。生:主要是诸葛亮的位置很尴尬。在蜀国中,他是丞相,又是军事统率,他其实是实际的执政者。但同时他又是臣子。师:是的,古代如果功高盖主的话,多半下场很惨。还有一个重要的尴尬,蒋云淞你讲讲白帝托孤的故事。(生讲,略)师:这个背景很重要,一方面刘备既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一方面又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争气的话,可“取而代之”,刘备信任到这个份上,对诸葛亮反而就是一种约束了。写这篇文字的难度就更大了。生:还有一难,大家都知道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可他毕竟是恩人的儿子,又是君主,这对于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来说实在很难。说重了吧,别人会说你不敬君主,说轻了吧,刘禅这样的庸才未必能听懂。师:这就对了,潘俊臣这样一分析,你就该知道刚才有同学所说的诸葛亮“婆婆妈妈”的原因了吧。好了,谁来总结一下。就假设你是诸葛亮,你下笔之前对着纸张笔墨,会怎么叹息自己的难处啊?生:有三难。写作背景难,国力不强却必须出兵。作者自己难,我如何才能让陛下懂得我的一片苦心和忠心啊!阅读者难,刘禅啊,你能读懂这篇表吗?你能把朝廷安顿好,给我一个稳定的后方吗?师:语文科代表说得很动感情,看来已经入情入境了。最后,诸葛亮成功突破了这三个难点。咱们再来议议,他想了哪些法子?生:第一个法子就是刚才代东航说的,婆婆妈妈,事无巨细,反反复复地交待叮嘱,任何一个细节和环节都不放过。师:仅仅在内容上是不够的,刘禅反感怎么办?诸葛亮得让良药不苦口才行。生:他不是硬邦邦地提建议,他从头到尾都倾注了深情。师:要把感情注入文字的方法很多,诸葛亮最主要的法子是什么?(生沉默)师:看看文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的频率最高?被诸葛亮唠叨得最多?生:先帝!师:对了,这个词语在文中一连出现了十几次,大家找点儿句子读读看,品品言外之意。生:第一段就出现了三次。(生动情朗读)师:说说言外之意。诸葛亮通过这些话想说:刘禅啊生:刘禅啊,你要完成你父亲未完成的大业,要理解我这次出兵的重大意义啊!刘禅啊,你要善待先帝的老臣,珍惜他们的忠心啊,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广大先帝的遗德啊!生:三四段的含有“先帝”的句子也很意思。(生读),诸葛亮其实是想说,刘禅啊,向宠董允这些人不是我说他们好,他们是先帝都器重的人,你一定要用啊!师:在用人上,诸葛亮强调得最多,咱们读读第五段,诸葛亮深情回忆了当初和刘备一起谈话的细节,你看他竟然罗嗦到了这地步,言外之意是什么?(生齐读)生:我觉得是在含蓄地批评刘禅不会用人,把先帝和刘禅形成对比,提醒刘禅谨记先帝教诲,一定要用那些“贞良死节”之臣。师:对了,诸葛亮批评和建议都是非常含蓄委婉的。生:表中最动情的是第六自然段,这一段“先帝”也出现了两次,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师:再读一遍,仅仅是感激之情吗?还得挖出言外之意。(生齐读)生:我懂了,诸葛亮是想说,因为感激所以我尽忠于先帝,尽忠于先帝就要尽忠于你,所以陛下一定放心。生: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和先帝创业多么艰难啊,陛下你一定要理解我们啊!师:很好,谁能说说第八段的两个“先帝”有什么言外之意。(生沉默)师:注意琢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匠心没有?生:这段文字再次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诸葛亮把自己放在前边,首先说要“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把刘禅安排在最后,说要他“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严于律己,要大臣和刘禅都以自己为榜样。生:“榜样”这词不太恰当,是把自己推到了最前线,也是含蓄地给刘禅施加压力,让他知道处理不好政务是有罪的!师:这就对了,这样的读才算是读出了作者的心。我们很客观地分析了这么多,大家再说说,在这些表达技巧和写作技巧的背后到底是什么?生:是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师(激动地深情地):对了,技巧永远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腔热血,哪怕技巧上再高明,诸葛亮依旧写不出这篇出师表,更不会“长使英雄泪满襟”,使“鬼神泣壮然”。出师表的成功,本质不是技巧的成功,而是感天动地的真情和浩然之气的成功。师:最后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你就是刘禅,你读了这篇表,会有什么感触?生:我肯定被感动,我会奋发图强,作一个好皇帝。生:我也会“临表涕零”,为自己以前的无所作为而羞耻。生:我会马上写一篇诏书,重奖诸葛亮,表达深追先帝遗诏的决心。师:可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蒋云淞,你再讲讲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蒋云淞讲,略)师:同学们,这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处。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出师表却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民族的永恒的精神财富。它让陆游深夜挑灯细看,它让岳飞情不能自已挥毫成书缠绵柔韧的出师表,成了千古英雄血脉的源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诸葛亮的智慧忠贞的面容成了历史烟尘深处的一张最可亲的面孔,让后人永远敬仰(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响起学生在歌声中沉思)【教学反思】这堂课,本质上还是一种文言“仿真学习”,其所“仿”之“真”,乃是采用角色换位的方式,让学生真实地进入文本描述的情境,真实地揣测人物心态,真实地体验人物情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品味、咀嚼文言。这次特殊的文言情景教学,促使我对现在关于文言教学的两个热门论题继续进行着思考。第一,文言文的教学是背读在前还是分析在前。传统的文言教学模式是重背读在前的。现在台湾等地正在大力倡导的幼童读经活动也在回归传统力主文言学习“背下来”再说。为了让出师表的这次“背读在前”的学习能够有效实施,我采取了很多的辅助措施。比如为学生讲述刘勰、文天祥、杜甫、陆游、岳飞等人和出师表的故事,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发起总动员,掀起背诵大潮。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的形式进行诵读比赛,如“背诵击鼓传花”、“背诵pk赛”等,力争优生中等生熟诵,“忧生”重点段落基本成诵等等。有了全文的反复诵读,才可能有整体的独特感知,“情景教学”才能取得实效。可以说,从语感的培养规律来说,“背读在前”的方式对学习文言文是经济有效的。第二,文言文的教学是以文言字词积累为主还是以理解内容为主。我认为,这并不是矛盾的问题。比如关于识字教学的问题,小学初年级采取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