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考纲 有效复习 郑州上(0902).ppt_第1页
遵循考纲 有效复习 郑州上(0902).ppt_第2页
遵循考纲 有效复习 郑州上(0902).ppt_第3页
遵循考纲 有效复习 郑州上(0902).ppt_第4页
遵循考纲 有效复习 郑州上(090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研读 考纲 明确要求冲刺2009高考 一 研读考纲 明确要求二 遵循考纲 有效复习三 针对题型 提升能力四 关注热点 冲刺高考 3 一 研读考纲明确要求 一 2009理综高考命题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高考化学科命题的原则是 在考查知识 技能的同时 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 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4 二 新课程高考考核目标与命题原则 1 化学科考试目标将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学生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 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 全面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2 化学科命题原则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5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300分 2 题型选择题 每小题六分 共20道或21道 化学8道 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 实验题 作图题 计算题 简答题 10道 理 化各4道 生物2道 3 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 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6 二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4 内容比例物理 化学 生物3科的内容比例约为40 120分 36 108分 24 74分 5 组卷原则试题主要按题型 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 选择题在前 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 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7 6 试卷结构 全国卷 注 全国卷选择题21道 物理选择题为1 2选 8 近几年高校在京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文科理科重点本科 约 550585普本第一批 约 520530普本第二批 约 470480普本第三批 约 445445艺术类本科 约 290290体育类本科 约 300300 语数外450分文 理综300分 物理120 化学108 生物72 9 高考目标与考试成绩 对应关系 100以上 660 10 知识考查分布情况2008年北京卷 11 知识考查分布情况2008年全国i卷 12 二 关于考试要求的说明 化学科能力要求1 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 实物 模型 图形 图表 以及自然界 生产 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 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 并对这些感性知识 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1 化学学科中的观察能力 2 对自然 科学 生产 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 高考化学试题中十分重视 化学与社会 题目的设置 3 对观察结果的初步加工能力 北京卷题号 6 25 4 27 3 4 28全国i卷题号 11 27 28 29 13 例 1 14 15 例题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 鸟巢 thebirdnest 有一类硼烷也好似鸟巢 故称为巢式硼烷 巢式硼烷除b10h14不与水反应外 其余均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硼酸 硼烷易被氧化 下图是三种巢式硼烷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这类巢式硼烷的通式是cnhn 4b 2b5h9 12o2 5b2o3十9h2o lmolb5h9完全燃烧转移25mol电子c 8个硼原子的巢式棚烷化学式应为b8h10d 硼烷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1 16 17 例题3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装置甲 防止铁钉生锈b 装置乙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c 装置丙 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 装置丁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18 例题3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c a 装置甲 防止铁钉生锈 加快生锈 b 装置乙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炔 都除去 c 装置丙 验证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d 装置丁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生成物水解 管口位置 19 训练题1 08江苏卷 6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 训练题1 08江苏卷 6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 重点考查对实验装置或操作图示的观察能力以及原电池原理 构成条件 21 2 实验能力 1 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完成规定的 学生实验 的能力 2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 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 4 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 5 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 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北京卷题号 9 26 2 27 3 28全国i卷题号 26 1 2 28 22 例题4 1942年 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以nacl nh3 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 进而生产出纯碱 他的 侯氏制碱法 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h3 co2 h2o nh4hco3 nh4hco3 nacl nahco3 nh4cl 2nahco3na2co3 co2 h2o 1 侯氏制碱法 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 请写出工业合成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已知合成氨为放热反应 若从勒夏特列原理来分析 合成氨应选择的温度和压强是 选填字母 a 高温b 低温c 常温d 高压e 低压f 常压 23 24 2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 选填字母 a 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3 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 欲制备碳酸氢钠 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第一位同学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图中夹持 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25 2 碳酸氢铵与饱和食盐水反应 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c 选填字母 a 碳酸氢钠难溶于水b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c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 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3 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 欲制备碳酸氢钠 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第一位同学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图中夹持 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26 3 第一位同学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 请回答 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乙装置中的试剂是 实验结束后 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第一位同学 第二位同学 27 3 第一位同学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 请回答 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 2h ca2 h2o co2 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实验结束后 分离出nahco3晶体的操作是过滤 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hcl与caco3反应 除hcl 28 第二位同学 用图中戊装置进行实验 其它装置未画出 则 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应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 实验时 须先从a管通入 气体 再从b管中通入 气体 装置c中的试剂为 选填字母 e 碱石灰f 浓硫酸g 无水氯化钙 29 第二位同学 用图中戊装置进行实验 其它装置未画出 则 为提高二氧化碳在此反应溶液中被吸收的程度 实验时 须先从a管通入nh3 氨 气体 再从b管中通入co2 二氧化碳 气体 装置c中的试剂为g 选填字母 e 碱石灰f 浓硫酸g 无水氯化钙 六氨合氯化钙 30 4 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naoh co2 nahco3 或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na2co3 co2 h2o 2nahco3等 其它合理方法均可 点评 本题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4 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用简要的文字和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描述 31 训练题2 08山东卷 30 食盐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粗食盐常含有少量k ca2 mg2 fe3 so42 等杂质离子 实验室提纯nacl的流程如下 提供的试剂 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 no3 2溶液75 乙醇四氯化碳 32 1 欲除去溶液 中的ca2 mg2 fe3 so42 离子 选出a所代表的试剂 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洗涤除去nacl晶体表面附带的少量kcl 选用的试剂为 用提纯的nacl配制500ml4 00mol l 1nacl溶液 所用仪器除药匙 玻璃棒外还有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如图所示 若收集的h2为2l 则同样条件下收集的cl2 或 2l 原因是 装置改进后 可用于制备naoh溶液 若测定溶液中naoh的浓度 常用的方法为 33 34 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 zn h2so4 znso4 h2 mno2 4hcl 浓 mncl2 cl2 2h2o据此 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 填代号 和制备并收集干燥 纯净cl2的装置 填代号 35 实验室制备h2和cl2通常采用下列反应 zn h2so4 znso4 h2 mno2 4hcl 浓 mncl2 cl2 2h2o据此 从下列所给仪器装置中选择制备并收集h2的装置e 填代号 和制备并收集干燥 纯净cl2的装置d 填代号 36 i 考纲明确化学实验考查范围及要求1 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 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装置图 3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包括所用试剂 仪器 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37 5 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 包括气体物质 无机离子 进行分离 提纯和鉴别 6 能根据实验现象 观察 记录 分析或处理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 7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 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 8 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i 考纲明确化学实验考查范围及要求 38 ii 考纲要求化学实验考查知识内容 基础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功能 基本实验操作 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课内重点实验的原理和装置 物质的鉴别 分离与提纯药品的保存与仪器的洗涤综合实验 实验室气体制备原理的综合应用元素性质与化学实验的综合应用 39 一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1 制备装置的选择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加热与否 一般将装置分为三种类型 40 1 向上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较空气大且在空气中稳定的气体 2 向下排空气法 适用于密度较空气小且在空气中稳定的气体 3 排水或其他液体取气法 适用于在水中 或液体中 溶解度不大且与水 或液体 不反应的气体 2 收集方法 选择依据 41 1 识别气体制备中的几种溶解 吸收装置 防倒吸 42 例题5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 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 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 a是制取co2的装置 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填写表中空格 请在答题卡上填空 3 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 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除杂反应除杂收集 43 例5答案 1 caco3 2hcl cacl2 h2o co2 2 3 2na2o2 2co2 2na2co3 o2 4 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用姆指堵住试管口 取出试管 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 木条复燃 证明试管中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例20 定量讨论 44 3 1常见杂质气体及其吸收剂 1下 45 3 2气体的净化方法 试剂与装置 气体的干燥 46 47 48 2 防堵塞安全装置 49 例题 不定项选择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 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 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abcd要关注尾气吸收装置 50 3尾气处理 防中毒 防污染 灼烧式 收集式 51 小结 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 含装置 52 53 二 物质的检验 分离和提纯 54 2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若干种物质区别出来 根据选用的试剂可分为 任选试剂鉴别 一种试剂鉴别和不用试剂鉴别 不用试剂鉴别的一般思路 a 根据物质的外观特征 如颜色 气味 密度等先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再用它们去进一步鉴别其它物质 如无明显的外观特征 也可考虑用加热或焰色反应等法 b 上述方法不能鉴别时 若为两种溶液 可考虑利用滴加顺序不同时现象的不同进行鉴别 若为多种试剂 可对试剂进行编号 后两两混合 根据不同的现象组合进行鉴别 55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一般思路 a 若为电解质溶液的鉴别 可用 离子相反 的原理选择鉴别试剂 即根据被鉴别的阴离子选择鉴别试剂的阳离子 例如 被鉴别的阴离子如果是 s2 co32 so32 sio32 alo2 等时可选择h 同理 根据被鉴别的阳离子选择鉴别试剂的阴离子 如nh4 fe2 cu2 al3 等可选择oh 鉴别 再根据所选择的阴阳离子组合出所需的鉴别试剂 b 若为有机物的鉴别 一般用fecl3溶液 溴水 新制cu oh 2等作为鉴别试剂 任选试剂鉴别这类鉴别看似简单 但一般要求选出最优化的方案 要求步骤简单 现象明显 56 1 2 57 请看表格下面的标注 58 例 答案 点评启示 本题充分体现对化学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就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观察 分析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的考查 本题还属于两两混合不用试剂鉴别物质的典型试题 它们往往涉及以下知识与能力 59 三 实验能力专题训练 高中教材中需重点研读的实验教材实验的拓展与创新提升探究性与开放性的答题能力强调观察能力 强调数据处理能力反映时代研读并改进教材实验特点 关注社会发展 60 1 研读教材实验nh3喷泉实验 化学原理 易溶或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物理原理 容器内压强小于容器外压强 61 由物理原理拓展 变型 例9 用图1装置进行hcl的喷泉实验 1 引发hcl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如果只提供图2的装置 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62 由化学原理拓展 变型 例9 2 能否用cu和浓hno3反应设计一个蓝色喷泉装置 经讨论学生设计如左图 铜和浓硝酸反应 no2与水的反应组合而成 63 例10 如图所示 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 置于光亮处 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 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 集气瓶气体是 co o2 cl2 ch4 no2 o2 n2 h2 a b c d 64 例10 如图所示 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 置于光亮处 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 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 集气瓶气体是 co o2 cl2 ch4 no2 o2 n2 h2 a b c d 答案 d 08年北京卷参考样题14 07年试题 65 2 研读并改进教材实验2 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高二教材p89 优点 避免了新制的fe oh 2直接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 思考 1 实验目的是什么 2 实验原理是什么 3 实验现象是什么 4 特别之处是什么 5 制备氢氧化亚铁要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6 你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缺点 放置时间稍长 fe oh 2还是会被氧化 66 改进装置 67 例题11 方法二在如图装置中 用naoh溶液 铁屑 稀硫酸等试剂制备fe oh 2 1 在试管 里加入的试剂是 2 在试管 里加入的试剂是 3 为了制得白色fe oh 2沉淀 在试管 和 中加入试剂 打开止水夹 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 这样生成的fe oh 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其理由是 3 先检验试管ii出口处排出氢气的纯度 当排出的氢气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68 例题12 在如图装置中 1 在试管 里加入的试剂是 2 在试管 里加入的试剂是 3 为了制得白色fe oh 2沉淀 在试管 和 中加入试剂 打开止水夹 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 这样生成的fe oh 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 其理由是 4 试管 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 和试管 使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69 高中教材中需重点研读的实验 cl2的实验室制备 浓h2so4与cu的反应及so2的漂白性实验 na和h2o的反应及na2o2与水 co2的反应 高一 70 高中教材中重点研读的实验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重要氧化剂还原剂的常见反应中和热的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 高三 71 铁和水蒸气的反应 p88 图4 14 3 教材实验的拓展与创新 72 例 12 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制取铁的氧化物 氢气还原铁的氧化物制取还原铁粉 请分别用右图中示意的两套 仪器装置 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还原铁粉 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6mol l盐酸 其他试剂自选 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 铁夹 铁圈 石棉网 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 1 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烧瓶b的作用是 烧瓶c的作用是 在试管d中收集到的是 2 实验时u形管g中应加入 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 3 两套装置中 在实验时需加热的仪器是 填字母 73 1 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fe粉 烧瓶b的作用是 水蒸气发生器 烧瓶c的作用是 防倒吸 在试管d中收集到的是 h2 2 实验时u形管g中应加入碱石灰 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hcl 3 两套装置中 在实验时需加热的仪器是 a b e 74 4 烧瓶i中发生的反应有时要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其目的是 加快反应速率 5 试管e中的反应 6 为了安全 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 在f出口处必须 先验纯 e管反应开始后 在f出口处必须 点燃管口 75 例13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装置进行 铁与水反应 的实验 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 6h2o晶体 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装置e中的现象是 76 77 例13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装置进行 铁与水反应 的实验 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 6h2o晶体 1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 4h2o fe3o4 4h2 2 装置e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 右端管壁有水珠 高温 78 3 停止反应 待b管冷却后 取其中的固体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 过滤 简述检验滤液中fe3 的操作取少量滤液 滴入几滴kscn溶液 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4 该小组学生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 6h2o晶体 设计流程如下 步骤i中通人cl2的作用是将fe2 氧化成fe3 步骤ii从fecl3稀溶液中得到fecl3 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 加热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 主要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fe3 3h2ofe oh 3 3h 过量盐酸可以抑制fecl3水解 79 3 通过选择题来提升实验评价能力 例题14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80 例题15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81 例题16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2007 广东化学卷 18 82 4 提升探究性与开放性的答题能力 例17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 发现溴水褪色 对 溴水褪色 有以下三种猜想 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 溴水将乙醛氧化生成了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 某研究小组提出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检验褪色溶液的酸碱性 方案二 测定反应前后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br 的物质的量 问题 1 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 行 或 否 理由是 2 设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 反应后溶液中br 的物质的量为bmol 若是猜想 则a与b的关系式为 若是猜想 则a与b的关系式为 若是猜想 则a与b的关系式为 83 提示 猜想 反应 ch3cho br2 ch2brcho hbr猜想 反应 ch3cho broh ch3ch obr 2猜想 反应 ch3cho br2 h2o ch3cooh 2hbr 1 方案一是否可行 否 填 行 或 否 理由是乙醛无论发生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 溶液均显酸性 方案一不可行 2 设反应前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amol 反应后溶液中br 的物质的量为bmol 若是猜想 则a与b的关系式为 若是猜想 则a与b的关系式为 若是猜想 则a与b的关系式为 84 3 若取含5 10 3mol的br2的溶液与足量的乙醛完全反应 再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00ml 取10ml溶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得到沉淀0 188克 已知ch3cooag易溶于水 写出溴水与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 br2 h2o ch3cooh 2hbr有人将溴的四氯化碳与乙醛充分混合 有分层现象 下层是淡橙黄色油层 上层是无色液体 该液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该实验说明 溴水 与乙醛进行反应的有效成分是hbro物质 推算 反应后的溶液中agbr的物质的量为 0 188g 10 188g mol 1 0 01mol说明1mol的br2生成2mol的hbr 85 例17 向溴水中加入足量的乙醛溶液 发现溴水褪色 对 溴水褪色 有以下三种猜想 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取代反应 溴水与乙醛发生了加成反应 溴水将乙醛氧化生成了乙酸 为探究哪种猜想正确 某研究小组提出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检验褪色溶液的酸碱性方案二 测定反应前后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和br 的物质的量问题 4 若猜想 合理 请设计另一种实验方案证明 简述实验原理 利用酯化反应检验乙酸 向反应后的溶液加入乙醇和浓硫酸共热 若生成有水果香味的油状物质 则证明 合理 86 点评 本题将重要的三类有机反应类型综合起来 考查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实质 突出学科内综合 实验探究性的考查常集中在 1 课本中某些实验原理的探究 2 日常生活物质成分的探究 3 重要反应中异常现象的探究等 4 重要反应的反应条件的探究等 87 5 强调观察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 考查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相应结论的能力 88 例题18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89 例题18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90 例题18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91 例题18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92 例题18 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 4 实验中的所有反应 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 约15 相近 推测其原因 因为所有反应中 金属质量和硫酸溶液体积均相等 且硫酸过量 产生热量相等 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 93 如上图所示 小明利用图甲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 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 老师帮小明加装了一个u形管 如图乙装置 后 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去除了水蒸气 使氧气更纯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2h2o22h2o o2 例题19 94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题19 95 复燃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 得出相应的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不一定是纯氧气 对 2 3 的分析 小明还能够粗略得出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范围是大于等于40 75 20 25 40 例题19 96 例20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 乙二酸 俗名草酸 晶体受热分解 的实验 并验证分解产物中有co2和co 图中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 装置c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 2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 不写全不给分 97 1 装置c中盛放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乙二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 2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分解产物中有co的现象是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装置f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装置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写全不给分 98 3 实验结束后 装置f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简述检验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的实验方法 已知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铜单质和硫酸铜 4 草酸和草酸钠 na2c2o4 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 mno2氧化 kmno4和草酸钠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99 3 实验结束后 装置f中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固体 简述检验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的实验方法 已知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铜单质和硫酸铜 取少量红色固体 滴加稀硫酸 观察红色固体是否有部分溶解 溶液是否变蓝色 4 草酸和草酸钠 na2c2o4 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被kmno4 mno2氧化 kmno4和草酸钠在稀硫酸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mno4 16h 5c2o42 2mn2 10co2 8h2o 100 实验室常用草酸钠标定kmno4溶液 操作如下 准确称取0 2000g草酸钠 放入锥形瓶中 加100ml稀硫酸溶解 用配置好的kmno4溶液滴定 当加入1滴kmno4溶液后 锥形瓶中溶液立即由无色变为紫红色 且30s不褪色 即达到滴定终点 重复上述滴定操作三次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式是c kmno4 不写单位0分 101 总结 做好5个定量实验 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置2 中和滴定3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4 中和热的测定5 乙醇分子结构的确定 102 总结 做好5项制备实验 1 fe oh 2 feso4 2 al oh 33 乙酸乙酯4 fe oh 3胶体5 几个气体的制备o2 co2 cl2 nh3 c2h4等 103 总结 做好三类重点物质的检验 1 气体检验o2 co2 cl2 nh3 c2h4等2 阳离子检验h fe2 fe3 nh4 al3 cu2 na k mg2 ca2 ag ba2 等3 阴离子检验oh cl co32 so42 hco3 br i 等 104 解答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与过程有效接受信息善于迅速 全面地吸收并筛选试题所给信息 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 实验条件和设计要求 实验设计原理 1 实验方法的选定取决于实验原理 受实验条件限制 2 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的设计属于方案细节的设计3 实验设计的内容 1 根据命题要求说明设计原理画出实验装置图 2 列出实验操作步骤 说明实验中注意事项 3 观察 记录实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正确结论 105 实验设计的思维模型 106 实验综合试题的基本类型1 根据实验现象 观察 记录 分析或处理数据 得出正确结论2 根据实验试题要求 设计基本实验方案3 能识别和绘制 或改正 连接 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4 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综合的实验设计题 107 实验复习基本方法1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提高重要实验的重现率 1 集中复习实验的基本操作与技能 2 将性质 制法 验证 探索实验分散到理论 有机和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2 提高信息迁移能力训练发散思维以增强实验设计水平 108 iii 思维能力 1 对中学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 将知识点统摄整理 使之网络化 有序地存储 有正确复述 再现 辨认的能力 2 能将化学问题分解 找出解答的关键 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 将它们分解 迁移转换 重组 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3 能将化学信息 含实际事物 实验现象 数据和各种信息 提示 暗示 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 逻辑地统摄成规律 并能运用此规律 进行推理 收敛和发散 的创造能力 109 例题21 有m a b d e五种短周期元素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m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 a b d e分别在右表 周期表的一部分 不同的空格内占有相应的位置 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7 试回答 1 将a b d e的元素符号分别填在上表相应的空格内 2 在a b d e四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中 沸点最高的是 填化学式 由d e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 晶体 3 a b d m可组成多种18电子分子 其中两种的结构可分别表示为m2b bm2和am3 bm2 请根据这两种分子的结构特点再写出2种具有18电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110 111 4 右图为某些元素单质的沸点与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其中各点为周期表前20号中的部分元素 原子序数连续 元素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为 单质a与元素 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d2 离子存在于人体中 能使人过早衰老 但在催化剂存在下很快转化为m2d2 d2等物质 该转化过程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h2o 112 113 例题22 08北京卷 27 x y z 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 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 x有5个原子核 通常状况下 w为无色液体 已知 x yz w 1 y的电子式是 2 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 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 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3 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有下列主要操作 a 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 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 关闭止水夹 点燃红磷 伸入瓶中 塞好胶塞 c 待红磷充分燃烧 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 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114 例题22 08北京卷 27 x y z 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 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 x有5个原子核 通常状况下 w为无色液体 已知 x yz w 1 y的电子式是 2 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 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 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2nh3 l nh2 nh4 3 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有下列主要操作 a 向广口瓶内注入足量热naoh溶液 将盛有铜片的小烧杯放入瓶中 b 关闭止水夹 点燃红磷 伸入瓶中 塞好胶塞 c 待红磷充分燃烧 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旋塞 向烧杯中滴入少量稀硝酸 步骤c后还缺少的一步主要操作是 打开止水夹 通入少量氧气 115 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 一定温度下 将1mol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 保持压强不变 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 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 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若保持t2 增大压强 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温度在t1 t2之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温度在t2 t3之间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保留1位小数 116 红磷充分燃烧的产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p2o5 6oh 2po43 3h2o 步骤c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 cu片逐渐溶解 有无色气泡产生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u 8h 2no3 3cu2 2no 4h2o 4 一定温度下 将1mol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 保持压强不变 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 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 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若保持t2 117 3 思维能力 4 对原子 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5 通过分析和综合 比较和论证 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能力 6 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 利用数学工具 通过计算和推理 结合化学知识 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北京卷题号 5 7 8 10 11 12 25 26 27 28 全国i卷题号 6 7 9 10 12 13 26 27 29 118 例题 23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共价键b catio3晶体中每个ti4 与12个o2 相紧邻 c 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两个o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d 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1 119 例题 23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c 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与两个o原子以共价键相结合 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结合 d 金属晶体的熔点都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 hg例外 1 紧邻3 120 例题24 已知x y 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 其晶胞如图所示 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a zxy3b zx2y6c zx4y8d zx8y12 121 晶体的空间结构 每个晶胞 晶体中最小单元 涉及同类a数目m个 每个a为n个晶胞共有 则每个晶胞占有a m 1 n 计算方法 立方晶体 122 例题24 已知x y 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晶体 其晶胞如图所示 则下面表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 123 例题 25 co ch4均为常见的可燃性气体 1 等体积的co和ch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 转移的电子数之比是 2 已知在101kpa时 co的燃烧热为283kj mol 相同条件下 若2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所放出的热量为1molco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6 30倍 c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放出式是 3 120oc 101kpa下 aml由co ch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mlo2中完全燃烧后 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若混合气体与o2恰好完全反应 产生bmlco2 则混合气体中ch4的体积分数为 保留2位小数 2 若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a 4ml 则a与b关系的数学表示式是 124 例25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有关物质的量的基本计算和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 利用数学工具 通过计算和推理 结合化学知识 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只要根据两种化合物中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就能得出转移的电子数之比 co co2 失2e ch4 co2 失8e 则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 4第 2 问由题意可知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所放出的热量为283kj molx6 30 2mol 891kj则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h 891kj mol 125 例25 解析 第 3 问涉及差量计算 根据方程式设ch4为xml 2co o2 2co2ch4 2o2 co2 2h2o2121212a x a x 2a xx2xx则x a x b 产生的co2 得a b 由a a x 2 2x 反应混合气 消耗o2 3x ax a 3 0 33a所以ch4的体积分数为 0 33a a 0 33 126 4 本小题涉及差量计算 此两反应中只有co的燃烧会引起体积缩小 设混合气中含coxml ch2 a x ml2co o2 2co2 vch4 2o2 co2 2h2o212112xx 2x 2 a x 2 a x 因为x 2 a 4 所以x a 2则有a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