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1.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a. 社会功能逐浙增强b. 政治功能彻底消逝c. 主体呈官僚化趋势d. 不断推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宗族制度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由秦唐宋元的大宗族大门阀逐渐向地方绅士富豪势力转变。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演变可知,伴随着我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宗族呈现出政治势力减弱、社会功能增强,主体平民化的特点,故a正确;政治功能彻底消逝说法绝对,b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主体呈现平民化趋势,不是呈现官僚化趋势,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转型的信息,d错误。2.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据此可知a. 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纷书坑儒错误b. 秦朝并未完全摒弃儒家治国思想c. 历史叙述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影响d. 史记所载历史不符合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可知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体现出秦始皇吸收了儒家的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焚书坑儒的错误,a错误;材料中史记的记述是比较客观,没有体现主观因素的影响,c错误;史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错误。【点睛】材料关键信息“糜不清净,施于后嗣”“贵贱分明,男女礼顺”3.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特征之一。明中叶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抑商政策开始改变b. 农业经济趋衰退c. 经济重心加速南移d. 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地”是种植经济作物,“多种田不如多种地”可以得出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导致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正确;古代封建社会一直厉行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开始改变,错误;材料中是说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并不是农业经济趋衰退,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知道材料中“地”的含义,种植经济作物说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的减少。由此得出问题答案。4.明仁宗洪熙二年,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这一制度a. 反映了科举制度日益僵化b. 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群体c. 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d. 不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科举考试名额逐渐被南方占据,为此明政府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南六十,北四十”,显然是为了笼络北方士人群体,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不能反映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也没有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故a和c错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中无法体现,d错误。5.1881年,广东南海1000多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庚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到“盖地方之莠项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尤应兼筹,今以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其必起而争者势也。”该告示的出现说明a. 垄断经营不利于工前业发展b. 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c. 传统工业与近代工业存在冲突d. 清改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一家射利而使千百穷黎失其恒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丝厂属于新兴工业,这反映了当时传统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裕厚昌”蒸汽丝厂的垄断经营,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买办商人把持丝织品的外销,故b选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啊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故d选项错误。故选c。6.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出版后受到进步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红色封面本子,初版千余册很快销售一空。应读者要求,同年9月又再版了印有马克思头像的蓝色封面本子1000册。除共产党宣言外,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重要著作也相继出版。这一现象的出现a. 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d. 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是1920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结合所学可知这得益于五四运动的爆发,a正确;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的序幕是五四运动,b错误;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的是新三民主义思想,c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作用,并不能说明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d错误。7.“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工农劳苦群众是真正反帝的力量。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9月19日发表此宣言的主要目的是a.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b. 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 表明中共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d. 谴责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时间“1931年”可知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降帝国主义的结果,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能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表明中共坚决抗战的严正立场,c正确;材料中是分析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不是揭露日本帝国义的侵略野心,a错误;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1935年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b错误;谴责南京国民政府的软弱无能不是材料中宣言的主要目的,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时间1931年9月19日,结合九一八事变后时局分析即可。8.1952年中国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承担政府对经济综合管理职能。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把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放在管理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事务上,着力制定发展战略。2003年又将原国家经贸委的部分职能和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同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主要反映出a.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加强b. 社会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c. “左”倾思想逐渐得到纠正d. 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三个名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b正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不能反映出材料主旨信息,a错误;材料中说得是经济体制变化导致政府机构的变化,不是说“左”倾思想逐渐得到纠正,c错误。“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可以反映“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不能完整反映整个材料的信息,d错误。9.罗马人不重视法的形而上的研究,法学家提出的原则与理论,都是针对社会生活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正如恩格斯指出,罗马人的“重要兴趣是发现和规定那些作为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的关系。”这反映罗马法a. 内容单一b. 注重形式c. 强调实用d. 具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罗马人针对社会生话新出现的法律问题”以及对私有财产关系的调整,可知罗马法具有实用性的特点,c正确;材料中主要是说明罗马法的实用性,而不是内容单一和形式主义特点,ab错误;主观性不符合罗马法的特点,d错误。10.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下图是“一个庄园的图解”。据此可知西欧当时的庄园a. 经营规模普遍较小b. 具有自然经济特征c. 生产内容较为单一d. 宗族色彩非常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有林地、牧场、耕地、磨坊等,可知庄园农业、手工业都有发展,且自成休系,可得出具有自然经济特征,b符合题意;图片显示西欧庄园的经营规模并不是较小,而是比较大,a错误;图片中林地、牧场、耕地、磨坊等可知生产并不是单一化,c错误;图片中不能体现出西欧庄园宗族色彩非常浓厚,d错误。11.下表是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代表情况表,据此可知1787年宪法代表土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奴隶主人数1424124015a. 体现了人民主权b. 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c. 宣扬了自由平等d. 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知参会代表“高利贷者”“持大量公债者”的人数较多,说明1787年宪法代表了利益既得者,d符合题意。表格中数据不能体现出人民主权的特点,a错误;显然1787年宪法不能消除各阶层间的矛盾,b错误;表格的数据不能说明1787年宪法宣扬了自由平等的思想,c错误。12.著名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表现了对拿破仑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与该作品风格相同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出自拜伦的长诗,根据材料中关键词语“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可以判断出是浪漫主义流派,自由引导人们属于浪漫主义绘画,故c正确;a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b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d是现代主义绘画作品。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材料二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外,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折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答案】(1)特点:遵循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并存;实施城乡合一的治理方式。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农耕经济为主,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2)特点:斗争主体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意义: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祌。【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愈能得到发展”可以得出遵循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理论;依据材料一“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纽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规则和习惯法”可知国家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并存管理;依据材料一“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可知是实施城乡合一的治理方式。成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农耕经济为主、城市缺乏自治传统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等回答。(2)特点:依据材料二“工商业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的信息可知斗争主体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依据材料二“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可知斗争形式多种多样;依据材料二“开始实行城市自治”“现代法治精神”可知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意义:依据材料二“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近代市民阶级精神”的信息和所学从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人类社会的转型以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等回答。14.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92年,素怀实业兴邦之志的“南洋首富”张弼士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与法国葡萄酒之乡波尔多地区自然环境相当的烟台地区作为基地,投资300万两白银,引进120多种优质萄萄品种,重金聘请欧洲一流酿酒师,建立了“张裕葡萄酒公司”。这个大胆的投资举动赢得了高度关注,李鸿章亲自批准了营业执照,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稣题写了厂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酿出了高品质的产品,1915年在美国著名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张裕的白兰地、红葡萄、雷司令、琼瑶浆(味美思)一举荣获4枚金质章和最优等奖状,中国葡萄酒得到举世公认。当时上海、北京等地的上流社会,纷纷以品尝张裕为荣。然而,在战乱频仍、捐税沉重的年代,产品质量虽好,但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到了20年代末,张裕开始陷入困境,张家后人曾计划出售企业,但未能实现,二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了工厂,将其作为生产军用酒精的基地,张裕的员工们宁可饿死也不为侵略者干活,技术人员和工人跑得一千二净。至比,张裕公司元气损伤殆尽,苟延残喘,只留下一块牌子。到解放前,公司只有5个工人支撑门面,年产量仅27吨。摘编自张黎张裕:百年梦想今日圆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启示: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晚清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一大批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投资创办实业,张弼士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虽然企业及各界人士热清高涨,共同努力,葡萄酒质量很高,但终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商业注定不可能得到独立发展的机会。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新中国建立后,这一局面得到改观,尤其是在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这些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中国的工业产品不仅满足国内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还不断走向世界,工业现代化加速迈进。由此可知,只有民族独立,工业现代化才能腾飞。【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进行论证。本题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从“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提取观点。论证依据材料中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晚清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发展以及失败”说明民族不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空想。依据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在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等说明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高等院校主要以“通”教育为主,综合类院校居多,什么课程都会涉及,但是什么课都不是专业的,培养出的人也不是行业中最尖的,不能满足于国家建设的需求。国家要想培养出真正符合当前国家建设在各行各业能力突出的人,高等教育必烦选择“专”有这条途径。1950年,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长马叙伦强调新中国的高等教有必须首先培养经济建设服务型人,再去带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必对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进行全面调整,专业要更具针对性,培养目标要更明确。集中精力开展“专”教育模式,可将一个大的院校分成若干个小的专业院校。1951年的高校院系调整,使“专”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达到一个小的高潮,这次调整打乱了我国原有的高校结构,对原来高校的院系和专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再加上借苏联的高校管理模式,更好的让“专”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联系,使得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教育模式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主导力量,摆脱了社会发展人才稀缺的窘境。摘编自袁爽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改革的响。【答案】(1)背景:近代中国教育的落后: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及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2)影响: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于重视对工业化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影响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的充芭,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综合类院校居多,什么课程都会涉及,但是什么课都不是专业的,培养出的人也不是行业中最尖的”可以归纳出近代中国教育的落后;依据材料“新中国的高等教有必须首先培养经济建设服务型人,再去带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防建设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等其他答案。(2)影响:依据材料“使“专”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达到一个小的高潮”可以概括出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使得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教育模式成为了全国经济建设主导力量,摆脱了社会发展人才稀缺的窘境”可知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依据材料“更好的让“专”教育和国家经济建设密切联系”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从过于重视对工业化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其他专业的发展以及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归纳不利的影响。16.【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材料 1980年,美国总统卡特在国情咨文中指出:“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力都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美国将使用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击退这种攻击。”萨达母在1990年7月9日表示:“过去有两个超级大国的平衡,今天出现了空块,本地区的毎个家都可以根据自己实自由行动。”海湾战争中部分军备造价:b2隐形轰炸机价值22亿关元,“战斧”式返航导弹价值130万美元。海湾战争中,美军共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291牧(加上空射巡航导弹共333枚)。据不完全统计,海湾战争中美军人均日耗物资是二战时苏军人均日耗物资的28.6倍,是二战美军人均日耗物资的21.5倍;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每日耗资2.27亿美元,人均日耗资416.5美元。海湾战争中,海湾诸国使其富甲一方的石油成了蔓延于海湾的黑色瘟疫:大约有700万桶至1000万桶原油流入了海湾,泄漏总量超过了战前年均泄漏量的27倍到43倍。”摘编自李成刚第一场高技术战争:海湾战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的影响。【答案】(1)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日益深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影响:环境污染;导致交战双方巨大的财政负担;使伊拉克人民深陷战争苦痛中。【解析】【详解】(1)背景:依据材料“过去有两个超级大国的平衡,今天出现了空块”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加快;依据材料“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力都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可知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依据所学海湾战争的特点可以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日益深入。(2)影响:依据材料“泄漏总量超过了战前年均泄漏量的27倍到43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