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课件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课件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课件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课件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课件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我们学习的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 大家来回忆一下隋唐时期繁荣局面的表现 隋唐的繁荣是全方位的 政治上革新了制度 完善了中央集权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兵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经济上农业 3点 手工业 4点 商业 4点 都空前繁荣 民族关系上有效统治着一些边疆地区 密切了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5个 对外交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 欧非各地 文化上在科学 文学 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分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战国秦汉 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 封建社会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220年 581年 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时期 隋 唐 581年 907年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时期 五代 辽 宋 夏 金 元 907年 1368年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起止时间 10世纪至14世纪中 907年 1368年 阶段特征 民族战争曾一度频繁 但各民族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密切 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完成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再度达到大一统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文化成就突出 继续领先于世界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实质 五代十国影响 相继建立 先后并存 唐未藩镇割据的继续 混战不休 人民生活困苦 唐时期全图 五代后期 从人民愿望 经济发展和统治者自身来看 统一因素都已具备 周世宗又顺应历史潮流在政治 经济 军事方面进行了改革 增强了后周实力 周世宗开始实施统一行动 短短几年先后攻占了后蜀 南唐和契丹的许多州县 正当后周军队节节胜利之际 周世宗不幸病逝 其年仅7岁的幼子继位 军事大权落入禁军统帅赵匡胤手中 五代十国全图 宋太祖即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 涿郡人 祖上世代为官 其父赵敬为后周大将 960年发动 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 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兵变 宋太祖 960 976年 北宋的建立是否标志着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了呢 一 北宋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 陈桥兵变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北宋 宋太祖 2 结束分裂 宋太祖 先南后北 方针 979年 宋太宗灭北汉 结束五代十国 如何看待北宋统一 a结束五代十国割据 有利社会发展 b只是局部统一 没有大统一强盛局面 平定南方各国和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十六州 是完成全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大历史任务 但是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 而只能根据实际力量 按照轻重缓急 来确定用兵先后 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 不是全国统一 当时东北有辽 西北有高昌 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 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辽 高昌 吐蕃 大理 繁塔建于宋太祖开宝七年 公元974年 现塔通高36 68米 底面积501 6平方米 繁塔为六角形楼阁式仿木青砖建筑 思考 宋太祖在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中 通过兵变建国 统一天下 试由此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1 背景 原因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形成五代十国局面 要结束这种局面 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宋朝建立时 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 要巩固封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 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 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二 强化中央集权 此图描写宋太祖赵匡胤在雪夜中访问宰相赵普的故事 画中人物及背景刻划细腻生动 线条秀劲有力 设色精丽典雅 全幅布局疏密得当 平稳概括 风格继承南宋 院体 而有变化 属于典型的明代宫廷画风 看材料 太祖 召 赵 普曰 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 苍生涂地 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 为国家建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普曰 唐末以来 战斗不息 国家不安者 其故非也 节镇太重 君弱臣强而已矣 今所以治之 无它奇巧也 惟削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天下自安矣 试问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二 中央集权的强化 目的 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1 集中军权 a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兵权 削减节度使实权 b禁军统领一分为三 皇帝控制c枢密院 调兵权 与将帅互相牵制 d更戌法 禁军换驻地 将领不随调 防武将专权e选地方军入禁军 半数卫京师 强干弱枝 内外相制 961年的一天 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大将 席间 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 全靠你们 可当上皇帝后 却整夜不能安睡 石守信等人忙问原因 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 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 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 那时事情也就由不得你们了 石守信等人非常惶恐 跪倒在地 问该怎么办 宋太祖说 你们不如放弃兵权 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 欢乐一世 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 岂不很好 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的用意 第二天全都称病辞职 交出兵权 例1 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 帝 宋太祖 宴于后苑 酒酣 从容谓之曰 卿等皆国家宿旧 久临剧镇 王事鞅掌 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 即前奏曰 乞骸骨 归丘园 臣之愿也 引自 宋史纪事本末 卷二 太祖之 意 是 a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b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c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d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d 2 集中行政权 a中央 相权一分为三 皇帝总揽大权a参知政事 行政权 b枢密使 军事权 c三司使 财政权 b地方 知州 通判互相牵制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a文臣做知州 b通判监督知州 报告皇帝 c公文须由知州 通判联合署名 3 集中财权 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小部分留地方 其余送中央 作用 消除割据物质基础 4 集中司法权 地方司法人员中央派文官担任 死刑中央复核 消除节度使控制司法局面 5 影响 a作用 铲除割据基础 维护统一 安定 有利社会经济发展 b恶果 积贫积弱 a机构重叠 冗官 财政开支大 b军队指挥不灵 战斗力下降 c地方财政困难 目的 根本 维护皇权专制 直接 改变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局面主要解决的矛盾 a君权与相权矛盾 b中央与地方矛盾汉与宋监察制度比较 汉 刺史巡查监督 宋 通判直接监督 分化事权 互相牵制 北宋集权方式的特点 中央 地方均多权分立 通过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来维护专制皇权 如何评价北宋中央集权 例1 下列有关北宋建立史实的表述 正确的是 a 赵匡胤以兵变方式夺取政权b 都城东京是今河南洛阳c 采取 先北后南 战略 进行统一战争d 北宋实现了全国大一统 a 例2 北宋为分割相权而设置的官职有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 通判a b c d a 例3 北宋设置转运使的最突出作用在于 a 保证了中央的财政收入b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 有利于经济发展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例4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a 极力提高皇权b 竭力削弱相权c 削夺将帅权力d 削减地方权力 d 例5 据记载 宋太祖立 更戍法 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 将领不随军调动 其目的是 a 重用功臣宿将b 实行兵农合一c 士兵得到锻炼d 防止武将权重 d 例6 北宋造成 冗兵 冗官 冗费 局面 从反面证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 兵越多 战斗力越弱d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发展科举制 复习 回忆所学过的科举制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思考 北宋时期的科举制有了哪些发展 有何影响 复习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官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 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增加科目 以进士 明经为主 武则天大量增加人数 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成为定制 1 发展 考试等级 更细 考试程序 更严格 考试科目 更少 考试方法 更严密 录取名额 更多 2 影响 使北宋的政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加强了中央集权 录取人数过多 必然出现官员冗滥局面 分为乡试 省试 殿试三级 殿试成为定制 录取权由皇帝掌握 进士为主 实行糊名法 发展科举制 要点回顾 1 如何看待北宋统一 a结束五代十国割据 有利社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