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荷塘月色教案一、 教学目标:1、 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2、 把握文中细节,体会散文的语言魅力,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4、 熟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二、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4、5、6、三段,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及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难点:理解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心情,以及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三、 教学方法:由情入境法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荷花深受我们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曾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如我们学过周敦颐的一片爱莲说,里面有一诗句诗这样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可见,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也跟“荷花”有关的,它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一)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为“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朱自清的作品春、背影、等篇目。(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是写于1927年7月,当时中国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即家庭需要他的支持,“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正直的知识分子,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1927年9月17日的一封信中他表白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由此可见作者当时的处境是很艰难的,内心是想“超然,而又想”挣扎“,一方面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制造白色恐怖的黑暗现实不满,有强烈的正义感,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向我洁净、自由、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没有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不愿投身革命,希望有所作为的热情与无从选择的痛苦,内心充满着矛盾、惶惑、凄苦之情。由于心里颇不宁静,因此为了散心,为了排解内心的这种苦闷、忧愁,作者很自然地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要等夜深人静之时踏着月光去游荷塘。(三)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首先从作者散步地点的转换入手理清线索。(淡淡的愁) (淡淡的喜) (淡淡的愁)家小路荷塘家(不宁静) (求静) (得静) (出静)2、为什么不宁静、愁?(背景) 3、因什么得静、喜?(荷塘月色)4、为什么又愁?(江南采莲思乡)(四)分析1、2、3自然段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文眼)2、第二自然段的对比手法:路的幽僻与作者的心情3、由“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开始有愁到喜渐渐转变了。(五)第4自然段:月下荷塘1、作者在这段写了哪些景色,是怎样描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顺序:由远到近, 自上而下荷叶:舞女的裙 荷花:明珠、星星、美人荷香:渺茫的歌声 荷波:凝碧的波痕 流水:脉脉2、分析修辞手法(1)各比喻、拟人句的相似点?(2)通感:又叫“移觉”,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感觉的转移”。分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从感觉入手)“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何相似?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例:她唱的歌真甜!(听觉与味觉) 她笑的很甜(视觉与味觉)3、小结:修辞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第二课时(一)第5自然段:荷塘上的月色1、正面描写:月光如水、薄雾似沙、花叶若梦侧面烘托:黑影斑驳、杨柳如画、光影似曲(二)第6自然地:荷塘四周1、景物:树、远山、路灯 2、分析“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转折,蛙声热闹,却不能感染作者,作者依然难以排解心中的愁绪,照应了文眼(三)联想部分:采莲赋无福消受 西洲曲惦着江南1、 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呢?“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戏”的光景。2、 但他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3、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思想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进而表现了作者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4、 作者从荷塘回到家,心绪如何?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5、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 首尾呼应(四)总结1、 全文线索一路行来,伫立观望,以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情变化为经,以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为纬来构思全文,所以思想感情的变化是本文的线索。感情变化时:“心里颇不宁静”,有淡淡的哀愁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后来又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惦念江南,欲超脱而不可得。2、 归纳中心: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景、美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淡、朦胧、静美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五)简评作者的思想:1、也许有些同学会想,作者这种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敢正视淋漓的鲜血”,而寄情于风月山水之中的思想,会不会太消极了?2、作者这种回避现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有研所属国合通测春季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版
- 2025年骨科骨折急救演练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无人配送行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工业行业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研究报告
- 2025年信息安全行业网络攻防技术应用与安全威胁分析报告
- 2025年新零售行业社交电商新兴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交通物流行业智慧物流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科技行业创新技术与生物医药应用研究报告
- 诺贝尔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卫健系统招聘副院长、临床科室主任人才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检验医学尿常规课件
- 职校开学第一课课件:谁说职业没前途
- TBT 3329-201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隧道内预埋槽道
- 2024版公司100%股权转让协议
- 便利店设计方案
- 对意外伤害儿童的紧急救治方法
- 为成果而管理
- 乳腺癌骨转移护理查房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1读写教程-Unit1-Fresh-Start-课件
- 客户信息登记表
- 不合格品处置记录表(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