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锦园设计说明(综合)(0120).doc_第1页
06锦园设计说明(综合)(0120).doc_第2页
06锦园设计说明(综合)(0120).doc_第3页
06锦园设计说明(综合)(0120).doc_第4页
06锦园设计说明(综合)(012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恒大锦园项目建筑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一、设计依据l 建筑红线图及规划用地许可证l 业主的设计委托书l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l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l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l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l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l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l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2003年版))l 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DBJ13-62-2004)l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二、工程概况本方案位于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服务区的东北侧:涵 庭路以北,顶坡路以东,郭宾路以南。东面是科技文化广场,自然景观十分优越,为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活区奠定了基础。项目总用地面积:52434.814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47989.686平方米,代拨规划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约:4445.128平方米。容积率1.5,建筑密度29.9 %,绿地率30.1%。地块内场较地平整,自然条件良好。项目用地性质:商住用地。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篇一、总体布局1.本设计在构思过程中充分考虑地块周边情况,不断深入的分析各的各方向的商业价值与城市文脉。以景为心,体现高层奢华。以水为界,高品质法式多层住宅。使得建筑与地块紧密相融,既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自然条件,打造公园式的城市片区。2.本设计通过对地块的空间分析,规划了自由、大气的高层住宅区及舒适、高档的多层住宅区。在地块北侧沿郭宾路设置一类高层住宅,南北通透,视野开阔,小区优美的景观及东侧科技文化广场的公园景观近在眼底。南向布置多层住宅,在规划要求的基础上从最大程度上做到建筑之间互不遮挡,使得小区开敞、通透,通风采光效果良好。场地中部设计绿化与公园的景观形成,外公园内庭院的完美景观,既体现了设计整体、大方的设计思路,更使得地块分区明确、清晰。二、交通设计1.小区内设置两个车行出入口,分别位于顶坡路及郭宾路上,在南向设置人行出入口,位于涵庭路上。2.交通组织小区形成环形车道。内部人行结合中心景观,环境优美。车辆进入小区,就近进入地下停车或地上停车位。交通组织合理有效。3.结合地形和交通组织关系,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结构和丰富和谐的空间系列,强调区内的环境细部设计,形成具有可识别和凝聚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宜人居住环境。三、停车设计本项目的机动车考虑地面和地下两种停放方式。高层部分:高层底下设置战时人防的地下室,在基地的东北角及西北角设置地下室车行出入口,解决高层停车要求。地下车库结合建筑设置人员的出入口,使得日常使用便捷、安全。沿基地的周边以及小区车行道旁设置地面停车,解决多层的停车要求。行车便捷顺畅。四、景观绿化设计1.景观空间关系社区内设置一个优美的贯穿整个小区的中央水景花园,使区内住宅的景观柔美和具有灵动性,空气更加清新。每个园区中心设雕塑小品,活动场地。整个基地化整为零的设计强调交往层次的多元化,努力营造传统邻里交往定向的舒缓,安宁的室外庭院空间。小区东面设置连接公园景区的景观带,和公园的景观融为一体,使小区的景观更丰富。2.社区向心力的营造小区通过道路连成一体,形成由内到外环状模式,中心形成休闲、活动中心,形成小区的内向核心,丰富小区的景观感受,增强了小区的内部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3.强化小区外廊及天际线的丰富曲线小区设计中,住宅高低错落,多层住宅与高层相互对比,形成小区丰富的外围轮廊和高低起伏的天际线关系,使小区更显优雅、品味。4.采用硬质景观突出组团个性,绿化带景观营造社区美好氛围。5.花园景观设计个性独特。五、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征用地面积: 52434.814平方米2. 征用道路用地面积: 4445.128平方米3. 实用地面积: 47989.686平方米4. 总建筑面积: 91841.05平方米5.计容建筑面积: 71983.49平方米 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 68103.80平方米 商业建筑面积: 3219.39平方米设备用房及配套用房建筑面积: 660.32平方米6. 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 19857.56平方米7.容积率: 1.58.绿化率: 30.1%9.建筑密度: 29.9%10.居住总户数: 463户11. 机动车停车数 353辆第三章建筑设计篇在对基地的充分考察基础上,尊重原有临近地块的其他建筑机理,也充分发扬自身个性。建筑单体设计中,把握生态建筑特征。利用流畅的线条来塑造简洁、大方的法式建筑外观。使得建筑自然相连,紧密相融。本设计由高层住宅区、高档多层住宅区组成。通过对地块的分析与对比,采用多层建筑与中心景观的结合,打造出动态的空间景观带。用连贯的线条和统一设计手法,创造鲜明的高档多层住宅区特征。在高层区中,设一类及二类高层住宅建筑。通过精心的户型设计,使得户型设计紧凑合理,有效的节约用地。使得建筑与周边自然景观紧密相连,相辅相融,溶为一体。通过立体花园共同形成城市中的绿洲,景观价值达到最大化,大大提升了居住环境质量和居住价值。在户型设计上,建筑通过精心的设计,创造出南北通透、分区明确的住宅户型。并通过飘窗台、阳光房、入户花园、露台等创意空间,增加户型的附加价值,提升居住的舒适感。并运用建筑、绿化遮挡、提升社区标高等处理方式对外部干扰进行规避,营造舒适专享的社区空间。第四章结构设计篇一、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2)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9.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10g,基本风压为0.70KN/m2。 三、主体结构住宅区:设有多栋四层多层住宅、二栋二十五层高层住宅建筑,一栋二十四层高层住宅建筑,一栋十八层高层住宅建筑,故暂定多层住宅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二十四、二十五及十八层采用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四、基础部份根据地勘报告进行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篇一、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对于本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资料。2.相关专业提供的作业图及配合资料。3. (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2011年版 (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 (GB 50016-2006) (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 (9)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2995 (10)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二、设计范围及概况: 本设计包括建筑物内的给排水工程及消防给排水工程和红线内的室外给排水工程及消防给水工程设计。三、给水系统:1.水源 :采用市政水源.本小区给水管由市政给水管引入两根管径为DN150给水管,在小区内布置成环,环网管径为DN150,并根据使用功能对消防用水、商业用水和住宅用水分设水表计量。2.给水:市政给水压力0.30MPa,本工程16层由市政压力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其余由地下室水泵房叠压变频增压设备联合供水。最高日用水水量计算表:序号用水名称单位数量用水定额日用水量m3/d1住宅人1725250L/人天431.22商业m22884.188L/ m2天23.1小计454.3不可预见用水15%68.1合 计522.4小区最高日用水量为522.4/d。3.排水:雨污严格分流。雨水由雨水沟及雨水口收集后排入河道。污水由污水管道集中经化粪池处理(商业餐饮区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小区日污水量为408.9T/d, (按日生活用水量的90%)。四.管材:室外常压给水管DN=100采用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PN=1.25Mpa)室内给水立管,屋面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公称压力为1.6MPa),DN100mm采用丝扣连接, DN100mm采用卡箍连接.户内给水支管采用PP-R给水管(公称压力为1.00MPa) 及其配件,热熔连接.消防管及喷淋管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及配件,管径=100mm,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P=1.6Mpa排水管: 室外雨,污水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橡胶密封圈承插接口;室内污废水排水管采用内螺旋静音排水管及其配件,承插式柔性连接. 雨水管采用承压UPVC排水管,粘接剂接口. 车道下给排水管顶复土=0.7米.车道下给排水管管顶复土5m时,不计室内出入口,室外竖井、楼梯、穿廊出入口为130;室外直通、单向出入口为160250室外出入口临空墙直通200;单向180;竖井、楼梯、穿廊110。出入口通道净宽大于3.0m时,可将上述数值乘以0.9采用。250室内出入口门框墙最小水平距离5m时,80最小水平距离5m时,不计室内出入口,室外竖井、楼梯、穿廊出入口为200;室外直通、单向出入口为240室外出入口门框墙直通290;单向270;竖井、楼梯、穿廊160。出入口通道净宽大于3.0m时,可将上述数值乘以0.9采用。室内出入口,室外竖井、楼梯、穿廊出入口为200;室外直通、单向出入口为240抗爆隔墙120(钢筋砼)250(素砼)两侧设有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500密闭隔墙200楼梯踏步与休息平台做室外出入口时50(正面)做室内出入口时40(正面)正面60,反面30,按不同时受力计算通道结构和扩散室顶板、外墙及底板同上相应部分相邻两个防护单元之间以及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不计级别相同时50,6级与普通地下室相邻,普通一侧隔墙110,门框墙170250四、人防给排水设计:1. 概述:人防工程中给排水部分均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设计。2. 水源由市政给水管设专用水表引入。3. 用水量标准:饮用水:3L/人d,生活用水: 4L/人d。4. 保障给水天数:饮用水:15d,生活用水:7d。5. 贮水箱:每个防护单元清洁区设不锈钢板饮用水箱一只,生活水箱一只。6. 给水:人防饮用水箱出水管上设水龙头取水,人防生活水箱出水管上设管道泵两台,手摇泵一台供洗消等生活用水。防空地下室内给水管均采用涂塑钢管明设,其给水设单独水表计量。7. 排水:人防出入口部防毒通道滤毒,扩散室地面均设DN80防爆波地漏或铜质管堵, 在结构底板中敷设的排水管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 平时排放地面集水, 不用时应封堵,战时清洗污染水排至集水坑隔绝防护时间内污水存在集水坑内,容积不够的应采用成品桶贮存,污水集水坑战时安装带密闭盖板的人孔,爬梯及水位指示器等设施. 集水坑采用潜水排污泵(一用一备)排至室外,潜水排污泵均设有自动控制装置,手摇泵战时安装.人员隐蔽区内设有战时干厕,内设排水排气以及冲洗设施进、出防空地下室的给水管道、消防管道均设防护阀门,上部建筑的污水管、雨水管均不穿过防空地下室。人防用排水管穿防护墙时,在人防内侧设防护阀门。五、电气人防设计1. 本工程人防基本通信设备、人防应急照明用电为一级负荷,在人防车库设有一战时电站,做为本人防战时备用电源。人防风机、水泵、三种通风方式装置系统用电为二级负荷。电源正常时从低压配电系统引接,战时从本人防电站引。人防配电箱设双电源切换装置。管材应选用热镀锌钢管(厚度不小于3.0mm)。2. 人防照明与平时照明结合使用.从人防内部引到防护密闭门外的照明线路在防护密闭门内侧设熔断器保护.战时通用房间的照度值分别是值班室为150LX,出入口为100LX,风机房、滤毒间、厕所、通道等为75LX。3. 人防地下室配线管穿越围护结构,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时均采用镀锌钢管且采取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电缆、护套线、弱电线路和备用预埋管穿越人防围护结构,临战时应采取防护密闭或密闭封堵,在30d转换时限内完成。供一级负荷的EPS应急电源平时转战时时安装,并在30d转换时限内完成安装和调试。4. 风机室,人防值班室及战时出入口最里一道密闭门的内侧.设显示三种通风方式的音响,灯光信号。 主要出入口防护密闭门的外侧设有防护能力的呼叫音响按钮,音响装置设在值班室。5. 战时从人防区域电源引入的PEN(PE)线应作重复接地.所有人防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可靠接地. 六、暖通设计:1、本工程地下室平时为车库,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所;人防地下室设计等级为六级。2、每个人防单元内设一套独立的通风系统,能进行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3、进风系统由竖井、扩散室、防爆波活门、滤尘器、手动密闭阀门、过滤吸收器、送风机等组成。排风系统:战时清洁采用机械排风,由排风机、两道手动密闭阀门、扩散室、防爆波活门排向室外。滤毒式排风由超压排气活门自防毒通道经两道手动密闭阀门、扩散室、防爆波活门排向室外。4、清洁式通风量=5m3/(h*P),滤毒式通风量=2m3/(h*P),防毒通道换气次数=40次/h,清洁区超压值=30Pa,隔绝通风为内部空气循环,隔绝防护时间=3h, Co2容许浓度为=18。5、战时固定电站内设置一套独立的通风系统,能进行清洁式和隔绝式两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