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诗经两首第一课时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重点)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问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预习展示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诗经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2生字识记。雎(j) 鸠(ji) 荇(xng) 芼(mo)好逑(ho qi) 参差(cn c)窈窕(yo tio) 寤寐(w mi)3重点语句翻译。(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翻译: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翻译: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三、合作探究(一)理解主要内容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二)分析写作手法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比兴手法的运用,为中国诗歌树立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艺术法则,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方法,再有“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兴”的表现方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2)重章迭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四、板书设计表达了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五、教学反思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引导学生了解诗经、识记重点词句之后,我还重点讲解了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做到了讲解全面,重点突出。不足之处:本诗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但是,由于只有一个课时的时间,我没有给学生朗读的机会和时间,这对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课文不利,以后一定会注意这一块。第二课时蒹葭【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重点)2品味诗歌的意境,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重点)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重点)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二、预习展示1走进作品。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2识记字音。(1)溯洄(s hu)从之(2)道阻且跻(j)(3)宛在水中坻(ch)(4)宛在水中沚(zh)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我们能够把它读得这么美呢?(小组讨论)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1)韵脚苍、霜、方、长、央萋、晞、湄、跻、坻采、已、涘、右、沚(2)叠词苍苍、萋萋、采采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三、合作探究(一)品味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情感古人云:“诗源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2)执着、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提示: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他寻到了没有?)“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说明伊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该是多么惆怅啊。(二)感知形象,主题解读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美丽高洁的?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其实,不单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诗人的面貌、身份同样是模糊的,还有,他究竟是怎样追求的?运用了什么手段?走了多少路程?诗中都没有交代,只是反复吟唱“溯游从之”“溯洄从之”,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蒹葭的含蓄朦胧的特点。2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那么,大家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明确:(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3)“讽刺说”:汉代毛诗序中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意思是说这首诗是讽刺秦襄公的,因为他不遵守周礼,因此将招来亡国之祸。东汉郑玄诗笺:“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所谓“伊人”是“知周礼之贤人,乃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4)“求贤说”:清代学者姚际恒认为“伊人”是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该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5)“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这么优美的诗篇,是百读不厌的,让我们再朗读一回吧。男女生分部分朗读。四、板书设计塑造了一个执着的追求心上人的形象五、教学反思这堂课,我首先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不足之处:由于蒹葭诗歌文字较为古奥,教学中准备还不够充分,功底又浅,所以对诗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时课堂也略显散乱。15枣儿【学习目标】1熟悉剧情。(重点)2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中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3把握本文运用的象征手法,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像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像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儿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二、预习展示1了解作者。孙鸿,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2积累词语。竹匾(bin)掸去(dn)囫囵(h ln) 咀嚼(j ju)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决,不敢前进。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3通读话剧,概括剧情。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三、合作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社会现实1怎样认识本文中的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明确:剧中的老人是一个农民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剧中的男孩是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天真而又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他的这种天性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你对剧中未出场的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明确: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二)把握象征手法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的象征意味。(1)老人老子个儿大就叫“枣儿”。(2)老人(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不中看,谁要啊。(3)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4)男孩枣儿叔叔爷爷,你怎么了?(5)男孩爹回来会带你的枣儿甜!(6)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明确:(1)并非指个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2)老人内心呼喊儿子,因儿子没有回应而伤心;老人年老,被儿子遗忘,透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3)不仅是对吃枣而言,也不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感情。(4)“迷路”是喻指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5)“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走出去的人们,往往迷恋于外在世界,忘记了回家的路,但他们最终会回来的,喧嚣之后是平静,躁动之后是安宁。(6)道德、伦理、亲情是每个人必须有的,但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却不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2剧本采用了象征手法,“枣儿”象征着什么?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示例:生1:枣儿象征着亲情。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想念父亲,枣儿凝聚着老人与男孩的情感困惑。生2:枣儿象征着故乡。老人喜欢怀旧,表现了老人对故土的挚爱;儿子久出未归,离开故土追寻心中的梦。生3:枣儿是传统生活的象征、精神家园的象征。枣儿代表亲情、故乡,更代表一种文化传统、一种生活方式,它所牵涉的老人与儿子、男孩与父亲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缩影,喻示的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面对的现实:在剧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情感、心态、思想观念、生存方式、精神归宿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师总结: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内蕴。请大家谈谈对作品主题的认识。生1:剧本表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也表现了老一辈的深厚乡情。生2:剧本反映了当今社会家庭关系的变化,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生3:剧本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离开乡土、老人孩子留守家园的农村状况。生4:剧本表现了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生5:剧本表现了社会的深刻变迁,企盼和呼唤人们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而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教师总结:优秀的剧本,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多义的,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供人思考,令人遐想,让读者的想象尽情飞扬。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知识讲解比较全面,学生也积极参与某些问题的讨论,课堂氛围很好,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错。不足之处:本文是一篇话剧,我忽视了让学生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一个方面是朗读,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合作诚信守秘保证承诺书3篇范文
- 科技创新及知识产权维护承诺函4篇
- 2025辽宁能源控股集团所属阜矿集团招聘9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金华市八达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6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河北沧州南皮县中医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名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合同管理模板法律风险防控版
- 2025届春季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校园招聘正式启动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项目货款按时回笼保证承诺书9篇
- 2025内蒙古气象部门(第二批)招聘7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江苏南京市建邺区平安联盟工作辅助人员招聘42人(二)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考点解析自考专业(小学教育)(黄金题型)附答案
- 2025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基础知识测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酒类酿造产品品质追溯体系建设方案
- 电焊车间卫生管理办法
- 书店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离心压缩机的变工况特性与调节规律深度剖析
- 党建知识应知应会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小学诗词大会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度河北省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模拟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辽师大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医院护工消毒隔离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