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情画意析中考考点.doc_第1页
品诗情画意析中考考点.doc_第2页
品诗情画意析中考考点.doc_第3页
品诗情画意析中考考点.doc_第4页
品诗情画意析中考考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诗情画意,析中考考点 中考古代诗歌鉴赏 莆田中山中学 张明艳复习内容解读:今年中考首次实现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较之以前,题型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诗歌鉴赏成为了考点,这是莆田市考生自2005年以来首次面对的题型。诗歌鉴赏的考点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诗歌的文学样式 。 2、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中考古代诗歌鉴赏共5分,两大题,题型主要有:选择题或填空题,主观题,以表述题或评述题为主。题目难度不大,但由于是新题型,所以学生在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并不理想,那么,本节课将着眼于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得分率。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己经对命题的基本形式有所了解,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就是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答题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教学设想:鉴于学生的文化底蕴比较薄弱,本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进行具体的考题分析,尽量化繁为简,降低学生对诗歌鉴赏的恐惧心理,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得分率的目的。教学目的: 1、了解诗歌的文学样式 。 2、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计:1、 导语设计: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习过不少的诗歌,也领略到了诗歌的美和诗情画意,但是当诗歌和考试结合时,很多同学的反应却如同李清照的词中所写的一样“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今年是莆田自2005年以来首次将诗歌鉴赏列入考试范围,虽然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征战无数”,但在面对诗歌鉴赏时,依旧心存困惑。所以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诗歌鉴赏考什么?怎么考?怎么解?(解说:初中生虽然学习甚至背诵了不少古诗,但面对鉴赏仍无从下手,做题时或连猜带蒙,或分析不到点子上,为解决这个问题,特将“鉴赏、分析的方法”作为重点提出来。)二、出示课件,展示诗歌鉴赏的中考考点。 1、了解诗歌的文学样式 。2、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3、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出示课件,具体展示诗歌的文学样式。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写景抒情、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怀古咏史、边塞征战。四、出示课件,展示考点二: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展示具体的中考考题分析。1、 常见的考查方式: (1)针对整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针对诗歌中的名句:理解(欣赏)作品中画线的千古名句。2、 出示2016年三明市中考卷诗歌鉴赏例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2016年三明市中考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这是一首抒写 的五言律诗。(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舟顺风而行之态。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解题方式: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注意对抓诗歌的关键字眼和关键句子,如“客”“乡书”“归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注意对诗歌内容的细节把握。答案:1、思乡之情(乡愁、羁旅之思等) 2、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3、 课件展示两首诗歌次北固山下天净沙 秋思,引导学生从情感上面作对比分析。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提问:两首诗歌都是写思乡之情,但在情感基调上有何不同呢?这种不同源自什么?解题方式: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教师小结:分析诗歌情感基调的两个主要方向:(1)知人论世:即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2)意象:即作者笔下的景物特色。王湾和马致远两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及自身的生平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两人的作品意象的不一样,王湾笔下的景物开阔明朗,马致远笔下的景物萧瑟凄凉,所以两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也完全不一样:前者格调壮美,意境开阔,后者萧瑟凄凉,孤苦惆怅。 从内容的把握和情感的把握上,都要注意细节,注意同一题材的诗歌在情感上的不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答题。3、 课件展示具体题型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解题方式: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第一题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来作分析,第二题典型体现了诗人的“诗豪”本色。答案:(1)对亲朋旧友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惆怅;暗示贬谪时间之长,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恨之情。 (2)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沉舟”“病树”比作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人。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新事物降将取代旧事物,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题基本格式:修辞所写内容情感五、出示课件,展示考点三: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展示具体的中考考题分析。1、常见的考查方式:(1)这首诗中“”一词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2)这个词为什么用得十分传神?(3)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4)在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词)?2、出示2016年龙岩市中考卷诗歌鉴赏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2016年龙岩市中考卷)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提问: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解题方式: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 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解题基本格式:解释字词修辞所写对象的特点情感3、出示课件,展示具体考题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提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题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结合陶渊明生活的时代背景东晋灭亡到南朝宋的建立及他的个人生平经历来分析作者此时的心情。灵活运用解题基本格式:解释字词修辞所写对象的特点情感答案: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南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南山的形象无意中闯入眼帘,更能体现诗人物我合一的闲适之情;而“望”为有意远看。改“望”则此句神韵索然。4、课件展示具体考题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提问: 请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一句中的“聚”“怒”二字进行简要赏析。解题方式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分析。 解题基本格式:解释字词修辞所写对象的特点情感。在此基础上灵活变通运用。答案:运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