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导学案(4).docx_第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导学案(4).docx_第2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导学案(4).docx_第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导学案(4).docx_第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4 《诗经》两首导学案(4).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学案 班级 姓名 诗经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六义”及现实主义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学习重点】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把握比兴的手法。2.学习采薇中“赋”的艺术表现手法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知识链接】1.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2.诗经“六义”*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又叫国风,共160篇,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周南、召南、邶、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也有个别贵族。“国风”和我们下一篇课文屈原的离骚历史上并称“风骚”。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诗经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敷陈”指叙事,“直言”指照直说。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3.关于诵读节奏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郭沫若说,节奏是诗歌的生命。节奏又叫节拍、音步、音尺、音节、顿,在诗歌中是由可以较量的语音单位在一定时值中有规律地重复形成的。四言诗的节奏,是“二二”节拍,读诗要读出句内的小停顿。五言诗,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等三个节拍。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意切分。 氓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2、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把握诗中人物性格与领会抒情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感情。 4、把握比兴的手法。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练习册解决下列问题自主学习案自主学习案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氓( )之蚩蚩( ) 匪我愆( )期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 载( )笑载言 尔卜( )尔筮( )于( )嗟( )鸠( )兮 犹可说( )也 其黄而陨( ) 自我徂( )尔 淇水汤汤( ),渐( )车帷裳( ) 士也罔( )极 靡( )室劳矣 夙( )兴( )夜寐( ) 咥( )其笑矣淇则有岸,隰( )则有泮( )二、指名朗读或全体齐读诵读指导:这是一首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诵读目的:一是强化字音识记,二是明确朗读节奏,三是进一步熟悉课文。三、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理清思路1、解释加点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诵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复述诗中的故事后思考:全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变化?情 节表现手法事件女主情感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 氓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2、分析并学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 目标1、2合作探究案 :朗读课文后具体赏析课文内容一、整体感悟1.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氓的人物形象。2.分析艺术手法氓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请赏析赋比兴手法在氓中的具体运用。二、拓展探究: 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2、 探讨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相互讨论)三、总结 诗歌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不仅有个人的原因,更主要的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造成的。我们在憎恨氓始乱终弃的同时也应该想到,这个悲剧也是那个社会的产物。四、攻知识点 赋、比、兴手法【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又叫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赋一般有三种类型:1、写景。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情调。如汉代乐府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用鱼戏莲叶来渲染愉悦美好的氛围。2、写事。在叙事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是写木兰回到家时梳妆打扮的情景,表现了她重作女儿时的愉快心情。3、写人。如汉代乐府诗陌上桑中描写秦罗敷的装束:“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从佩戴的装饰到衣着打扮的铺陈,意在表现秦罗敷的端庄和美丽。【比】即比喻,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方法。一般说来,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为人们所熟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1、直接起兴。如采薇前三章以“采薇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引起戍役军士的思乡之情。2、兴中含比。即起兴句中也兼含有比喻在内。“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是兴中兼含比喻。五、作业1、熟读成诵2、熟记课下的注释六、课后反思采薇一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掌握“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3、掌握最后一章的抒情方式。二学习重点: 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三学习难点:掌握最后一章的抒情方式。自学指导: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进而把握诗歌内容1、 疏通文意1.重要字词考查: 古今异义:君子古 今义 小人 古 今义 翼翼古 今义 往 古 今义翻译: 烈烈 业业聘 通假字: 莫- 尔- 棘-2、解释重点词(黑体),疏通文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二、整体感知1.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2. 分析文章中的战争描写。诗中如何展现战争场面。找出相关句子并分析。3最后一节里,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为乐景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又为悲情,其写法是 。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三、小结采薇一诗描写 ,表现了 , 抒发了 。四、链接高考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 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氓 第一课时答案情 节表现手法事件女主情感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恋爱热情幸福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第三章:女子自己自己婚姻教训比兴婚变怨恨沉痛第四章:女子概说婚姻失败的原因比兴第五章:女子细说不幸遭遇赋第六章:女子决心分手赋 比决绝清醒、刚烈氓 第二课时答案1.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善解人意、天真活泼、真诚热烈、传统痴情、刚毅决绝等氓:老实忠厚、急躁、热情、表里不一等2、艺术手法问:这首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1)句法对比,如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是士和女两种不同人物的对比。桑之未落与桑之落兮的对比,不见复关与既见复关的对比,都是互相映衬,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效果。(2).前后对比,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态度互相映衬,描绘出氓虚伪的本质。诗中运用的赋比兴手法。“赋”的表现手法:“赋”即“铺”,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卫风氓叙述古代一个女子从恋爱婚变决绝的过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诗人是农村妇女,农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触的熟悉的,诗人触物联想,便歌唱起来。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活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湿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这些,对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加强诗的思想意义,都起了积极作用。拓展探究:1、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两相比较,你觉得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更能反映社会问题)明确:娘家人的不支持和不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2、探论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由学生讨论)被弃原因: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经济落后的社会,男子骗情其实为骗财,看,拿的是布,换的是丝,而且空车子来,连人和嫁妆一起搜刮了。婚后估计挥霍得差不多了,就不客气了。恩格斯说:“家庭、婚姻反映出经济关系”,此言不虚。四,社会风俗说。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她在无良媒的情况下自择终身,在当时已经埋下悲剧。采薇导学案答案一、古今异义:君子古:这里指将帅,古代指地位高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小人 古:地位低下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今义:卑鄙无耻的人 翼翼 古: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 今:比喻慎重的样子 往 古:指当初从军 今:到,过去烈烈:形容忧心如焚 今:猛火燃烧的样子 业业:高达雄壮的样子聘 :问 今:请人担任职务,订婚或女子出嫁2、 整体感知1.明确: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1)、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把主人公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而变得越来越重的焦虑、痛苦的心情更好的展现出来。(2)、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强化感情。(3)、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美。2. 明确: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